水滴直播悄無聲息地打破監控的邊界,隨著打破的,還有用戶隱私。
作者丨解夏
來源丨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一位92年女生致周鴻禕:別再盯著我們看了》刷爆網絡,指出360旗下水滴直播存在的洩露用戶隱私情況,其在公眾不知情的情況下,將公眾在酒店、飯店、培訓機構、運動中心等地內容進行實時直播。
這封信掀起了「92年女生」與360董事長周鴻禕之間的互懟大戰,也拉開了公共場所直播的公眾隱私序幕。
360方面對此發文回應稱,開啟直播需用戶自主操作,需要實名註冊,並確認開通直播協議,才能分享自己拍攝的畫面。
昨天下午,周鴻禕對媒體表示,該事件有幕後黑手,他將拿出幾個比特幣懸賞,讓大家幫忙找出幕後黑手。他還稱,水滴直播後臺有100人的團隊對直播視頻進行審核,用戶要是覺得自己的隱私被侵犯,可以在直播頁面進行舉報,水滴直播會跟進處理。
昨日晚間,陳菲菲再度致信周鴻禕,稱自己背後沒有人指示,也不代表任何人的利益,也沒有花一分錢推廣,「不是我一個人的吶喊,而是民意」,「我來告訴您得罪了誰,您得罪了消費者,得罪了普羅大眾;您想知道幕後黑手是誰,幕後黑手就是他們」。
有網友認為「公眾場合無隱私」,但也有網友表態稱,每個人都有知情權,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直播自己的行為,都是侵犯用戶隱私。
那麼,水滴直播上到底有沒有這樣的直播呢?盒飯財經昨日下午登陸水滴直播平臺,通過觀看了風景直播、主播直播、商家、農業生態、寵物等多個領域超100條直播,並搜索相關關鍵詞,發現陳菲菲指出的直播內容已經在平臺消失,無法繼續觀看。
顯然,在此事發酵後,平臺已對相關內容進行了下架處理。360智能攝像機團隊有沒有起到平臺內容的管理和控制責任呢?盒飯財經發現水滴直播首頁輪播圖呈現了兩個專題:《360智能攝像機團隊關於某92年女生文章的聲明》以及《商家設置直播提醒公告》。
《商家設置直播提醒公告》編輯日期為2017年9月8日,這也意味著,360智能攝像團隊確實對商家直播進行了提醒。但在監管環節,平臺沒有充分承擔應有的責任。
在一個水滴直播用戶交流QQ群裡,一位管理員說:「群文件裡的『主播自律倡議書』,看似被無視了。」該群群主為水滴直播官方客訴。
盒飯財經查閱了這位管理員口中的「主播自律倡議書」,其中提到,在工廠、工作場合進行直播,需徵得員工同意,需在攝像區域設置明顯告示,提醒這是直播區域;商家直播,如果直播畫面可能出現清晰人臉或其它明顯特徵,需在攝像區域設置明顯告示,提醒這是直播區域;在風景、運動場景、戶外、教室、私人住所等其他場景下直播,也都需要提醒這是直播區域。
在水滴直播平臺上,許多商家將餐館的廚房作為內容進行直播,不少用戶在直播的評論中指出,後廚並不衛生,例如有店員用拖地的拖把刷鍋,用切菜刀去掏地上的東西後,不進行衝洗繼續切菜,掉在地上的菜拿起來繼續使用,還出現過偷吃顧客飯菜、炒菜油反覆使用、用嘴嘗菜後繼續炒等等,廚師不帶帽子口罩也備受用戶詬病。
一位水滴直播平臺上的用戶評論
這些現象在水滴直播平臺上並非個例,至於店員、廚師是否知情,我們無從知曉,但在直播畫面中,並未發現有明顯標註直播區域的提示語。
在陳菲菲的昨晚的回信中,她還申明了自己的觀點:監控是監控,直播是直播,監控直播是不應該存在的東西。
倘若是「佛系青年」,公共場所「被直播」大概會一笑了之,但更多網友擔心,自己與朋友或家人在飯店交流時,直播會造成個人信息、公司機密等隱私會被洩露,抑或挖鼻屎等行為被直播後,會破壞自己形象。
一對親暱的男女在飯店「被直播」(圖片來源:菲言菲語)
周鴻禕曾在《智能主義》一書中寫到,企業最愚蠢的行為就是往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市場裡砸錢,用我經常說的話來講,就是你看到的需求其實是一個「偽需求」。
從用戶角度來看,360智能攝像機團隊所打造的是真需求嗎?用戶有獵奇心理,通過水滴直播,將監控到的畫面轉為公開直播,滿足用戶窺探隱私,確實是剛需。
依然從用戶角度來看,大部分用戶又不願這種直播中是自己。回到這起事件,無論是顧客在飯店交流,或廚師在飯店後廚工作,這其中至少涉及六個問題值得我們關注:
1.以飯店為例,店主是否擁有對飯店整體/部分的直播權?
2.對後廚的直播屬於個人行為,還是公司行為?
3.對後廚的直播是一種監控行為還是直播行為?
4.若是監控行為,那麼將監控內容放在平臺上直播,是否侵犯用戶隱私?
5.若是直播行為,廚師、店員不願對直播平臺公開自己,商家是否存在強制直播的行為?
6.平臺是否應對直播監管負責?該如何盡責?
對於360與商家之間的免責聲明,360是否在推卸責任、商家是否未履行約定?這些並非當下的關鍵,真正重要的是,360作為一家大公司,尤其是一家龐大的網際網路安全公司,與社會方方面面都有密切交集,應當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隱私安全無小事,從安裝攝像頭到監控,再到向公眾直播,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從用戶到商家再到平臺亦如是。
義務與權利是同在的,這則「免責聲明」,恰恰是把權利捏在自己手中,將義務推給了商家。人民網曾指出,如果沒有邊界與規則,越自由的網絡,越發酵巨量風險。
監控與直播是「魚和熊掌」的關係嗎?首先,監控需要透明化,但監控內容本身並不是公眾談資,而一種監視手段;其次,監控也是一種控制手段,通過監視來控制一些行為的發生,良幣驅逐劣幣;再次,直播面向的是大眾,即便是公眾場合,個人也是具有隱私權的。
360此時應快速建立起有效機制,從源頭開始治理,避免再次出現此類事件,平臺絕不能做甩手掌柜,這將為平臺帶來失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