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風口,越來越廉價了,因為一年一個新風口,風口的推出速度,都快趕上手機換代的速度了。
2015年是P2P,2016年是VR,2017年是共享經濟,2018年是新零售,2018年-2019年P2P完蛋,之後在2019年推出區塊鏈,2020年是直播電商。
真的是江山代有風口出,各領風騷一整年。
這不,直播電商行業,又成為了新「寵兒」。
2020年10月12日,畢馬威聯合阿里研究院發布《邁向萬億市場的直播電商》報告,預測2020年直播電商整體規模將達10500億元,直播電商在整個電商市場的滲透率將提升逾四個百分點至8.6%。
這個報告一出來,各大主流媒體紛紛跟進, 你隨便搜一下「直播電商 萬億」,新華網、人民網都發了,滿屏幕的「欣欣向榮」。
不過這裡大抵都是這樣的,一個行業冒點頭,就開始各種吹,等到這個行業出大問題了,又開始沉默了,例如新能源車。
說我的結論,我不看好這個行業,不是說認為這個行業跟P2P一樣的會嗝屁,因為畢竟不是金融行業,監管沒有那麼嚴格,但是在瘋狂過後,會趨於平靜,最終「泯然眾人」,成為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眾行業。
為什麼有人看直播帶貨
「愛奇藝,土豆優酷那2分鐘的廣告你看得都煩得要死,幾個小時的直播帶貨大型廣告你竟然能看的津津有味?」
很多人都不理解看為啥有人看直播帶貨,包括我,因為直播帶貨就是赤裸裸的廣告,除了有些主播在裡面加入一點「劇本式」的所謂的「衝突」,讓直播更有看點,但是那些所謂的撕逼,本質上也是為了促進銷售而已,直播電商只有一個目的——把你的錢交出來,買可能你並不需要的產品(衝動式消費)。
一開始我不理解,直到有人跟我說了一句話,公司的有些同事,閒著沒事的時候,就會去看淘寶裡面的商品,打發時間。
啊,這樣就稍微能解釋得通了,買東西不重要,而是在看這些形形色色、琳琅滿目的商品的時候,有些人的大腦就會釋放出多巴胺,讓人感到愉悅,買東西付款的時候也會刺激產生腎上腺素,讓人心跳加快,所以看似買東西,其實是體驗一種情緒而已。
除了看商品以外,還有去看人的,也就是帥哥美女。金融行業其實並不適合抖音、快手這樣的短視頻宣傳,一個是行業具有嚴肅性,另外就是要有高逼格,還有一點,就是抖音、快手這些,其實也是販賣荷爾蒙的。
之前看到過一篇文章,說有女性朋友看到李佳琦就會很興奮,那種意義上的興奮,你懂的,所以口紅一哥可以賣很多口紅給女人,但是當他賣男同胞的用品,比如說皮帶之類的,直接撲街,因為大部分男性同胞認為他不配。
跟娛樂圈差不多,販賣xing幻想,所以他走上了飯圈,把自己娛樂化,也不足為怪了。
以上說的這些是真實存在的用戶,當然還有一些行業從業人員,比如說刷量的、刷評論的、老闆,都會釘在直播間看主播表演。
不過我個人覺得,有的時候,用戶去直播間購物,也有點打賞的意味,這個小妹妹長得很漂亮,撒嬌賣萌,大爺很開心,賞你點錢,這種心理動機也會存在。
神秘的GMV
好了,我們現在應該承認,是會有人去直播帶貨的頻道去買東西了。
那麼這個時候,就要扯出來一項數據,那就是GMV。
接觸直播電商的,都會說GMV多少多少,這到底是啥玩意?
搜索一下,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是成交總額(一定時間段內)的意思。多用於電商行業,一般包含拍下未支付訂單金額。
GMV=銷售額+取消訂單金額+拒收訂單金額+退貨訂單金額
現在知道了吧,直播電商行業萬億規模,指的是GMV萬億規模。
薇婭、李佳琦等各大直播電商主播,一天賣多少多少千萬,董明珠快手帶貨首秀3小時3.1億元;4小時2億,羅永浩直播帶貨突破首秀紀錄;雷軍首場直播帶貨金額破1.88億。這都是GMV。
除了GMV,銷售數據也會讓某些人叫苦不迭,比如說格力代理商,他們說其實我們貢獻了不少,並且希望不要再直播了,你再直播,我們又要壓貨了,桑不起。
這些銷售數據的真實性,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賣零食、洗面奶這些的,因為客單價低,可能幾千人買;手機出新品了,如果直播促銷,配合換機潮是可以出單的。空調、冰箱這種大件,你做個直播,給點優惠人家就立馬下單了?今年經濟環境不好,消費者也不是傻子,不會聽你吹個牛逼,就把真金白銀掏出來的。
回到GMV上,從公式可以知道,其實包含了4個部分,真實成交的,其實只有第一個,銷售額,其他都是水分。因為竟然連下單不支付(就是取消訂單,點擊下單,直播結束後取消)這樣的無效訂單都會算到GMV裡面去充門面,真的是無話可說。
所以有人也把真實的後臺數據截圖貼出來了:
看看看看,說是1500W,其實只有70.5W,真實銷量佔吹牛逼銷量僅為4.7%。
就算頭部有10%的有效成交量,那麼萬億的GMV,去掉水分後可能實際只有千把億的成交量。
另外,2020年為啥直播電商發展起來了,還不是因為這倒黴催的疫情,大家沒法去線下逛,只能線上打發一下時間了,如果線下購物恢復到2019年的狀態,直播電商將面臨非常非常大的壓力。
我個人認為,直播電商的行業不會比中國寵物行業更大,中國寵物行業2019年差不多是2000億的市場規模。
就像一陣風
來看看這張圖:
這個行業的增長率跌得有多快。行業增長率下降得太快,也就意味著,瓶頸期馬上就要來了。
另外,就是金主爸爸好像也不是很看好這個行業,因為根據《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融資數據榜》,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領域共有23家平臺獲得融資,融資總額超11.7億人民幣。
看看2020年的社區團購,企查查數據顯示,2020年社區團購公開融資事件達19起,是歷年來的第二高,但2020年社區團購披露融資金額高達171.7億元,同比增長356.3%,創下了歷史新高。
都是賣貨,都是2020年的風口,但是從融資金額上來看,這就不是一個量級了。
因此從投資人的角度上來看,這個行業來的也快,去的也快。
另外,一個行業要發展,要靠自律和外部監管,比如說金融行業靠自律那是不行的,要靠強監管;現在的主流電商平臺,為啥能活這麼久,是因為他們自己有一套比較嚴格的規範買家和賣家行為的規則。從賣家角度上來說,如果賣家貨不對版、投訴過多、發貨太慢,都會被降權甚至封號,如果買家惡意糾紛,被判責了,也會被封號處理,這樣,由第三方進行監督,信任就產生了。
而直播電商現在還是在野蠻生長,傷害了消費者。不管是辛巴的假燕窩事件(被王海錘了,還嘴硬),還是說有消費者投訴2個月了還不發貨(因為2個月以後,直播電商視頻就下架了,你到時候想投訴都找不到人),還是說過度宣傳的問題……傷害消費者,最終只能自食惡果。
說白了,直播電商只拿到了一頭就是銷售端,傳統櫃檯導購的轉型,本質上沒有打通上下遊,這個行業也很難整合生產端和銷售端 這也就把這個行業的上限給框死了。
任何行業想要大發展,佔據5年左右的上升期,一定是要解決一點問題的,比如說馬爸爸開淘寶,是因為嗅到了線上購物這個時代級的機會,然後解決了信任問題,加入了金融這個大殺器,加上其他各種大大小小的創新和變革,成功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方式和理念,那個年代的線上購物可以說是生活方式的一種革新。也就是說,要在技術層面進行一些大的革新和變革,引領時代的潮流,而直播電商,在我看來只是在應用層進行了一些小修小補,沒有脫離現有的商業模式自成一派。
而直播電商是電商導購平臺推出來的一種賣貨形式,是銷售方式的一種創新,是已有電商平臺的功能補充,沒有被賦予什麼高大上的含義。主播想要火,還得靠傳統電商平臺導流量,不給你推首頁位置,你就別想起來。
直播電商行業不會完蛋,只是會在較短的時間內,逐漸變得平庸,淡出人們的視線,對比過去,產生的變化是,在眾多線上購物的消費者中,有一部分消費者會被「分割」到直播間去購物而已。
參考資料:
1、《邁向萬億市場的直播電商》
2、董明珠直播帶貨創造7億銷售額 格力代理商:其實我們貢獻了不少!
3、直播帶貨真的是不賺錢,交個朋友
4、2016-2020:電商直播發展簡史
5、社畜轉行直播帶貨年薪百萬,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