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電商邁入萬億規模 不過數據注水的行業走不遠

2021-01-12 互金科普君

現在的風口,越來越廉價了,因為一年一個新風口,風口的推出速度,都快趕上手機換代的速度了。

2015年是P2P,2016年是VR,2017年是共享經濟,2018年是新零售,2018年-2019年P2P完蛋,之後在2019年推出區塊鏈,2020年是直播電商。

真的是江山代有風口出,各領風騷一整年。

這不,直播電商行業,又成為了新「寵兒」。

2020年10月12日,畢馬威聯合阿里研究院發布《邁向萬億市場的直播電商》報告,預測2020年直播電商整體規模將達10500億元,直播電商在整個電商市場的滲透率將提升逾四個百分點至8.6%。

這個報告一出來,各大主流媒體紛紛跟進, 你隨便搜一下「直播電商 萬億」,新華網、人民網都發了,滿屏幕的「欣欣向榮」。

不過這裡大抵都是這樣的,一個行業冒點頭,就開始各種吹,等到這個行業出大問題了,又開始沉默了,例如新能源車。

說我的結論,我不看好這個行業,不是說認為這個行業跟P2P一樣的會嗝屁,因為畢竟不是金融行業,監管沒有那麼嚴格,但是在瘋狂過後,會趨於平靜,最終「泯然眾人」,成為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眾行業。

為什麼有人看直播帶貨

「愛奇藝,土豆優酷那2分鐘的廣告你看得都煩得要死,幾個小時的直播帶貨大型廣告你竟然能看的津津有味?」

很多人都不理解看為啥有人看直播帶貨,包括我,因為直播帶貨就是赤裸裸的廣告,除了有些主播在裡面加入一點「劇本式」的所謂的「衝突」,讓直播更有看點,但是那些所謂的撕逼,本質上也是為了促進銷售而已,直播電商只有一個目的——把你的錢交出來,買可能你並不需要的產品(衝動式消費)。

一開始我不理解,直到有人跟我說了一句話,公司的有些同事,閒著沒事的時候,就會去看淘寶裡面的商品,打發時間。

啊,這樣就稍微能解釋得通了,買東西不重要,而是在看這些形形色色、琳琅滿目的商品的時候,有些人的大腦就會釋放出多巴胺,讓人感到愉悅,買東西付款的時候也會刺激產生腎上腺素,讓人心跳加快,所以看似買東西,其實是體驗一種情緒而已。

除了看商品以外,還有去看人的,也就是帥哥美女。金融行業其實並不適合抖音、快手這樣的短視頻宣傳,一個是行業具有嚴肅性,另外就是要有高逼格,還有一點,就是抖音、快手這些,其實也是販賣荷爾蒙的。

之前看到過一篇文章,說有女性朋友看到李佳琦就會很興奮,那種意義上的興奮,你懂的,所以口紅一哥可以賣很多口紅給女人,但是當他賣男同胞的用品,比如說皮帶之類的,直接撲街,因為大部分男性同胞認為他不配。

跟娛樂圈差不多,販賣xing幻想,所以他走上了飯圈,把自己娛樂化,也不足為怪了。

以上說的這些是真實存在的用戶,當然還有一些行業從業人員,比如說刷量的、刷評論的、老闆,都會釘在直播間看主播表演。

不過我個人覺得,有的時候,用戶去直播間購物,也有點打賞的意味,這個小妹妹長得很漂亮,撒嬌賣萌,大爺很開心,賞你點錢,這種心理動機也會存在。

神秘的GMV

好了,我們現在應該承認,是會有人去直播帶貨的頻道去買東西了。

那麼這個時候,就要扯出來一項數據,那就是GMV。

接觸直播電商的,都會說GMV多少多少,這到底是啥玩意?

搜索一下,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是成交總額(一定時間段內)的意思。多用於電商行業,一般包含拍下未支付訂單金額。

GMV=銷售額+取消訂單金額+拒收訂單金額+退貨訂單金額

現在知道了吧,直播電商行業萬億規模,指的是GMV萬億規模。

薇婭、李佳琦等各大直播電商主播,一天賣多少多少千萬,董明珠快手帶貨首秀3小時3.1億元;4小時2億,羅永浩直播帶貨突破首秀紀錄;雷軍首場直播帶貨金額破1.88億。這都是GMV。

除了GMV,銷售數據也會讓某些人叫苦不迭,比如說格力代理商,他們說其實我們貢獻了不少,並且希望不要再直播了,你再直播,我們又要壓貨了,桑不起。

這些銷售數據的真實性,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賣零食、洗面奶這些的,因為客單價低,可能幾千人買;手機出新品了,如果直播促銷,配合換機潮是可以出單的。空調、冰箱這種大件,你做個直播,給點優惠人家就立馬下單了?今年經濟環境不好,消費者也不是傻子,不會聽你吹個牛逼,就把真金白銀掏出來的。

回到GMV上,從公式可以知道,其實包含了4個部分,真實成交的,其實只有第一個,銷售額,其他都是水分。因為竟然連下單不支付(就是取消訂單,點擊下單,直播結束後取消)這樣的無效訂單都會算到GMV裡面去充門面,真的是無話可說。

所以有人也把真實的後臺數據截圖貼出來了:

看看看看,說是1500W,其實只有70.5W,真實銷量佔吹牛逼銷量僅為4.7%。

就算頭部有10%的有效成交量,那麼萬億的GMV,去掉水分後可能實際只有千把億的成交量。

另外,2020年為啥直播電商發展起來了,還不是因為這倒黴催的疫情,大家沒法去線下逛,只能線上打發一下時間了,如果線下購物恢復到2019年的狀態,直播電商將面臨非常非常大的壓力。

我個人認為,直播電商的行業不會比中國寵物行業更大,中國寵物行業2019年差不多是2000億的市場規模。

就像一陣風

來看看這張圖:

這個行業的增長率跌得有多快。行業增長率下降得太快,也就意味著,瓶頸期馬上就要來了。

另外,就是金主爸爸好像也不是很看好這個行業,因為根據《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融資數據榜》,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領域共有23家平臺獲得融資,融資總額超11.7億人民幣。

看看2020年的社區團購,企查查數據顯示,2020年社區團購公開融資事件達19起,是歷年來的第二高,但2020年社區團購披露融資金額高達171.7億元,同比增長356.3%,創下了歷史新高。

都是賣貨,都是2020年的風口,但是從融資金額上來看,這就不是一個量級了。

因此從投資人的角度上來看,這個行業來的也快,去的也快。

另外,一個行業要發展,要靠自律和外部監管,比如說金融行業靠自律那是不行的,要靠強監管;現在的主流電商平臺,為啥能活這麼久,是因為他們自己有一套比較嚴格的規範買家和賣家行為的規則。從賣家角度上來說,如果賣家貨不對版、投訴過多、發貨太慢,都會被降權甚至封號,如果買家惡意糾紛,被判責了,也會被封號處理,這樣,由第三方進行監督,信任就產生了。

而直播電商現在還是在野蠻生長,傷害了消費者。不管是辛巴的假燕窩事件(被王海錘了,還嘴硬),還是說有消費者投訴2個月了還不發貨(因為2個月以後,直播電商視頻就下架了,你到時候想投訴都找不到人),還是說過度宣傳的問題……傷害消費者,最終只能自食惡果。

說白了,直播電商只拿到了一頭就是銷售端,傳統櫃檯導購的轉型,本質上沒有打通上下遊,這個行業也很難整合生產端和銷售端 這也就把這個行業的上限給框死了。

任何行業想要大發展,佔據5年左右的上升期,一定是要解決一點問題的,比如說馬爸爸開淘寶,是因為嗅到了線上購物這個時代級的機會,然後解決了信任問題,加入了金融這個大殺器,加上其他各種大大小小的創新和變革,成功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方式和理念,那個年代的線上購物可以說是生活方式的一種革新。也就是說,要在技術層面進行一些大的革新和變革,引領時代的潮流,而直播電商,在我看來只是在應用層進行了一些小修小補,沒有脫離現有的商業模式自成一派。

而直播電商是電商導購平臺推出來的一種賣貨形式,是銷售方式的一種創新,是已有電商平臺的功能補充,沒有被賦予什麼高大上的含義。主播想要火,還得靠傳統電商平臺導流量,不給你推首頁位置,你就別想起來。

直播電商行業不會完蛋,只是會在較短的時間內,逐漸變得平庸,淡出人們的視線,對比過去,產生的變化是,在眾多線上購物的消費者中,有一部分消費者會被「分割」到直播間去購物而已。

參考資料:

1、《邁向萬億市場的直播電商》

2、董明珠直播帶貨創造7億銷售額 格力代理商:其實我們貢獻了不少!

3、直播帶貨真的是不賺錢,交個朋友

4、2016-2020:電商直播發展簡史

5、社畜轉行直播帶貨年薪百萬,靠譜嗎?

相關焦點

  • 直播電商野蠻生長下的黑暗面:刷單造假、售假、數據注水
    直播帶貨野蠻生長下的黑暗面:虛假宣傳、售假、數據注水數據研究機構艾媒諮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的總規模達到4338億元。預計2020年中國在線直播的用戶規模將達到5.24億人,市場規模將突破9000億元。市場規模體量倍數級增長的背後,是直播電商行業在不斷夯實自身作為新興商業模式的行業地位。極速的野蠻生長往往伴隨潛在問題滋生的風險。
  • 幹掉GMV:數據注水騙術升級 撕掉直播電商虛假繁榮面紗
    來源:中國企業家直播電商這個新生風口,正在用注水的數據營造虛假繁榮;而商家虧損、中小主播難以出頭,站在生態鏈的底端,共同構成了這個風口裡的另一面:拼了命活下去!是時候幹掉GMV了。直播從業者的一天,大多是從晚上才真正開始的。19點30分,姜杉準時點進手機直播間,焦急地等待某國內女星上場。
  • 一場帶貨破千萬的家裝直播,緣何引發直播電商行業熱議?
    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倪叔的思考暗時間(ID:nishu-think)作者: 倪叔來自抖音的內部數據顯示,Q3截止直播電商完成600億+,預期今年抖音直播電商1000-1200億,預期明年抖音直播電商將達到2000-3000億GMV規模,這還只是抖音一家的帶貨數據。
  • 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全年市場規模或將...
    數據顯示,2017-2020年上半年,我國直播電商滲透率不斷提升,2020年上半年,達8.7%,全年預計達到9.3%,將逼近兩位數。據網經社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直播電商行業共發生融資事件12起,融資金額超5.2億元。
  • 直播帶貨數據「注水」 5元可買3萬個點讚數
    直播帶貨數據「注水」 3萬個贊5元可買  直播帶貨日漸成為影響消費者網絡購物的方式。然而,直播帶貨流量造假、價格欺詐等問題也引發關注。記者調查發現,直播間的直播人數、粉絲點讚互動數等數據都可以花錢「刷」出來。近日,國家網信辦發布意見稿,禁止直播數據流量造假、虛假宣傳等行為。
  • 談談有話說|吹出來的業績、狂「注水」的數據:直播帶貨流量造假...
    談談有話說 | 吹出來的業績、狂「注水」的數據:直播帶貨流量造假觸目驚心隨著直播的興起以及電商促銷活動的增多,直播帶貨的促銷方式愈發流行。記者調查發現,直播帶貨如火如荼的背後,存在觀看人數吹牛、銷售數據「注水」等問題,導致部分商家和消費者受到矇騙和損失。電商從業人員告訴記者,在直播帶貨的銷量統計上貓膩很多。例如,一張手機貼膜,事先提高標價,標為100元,帶貨時5元賣出,賣出2萬張,再找人刷單8萬張,對外宣稱銷量10萬張。然後按照100元來算銷售額,如此一來業績輕鬆過千萬元。
  • 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預測 淘寶市場交易規模...
    原標題: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預測 淘寶市場交易規模或將達到5000億
  • 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預測淘寶市場交易規模...
    1、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市場規模將超9700億元直播電商行業作為近年來高速發展的網絡購物形態,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19年,我國直播電商行業的市場規模已達4437.5億元;2020年上半年,直播電商交易規模達4561.2億元,已超2019年的全年規模,預計2020年全年,直播電商的市場規模將達9712億元。
  • 螢火數據|2021直播電商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萬億
    2020年「直播帶貨」成為了許多品牌面對疫情衝擊,增長業績的有力渠道,也點亮了2020年最大風口。2020年直播電商憑藉其獨特的優勢以及疫情的影響,市場規模突破萬億。與此同時行業質量頻頻暴雷,相關部門加強監管。
  • 2020年直播電商百強榜+2021直播市場展望!
    毫無疑問,無論是淘寶內測的改版還是微信新增跳轉的功能,無不顯示了直播帶貨行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達到9610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21.5%。預計2021年直播電商整體規模將繼續保持較高速增長,規模將接近12012億元。
  • 直播帶貨數據「注水」 3萬個贊5元可買
    記者發現,那些購買的帳號可點擊購物,但在實際不下單的情況下系統卻判定「正在去購物」,給直播間確實想購物的觀眾以「銷售火爆」的假象。此外,在一些QQ群和微信群中,還有專門組織真人粉絲進行直播刷數據的商家,粉絲進入直播間觀看幾分鐘,就能拿到酬勞。「很多主播幾場直播下來,觀看人數隨便都是幾百萬人甚至上千萬人,這裡面數據注水太厲害了。」
  • 中國網絡直播發展規模分析:電商直播用戶規模達3.88億
    網絡直播在近兩年發展勢頭勢不可擋,20年疫情更推動整個直播行業快速崛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整理分析下20年網絡直播發展。
  • 螢火數據|從直播風口到直播亂象,電商直播回歸電商本質
    KOL通過自身影響和獨特優勢,對已形成一定規模的粉絲群體進行購買與成交上的精準高效營銷。自帶較高轉化率特徵的KOL,逐漸發展成為直播電商中的核心要素「人」,即主播。網絡紅人文化的形成與KOL影響力的滲透,同樣驅動著直播電商的蓬勃發展。 從供給端來看,電商行業經過多年發展,拓新用戶成本在不斷升高。
  • 剖析直播電商行業:是一時風口還是未來趨勢?
    據艾媒諮詢報告顯示,約有25%的直播電商的用戶每天會觀看直播帶貨,每周都會觀看電商直播的用戶佔比高達46%。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的總規模達到了4338億元,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9000億元。直播電商為何迅速崛起?主要有四方面因素:一是需求端增長。
  • 深度分析中國直播電商行業主播職業未來趨勢
    而近期的辛巴燕窩售假、李雪琴經歷直播帶貨造假等事件也都體現了直播電商數據摻假、虛假宣傳等痛點,如何建立更為健康的行業生態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數據分析直播電商行業的火熱發展,令資本、用戶等都高度關注這個行業。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達到4338億元,同比增長226%,預計到2020年將會持續以超100%的增速增長到9610億元。
  • 直播行業前景無限!上半年直播經濟規模達5630億,你有貢獻嗎?
    董明珠、丁磊、劉永好等企業大咖紛紛上陣,一些大牌商業品牌、老字號、時尚品牌紛紛開通在線直播。商務部大數據監測顯示,今年一季度電商直播超過400萬場,100多位縣長、市長走進直播間為當地產品「代言」。  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直播經濟極大地激發消費潛力、激活消費市場和助推消費升級。
  • 電商直播行業系列分析之二: 承上啟下的MCN機構
    頭部MCN機構多為混合型,在生產運營內容的同時進一步拓寬電商變現渠道;中小型MCN機構偏好深耕垂直領域內容變現,開展IP授權服務,謀求差異化發展。 在克勞銳最新發布的《2020年中國MCN行業發展研究白皮書》中數據顯示,MCN機構2020年重點營收方式布局佔比中,電商變現達46%,這其中有40.2%的MCN機構在2020年布局電商直播業務。
  • BOSS直聘發布排行榜:在線教育、電商直播、遊戲行業備受關注
    2020年由於新冠疫情的爆發,社會經濟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部分企業的發展受到了阻礙,不過疫情也推動了一些企業的發展,像在線教育、直播行業、娛樂遊戲等。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在線教育企業新增8.2萬家,賽道變得越來越擁擠,加上資本入局,馬太效應加劇,這個行業的兩極化愈加明顯。一方面,好未來、猿輔導、作業幫三家在線教育企業在過去的一年裡總融資額達到10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00億;另一方面,前有21年的老前輩優勝教育被傳破產,後有曾經的獨角獸企業學霸君轟然倒下。
  • 直播電商將「涼涼」?定位專家顧均輝:行業進入專業化發展階段,打造...
    2020年,受疫情及內外部商貿環境變革影響,以及各大平臺流量和明星、紅人光環的加持,直播電商走到了風口爆發期。但在經歷過一段高速發展後,近期李佳琦被罰、李雪琴、汪涵、楊坤直播數據以及辛巴受品牌方誤導陷入虛假推廣燕窩等事件頻發,又將直播電商捲入了新的輿論爭端中,外界對這一行業的質疑、擔憂甚至唱衰聲不絕於耳。
  • 重點「查漏」,這次電商刷單、注水將無處遁形
    但事實上,《電商法》實施近兩年時間內,平臺數據與稅務部門之間並未完全開放,部分企業利用這個灰色地帶「逃稅避稅」。其中,不開發票和「刷單」成為稅收困境的核心問題。針對這一現象,今年5月,不少網店店主收到了當地稅務部門發送的「風險自查提示」,要求企業自查近3年(2017—2019)來存在的漏報稅情況,並補繳稅款及收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