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嚮往的生活》中,黃磊老師曾說過這麼一段話來評價何老師:何炅這一輩子,幫助的人太多了。太多的年輕人,隨便上了一個《快樂大本營》或者做了一個什麼節目,遇到了何老師,何老師覺得他好,就會給他推薦資源。而且他沒有任何的目的性,他就是善良,天性就是這樣,這個人又有能力,又有善意,真的太難得了。這是多年的朋友對何老師的評價。
而何老師也確實如此,但凡上過快本的明星,無論是否出名,何老師都能準確的叫出他們的名字。而對於他認為的優秀的年輕人,他就會很照顧。有次,彭昱暢在《快樂大本營》的一個環節上,真誠的鞠躬,對何老師說了好多次謝謝。原因不說自明。
在娛樂圈裡,何老師可謂是常青樹,人脈王了。即便他取得了如此高的成就,他依舊不會小瞧任何人,積極的和每個人建立交往,盡他的所能幫助優秀的人。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常常因為某種原因,低估他人的力量,而致使我們在人際關係的打理上不夠重視。
科學研究表明:如果擁有強大的人際關係支持系統,人們達成目標的概率會大大提高;同樣的,身患心臟病或中風的老人,加入支持小組後,他們也會過得更好,疾病復發的概率更低。
但是我們常常會低估人際關係的力量,導致我們對人際關係的認知存在很大的誤區:
① 不敢
很多人不敢結交,尤其是結交比自己優秀的人或者比自己成就高的人。這其中最關鍵的原因是自卑,沒底氣,在與優秀的人交往中,他們會自然而然的不自信,總覺得自己沒什麼價值,那些優秀的人憑什麼和他們結交,基於這種心理作祟,所以他們一直很難邁出自信的一步。
②不願意
也有很多人不願意結交人脈,他們認為這樣做太過功利,不如做好自己的分內事就好。而從根源來分析,這樣的人之所以不願意結交人脈,是因為不屑,自命清高。他們不願太過功利,疏於對人脈的維繫,但誰都有求人的時候,那時候再「找朋友」,實則更加顯得功利。
③ 不會
這樣的人他們敢於結交比自己優秀的人,也願意結交維繫人脈,但是他們卻不得其法:有的人因太過熱情而導致交往的雙方突破了社交的安全距離,致使彼此感覺很不舒服;也有的人明明開始關係不錯,但因不懂得如何維繫,就致使一段關係漸漸冷化。
其實,無論是基於「不敢」「不願意」還是「不會」,我們都低估了人際關係的力量。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作者提出了「情感帳戶」的概念,大意是,人與人之間的你來我往根本是一個情感帳戶,幫對方時是在情感帳戶裡存錢,求別人幫我們時則是從情感帳戶裡取錢。情感帳戶道出了人際交往的本質,關係的建立就是彼此幫忙的始終。
雖然人際關係對我們非常重要,但並不是說,兩個人之間建立聯繫就建立人際關係。人際關係存在4種狀態,我們一定要了解這4種狀態,才能建立真實的人際關係連接。
《他人的力量》一書中提到,我們每個人都且僅有4種人際關係連接的狀態,任何時候我們都是處於其中1種或2種狀態之中。有的狀態對我們有益,有的狀態則會讓我們處於劣勢。我們要做的就是了解這4種連接狀態,擺脫不良狀態,進入正確狀態。
第一層次:孤立狀態
處於孤立狀態的人際連接,要麼是給予受阻,要麼是接受無能。處於這一層次狀態的人,好似感受不到他人的存在,他們對人際關係的連接大多時候處於「封閉狀態」,久而久之,這樣的「封閉系統」會讓與他們接觸的人喪失信心,放棄交往。
孤立狀態下的人際連接,很難維繫。
第二層次:壞的連接狀態
壞的連接關係即壞的人際關係,這樣的人際關係會讓我們很不舒服。這個層次的人際連接,是人際關係中最普遍的存在,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被否定,被批評,不被認可的情況。長期處於這一層次的人,會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長期的否定會讓他們漸漸喪失自信,迷失自我。
每個人都需要被肯定,壞的連接狀態下的人際連接,會讓人失去自信。
第三層次:虛假的「良好連接」
虛假的「良好連接」讓我們感覺非常好。它讓我們自信,放鬆,沉迷。處於這個層次的人,很難認清現狀和真實的自我。總覺得自己很完美,長期處於這一狀態下,會讓人故步自封,不思進取喪失了追求進步和成長的意志。
虛假的「良好連接」,會讓人陷入自以為是的惡性循環中無法自拔。
第四層次:真正的連接關係
真正的連接關係裡,沒有虛假,沒有偽裝,雙方的交往平等獨立,彼此能看到對方的優缺點,又能互相扶持,共同進步。
真正的連接關係是志同道合,彼此成就。
了解了人際關係的4種狀態後,我們接下來需要做的是,避免建立不好的人際關係連接,建立真實有利的人際關係連接,組建屬於我們自己的高質量的人脈圈子。
01:結交比我們優秀的人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有結交比我們更優秀的人,我們自身才能變得更加優秀。《如何結交比你更優秀的人》中提到,培養人脈力的核心觀念有3點:
① 保有一顆孩童般的好奇心。
保持好奇心的關鍵在於保持對人和事情的興趣。當我們內心裡對別人感興趣時,就會不自覺的想要靠近對方,了解對方。這是雙方建立關係連接的感情基礎。
② 真誠、溫暖是敲門磚。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貴在真誠。我們的言語,行動,甚至是微表情和微動作,在與對方接觸中,對方都能深刻的體會並感受到。只有讓對方感受到我們的真誠,才會消除人際關係的距離、障礙,拉近彼此的關係。
③ 一個好的人脈關係,是從為他人創造價值開始的。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常常會陷入思維慣性:對我們有幫助的人會殷勤的交往,對我們沒有幫助的人就會上了我們交往的黑名單,這樣的「功利社交」不可取。
要結交比我們更優秀的人,我們就得想想,我們能為對方創造什麼價值,能幫助對方做些什麼,這是一段關係建立的初心,只有先想我們能為對方做什麼,才能建立一段好的關係。
和優秀的人結交,融入他們的圈子,是建立高質量的人脈圈子最便捷的一種方式。
02:建立第四層次的社交關係
第四層次的人際連接是真正的有助於我們成長的人際關係連接。我們可以通過4種方法來建立,具體如下:
① 主動求助。
俗話說,朋友是麻煩出來的。很多人都不喜歡將自己無能無力的以免暴露在人前,但關係連接的本質即是人與人之前的你來我往。自己搞不定的事情,主動向高手求助,不僅可以藉助高手的能力輕鬆解決問題,還可以通過問題和高手之間建立聯繫。
② 暴露需求。
真誠是人際交往最本源的定律。暴露需求即是要我們坦然面對我們的欲望,且在他人面前也不遮掩,只有勇敢的暴露需求,恰當的運用對欲望的追求,才有可能通過各種關係連接,實現內心所求。
③ 避開「百慕達三角」
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現象:A和B產生矛盾,A本應該和B直接溝通解決,但他卻會和C說B的事情,企圖將C拉到己方陣營。A沒有從根本去解決問題,而是建立了一種三角關係(充滿糾葛的間接型(被動攻擊)溝通締造的關係連接),建立了受害者0施害者-拯救者(VPR)三種角色,這樣的人際關係被稱為:百慕達三角。
百慕達三角的關係連接,容易造成人際連接的不和睦和不穩定,所以我們在建立關係連接時,一定要直面問題,企圖通過第三方拉幫結派來穩固自身陣營的方式,有害而無一利。
④ 學會選擇值得信任的對象
彼此信任是一段關係能長久保持的關鍵。我們要建立第四層次的關係連接,但並不是和所有的人建立此種連接,所以其中存在連接對象的篩選問題,如何挑選值得信任的連接對象呢?《他人的力量》一書的作者給我們建議了5個參考維度:
建立真實有效的第4層狀態的關係連接,是我們建立高質量人脈圈子的核心基礎。
03:建立有效社交
人際交往雖是日常的人際連接,但社交關係本身也會讓交往雙方付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所以,要想建立高質量的人脈圈子,就必須建立有效社交。我們可以通過下面3種法則來搭建有效的社交圈子:
法則一:印象整飾
印象整飾即印象管理,指一個人通過一定的方式影響別人形成的對自己的印象的過程,即個體進行自我形象的控制,使他人印象符合個人期待。印象整飾是個體適應社會生活的一種方式,同時也是自我調節的一個重要方面。這是基於無論任何場合,無論扮演何種角色,我們都希望自己符合社會期待和他人期待。
印象管理需要明確2點:
① 印象管理的動機。
印象管理的動機指人們想操縱和控制自己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意願程度,具體我們可以從3個方面來看:與個人目標相關性越強的、越是有價值的目標、我們印象管理的動機越強。
② 印象構建。
印象構建指個體有意識的選擇要傳達的印象類型並覺得如何去做的過程。
總而言之,印象整飾是為建立有效社交做準備,從內在的動機和外在的印象來構建我們的整體人格,來吸引優秀的人與他們建立關係連接。
法則二:暗示效應
心理學中,在無對抗條件下,用含蓄,抽象誘導的方法對他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使他人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使其思想,行為與暗示者期望的相符合,這種現象被稱為「暗示效應」。
人際高手都是運用「暗示效應」的高手,他們的暗示效應主要表現在2方面:1)對自己的積極暗示。人際高手在人際交往中無疑都是自信的,他們都會通過交往讓他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再通過吸引力法則,吸引優秀的人成為自己的朋友;2)對他人的積極暗示。人際高手大多都是情商高手,讚美別人是他們慣用的伎倆。對他人的積極暗示,會獲得對方的好感,拉近他們的社交距離。
人際交往中,暗示無處不在,基於情境,行為,語言等等,無論是對自我的積極暗示,還是對他人的積極暗示,都是構建有效社交的有利手段。
法則三:7±2效應
1956年,美國心理學家米勒教授發表了一篇重要的論文《神奇的數字7±2:我們的信息加工能力的局限》,它裡面明確提出短時記憶的容量為7±2,即一般為7,並在5-9之間波動。這就是神奇的7±2效應。
在人與人的交往和溝通中,遵循7±2效應,需要我們將自己話語中的信息塊放在7個以下,這樣會讓對方的記憶更有效。因為簡單的,有條理的東西更容易讓人接收,理解。這樣做,有利於提升雙方的溝通效率,促進有效社交建立的頻率和效率,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這樣做:
① 有意識的提高語言條理性
② 三思而後說
③ 多聽名人演講
④ 讓自己變得生動起來
7±2效應具體體現在人際交往的溝通環節,高質量的人脈不止體現在人的質量上,同時還體現在時間的質量上。有效不止是有效果更是效能的體現。
混的好的人,都是善用人脈資源為自己服務的資源整合高手。建立高質量的人脈圈子,需要我們:
與人交往中,做個「有心人」,重視人脈的連接和維繫,這是一筆助力個人成長不可小覷的人生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