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究竟有多厲害?為什麼說「孫策不死,便無三國」?

2022-01-05 歷史的旁觀者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我們的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會有更新,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本文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僅供讀者參考。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很多三國愛好者提出了這樣一種說法,如果孫策沒有死的話,三國鼎立的格局就不會出現。那麼問題來了,孫策的能力到底有多強?為什麼如果孫策沒有死的話,三國鼎立的格局就不會出現呢?                                   

圖片:孫策去世劇照

一、孫策的優勢

縱觀古時的創業強人,很多人往往會認為曹操是首選人物,其實,曹操的創業能力並不比孫策強,甚至還要遜色一些,當然,曹操骨子裡並不承認這一點,在煮酒論英雄的時候還對劉備說,「孫策只不過是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楞頭青」。                                     

其實曹操看人很準,他如此評價孫策,雖然有可能是低估了孫策的能力,但更大的可能性是出於嫉妒,畢竟,曹操當年因為嫉妒心作祟,還誅殺了楊修,不管怎麼說,孫策的創業能力,真的比曹操強得多。

圖片:孫策開始創業劇照

1、孤兒孫策

其實,早在董卓弄權的時候,就聽說過孫策這個名字,不過當時的孫策還是一個小孩子,孫策的父親孫堅在軍閥火併中被殺,於是董卓詢問屬下人:是否知道孫堅兒女的情況。

董卓的手下人告訴董卓,說孫堅的長子孫策也就是個小孩子,因此董卓便不再忌憚孫堅的殘餘力量,事實上,董卓的態度是正確的,就在孫堅去世以後不久,孫堅留下來的兵馬就作鳥獸散,最終,孫策不得不給軍閥袁術打工。

軍閥袁術算是東漢末年軍閥中的頭號種子,孫策的加盟並沒有讓袁術對其在意,因為袁術手底下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不過隨著孫策和袁術打交道的時間長了,袁術逐漸發現這個年輕人不一樣,因此對孫策委以重任,而孫策則利用袁術對自己的信任,不斷發展自己的勢力。

袁術稱帝以後,孫策意識到漢朝的正統地位還有一定的影響力,於是借這個機會玩起了金蟬脫殼,因為自己畢竟不甘人下,待到翅膀硬了再選擇脫離袁術的話,那麼以後是無法立足於東漢末年的社會上,畢竟孫策不想背著白眼狼這個名聲。

於是孫策藉此找了個離開袁術的好理由,他說:自己是大漢的忠臣,怎能和亂臣賊子為伍?於是,孫策就堂而皇之脫離袁術,割據一方。

就這樣孫策利用袁術的勢力,有了自己的基本盤,套用現代的創業理念,這叫借雞下蛋,專業一些說,這叫融資。

圖片:孫策在袁術帳下時劇照

2、雄主孫策

孫策和一般的漢末軍閥不同的是,他是一個文武雙全的軍閥,當孫策割據江東之地的時候,曹操還是一個勢力很小的軍閥,劉備則處於喪家之犬的狀態,在孫策的領導之下,江東之地被治理得井井有條。

其興旺程度可謂首屈一指,若論起單打獨鬥,孫策還有個綽號叫「小霸王」,意思是他的能力和當年的西楚霸王項羽可有一比。事實上孫策的這個稱號,還真不是自吹自擂起來的,典型的例子就是,孫策曾經和太史慈交過手,雙方確實都覺得對方是世所罕見的高手。

因為孫策的潛力,讓當時天下很多人才去選擇投靠他,這些人之所以願意選擇投靠孫策,主要是考慮到孫策雖然不是當時天下最強大的軍閥,但卻是潛力最大的,跟著孫策肯定非常有前途,誰能想到,孫策竟然意外離世了。

孫策去世以後,弟弟孫權接管了他的地盤,然而,孫權的執政能力、膽識以及魄力,卻和孫策不能同日而語。有個例子可以佐證,孫權曾率領十萬大軍去攻打一個小小的合肥,結果無功而返。

從這來看,孫權確實只能做一個守城之主,孫權無非是對孫策留下的基業進行了鞏固,除此之外,孫權對江東沒有再做出什麼貢獻。

因此,孫策其實才是東吳歷史上名副其實的太祖皇帝,只不過可惜的是,孫策死得太早了,沒能完成自己的雄心壯志,這才是真正的壯志未酬身先死。

圖片:孫策把東吳交給弟弟孫權劇照

二、孫策對三國的影響

如果不是因為孫策遇刺身亡的話,三國的格局基本上不會出現,這一切還要從曹操創業初期的時候說起。

1、曹操的危機

其實,官渡之戰之前,曹操並不是一個太強大的軍閥,當時,北方最強大的軍閥是袁紹,曹操想要成為最強大的軍閥,首先就必須要打敗袁紹,因此曹操選擇主動討伐袁紹。

不過就在曹操討伐袁紹的這段時間,曹操遭遇到了空前嚴峻的危機,曹操當時的立足根本在於漢獻帝,他控制了漢獻帝,並且得到了這樣的特權:可以以大漢朝廷的名義對天下發號施令。

很多中小軍閥雖然事實上割據一方,但是在名義上還是要服從朝廷號令,這就讓曹操有了一定的優勢,最起碼可以利用朝廷的名義,跟小軍閥勒索點錢財,如果沒了漢獻帝的這個招牌,曹操在漢末軍閥裡面,前五都未必能排進去。

圖片:曹操與漢獻帝劉協劇照

曹操對袁紹的討伐,也是利用漢獻帝的名義,在法理上將袁紹說成亂臣賊子,在具體的戰爭中,曹操出動了全部軍隊去徵伐袁紹,這就導致後方和腹地出現了空虛情況。

而孫策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準備對曹操的老巢,也就是漢朝天子漢獻帝所在的都城發動進攻,並且打算藉此把漢獻帝帶到自己的地盤上,然後像曹操那樣挾天子以令諸侯。

孫策的這個計劃還沒有來得及推行,就遭遇了刺殺,他的這個計劃如果成功了的話,那麼三國歷史將會被改寫。

圖片:孫策一身戎裝劇照

2、如果計劃成功

一旦計劃得逞,曹操的勢力就會出現土崩瓦解,前線部隊也會被袁紹擊潰,接下來就是孫策和袁紹之間的消耗,不過憑藉孫策的能力,袁紹根本不是孫策的對手。

這樣在經過一番漫長的較量中,孫策會消滅袁紹,等到袁紹被消滅以後,其他軍閥或多或少都會臣服於孫策。孫策可以逐步統一天下,劉備也就不會再有成長的空間了,這樣三國的歷史就會得到徹底的改寫,但可惜的是,歷史沒有假設。

相關焦點

  • 真的是孫策不死,便無三國嗎?孫策究竟有多恐怖
    而在這其中,以曹操為代表的曹魏集團,以劉備為代表的蜀漢集團,以及以孫權為代表的東吳集團,可以說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在這其中,其實東吳集團最早的奠基人並非大帝孫權,而是他的哥哥孫策。那麼就有一種說法就是孫策不死,便無三國,那麼孫策到底有多恐怖?接下來就從正史的角度來了解一下,孫策在正史當中的事跡。首先,先來介紹一下孫策的一生。
  • 孫策不死便無三國,歷史上孫策到底有多恐怖?看看曹操是怎麼說的
    孫策在三國時期享有很高的評價,在民間有言,「孫策不死便無三國」,這話的意思也是非常明了的,說的就是如果孫策不出意外,在中國歷史上,根本就不會存在三國這段歷史。言外之意就是說,孫策肯定會一統天下。那麼在歷史上的孫策,他的實力到底有多恐怖?孫策真的如民間傳言一般厲害?其實,這話我們說了不算,還得看看當時曹操是怎麼說的。前言公元191年,孫堅也就是孫策的父親,帶兵與董卓的亂兵數次交鋒,而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最終孫堅卻因為盟軍內部失衡,彼此鬥爭,而選擇回軍江東。
  • 孫策不死,便無三國,他到底有多「恐怖」?
    孫策,「江東猛虎」孫堅的長子,在打獵時遭遇刺客刺殺身亡,年僅26歲。而後世一直流傳著「孫策不死,便無三國」的說法,年僅26歲就離世的孫策真的有那麼厲害嗎?在吳景的幫助下,孫策募集到數百人的隊伍。次年,孫策帶著部下再次找袁術要回孫堅舊部,這次袁術終於給了他一千多人。而這其中就包括程普、黃蓋、韓當等人。再加上自己招納的部下周瑜、蔣欽等人,孫策有了爭霸天下的資本。
  • 孫策不死,便無三國,他的實力到底有多「恐怖」?
    三國當中有這麼一號人物,江東基業的開創者,他便是孫權的哥哥孫策。孫策之所以能夠出名, 這與他本身的實力還是有著相當大的關係的。尤其是身邊的文臣武將的配合,還有便是自身的實力的影響。不過有關孫策的故事,有人說孫策不死便無三國。其實這句話,相對於歷史來說,也是有著很大的可能的。為何會如此說呢?
  • 小霸王孫策怎麼死的,揭秘孫策之死真相
    《三國演義》中說吳郡太守許貢上表,建議將孫策召到京師軟禁起來,這個策略實施的可能性大約為零,孫策是肯定不會應詔的,曹操也做不出這麼此地無銀三百兩的事,那麼這個上表的實質就是:許貢要向曹操表明心跡,他是忠於朝廷,忠於曹公的。
  • 三國男子圖鑑|孫策的時間
    《吳歷》說,孫策的臉被許貢的門客射穿了,但其實還有醫治的可能,只要不發怒,安心靜養就還能活,但孫策比較在意顏值,照著鏡子一看,亂世美顏就這麼被毀了,心裡不開森,於是把桌子一推,怒吼了一陣,當晚就離開了人世。《搜神記》的說法就更神奇,說是孫策在渡江的時候,因為不下雨,船隻難以行進,船上有個方士叫于吉,得罪了孫策,於是孫策要求于吉立刻求雨,如果求不到就要殺了他。
  • 曹操說孫策不是英雄,孫策不急不惱,做3件事逼曹操改口
    由於桌上只有一盤青梅,一壺酒,後世便稱之為「青梅煮酒論英雄」。兩人一開始就談到了孫策。曹操問劉備:「你覺得當今世上,能稱得上英雄的人都有誰?」劉備說:「江東孫策應該算吧,這小子霸氣側漏,英勇無敵,如今風頭正勁。」
  • 曹操為什麼不把孫策當英雄?孫策自己說出了答案
    劉備實在不想去,但又不能不去,不去就會引起曹操的疑心。劉備還是去了,曹操與他煮酒痛飲,雖然只是兩個人的飯局,但這頓酒喝得也非常有名,足以與鴻門宴等並列為「中國古代十大飯局」之一。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曹操在跟劉備喝酒時說了一番話。這些話記錄在《三國志》裡,曹操是這樣說的:「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
  • 小霸王孫策是怎麼死的?
    孫堅的侄子孫賁護送孫堅的遺體返回江東, 將孫堅葬在曲阿,在喪事結束後孫策舉家遷到江都。初平四年(193年),孫策守孝事畢後,向袁術討要父親孫堅的舊部,但袁術只將孫堅舊部數千人中的一千多人交還給孫策統領。為了擺脫袁術的控制,孫策開始艱難的江東創業。在揮師東進過程中,一路上,不斷有人來投,孫策的隊伍也不斷壯大,到吳景的駐地歷陽時,已有五六千人。
  • 孫策:「死要面子」的江東小霸王
    那孫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孫策是孫堅的長子,孫權的長兄,原該有大好的前程,可誰知天不假年,孫策英年早逝,從而改寫了整個歷史走向。孫策從十幾歲時就開始結交名士,名聲漸漸傳播開了,舒縣人周瑜慕名專程到壽春拜訪孫策。周、孫兩人同歲,且均少年有志,傑出通達,因而於壽春一見如故,遂結為總角之好。
  • 孫策之死
    我們縱觀《三國志》和《三國演義》,旁及其它資料,覺得孫策之死,頗有溪蹺;參照孫策、孫權的為人與性格,結合當時的權力態勢,提出孫策之死,也可能有「燭影斧聲」之嫌。在這場變故中,孫權得利最大;在變故之後,他的所做所為,不能不使人懷疑:他是置孫策於死地的幕後導演。  (一) 孫策與孫權性格各異,在戰略觀點上矛盾很大,孫權要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必須奪取孫策的權位。
  • 三國奇案,到底是誰殺了孫策?
    在當時孫策的死,可以說是改變了整個三國的軌跡,以孫策的勇猛在配上周瑜的計謀,一統天下也是未嘗不可。可他就在最巔峰的時候居然遇刺身亡了,讓人在惋惜的同時,又感覺到詫異。表面上來看,刺殺孫策的是許貢的三個門客,他們是為許貢報仇而來。
  • 到底是誰殺害了三國小霸王孫策,孫策為什麼要把江東集團事業權力交給弟弟孫權?(企業家老闆必看)
    孫策會打仗,會指揮,而且身先士卒,讓人敬佩。二十一歲時,孫策已經很有聲望。當時攻打笮融,斬殺五萬多人,笮融膽裂,緊閉營門,不敢妄動。孫策轉而揮師攻打薛禮,薛禮突圍逃走。這時樊能、於麋等人,又糾集兵士來奪牛渚。孫策立即回軍,打敗他們,俘獲萬餘人。然後重新進攻笮融:戰鬥中,孫策腿部中箭,無法乘馬,部下抬他回營療傷。有人對笮融說:"孫郎被箭射死了!"
  • 三國小霸王孫策為什麼傳位給弟弟孫權,而不是他的兒子?
    只不過,歷史上傳給兒子的,比傳給弟弟的要多得多。孫策去世的時候,是26歲。這時候他已經有了一個兒子孫紹。孫紹當時究竟多大?正史裡並沒有明確的記載。其它一些資料上說,他當時才四歲。不管這個記載準不準確,總之他當時肯定是個孩子。當時的情況,如果是我,我也傳位給弟弟,而不是自己的兒子。
  • 三國第一世外高人, 活得比諸葛亮還久, 戲耍曹操, 捉弄孫策
    >說到三國,大家就會想到諸葛亮,他的空城計實在是險象環生又妙不可言,周瑜對諸葛亮「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更是讓人唏噓,而中華上下足有五千年,不少歷史人物都已深入民心,但是我們記住的都是一些有經典事跡,並且建功立業的古人,還有一些喜歡隱居山林的神人卻不為人知。
  •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郭嘉,他在三國究竟有何表現
    隨著三國題材的文學作品,不斷升溫,鬼才郭嘉的受歡迎程度開始上升到一個新的境界,歷史崔從小就喜歡看三國演義,而當時長輩們普遍認同的一個觀點就是,諸葛亮的出山,和郭嘉的死有關係,因為諸葛亮覺得自己不是郭奉孝的對手,那麼郭嘉真有這麼厲害嗎? 首先就是要看他在陣營中是什麼位置 其次,就是看他究竟有那些作為,郭奉孝在曹操集團擔任的什麼職務?軍師祭酒!
  • 解讀三國二十之「孫策之死」
    孫策稱霸江東之後,派使者前往許都求封大司馬,曹操未許,因此懷恨在心,常有襲取許都之意。吳郡太守許貢於是寫信給曹操讓其擒拿孫策,不料信落到孫策手裡,孫策派人將許貢斬殺。      本以為該事自此可以告一段落,沒想到許貢的三個家客為報主恩,便刺殺了孫策,其實這三個刺客的刺殺並不高明,孫策之流也是有察覺的,但是在張昭覺得此事不可大意,需要調查清楚的時候,孫策卻不以為意,而他的輕視刺客、不去防備也最終給了刺客可趁之機,讓別人輕鬆的刺殺了他。
  • 三國最神秘暗殺事件:刺殺孫策的幕後人是誰?
    文:快哉風(微信公號讀史特約作家)三國中英年早逝的牛人很多,但誰也比不上這個人的猝死帶來的影響力之巨大。如果他不早死,天下格局不一定是我們熟悉的魏蜀吳三分天下,因為這個年輕人只用了幾年,只用了三千人馬,就怒濤一樣席捲江東,完成了曹操劉備辛苦半輩子才做到的鼎足霸業。他就是江東霸王孫策。
  • 娶大小喬後,孫策和周瑜的生命就開始了倒計時,孫策只活了四個月
    孫策與周瑜之死,究竟與大小喬有多大的關聯?讓我們從孫策開始吧。這個人不僅曾經是東吳之主,自己也勇武過人,號稱當年西楚霸王之勇,曾與東吳名將太史慈單挑不分勝負。按道理來說,這樣的一個人的身體素質應該超過大多數同時代的人,加上他極高的身份地位,應該比大多數人活得更長才對,但他為什麼在26歲時就死了呢?
  • 孫策之死或是曹操所為?
    其二,作為曹操心腹謀士的郭嘉其實早已與曹操私下定好計策,收買刺客佯作許貢門客,對孫策進行刺殺,因此,郭嘉才料定孫策必死。如果是第一種,那麼郭嘉真的是太可怕了,如果是第二種,那麼就能解釋為啥一個小小的門客怎能得到孫策行蹤,提前埋伏,進而害死孫策。在魏蜀吳三國中,英年早逝之人最多的當屬吳國,如孫堅孫策、周瑜魯肅、呂蒙太史慈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