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聰明和智慧不是一個概念

2020-12-23 念佛居士

第六是盲聾喑啞——眼瞎、耳聾和啞巴,構成聞法修行的障緣。盲聾喑啞難,此等人或雖生在有佛法的國度,而業障深重,盲聾喑啞,諸根不具,雖值佛出世,而不能見佛聞法。

第七是世智辯聰難。我們這個世間的有些讀書人也很聰明,聰明就是他的大腦、小腦很靈活,跟智慧不是一個概念。

現在很多人反應非常快,聽你一句話就知道你下句話了,眼眨眉毛動,你稍微不小心,他把你賣了你都不知道,太聰明了,第六意識的邏輯思維非常發達,分析、歸納、概括非常迅速,但這種人一般都是很少有智慧的。

我們現在所謂創新的時代,就是這種世智辯聰用得非常猛烈的時代。當一個人很注意局部的時候就不會注意宏觀,所以現代人一般都是見小不能見大,知近不能知遠。在這種思維方式當中,搞科學發明,治理國家,往往是禍多於福,因為看得太淺、太局部了。

當這種邏輯思維 (所謂的理性思維) 發展到很極致的時候,就會生起傲慢心,認為整個大自然都可以重新改造。現在自然界真的是被他們弄得面目全非,肢解了,又重新組裝,世界都被虛擬化了。

世智辯聰者所做的事情,就好像是鋒利的刀刃上有一點蜂蜜,他要用舌頭去舔這點甜頭,剛剛嘗到一點甜味的時候,舌頭也受傷了,甚至割斷了。他看到的是表面的一點利益,看不到深層的禍害。

幾百年工業化的過程中,我們都為工業化、為經濟增長指標歡呼,為種種改造自然的科技力量而去迷信科學,我們想沒想到災難接踵而至?

無有窮盡的生態問題、環境問題、物種銳減問題、人心險惡問題、道德淪喪問題、信仰真空問題、戰火連綿問題、天災人禍問題……這些災難一起蜂擁而至的時候,就不是一般的常規性災難,而將直接威脅到人類在地球上繼續生存的基礎。

現在的工業化、科學技術到底給人類帶來了什麼?這需要我們深刻的反思。人們都在追求幸福和安寧,但在這種科技物質化的世界當中,我們能得到嗎?我們這個地球的文明是進步還是退步了?

為什麼西方人要向東方文化學習?現在有一種後現代主義的回歸,他們也在反思那種所謂的邏輯思維、理性精神和強烈地要用科技力量改造自然、把貪慾作為社會發展槓桿的功利和實用價值觀到底給人們帶來了什麼?

東方聖人的智慧——佛陀的慈悲開示、孔子的學說確是療救現代工業社會的最好藥方。——大安法師《淨土資糧信願行》

相關焦點

  • 佛教淨土宗祖師贊
    淨宗祖師贊淨宗始祖慧遠尊。儒門宗匠智慧人。學六經融匯貫通。達官顯貴眾人欽。捨棄富貴與榮華。道安法師為落髮。立身行道披袈裟。勤修苦練悟大道。廬山東林種白蓮。淨宗道場渡有緣。念佛三昧詩文寫。常觀西方殊勝景,讚美淨土極樂城,無量壽佛放光明,83歲肉身換金身。淨宗二祖善導尊,專修淨土妙法門,念佛光明從口出,每天念佛幾萬聲。嚴守戒律不毀犯,激勵弟子苦修行,精細事物大眾吃,粗糙劣質自留存。
  • 佛教:佛陀教育與淨土宗
    佛教是宗教,很多年來給我們社會上有一個錯誤的認識,認為它是屬於迷信、消極的,不是社會大眾普遍接受的一個宗教。正確的認識佛教,對於初機者很重要!很多人對於佛教的觀念是錯誤的。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世所必需,佛教不是宗教而是佛陀教育。
  • 「追封」曇鸞和道綽兩位大師,恢復中國淨土宗的本來面貌
    兩位「重磅級」淨土宗的祖師竟未入「典堂」,實在令人遺憾!但從宗學來說,淨土宗確有人、法相承的祖統,具足法脈、教判和祖師的傳承要素,所以在祖統上,總不能把有法相承的關係和沒有法相承的關係混作一談,或等量齊觀,應有宗的「尊」、「崇」和「主」的本色,突顯傳承之特色。
  • 為何說淨土宗祖師依法脈而判教,依傳承而立宗?
    宗的傳承涉及三個環節──法脈、教判和祖師談到宗的傳承,自然涉及三個環節──法脈、教判和祖師。但淨土宗的創立,既有龍樹菩薩立彌陀本願為法脈,亦有天親薩、曇鸞大師等祖師依法脈而判教,更有唐朝善導大師集大成而依教開宗,本來是十分完備。
  • 聖淨空法王:密宗比淨土宗高,但不適合普通人
    中國佛教有許多派別,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論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賢首宗又名華嚴宗,五是禪宗,六是淨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性、相、臺、賢、禪、淨、律、密八大宗派。
  • 淨土宗與極樂世界——心淨則佛土淨
    從今天開始,咱們介紹另一個很重要的宗派——淨土宗,這也是我國佛教大乘八宗之一,而且也是至今還能保持傳承的三宗之一。這個話題也比較大,紅塵君打算用三到五篇文章來分析,這第一篇主要講一下淨土宗的來歷,依據,以及最主要的特點。
  • 佛教已經衰敗了,學淨土宗的人,已經把佛教變散文了
    六道輪迴圖最近,我看了電腦與手機網際網路上很多撰寫佛教的文章,很悲哀,發現了一個重大問題,說明佛教已經衰敗了,很多學習淨土宗的人,把佛教散文化了,撰寫的文章,除了配上一些淨土宗的佛像之外,滿篇綺語,講的根本不是佛教經典經續,與文學作品散文無二無別。
  • 淨土宗十三祖師贊
    善師:淨土宗第二代袓師善導大師。2. 得錢財:少康大師將乞食所得之錢,教兒童念一聲佛號即與一錢。3. 烏龍:睦州烏龍山。4. 見佛來:少康大師每念佛一聲,口隨出一佛,念十聲出十佛,時稱之為「後善導」。(善導大師也有此光明之相)。
  • 如果明白淨土宗修行中的難行道和易行道,你才會懂得如何修行
    一、什麼是難行道和易行道善導大師是淨宗一代祖師,是阿彌陀佛再來人。對淨土宗有一個楷定的標準。完全靠倒阿彌陀佛,靠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靠阿彌陀佛的一句名號修行淨土就是正定業。平生業成,靠他力不是靠自力修行就易行道。
  • 淨土宗為何強調持阿彌陀佛名號?
    現在問題不是能不能往生,而是直接跟間接的問題。在整個淨土宗的傳承當中,最強調持名的是善導大師。有人問他說,您為什麼強調持名呢?善導大師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理由,他說,你執持名號與佛本願相應,你念佛直接跟佛的本願相應。而他提出這個答案以後,歷代祖師沒有人敢反對,與佛本願相應。諸位!你要知道一個觀念,我們不要用聖道的思考。你要知道淨土法門是一個他力加被的法門,他不是一個自力。
  • 淨土宗:仰靠阿彌陀佛的大願之船,快速抵達解脫的彼岸
    對於自力和他力的差異之相,歷代祖師大德多有詳細描述。曇鸞大師就曾經談到,如果有人畏懼三惡道之苦,希望走向解脫之道,那麼首先要受持戒律,由戒律修習禪定,再由禪定開發智慧,得到神通,這樣就能靠自己的力量遍遊四天下。這就是自力之相。
  • 佛教淨土宗的發源地,一池白蓮續寫千年情誼,門票吃飯都免費
    想進寺廟拜佛許願,不好意思先付門票錢,許願燒香,成百上千次,導致遊客怨聲載道,寺廟早已不是純粹的佛事場所,而是生意場的利器。但今天要介紹的這座寺廟,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依然低調地奉行自由行為,不收門票,齋戒也是免費的,保持著佛門難得的淨土。日本佛教淨土宗被視為祖庭。
  • 佛教:淨土宗的修行心法,只要記住淨空法師給的這十個字就夠了
    今天我就來介紹一下淨土宗在當代的一位高僧——淨空法師,他的老師是李炳南居士,而李居士的老師就是淨宗十三祖,民國四大高僧之一的印光老和尚,而印祖早已經故去多年,所以修淨土的師兄,真的不妨多看看淨空法師的文集或者視頻。
  • 淨土宗不是八宗之一,而是阿彌陀佛的教法
    佛教自漢傳入中國後,到唐朝形成了許多派別,主要有性相臺賢禪律淨密八宗。歷來科判家將淨土宗判為八宗之一,和其他宗派等而觀之,這是佛教史上最大的誤判,它嚴重低估了淨土宗的歷史地位和現實意義。淨土宗是阿彌陀佛度化眾生的教法。
  • 元音老人談淨土宗的修法,平淡中顯出真味!
    釋迦牟尼佛和孔子差不多都是出生在周朝時期,佛教是在東漢時傳到中國來的。佛教最初傳到中國的是禪宗,禪宗是佛教至高無上的正法門,淨土宗是橫超三界的方便法門。淨土宗其實是很容易方便實行的,就是念一句佛號:「阿彌陀佛」。
  • 淨土宗是中國佛教影響最大的,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就是佐證
    淨土宗是中國佛教影響最大的,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就是佐證【印光大師開示】教雖中下猶能得益,非上上利根不能大通,以涉博故。宗雖中下難以措心,而上根便能大徹,以守約故。宗則參破一個話頭,親見本來,便能闡直指宗風。佛法大興之日,及佛法大通之人,宜依宗參究。喻如僧繇畫龍,一點睛則即時飛去。佛法衰弱之時,及夙根陋劣之士,宜依教修持。喻如拙工作器,廢繩墨則終無所成。
  • 這3方面,看中國「淨土宗」祖統,其師承、立祖未必直接師徒制?
    第一方面:有祖統不一定有宗的傳承,淨土宗的祖統正是一例很多淨土行者知道有「蓮宗十三祖」系譜,以為淨土宗如他宗一樣,既有祖師,自然就有宗的傳承。事實上,就中國佛教的宗派而言,有宗的傳承必然有祖師繼統(簡稱「祖統」) ,但有祖統不一定有宗的傳承,「蓮宗十三祖」的祖統正是一例。
  • 淨土宗:要讚嘆眾生的閃光點
    我等凡夫的口業不是講假話套話,就是在播弄是非,每天搖著三寸不爛之舌造了多少的口業,自己都不知道。所以要轉這個口業去稱讚如來,使其進入至善的狀態。經典當中講,釋迦牟尼佛因地作仙人時,觀弗沙佛的相好,心生歡喜,合十指掌,翹於一腳,七日七夜,以一個偈子來贊佛: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 淨土宗:唯佛與佛方能究盡並流通之法
    說明淨土法門的啟化因緣正好從眾生生命憂患深處,從眾生煩惱處,經佛啟迪,生起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願心,從眾生煩惱淤泥中伸展出覺醒的蓮華,綻放出解脫的芬香。這對於在生死苦海中掙扎沉淪的我等眾生來說,是一多麼重大的幸事呀!
  • 淨土宗: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禪
    不過,有一個善巧方便,雖然自己沒有花,也來不及栽種,但可以把花移植過來。信願稱名,全攝佛功德為自功德,就等於把佛在果地的花移植過來了,有了花,蝴蝶自然也就來了。同樣,如果想要有雲,必須得有石山。雖然自己沒有石山,但可以去買石頭堆成石山,這樣雲就來了,雨也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