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北第一次喝李邵群做的手衝咖啡時,他說了一大段的風味描述:「柑橘、野薑花、焦糖、熱帶水果……」而李邵群只問了一句:「你喝到遠山樹林的味道了嗎?」
2020年10月,一部由劉昊然、彭昱暢、尹昉主演,陳可辛導演的電影《一點就到家》在普洱完成拍攝,講述了三個靠咖啡創業的年輕人,放棄了大城市日新月異的生活,在普洱的千年古寨裡,締造中國咖啡夢的故事。
這部有趣的黑馬電影,不僅帶動普洱咖啡衝上了熱搜,也讓大家重新認識了普洱。
在普洱 ,茶香和咖啡香,交替繚繞,這片土地孕育著美好的「 中國味道」;而懂咖啡的人,也懂得這片土地所蘊藏的強大生命力。
本期「神鵰俠旅」就帶大家前往普洱特有的咖啡莊園,這裡藏著電影裡李邵群所說的「遠山樹林的味道」,也是咖啡愛好者的普洱行不錯的目的地喲!
遠山樹林的味道—小凹子咖啡莊園
世界最好的咖啡,幾乎都與北回歸線有關, 普洱就正好就位於這條「黃金種植帶「上,高山雲海中,雨林茂密,不僅有成片的茶田,還有著密集的咖啡林。
從普洱市區向南行駛26公裡,有一座被綠樹掩映的小山村,這裡山頂種茶,山腰與凹地是密布的咖啡林,其間還見縫插針地長著著銀樺樹、橄欖樹、菠蘿蜜等綠植。
陽光穿過林間,300多畝鬱鬱蔥蔥的咖啡樹在山間整齊排列,生態環境是肉眼可見的完美。
19世紀末法國的傳教士在雲南種下第一株咖啡苗,咖啡來到雲南後,仿佛找到了故土的感覺,馬上適應了紅土高原的海拔、土壤和氣候,最終長成咖啡林。
12月豐收的季節即將開始,色澤飽滿的咖啡果密密麻麻壓在枝頭,掐一顆小小的紅果子捧在手心,一陣幽香。
站在半山腰,遙望著遠方跌宕起伏的山巒,山凹之間一棟小樓建在池塘畔,它就像一位隱士,遺世而獨立。
池塘邊繁花盛放,有瓜有果,雞鴨在路邊上躥下跳,曬場上是沐浴著陽光的咖啡豆,滿眼都是嚮往生活的樣子!
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小凹(wā)子」咖啡莊園,凹是多音字,因思茅人稱這裡為「窪子」(山坳)而得名。
走進莊園,這位站在操作臺前,滿頭白髮神採奕奕的老爺爺吸引了所有人的視線,和藹可親的他招呼著客人落座。
他就是80歲高齡的老莊主廖秀桂。
作為中國第一代學院派的咖啡種植專家,廖爺爺1964年從海南華南熱院畢業後,就不遠千裡,來到雲南大山深處,作為普洱市引入的首位咖啡種植專家,用科學知識為中國的咖啡產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這一路走來非常不容易!
平易近人的廖爺爺真的很能聊,大概是因為滿腔的熱愛,爺爺一提起咖啡就滿眼放光,從國家引進到雲南的200多種南美洲的咖啡苗種植和篩選開始,到咖啡豆採摘和製作,整個種子到杯子的全過程,在爺爺的科普中一一重現。
我們才慢慢了解到,雲南咖啡總產量將近半數來自普洱,普洱咖啡目前被國際咖啡組織(ICO)認定為一類產品,不僅供應給全中國,還遠銷到亞歐美30多個國家。
這隱秘角落裡的咖啡基地來頭也不小,在兩代莊主的打造下,這的咖啡豆常年供給雀巢、星巴克等品牌。
聊到興起,廖爺爺手把手傳教給我手衝咖啡的技藝,看著爺爺滿是皺紋曬成咖啡色的手,穩穩地用手衝壺在濾杯上打轉,經過萃取的咖啡液一滴一滴落在壺中,撲面而來的香氣瞬間抓住了我的心。
每一杯咖啡,都是如此的珍貴,每一杯咖啡背後也有它特殊的故事與意義。
廖爺爺還悄悄告訴我們兩個小秘密,一是他的咖啡夢:「推廣中國咖啡,創建屬於我們自己的咖啡品牌。」二是他的養身秘訣:「住在普洱,每日兩杯咖啡。」
他說:「普洱良好的自然環境,不僅咖啡長的好,完美的氣候和良好的生態,也讓他愛上了這個第二故鄉,定居普洱,是他人生中最正確的選擇。」
要說喝到遠山樹林的味道了嗎?還真有點「略酸,帶有水果香!」
漂洋過海的阿拉卡比樹種,生根在普洱的土地上,經過不斷的改良和雜交成為如今適合這裡生長的品種,統稱為小粒咖啡。帶著濃厚的香醇,有一丟丟酸,回味是綿長的甘甜。
從海南到雲南 ,第一代移民廖爺爺就像一顆咖啡苗,深深紮根在普洱這片沃土之上,用畢生的精力,創造了一個咖啡的王國。第二代莊主不僅繼承了父親的衣缽,還利用園內完美的生態環境開啟了微距攝影之路,牆上掛滿各種昆蟲大片,小凹子簡直就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呢!
夕陽的餘暉中,溫暖的陽光從遠方樹林裡溢出,捧著香氣四溢的咖啡,品著杯中的醇厚,望見遠方掛在天邊的雲霞,再也沒有比這更美妙的時刻啦!
一株咖啡苗要很多年才能長成一顆大樹 ,小凹子才20多歲,還還有的是時間成長。
普洱一代又一代的莊主會繼續耕耘,我們終將擁有屬於自己的本土咖啡文化,廖爺爺憧憬的咖啡夢,已經在普洱這片大地上傳播擴散開來!
【旅行小貼士】
1、地圖導航「小凹子咖啡莊園」可直達,建議提前電話與莊主預約好時間和人數。
2、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是咖啡採收季節,在小凹子咖啡莊園裡還能親手感受種植、採摘、晾曬、烘焙等製作全過程,不論從遊玩還是學習的角度,都能收穫非常棒的體驗。
3、各種體驗和課程都能提前預約,夏天在這裡還能露營,觀看螢火蟲森林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