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著老恬聽兒歌,優美的旋律、鮮明的節奏,仿佛讓人回到童年,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可是最近聽了幾首兒歌,越聽越不對勁,兒歌也能這麼三觀不正?也能這樣恐怖?
恐怖的老虎:《兩隻老虎》節奏緊湊,非常有代入感的一首兒歌。如果不深究歌詞,想必大家都非常喜歡這首兒歌,但是細思極恐。
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隻沒有耳朵/一隻沒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
老虎在概念模糊的孩子心中,是比較可愛的。可是「一隻沒有眼睛,一隻沒有耳朵」,這就讓人不寒而慄了。
毀童年的泥娃娃:《泥娃娃》小S在《康熙來了》裡就曾經說過泥娃娃是她最聽不得的歌,一聽就哭。
泥娃娃泥娃娃/一個泥娃娃/也有那眉毛/也有那眼睛/眼睛不會眨泥娃娃泥娃娃/一個泥娃娃/也有那鼻子/也有那嘴巴/嘴巴不說話她是個假娃娃/不是個真娃娃/她沒有親愛的媽媽/也沒有爸爸泥娃娃泥娃娃/一個泥娃娃/我做她媽媽/我做她爸爸/永遠愛著她
估計聽了這首歌心裡不舒服的不只是小S,大部分有孩子的家長都不希望聽到這首歌。孩子聽了也會留下心理陰影,誰喜歡「眼睛不會眨」「嘴巴不說話」沒有爸爸媽媽呢?
原始價值觀:《好爸爸壞爸爸》《好爸爸壞爸爸》是1987年的一部家庭劇,講述了一年級小學生黃點點了解長輩、了解社會、了解世界的故事。該劇獲第九屆全國優秀電視劇飛天獎,兒童電視連續劇一等獎,優秀編劇獎。
哪個爸爸不罵人/哪個孩子不害怕/打是親來罵是愛/哪個不是好爸爸
歌詞描述的爸爸,在80年代確實是最普通、最常見的爸爸。打孩子還名其名曰「打是親來罵是愛」。
2020年再用這樣原始的價值觀來束縛孩子,已經不合時宜了。
三觀不正:《媽媽別上班》媽媽別上班兒呀/媽媽別上班兒/媽媽要是上班兒/就沒人陪我玩兒
聽到這裡還覺得這個小孩很可憐,媽媽上班不在家,沒人陪他玩。想必大部分家長也會由此感想。
但是下一句畫風突變:「媽媽就算上班兒,也掙不了幾個錢兒」。
媽媽別上班兒呀/媽媽別上班兒/媽媽就算上班兒/也掙不了幾個錢兒
三觀不正的如此地步,甚至有歧視女性的傾向。這樣的兒歌讓孩子聽了,會不會在孩子心裡埋下陰影:媽媽上班不掙錢,她是不是為了躲避我,才每天出去的呢?
這樣的歌曲就應該封殺!
充滿銅臭氣息:《大紅包》小朋友和大朋友/進進出出/這麼熱鬧最重要是賣個萌/他們都會給我紅包有了紅包我們給你們/表演一個舞蹈/這個舞蹈的名字叫做/我是招財貓
過年期間熱鬧非凡,一個大家庭中,小朋友聚集在一起,家長喜歡讓他們表演節目,活躍氣氛。
這本來是好事,可是這首歌卻誘導了小朋友:見錢眼開,充滿銅臭氣息。
我見人就要賣萌,因為只有這樣你才會給我紅包;你讓我跳舞,可以,但是必有有紅包。
聽兒歌有助於孩子的成長,能促進孩子儘早說話,能陶冶孩子的性情,培養樂感,讓孩子身心愉悅。
但是現在很多不能稱之為兒歌的歌,混雜在優秀的兒歌裡面,魚目混珠。父母一定要嚴格把好關,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