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設崩塌、鮮肉泛濫後遺症:虛擬偶像開始搶品牌代言生意了

2021-02-13 DoMarketing-營銷智庫

Alex Hunter是足球遊戲《FIFA 18》裡的虛擬人物,最近他為可口可樂新品Cola Zero Sugar 拍攝了廣告。

可口可樂的這支廣告實際上是翻拍了1979年可口可樂的經典廣告《Mean Joe Greene》,除了把真實人物換成了虛擬人物,其餘情節對話等並沒有多大變化。

可口可樂有很長的明星代言史,據悉,這是首次啟用虛擬代言人。這不禁讓人聯想到最近幾個月現實中的明星人設崩得確實有點厲害,從郭敬明到靳東再到薛之謙,或多或少連累了許多請他們進行代言的品牌。

同時,在國內的品牌代言圈,這幾年流行鮮肉風潮,一個鮮肉火起來,數十個品牌往往跟風扎堆,海報、戶外廣告、TVC、活動等一齊狂轟亂炸消費者有效的眼球和破碎化時間,既讓消費者審美疲勞,傻傻分不清,也讓品牌的代言效果和價值大打折扣。

而可口可樂這一做法,可能只是在玩創新,也可能是真的在認真思考虛擬代言人的價值。

據艾瑞諮詢報告顯示,2016年國內核心二次元用戶規模達7000萬人,泛二次元用戶規模達2億人。「二次元」消費者接近2.5億人,二次元市場已全面爆發。

為了贏得這批消費者,像Google這種網際網路巨頭和LV這樣的大奢侈品牌,早在5年前就已經開始涉足虛擬偶像代言。

所以說虛擬偶像並不是近來才出現的新現象,當年初音未來來上海開演唱會的場景震驚了我等二次元圈外人,原來不知不覺間,虛擬形象也已經有了與當紅明星相媲美的人氣與商業價值。

只是直到今天,它似乎才逐漸走出亞文化的小圈子,開始向大眾消費品牌層傳遞自身的影響力。

虛擬偶像誕生記

如果把虛擬偶像的「偶像」定義放寬些,那麼迪士尼系列、漫威和DC系列都可以算在內。

畢竟像迪士尼這樣的動畫大廠,在誕生之際,就為旗下所有卡通人物註冊了商標,這些形象是迪士尼近百年來最好的代言人。

與西方世界不同的是,日本的二次元文化輸出,真正把虛擬人物以「偶像」的身份推送到世人面前,日本的娛樂公司往往也以對待真人偶像的態度和資源成本,去包裝這些虛擬人物。

在上世紀90年代,日本就已出現多名虛擬偶像。1996年,為了紀念日本娛樂公司Horipro創立35周年,3DCG少女伊達杏子作為偶像出道了。當時這個公司的主管希望可以製造一個近似真人的年輕偶像,不會衰老,也沒有緋聞。伊達杏子出道後,上過雜誌,還出過一張唱片《Love Communication》,當時在日本很轟動,不過如今已難尋蹤影。

2007年誕生的16歲二次元少女初音未來可算是近幾年來最為成功的虛擬偶像。以《甩蔥歌》迅速走紅網絡後,日本Crypton Future Media公司為這個少女偶像進行宣傳包裝,開演唱會,接代言活動。如今已出道十年的初音未來,人氣依然不減,並已成功打入中國市場,她的代言費甚至比國內的一些明星都要高。

除了初音未來,有名的虛擬歌姬還有洛天依、東方梔子、鏡音雙子、巡音ルカ、KAITO、言和……不過這些歌姬還未達到國際化的影響力,有些甚至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

去年日本選擇用社交網絡推特推出新一代虛擬偶像Saya,以假亂真的外貌和柔軟乖巧的氣質獲得了世界網友的喜愛,人氣迅速飆升。得益於3DCG技術,Saya的製作者石川晃之和石川友香希望能打造一個更接近人類真實生活狀態的虛擬偶像,關於Saya的3D電影也提升了日程。

其實在虛擬偶像打造方面,中國在起步時間上也並沒有落後。2001年,中國首部全數字電影音樂短片《青娜》上映,這部不到六分鐘的CG電影短片給我們帶來了中國第一位電子虛擬偶像青娜。

青娜的星路也被製作公司包裝得有模有樣,開通個人網站,拍攝寫真集,出周邊,並通過電影、電視、網絡多種大眾傳媒與觀眾接觸。但遺憾的是,青娜最終還是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裡。

虛擬偶像更安全 避免老化、緋聞、醜聞等缺陷

偶像一開始是「正能量」的象徵。

而近年來一些真人偶像形象岌岌可危,原本是粉絲心中的「公主殿下」,下一秒就可能被拉下神壇,品牌商也惶惶不可安寧。

相比之下虛擬偶像則要純粹或安全得多。

日本的商業公司一直很注重虛擬偶像的形象。日本的社會文化中,不強調「成功學」,強調「努力學」,因此,日本公司所製作的虛擬偶像,形象中都加入了十分正能量的勵志屬性。

比起現實世界中真假難辨的娛樂圈,一個永遠光鮮亮麗並充滿著真誠善意的夢也許更能吸引人,即使它是完全虛擬的。

一般的虛擬偶像,是現代媒體與傳統偶像的一種結合,其最突出的特點是具有強大的表現力(插畫、動畫電影、3D等),以及避免了真人偶像的缺點(老化、緋聞、醜聞)。

虛擬偶像在更可靠的同時也更具可控性,他們的外表和形象可根據粉絲的反饋隨時進行調適,更不會有現實中的利益糾紛問題。而隨著技術的發展,比如遊戲虛擬偶像在色彩、語音方面都將更加出色,設備實現了立體化,故事和情節也得到了充實,設定的加入也是現實中不可想像的,他們在將來可展現越來越高質量的表演。

更重要的是,虛擬偶像的背後,是一種創作文化和合作型文化的集成與分享。許多公司並沒有給虛擬偶像進行太多的背景設定,粉絲不會再覺得偶像是遙不可及的,他們可以通過cosplay,同人創作參與進來,甚至還可以為虛擬偶像進行音樂的創作。

而不同網絡社區的創作者,通過圍繞音樂展開創作生態體系,與繪畫、視頻製作、3D設計形成文化共享的圈子,而製作虛擬偶像的公司同意他們以非商業的目的,分享他們創作的形象,並默許他們製作有關的同人產品。這就使虛擬偶像的形象與作品擁有了一般偶像不具有的多樣性。

受眾需求是虛擬偶像能夠立足的關鍵點,而不同受眾群體的需求重疊產生的矛盾,虛擬偶像製作公司為了迎合這些需求而再去進行新偶像創造,是極大可能的事,而現實偶像並不能輕易做到。

永不劣質的偶像,符合偶像最原始的定義,是我們這個時代所追求的,也是各品牌迫切需要的。

虛擬代言崛起 搶奪傳統明星代言蛋糕

山葉絕對想不到,原本只是想找畫師給自己的語音合成系統VOCALOID 2設計一個虛擬形象,卻引發了巨大的追星潮流,這個形象就是現在大名鼎鼎的初音未來。

大公司因此學到了使用虛擬偶像的好處,也嗅到了二次元這個巨大市場的潛在商業價值。

微軟臺灣曾經為Silverlight(微軟系統的一個插件)推出了擬人化動漫角色「藍澤光」,粉絲們稱之為「微軟娘」;而我國百度日語輸入法也推出過一位虛擬人物,並在日本開展了萌化宣傳,百度「度娘」因此正式誕生。

(微軟娘)

(度娘)

如今,虛擬偶像不再是網際網路公司或遊戲公司的專屬了,它開始走進大眾消費品牌,接觸更多非二次元群體。

汽車品牌不滿足於請真人明星代言,開始看好初音未來的粉絲號召力。豐田汽車在美國推出 Corolla系列的第 11 代新車型時,請來初音未來演唱廣告單曲 World is mine(《世界第一的公主殿下》);寶馬一看坐不住了, 直接把初音未來形象搬到了寶馬Z4身上。

聯合利華旗下的力士找來初音未來和好萊塢女星斯嘉麗·詹森一起拍攝廣告,為其洗護系列產品宣傳造勢;全家便利店借勢初音未來搞促銷活動,推出初音未來的肉包子,還銷售初音未來主題的野菜汁、蕎麥麵、雞肉漢堡等主題食品。

電子產品公司如索尼與初音未來合作推出限定款的 h.ear On MDR-100 聯名耳機,搭配初音未來的耳機殼圖案與專屬包裝;如大家都熟知的小米請來初音未來代言紅米Note 4X,是國內首款與初音未來官方合作的智慧型手機,對於米粉和初音粉來說意義重大。

可口可樂雖然沒搭上初音未來這輛車,卻也開始跟著這個趨勢走。當可口可樂這樣家喻戶曉的大流量品牌也開始折服於虛擬偶像的影響力,可以預言未來還會再出現第二個、第三個初音未來,來滿足這些品牌的需求。

又或者,每家公司都開始自己創造虛擬偶像,隨時取用,以更貼合品牌宣傳。

到時候,現在紅得發紫的小鮮肉們還值錢嗎?


相關焦點

  • 人設崩塌的年代,虛擬偶像才是「天菜」
    和這首不按條理出牌的神曲一起出圈的,是背後的原唱之一洛天依,她有著中文網際網路第一虛擬偶像的稱號。顧名思義,虛擬偶像就是藉助數位技術呈現出來的形象,圍繞他們,關於真人偶像的人設、作品、故事和社會互動,都可以產生。
  • 「虛擬」易烊千璽代言天貓,明星虛擬IP代言時代已至
    2019年7月,屈臣氏推出虛擬品牌代言人「屈晨曦」,這位新代言人偶像氣息十足,擁有著時下討喜的「小鮮肉」形象和親和感的性格,此舉推出,同樣也是為了迎合現代年輕人的消費習慣。 1.虛擬偶像人設穩定,更契合新一代的溝通需求 隨著娛樂圈人設的頻繁坍塌,給品牌帶來的負面影響不計其數。
  • 羅志祥人設崩塌,網友:心疼這些代言品牌
    此番陷入人設崩塌危機的羅志祥,會涼涼嗎?圖片來源:羅志祥微博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注意到,這些年羅志祥在大陸綜藝市場火熱,曾加盟《極限挑戰》《這!就是街舞》等節目,在收穫無數粉絲的同時,成了品牌方的寵兒,代言橫跨食品、護膚品、服飾等多個領域,並擁有自己的公司。
  • 羅志祥人設崩塌,他代言的品牌還好嗎?
    今天,羅志祥出軌的消息引爆熱搜,9年女友的長篇控訴可謂是字字實錘,讓亞洲舞王的人設徹底崩塌。這邊,網友們持續起底當事人黑料,坐實其」渣男」稱號;那邊,以羅志祥為產品代言人的各大品牌,卻在經歷一場連帶危機。這其中,紐西之謎品牌正處於風波之中。去年,作為紐西之謎水凝清潤隔離霜的代言人,羅志祥成為紐西之謎第一個官宣的男明星,引起行業廣泛關注。
  • 品牌奇觀!羅志祥人設大崩塌,蒙牛竟毫髮無傷?
    開瓜序幕是羅志祥人設崩塌引發的系列慘案,拜他所賜,曾經震驚吃瓜圈的娛樂圈421事件再度刷屏。而從品牌公關角度講,羅志祥的人設崩塌,影響的僅僅是他所代言的品牌們嗎?並不是。自4月23日起,被羅志祥直接或間接影響的這張品牌名單比大多數人想像中的要長……除了羅志祥代言的品牌外,隨著更多明星遭殃點名,更多的品牌也被捲入這場深不見底的黑洞之中。
  • 爆紅的虛擬偶像,會取代流量明星嗎?
    比如不久前,天貓用易烊千璽虛擬形象代言;歐萊雅推出全球首位虛擬代言人;虛擬偶像imma代言夢龍;更不用提虛擬偶像領域的大紅人洛天依了,合作了包括百雀羚、維他檸檬茶此外,洛天依的舞臺、代言接連不斷。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革新,虛擬偶像成為一個新的風口,世界範圍內各種虛擬偶像層出不窮。西班牙裔、巴西裔和美國血統的Lil Miquela,是最著名的虛擬時尚博主之一,時尚資源與品牌資源拿到手軟。
  • 新知 | 虛擬偶像 重新定義「產品代言人」
    沒錯,在普通人隨時有可能成為網紅的今天,虛擬歌姬也有著龐大的粉絲群體,由此帶來了巨大的虛擬偶像市場規模。在虛擬歌姬代言時代,英雄出徵,或是正奔赴在產品代言的路上。歌姬,是日本對女歌手或者樂團女主唱的稱呼,其意思接近中文裡的「歌后」。
  • 代言明星人設崩塌?可口可樂也許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
    今年9月的「求錘得錘」風波,不僅讓數家500強巨頭需要緊急尋找明星代言方案的「plan B」,也讓其他品牌真切感受到,代言明星如果一旦出現人設的崩塌,其後果將多麼嚴重。不過,可口可樂公司(The Coca-Cola Company)似乎希望徹底告別這一風險。
  • 他們出道一年火過一線男團,她的坑位費比肩大牌主播,虛擬偶像「搶生意」,真人愛豆顫抖吧
    這一年,他們登上時尚雜誌封面,接下3個知名品牌代言,發行7首單曲、1張數字專輯,還獲得過音樂類新人獎獎項。令人吃驚的是,這個名為「無限王者團」的男團,竟由五位虛擬偶像組成。他們的這份成績單,比某些出道就「糊」的團體好多了。談到虛擬偶像,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日本夢幻歌姬「初音未來」,殊不知中國的偶像市場也早已被虛擬偶像佔領一角,真人愛豆們再不努力,飯碗都要被搶走啦!
  • 誰在為虛擬偶像「氪金」?
    「不怕顏值崩塌、不怕人設崩塌、無限性幻想」,是粉絲們為之瘋狂的理由,亦是「偶像失格」常態化下品牌治癒焦慮的新流量配方。粉絲氪金力,以及虛擬偶像多維度變現的可能性,讓這一賽道充滿想像空間。虛擬偶像一詞來源於上世紀90年代日本,是以2D或3D形態存在的無真實本體的虛構形象。
  • 肯德基的上校爺爺變成了「小鮮肉」,這是虛擬偶像的一次勝利
    頭髮和鬍子變花白(怎麼看都像是故意染的),皺紋沒了,還有腹肌和紋身,加上雅痞風格的表情和動作——桑德斯上校,變成了風流倜儻的小鮮肉。為了配合他的網紅人設,這個年輕版桑德斯上校還接了胡椒博士、TurboTax和Old Spice等品牌的推廣。新上校給Old Spice打廣告肯德基的新上校是虛擬偶像不過熟悉肯德基的人可能會知道,這幾年來扮演上校的人不停在變。儘管肯德基作為肯德基創始人的桑德斯上校已經去世,但在代理商W+K的策劃之下,肯德基的代言人桑德斯上校「起死回生」。
  • 「永遠16歲」的虛擬偶像正在搶佔idol市場
    你可能無法想像,就這麼一個軟體合成的虛擬偶像,已經持續在飯圈活躍了11年。從2007年翻唱那首甩蔥歌火遍大街小巷開始,她從生活用品、網際網路、時裝一路接廣告接到汽車,甚至還開起了演唱會。至此,這位沒有實體的偶像已經俘獲全球6億粉絲,代言了上百家品牌,身家超過百億日元(約6億人民幣),被粉絲尊稱為「世界第一公主殿下」。
  • 易烊千璽「再次」代言天貓,品牌虛擬代言時代來了?
    :屈晨曦,不論是從姓名還是到形象上,都感覺這個新代言人偶像氣息十足,也通過此舉能判斷出品牌背後的意圖是持續吸引年輕、時尚的女性消費者。更重要的一點是,當紅明星往往手握多個代言,消費者難以識別,造成認知模糊,混淆品牌,定位不清晰。而其虛擬代言IP的出現則在一定程度上綁定了品牌與明星,深化了二者之間的關聯性。
  • B站推出全息演唱會品牌BML VR 國內虛擬偶像集體出陣
    作為從2013年開始的線下活動品牌,Bilibili Macro Link(BML)因其強烈的二次元屬性、破壁三次元的嘗試等特色,吸引的觀眾人數逐年增長,成為了暑期最令廣大二次元文化愛好者期待的線下活動之一。今年,全新升級的BML重磅歸來。
  • 天貓官宣千喵為新代言人,虛擬偶像的火有多大?
    虛擬偶像看似只是由高科技合成的影像,看得見摸不著,但是卻擁有著廣大的粉絲群體,對於二次元年輕人來說,是他們「真情實感」追的星。B站的2233娘、《戀與製作人》的李澤言白起、愛奇藝的RICH BOOM、社交達人Lil Miquela、《王者榮耀》的虛擬男團無限王者團、虎牙的虛擬女團夢能少女.....越來越對多的品牌、企業開始開始入局,塑造自己的虛擬形象。
  • 虛擬偶像成功跨次元盈利背後是年輕人的夢想結晶和狂歡派對
    人設崩塌等負面新聞,受眾逐年增大虛擬偶像的性格、年齡等設定是在創立時就已經確定了不會有大的改動,而且不會出現明星與經紀人和經紀公司間的商務糾紛,因為虛擬偶像都是自己公司的,她們沒有意識不存在為了發展而跳槽被原公司告這種情況。
  • 品牌從搶小鮮肉代言集體轉向搶姐姐代言
    2020已然過去了一半,和以往品牌專「搶」小鮮肉代言略有不同,現在是「姐姐們」殺很大,自從6月《乘風破浪的姐姐》無官宣開播以來,姐姐們就一直處在話題的風口浪尖,各種熱搜不斷,隨之而來的是品牌爸爸們開始「搶」姐姐啦。
  • 虛擬偶像還是真人偶像?Z世代的選擇超科幻
    的周年慶上,是貝拉、卡緹亞、羅茲、墨汐、玉藻、清歌等虛擬偶像在線上內容輸出外的一次線下交互活動。和部分虛擬偶像前輩的發展過程相似,《戰鬥吧歌姬!》講的也是幾名二次元少女努力成為「最高偶像」的成長故事。但在整個企劃的執行過程中,樂元素追求用遊戲製作的思維和技術,提高虛擬偶像的存在感和互動性,跳出紙片人市場之外,和真人偶像生意對標。這種定位可能形成更高的粉絲粘性和更大規模的粉絲經濟,但做起來也不容易。
  • 品牌用明星虛擬形象,還是把虛擬人物變成明星?
    同時,在流量影響力強大的新興偶像中,他們的粉絲這時候的「應援能力」也更強,願意付出自己的傳播價值和購買價值,來支持並證明偶像的商業價值。可如今明星代言很明顯的一個問題在於:越是炙手可熱的年輕偶像,往往都處在品牌代言的高峰期,此時品牌在營銷上的競爭對手反而不是直接競品,而是偶像同期代言的其它品牌。
  • 洛天依直播帶貨出圈,虛擬偶像的商業前景如何?
    而且洛天依得到了品牌的支持,「洛天依」品牌認可的品牌包括百雀羚和肯德基。 品牌將虛擬偶像來直播帶貨並非出於衝動,虛擬偶像是當前的趨勢,本質上仍然是一種粉絲經濟,具體取決於粉絲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