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派藝人郭德綱,為什麼說自己是個「看墳的」?

2020-09-05 戲精在上

前段時間,恩師侯耀文去世13周年祭日,郭德綱發文緬懷。

他寫道:「沙鳥飛堤岸,孤雁落斜陽。霜跡板橋千古恨,孤身獨影路茫茫。」

所附圖片中,郭德綱只留下自己的背影,言行舉止,尊師重道,不言自明。

那麼,郭德綱是一個「老派藝人」嗎?

1.

1973年,郭德綱出生於天津,七歲跟隨天津評書藝人高祥凱學習說評書。

兩年後,郭德綱正式學習相聲,此後和盲藝人王田雨學西河大鼓,又和馬三立的弟子常寶豐等人學習相聲。

顯而易見,郭德綱沉浸於傳統曲藝,「在傳統藝人的規矩薰陶下長大」,這成為他日後賴以成名的基礎。

1995年,郭德綱第三次闖蕩北京,「給文化公司打雜、給影視公司寫東西,跟劇團下鄉唱戲,一直到在北京的茶館說書說相聲。」

說是「闖蕩」,有些拉高,用郭德綱自己的話說,「當時的目的就是混口飯吃」。

摸爬滾打十年,吃了不少苦,郭德綱始終沒有放棄相聲,反而創辦德雲社,與相聲名家張文順合作,和于謙搭檔,又拜相聲大師侯耀文為師,淬鍊技藝,穩紮穩打。

2004年10月,北京文藝廣播臺相聲節目《開心茶館》主持人康大鵬第一次去德雲社看郭德綱演出,迅速決定找他上節目。

一位收聽節目的聽眾對媒體回憶說:「我從來沒有遇到過一個年輕的相聲演員,既能把傳統相聲說得這麼好,又有自己的創新。」

厚積薄發,郭德綱火了,2006年前後,網絡遍布他的段子,電視臺也推出郭德綱相聲專場。儘管那時候他已經33歲,媒體仍然稱他為「天津男孩」。

之所以要突出「天津」,是因為相聲有「京派」、「津派」之別。

曲藝評論家薛寶琨認為,「前者追求時尚,後者鍾情傳統;前者喜歡革新,後者追求相聲的原汁原味;前者主動靠攏主流意識,後者熱衷俗而又俗的世俗精神,更看重的是傳統相聲的平民意識」。

在薛寶琨看來,「郭德綱的本事是他能夠打通傳統,古為今用,老段新說」。「段子『活了』,郭德綱才『火了』!」

郭德綱則表示:「作為傳統藝術工作者,當然我更願意讓你從我的節目中悟到些什麼。」


2.

不只是說相聲立足傳統,生活中,郭德綱同樣注重傳統。

德雲社最初的名字叫「文德雲社」,郭德綱希望把張文順的「文」放在自己前面。張老先生一口拒絕:「四個字的名字太贅了,去掉『文』!」

侯耀文、張文順去世後,德雲社演出後臺擺上兩位前輩的遺像,三節兩壽,郭德綱會帶著徒弟跪拜。與此同時,他安排張文順的親戚管理自己的餐館,把侯寶林的長孫侯震「帶在身邊」。

對於徒弟,郭德綱特別強調孝敬長輩。

媒體寫到一件往事,說嶽雲鵬有一次無疑對某位師長有不敬之詞。私下說說,或者勸導一番,倒也無傷大雅,但嶽雲鵬的老婆立刻給了他一巴掌。第二天,嶽雲鵬去郭德綱家,「主動承認錯誤」。

個人生活層面,郭德綱也有自己的原則。

比如,中午前他不見客,這是因為前一晚散戲後,傳統藝人得吃夜宵,睡覺時已到半夜。飲食上,不愛大魚大肉,而喜歡吃拍黃瓜、炸醬麵之類的「平民飯菜」。吃飯時,德雲社座次也有講究「輩分排次」,郭德綱坐主座,于謙坐一旁,徒弟不能先動筷子。

這些細節,和郭德綱合作過的製作人劉錚深有感觸。

劉錚說:「郭德綱是老派藝人,和他合作,你得遵守一些曲藝行當的老規矩。」

在公眾眼裡,郭德綱自稱「非著名演員」,搞笑又犀利,殊不知,他的「底色」,卻是這些老傳統、老規矩。

新舊越是彼此激蕩,郭德綱的個性越是突出。他引起更多人注意,乃至廣受歡迎,也就不難理解了。

3.

郭德綱爆紅,也與網際網路崛起有關。

接受媒體訪問,郭德綱坦承:「我也算是得益於網際網路。早年我們好多說相聲的團體進他們的門跟搜身似的,不許錄音、不許錄像,那會兒我覺得相聲都快死了,你再保守是不行的。」

「於是我們利用網際網路傳播了相聲,當年一個單口相聲《濟公傳》剛一上,點擊就過億了,這就是一個熱門IP。」

這也就是說,郭德綱的走紅,除了內容上的堅守與創新,還包括傳播形式上的「助力」。

這些因素,使郭德綱既不同於他的師父侯耀文,也不同於其他同行,而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尤其是網際網路的加持,讓郭德綱一躍成為中國身價最高的相聲演員。

別的不說,僅僅是2006年起舉辦的聖誕夜相聲晚會,8萬元一桌的價格,「創造了中國相聲的票價紀錄」。令人驚嘆的是,開票20秒,前三排位置便已售完。

第二年,準確地說,2007年3月,郭德綱收購天橋樂劇場。媒體稱,「德雲社成為全國第一家擁有自己劇場的民營相聲團體」。

此後,又將傳統戲班註冊成文化演出公司,用現代企業的模式打造德雲社。

郭德綱總結說:「德雲社現在的模式是前期是富連成,傳統師徒授藝;後期是劉老根,按正規合約規章。」

4.

知舊不守舊,郭德綱不斷創新相聲內容,擁抱網際網路,採用現代管理制度,使德雲社行穩致遠,巡迴演出開到澳洲、歐洲、北美洲。

這是此前的相聲人想像不到的「盛景」。

即便如此,對於相聲,郭德綱並不樂觀。2015年11月,面對媒體,他直言:「曾經有人問過我,你是相聲界的什麼人,我說我就是一個看墳的,這行完了!」

郭德綱這麼說,是他看到,大多數相聲團隊商演,都由主辦方送票,並不是真的帶動了演出市場。

雖然德雲社四處演出,場場爆滿,但郭德綱談到行業的整體狀況,「心裡不是個滋味兒」。

「金星問我,歌壇有半壁江山,德雲社是不是相聲界的半壁江山?我說不是,我們這個行業沒有江山了,就是一片大海,德雲社就是海上的一條孤舟,隨風飄蕩。」

當然,認清現實後,郭德綱仍然左衝右突,樂在其中。劇場表演之餘,他也通過《歡樂喜劇人》、《笑傲江湖》等電視節目,努力「激活」相聲行業。

縱橫江湖二十多年,郭德綱似乎越來越平和。他坦言:「這麼說吧,我從來沒有把我的工作看得多麼的高,但也沒有把它看得多麼的低。」

「說相聲,一是我喜歡,二是我的工作,如果恰恰你喜歡它你還能幹,就好好幹唄。」

主要參考文章,特别致謝:

1.評論:「老派兒」怎樣火起來,新民周刊

2.郭德綱:我入佛門六根不淨,想進商界狼性不足,LateNews

3.郭德綱:我就是一個看墳的 相聲這行完了,東方早報

4.對話郭德綱:我不算給說相聲的露臉嗎,人物

註:本文由「戲精在上」原創首發,已與「維權騎士」籤約版權,謝絕轉載,但歡迎轉發、評論。

相關焦點

  • 老派藝人郭德綱:為什麼他說自己是個「看墳的」?
    所附圖片中,郭德綱只留下自己的背影,言行舉止,尊師重道,不言自明。 那麼,郭德綱是一個「老派藝人」嗎? 2004年10月,北京文藝廣播臺相聲節目《開心茶館》主持人康大鵬第一次去德雲社看郭德綱演出,迅速決定找他上節目。 一位收聽節目的聽眾對媒體回憶說:「我從來沒有遇到過一個年輕的相聲演員,既能把傳統相聲說得這麼好,又有自己的創新。」
  • 「 郭德綱,就是一臭看墳的 」 !
    ,一個月兩千塊錢,我懇求你們收留我啊,但凡一個有文化的人,說『讓他來』,留在手底下當個馬仔,我就認投了呀。」進入體制說相聲是沒戲了,他找了個小劇團唱戲,常常拿不到錢,一個月一個月白玩兒。這人吶,只要能撲騰,就死不了。就在郭德綱撲騰期間,他遇到了張文順。
  • 喜劇人金牌導師郭德綱繁心事
    相聲就是一個被遺忘的玩意,都申請保護的項目,大批國家一級演員對相聲那個愛呀——不是開會討論就是組團去國外交流,我也一直想,國內都沒有市場的節目你去國外華人學校或者華人社團演出,那些福建廣東一帶的人普通話都說不好,你給他們說相聲既沒有影響力又沒有社會價值,你花國家錢跑那麼遠的路真的很辛苦!郭德綱的相聲就是屎、尿、屁交響曲。這是同行對郭德綱相聲藝術價值的鑑定。
  • 體制內外說名人:姜昆與郭德綱的「冤讎」
    真可謂風雲一時,紅極一時,有了自己的一方舞臺。郭德綱1979年投身藝壇,先拜評書前輩高慶海學習評書,後跟隨相聲名家常寶豐學相聲,又師從相聲大師侯耀文。其間又學習了京劇、評劇、河北梆子等劇種,輾轉梨園多年。
  • 從草根藝人到億萬富翁 郭德綱嶽雲鵬賈玲個個身家不凡
    摘要 曾有傳言郭德綱早已身家過億,他回應說,「論斤賣啊?我也沒見有人舉著錢跟我那麼說啊,好好說相聲,好好過日子就完了。」而郭德綱還曾考慮與孟非、黃健翔合夥搞文化創投基金。這似乎是一場醞釀已久的撕逼大戰。
  • 郭德綱:一個熱愛相聲的演員,一個很用功的藝人,也曾失敗過
    趙本山:郭德綱讓我想起了自己,我在剛開始演出的時候,也有很多人瞧不起我,說我表演的節目俗。郭德綱使相聲獲得了新生,本來這就是來自民間的藝術,是很俗的,難登大雅之堂。但是後來上了電視,逐漸失去了它吸引人的地方。我還沒在現場看過郭德綱的表演,這兩天得空一定要去看一看。
  • 當年老藝人都反對郭德綱的相聲社叫德雲社 郭德綱「三叔」道原委
    我跟張文順的關係遠比郭德綱近。張文順他還有家屬在德雲社工作。我不說名字。他起這名時跟我說了,為什麼叫德雲社?對於這個名啊,作為說相聲說書的老藝人全有意見。您該說了,撐瘋了?您是站在觀眾立場。您聽玩意兒,可樂,買票。我們不是,(我們)站在保護同行立場上。
  • 為什麼彈幕說郭麒麟是郭德綱兒子,郭麒麟是郭德綱兒子這是什麼梗
    到底為什麼彈幕都在說郭麒麟是郭德綱的兒子,這個梗怎麼來的 ??有網友發出了這個疑問,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問題問的我要笑抽筋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為什麼彈幕說郭麒麟是郭德綱兒子12月11日,有網友在追劇後發出靈魂拷問說為什麼彈幕說郭麒麟是郭德綱兒子?這個梗怎麼來的?
  • 郭德綱的「嚴肅教育」:從郭麒麟到秦霄賢,這種教育無法複製
    雖然郭德綱的作品是以創新贏得市場,但是從根本上來講,從學藝到授徒,郭德綱都是一副老派傳統的相聲藝人。如今的德雲社有所謂的傳習社,老師教授學員的方式來授課,不過老一輩的傳承不是這個樣子的。,看一個徒弟在德雲社的地位高還是低,就看有沒有給師父遛過狗。
  • 郭德綱的「嚴肅教育」:從郭麒麟到秦霄賢,這種教育無法複製
    再加上郭德綱相聲功底的深厚,一大批熱愛相聲的觀眾,一下子也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雖然郭德綱的作品是以創新贏得市場,但是從根本上來講,從學藝到授徒,郭德綱都是一副老派傳統的相聲藝人。如今的德雲社有所謂的傳習社,老師教授學員的方式來授課,不過老一輩的傳承不是這個樣子的。
  • 侯震:德雲社是董事長在管著,郭德綱只是我們公司的藝人
    侯震:德雲社是董事長在管著,郭德綱只是我們公司的藝人侯震採訪時說:郭德綱只是我們籤約藝人,德雲社有董事長在管德雲社的發展,歷經千辛萬苦,在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之後,最終成為相聲界的首席德雲社不是郭德綱創建的嗎?怎麼郭德綱還會是德雲社的藝人。其實這件事情的說出,也十分的正常。
  • 郭德綱說:不要太紅 不信看羅志祥有多少前車之鑑
    現在呢,跌落谷底,一切的榮耀和美好都葬在他自己的手中以上所有明星幾乎都被口誅筆伐,綜藝電影甚至公司解約,大部分被列為汙點藝人,事業已毀。那些被「毒」害的明星就更不用說了,事業一蹶不振都是次要的,人生都毀於一旦。且不談是否實錘,不論有無黑手,只論原因:為什麼這麼紅的發紫的明星一個個都淪落成這幅樣子?
  • 都說郭德綱成就了德雲社,那誰成就了郭德綱呢?他甘願做老郭臺階
    但說到這裡,很多人也會不禁會問:那又是誰成就了郭德綱呢?要說侯耀文收郭德綱為徒是「錦上添花」,那張文順老爺子對郭德綱的提攜和幫助,絕對堪稱「雪中送炭」,甚至說是「患難之交」。但聽完這小子說完相聲,張文順就跟旁邊人說:這小子未來是個角!那時候的郭德綱一窮二白,也正是那次相識,張文順老爺子決定要幫助他。因為張文順老爺子自打當年因為談戀愛(和師妹)退出北京曲藝團以後,經商多年家境殷實。
  • 郭德綱的第二個「小嶽嶽」:我的天哪!
    本行說相聲的嶽雲鵬竟然靠著演電影、唱插曲走紅,多少有些命運的況味。在這之前,他每周只是和搭檔一起在劇場演出,幾番言語推搡,引逗得臺下觀眾起鬨,這在傳統相聲表演裡是見不到的。 所有人都知道,登臺前嶽雲鵬從河南農村長大,14歲來北京,幹過看大門的保安、服務員、保潔工,拜師後因為基礎差受盡同門師兄的排擠和冷眼。
  • 郭德綱讓給欒雲平提意見,燒餅以為是個機會,結果是個坑
    然後郭德綱就問為什麼張鶴倫去年商演這麼少,欒雲平說是因為「太新」。燒餅看不過去了,說有意見提啊,要不我提一個?燒餅以為既然是郭德綱讓提的那就大膽提,這或許是個改變的機會,於是提了兩個意見。說的也有道理,說到底還是罩子亮,不愁沒演出,問題是苦了收入低的藝人。接著燒餅提出第二個問題,說你作為副總真的了解德雲社的演出嗎?小劇場有多少商演有多少,每個隊票房多少,這些你熟悉嗎?
  • 郭德綱為什麼一直被盛傳「原名郭大剛」?
    「郭德綱原名郭大剛」,這個話是出自天津的個別老藝人,因為是來自家鄉天津,顯得特別可信,但是可信歸可信,卻經不起推敲。一個人叫什麼名字,別人說了不算,甚至自己說了都不算,只有身份證上的名字才是事實。就像嶽雲鵬是藝名,身份證的原名是嶽龍剛。
  • 為什麼何雲偉給人的感覺是恨極了郭德綱?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留言:後來的評論是:為什麼何(沄)偉給我的感覺是恨極了郭德綱?郭德綱在成名後,說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功勞,所有人都是他捧紅的,都是跟著他火起來的。而郭德綱自封船長。也確實,這麼多年就他和曹金這些人是堅持最久的人,畢竟他們從來就是指著這個行業吃飯。只有他們從一開始就是職業藝人,其他那些其實都是票友下海。然後就是老故事老曲目,哥幾個因為分帳的事兒起了內訌。最早出走的是徐亮和王文林。然後是何偉李菁這些人。
  • 侯震:郭德綱只是籤約藝人,德雲社是董事長在掌管
    在眾多網友、甚至粉絲看來,整個德雲社圍繞郭德綱運行,郭德綱在德雲社一言九鼎,老搭檔阿謙是典型的無冕之王,他的建議對郭德綱有著十分大的影響力。事實上,可以說網絡用戶的觀點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因為既有合理的一面,也有錯誤的一面。
  • 為什麼說郭德綱不成功天理難容?
    久而久之,郭德綱就迷上了這些傳統的曲藝,父親看他喜歡就送他進去正式學習。進入紅橋文化館學習的郭德綱如魚得水,又刻苦努力,加之悟性又高,所以在短短幾年內,他對各種曲藝都學的有模有樣,尤其是在相聲和唱戲方面。漸漸的他已經不滿足於在藝術館學習演出了,他希望走向更大的舞臺。正是帶著這樣的願望和想法,他開始了「三進北京」。
  • 侯震坦言:德雲社有董事長管,郭德綱僅是我們公司籤約藝人之一
    >郭德綱,相信大家第一聯想到的就是德雲社,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郭德綱就是德雲社的董事長,其實這個想法並不真實,侯震坦言 :德雲社有董事長管,郭德綱僅是我們公司籤約藝人之一。最後還是由郭麒麟提出, 她才和郭德綱有了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