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變形記》公布影像預告 靈感取自卡夫卡同名小說

2020-11-18 遊民星空

遊戲《變形記》公布影像預告 靈感取自卡夫卡同名小說

2020-04-22 16:28:32 來源:遊民星空 作者:從零開始 編輯:從零開始 瀏覽:loading

遊戲《變形記》今天公布了預告片,該作支持中文,預計2020年夏季登陸PC、Xbox One、PS4、Switch。

《變形記》Steam頁面>>

《變形記》預告片:

《變形記》是一款第一人稱冒險解謎遊戲,靈感取自卡夫卡同名小說。主人公格裡高爾變成了一隻小甲蟲,他將踏上一段非凡的旅程,揭開自己變形的奧秘。

遊戲中有充滿挑戰的環境謎題元素,玩家需要在跑酷、爬牆的過程中,不停地尋找線索。移動機制也很獨特,你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小身軀和粘性的肢體。在手繪的遊戲世界中,玩家將穿越超現實主義的景觀前往塔樓,一路會遇到各種古怪的角色。

遊戲截圖

本文由遊民星空製作發布,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變形記專區

人喜歡

  • 變形記
  • 遊戲製作:Ovid Works
  • 遊戲發行:All in! Games
  • 遊戲平臺:PC
  • 上市時間:未知
  • 遊戲標籤:動作遊戲冒險遊戲

遊戲《變形記》影像預告 靈感取自卡夫卡同名小說https://imgs.gamersky.com/upimg/2020/202004221440254971.jpg

相關焦點

  • 新作《變形記 》實機預告公布 體驗卡夫卡式奇幻世界
    開發商Ovid Works公布了旗下第一人稱冒險新作《變形記(Metamorphosis) 》宣傳影像。遊戲支持中文,預計2020年夏季登陸PC、Xbox One、PS4、Switch 平臺。
  • 在春天裡,閱讀經典:卡夫卡《變形記》分享
    👣從未想過,卡夫卡的《變形記》可以被搬上銀幕,直到一部叫《第九區》的影片出現。其中主角的變形更是推動情節發展的關鍵,由其變形所引發出來的種種思考,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了與卡夫卡《變形記》的深層聯繫。主要作品有小說《審判》《城堡》《變形記》等。卡夫卡1883年出生於猶太商人家庭,18歲入布拉格大學學習文學和法律,1904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為四部短篇小說集和三部長篇小說。可惜生前大多未發表,三部長篇也均未寫完。
  • 《變形記》100歲了,關於卡夫卡的這20件事你知道嗎?
    在這部作品出版了一百年的今天,讓我們來聊聊「關於卡夫卡和《變形記》」你也許不知道的故事。1. 卡夫卡的《變形記》在發表一個世紀後,仍被公認為是最偉大最著名的短篇小說。埃利亞斯·卡內蒂(Elias Canetti)曾說:「卡夫卡的這個故事是永遠不可能被超越的,不會再有任何別的』變形』或者』蛻變』的故事可以超越《變形記》。」
  • 安全帽,原來是那個寫《變形記》的卡夫卡發明的
    額,就是卡夫卡。是的,就是寫《變形記》的卡夫卡。話說那是遙遠的1908年,卡夫卡在工傷保險機構任職。他的工作就是幫助那些在意外事故中受到傷害的打工人,進行調查並確定賠償金。高空墜物就是一個隱形炸彈,任何時代的打工人都無法避免。卡夫卡雖然同情,但他唯一能做的也只是幫他們多爭取一些賠償金罷了。
  • 直播回顧|諶洪果深度解讀卡夫卡《變形記》
    諶老師昨晚在CCtalk第四次直播,同時也是深度解讀系列的最後一次,帶領大家進入卡夫卡的迷宮,以卡夫卡的方式講述卡夫卡。
  • 卡夫卡式奇幻世界冒險新作《變形記》發售日公布預告
    開發商Ovid Works在今日宣布,第一人稱解謎冒險遊戲《變形記(Metamorphosis)》 確認將於8月12日發售,登陸PC、Xbox One、PS4、Switch平臺,遊戲免費試玩DEMO已在Steam推出,最新宣傳預告同步公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文學地圖|布拉格:卡夫卡之城
    卡夫卡曾對他的希伯來語老師說:「這是我的中學,我們對面的那邊的建築是大學,左邊再過去一點兒,是我的辦公室。我一輩子都局限在這小圈圈裡。」卡夫卡出生後的第一次搬家的目的地是位於舊城區市政廳旁的「一分鐘之屋」,其名取自「距市政廳只有一分鐘路程」之意。他在這兒度過了七年兒時時光。這座風格獨特的樓房外牆繪有文藝復興風格的壁畫,並把人物的表情動作表現得栩栩如生。
  • 託爾金同名小說改編遊戲《魔戒:咕嚕》新預告公布!
    發行商Daedalic Entertainment近日公布了去年發表的根據託爾金同名小說改編的遊戲《魔戒:咕嚕(The Lord of the Rings: Gollum)》的最新預告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聖痕小劇場】 卡夫卡 | 荒誕不定的布拉格寒鴉
    1.卡夫卡:奧匈終末的文學之光2.上位聖痕:星空下的彷徨3.中位聖痕:萬象異化4.下位聖痕:寂寥的寒鴉5.審判與幻幕6.結語:求索一生卻無名,身後萬家自隨行從第一感覺來說,捷克這個地方看起來好像不怎麼樣,在歐洲的知名度肯定不如英法德意這樣的國家,甚至連西班牙一類的第二梯隊都不一定能比得上,可能有人說起「
  • 所謂的家庭「蟲生」——小說《變形記》與電影《寄生蟲》比較分析
    小說《變形記》是猶太作家卡夫卡的代表作,而電影《寄生蟲》是韓國奉俊昊導演留名影史的作品,在2020年年初捧回了四座奧斯卡獎盃,一瞬間,舉國歡慶,鄰國豔羨,奉俊昊的藝術地位也再升一個臺階,名利雙收。相比奉俊昊導演,卡夫卡出身於有一個無比權威專斷甚至蠻橫的爸爸的商人家庭,父親從來都不對自己的寫作表達肯定,自己直到四十多歲肺結核死亡後作品才公開於世,遲遲地獲得了與他才華相匹配的盛名。人生經歷天差地別的兩人,卻在作品中流露出相似的感情思想。《變形記》和《寄生蟲》的設定都是圍繞著一家四口展開的,父母和兄妹。
  • 《變形記》譯文之迷|格裡高爾是退役軍官還是推銷員?
    更重要的是,父親的制服構成了對格裡高爾軍人制服的重要反諷,而正是格裡高爾服兵役的那張照片奠定了小說的反諷基調,讓讀者一直感受到一種反諷性的張力。分析格裡高爾的那張照片,是理解《變形記》的一個切入點。面對自己虛構出來的小說世界,卡夫卡對每一個細節的安排都非常嚴格謹慎。
  • 卡夫卡與印度文化
    卡夫卡在這段日記中所提及的小說《朝聖者卡馬尼塔》,作者為卡爾·吉勒魯普(KarlGjellerup,1857—1919),是丹麥著名的詩人和小說家,於1917年與另一位丹麥作家彭託皮丹分享了諾貝爾文學獎。吉勒魯普早年在哥本哈根讀神學,1892年起定居德國德勒斯登,他同卡夫卡一樣主要用德語寫作。早期作品有詩集《紅山楂》和小說《日耳曼人的學生》等,反映作者與基督教的決裂。
  • 卡夫卡的荒謬從何而來?
    有評論家將卡夫卡與莎士比亞相提並論,足見卡夫卡的文學地位。然而從小體弱多病的卡夫卡卻英年早逝,享年41歲,留下了《城堡》、《變形記》、《審判》等顛覆性作品,引發世人激烈的爭論。因於其成長的社會現實、家庭環境、個人身體狀況,卡夫卡最終形成了一種怪誕、神秘、獨特、令人窒息的「卡夫卡風格」,仿佛一個精神病患者看到的荒謬世界,眾人皆醉他獨醒,卻對變態腐朽的現實無能為力。卡夫卡自小痴迷於文學,1910年進入布拉格大學學習文學,卻被父親的意志所迫,轉學了法律,畢業後進入了保險公司擔任職員。
  • 荒誕的存在:卡夫卡、加繆和貝克特
    卡夫卡與《變形記》這段開頭選自於一個短篇故事—弗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的《變形記》(The Metamorphosis)。可正是這樣自相矛盾的無意義狀態讓我們能夠更深入地閱讀卡夫卡的小說,諸如《審判》(The Trial,一種法律程序,可是整個過程卻毫無結果)和《變形記》。生活本身的毫無意義讓我們可以任意地賦予這些作品意義。例如,評論家們將格裡高·薩姆莎「變形」為蟑螂的行為看作一種反猶太主義的隱喻,也是對消滅「這一害蟲似的民族」的罪行的冷酷預測。(卡夫卡便是猶太人,且比阿道夫·希特勒稍年長。)
  • 《禁閉求生》這類讓玩家變「小」的遊戲,為何有著「大」吸引力?
    這類型的作品從黑曜石的動作生存遊戲《禁閉求生(Grounded)》、Ovid Works 工作室對卡夫卡著名中篇小說《變形記(Metamorphosis)》進行大量改編後的同名遊戲作品,到 Brain and Nerd 工作室的沙盒生存遊戲《Hortalius》,再到 Cubit Studios 的科幻冒險遊戲《Infinitesimals》,不一而足。
  • 卡夫卡《地洞》:世界之大卻無我安身之所
    假如我們僅僅將《地洞》看作一個簡單的動物故事,那就錯了,卡夫卡的中短篇小說多處涉及動物形象,甚至在卡夫卡的書信和日記裡,也有動物性的自比,他將自己比作「迷途的羔羊」、「籠中的困獸」,並且這些被書寫的動物都與作家本人有著相似的人格屬性和心理特徵,所以《地洞》的藝術成就遠非如此。卡夫卡可以列為世界文學史上的另類。
  • ——多角度淺析《變形記》主題
    受李萌羽老師《多維度視野中的沈從文和福克納小說》研究視角的啟示,本文試圖將主題的探究維度進行橫縱拉伸,從多角度對小說的主題進行審視或者補充。較早評論《變形記》並提出人性異化主題的專家有瓦爾特·H·索克爾,他在《反抗與懲罰——析卡夫卡的<變形記>》中這樣揭示道:格裡高爾通過變形來反抗父親,來避免懲罰,但是適得其反。
  • 國產真人網劇《棋魂》預告公布,改編自日本同名漫畫
    國產真人電視劇版《棋魂》預告公布,該劇改編自堀田由美原作、小畑健作畫的日本同名漫畫,由胡先煦主演。 《棋魂》動畫版改變自堀田由美的同名作品,漫畫由小畑健執筆,於2001年10月10日開始放送,並由日本棋院的女棋士梅澤由香裡擔當監修。
  • 為什麼卡夫卡那麼難看
    卡夫卡有一個很強勢的父親,有一個不得不幹的工作。他害怕他爹,也不喜歡去上班,一輩子也沒結婚,四十一歲就死了。死後留下的作品,讓他成為世界頂尖大作家。他寫了啥呢?我們以《變形記》來說,這個小說就寫了兩件事,家庭和工作。
  • 蟲子一樣的生活:《變形記》與《寄生蟲》的內涵異同
    前不久,韓國製作的電影《寄生蟲》算是一個特例,雖說這是一部現代電影,卻和100年前卡夫卡的名作《變形記》達成了一種跨域時空的呼應,雖然兩部作品的故事不盡相同,但都描繪了一種人類「蟲化」的生活。《變形記》內容在小說《變形記》中,「甲蟲」是對人的隱喻,隨著世事變遷,這種隱喻已慢慢走出文學的範疇,成了對人的生存狀態的一種預言,《寄生蟲》影片裡的主角們,雖然不是甲蟲,但卻是像「寄生蟲」一樣苟活的小人物,兩部作品都敏銳地察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