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切似乎都逝去了,一切似乎又遺留下來了。仿佛是不再痛苦的痛苦,仿佛是不再悲哀的悲哀。
最近我看了電影《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是2020年第一部我從開頭一直哭到結束的電影。
《唐山大地震》這部災難性的電影,它與元妮一家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失去丈夫,而女兒和兒子一起壓在同一塊水泥板下,妻子選擇救兒子,女兒在被救之後,找不到親人而被收養。地震中的抉擇讓活下來的元妮一直愧疚,而女兒方登也一直不能原諒母親關鍵時刻的拋棄自己.唐山大地震不僅給他們帶來肉體的痛苦,更給活下來的這些人的心裡撕裂了一道口子。
電影《唐山大地震》中無論是元妮還是方登的養父母還是電影中僅僅出現一次的方達的姑姑,演員演的都是極為自然,質樸的語言流露出飽滿的情緒。(這些人是藝術家,而現在的小明星真的比不上呀!)平凡的生活細節中透出了生活的真實,同樣也透露出災難的恐怖。
電影中我記憶最為深刻的鏡頭就是在死人堆裡醒來的方凳,小小的她穿著破舊的衣服,迷茫的站在災難裡,無所依靠。(這一幕真的記憶深刻)
還有一個鏡頭是每到祭祀的時候,整個唐山一片片的燒紙的人們,大大小小的光亮都是死去的人們。這樣的唐山讓人震撼。
活著的人們依舊要生活下來,我們在廢墟上重建了家園,而更多的人卻永遠,或者長長久久的困在廢墟之中。時間一點一點磨合著傷口,我們希望他們靈魂得到安息,也希望活著人可以得到救贖!
方登說:「不是我不記得,而是我忘不掉!」活下來的人似乎更為痛苦。我們也許可以很快建設家園,卻不能很快撫平災難中失去親人的傷痛!
《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不僅僅讓我們記住災難,而是讓我們明白那些活下來的人們依舊值得我們尊重。他們一直渴望著理解!一直守護著親人們記憶。
一部電影的價值不僅僅源於它當下的意義,而在於在更遠的未來(或者更為廣博的歷史中),它依舊記錄著一段人的悲歡離合,承接著一代人的記憶,而《唐山大地震》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
而這樣的電影它是有價值的,不是商業的價值,而是人文價值。(推薦給大家,大家可以重新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