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新劇觀察 文 | 寶劍
近日,翻拍自十年前同名日劇的《求婚大作戰》登陸上海東方衛視周播劇場。該劇日劇版由山下智久主演。巧合的是,山下智久主演的另一部日劇《我命中注定的人》近期正在日本熱播。
《我命中注定的人》講述的是男主人公在「神」的幫助下千方百計努力追求「命中注定」的女子的故事,堪稱一部戀愛攻略教科書。同期的另外一部日劇《人100%靠外表》也在熱播,堪稱一部「化妝教程+時尚講座」。
國內偶像言情劇還在追求「直擊少女心」效果
主打女性觀眾的偶像言情劇簡直就像是少女心的「春藥」,帥氣霸道的男主,溫柔甜美的女主,還有一段欲罷不能的愛情,滿足了女人們「缺愛、空虛的內心需求」。
為了滿足女人們對完美愛情的幻想,在偶像言情劇中,情節往往套路滿滿,女主瑪麗蘇又傻白甜,男主霸道多金,演員「流量大戶」等。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男主和女主之間能否做到「火花四射」才最關鍵。
日韓電視劇都比較擅長處理細膩的感情,年輕偶像演員演技高超,成為了偶像言情劇界的「鼻祖」,誕生了《求婚大作戰》《一吻定情》《浪漫滿屋》等諸多經典劇目。
其中,《求婚大作戰》是日本富士電視臺於2007年製作播出的愛情劇,講述了主人公一直暗戀青梅竹馬卻沒能告白,在參加她婚禮之時,藉助妖精之力回到過去來完成他告白之路的故事。
該劇獲得當年日劇學院賞最佳作品,在中日兩國積累了數量可觀的劇迷粉絲,幾乎是一代人的青春回憶。在選角方面,十年前,山下智久和長澤雅美飾演的這對青梅竹馬,憑藉該劇成為日本最具人氣的青春偶像。
國內翻拍版的男女主角分別由張藝興和陳都靈飾演,男的帥、人氣高,女的足夠可愛。可是,該劇豆瓣評分僅為4.9分,首播CSM52城收視率也只有0.51%。男主和女主之間的CP感不夠,是評分低的重要原因。
還有韓媒爆料,近日韓劇《舉重妖精金福珠》中的男女主角正式確認戀愛關係。該劇也是「甜的掉牙」的純愛題材,怪不得男主和女主配合如此默契。
目前國內一些中小成本網劇比較看中純愛言情題材,並且抓住了吸引力的核心,沒有明星大咖,只有清新的年輕演員和彼此之間的化學反應,足夠吸引一眾女生付費收看。
據娛樂資本論報導,網劇《狐狸的夏天》上線6天播放量破3億,會員拉新量達90萬,甚至超過了正午陽光的《如果蝸牛有愛情》。
日劇已經進化到「攻略劇」時代,手把手教你如何談戀愛
國內偶像言情劇基本上還在追求「直擊少女心」的效果,但十幾年來日劇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雖然《哥哥太愛我了怎麼辦》《寵物情人》等純愛偶像題材依然存在,但更多的劇目開始關注現實,戀愛「攻略劇」不斷出現。
《我命中注定的人》中,山下智久成為了「神」,幫助「女人緣」極差的男主和「男人緣」極差的女主進行撮合。
表面看,這部劇的劇情很無釐頭。突然有一天,山下智久飾演的「神」告訴男主他必須與素不相識的女主在一年內結婚,因為他們的孩子將在30年後同時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從而拯救地球。
其實,這是一部很實用的劇,「神」為了推動兩個人的感情,不斷的為男主出謀劃策,鼓勵屢受挫折的男主。完全有理由相信這是日本為了讓年輕人努力結婚才拍攝的劇。
同期,另外一部日劇《人100%是靠外表》簡直就是一個「擬女人」到「真女人」的變身手冊。第一集中,就探討化妝術、圍巾術、帽子術等女性時尚化技巧,十分實用。
除了今年的這兩部劇外,之前的《逃避雖然可恥但卻有用》《我不是結不了婚,只是不想》《最後的灰姑娘》《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等基本上都可以看做是「攻略劇」模式。
不同的是,劇中的男主和女主,要麼是受過感情的創傷,要麼是性格過於內向的「理工科男女」,要麼是下定決心的「不婚族」,要麼是缺乏人際交往能力和戀愛能力的「高等遊民」。總之,沒有霸道總裁,也沒有傻白甜女主,都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普通「個體」。
而且,劇中的言情元素也不再追求「純愛」,初吻等夢幻元素進行了淡化,男主和女主之間的CP感變得沒有那麼重要了。比如:《我不是結不了婚,只是不想》中,藤木直人大叔一直在鼓勵女主追求自己暗戀的對象,而且通過各種策略達到了目的。在最後一集,女主才發現最適合的是藤木直人大叔,自此兩個人的感情線才真正開始。
美國作家克裡南伯格在《單身社會》一書中,用令人耳目一新的統計數據、第一手資料,以及對於獨居人士的生動刻畫,給出了結論性的評價:單身社會,正成為一次空前強大、無可避免的社會變革。
社會背景的變化可能是近年來日劇中不切實際的幻想劇逐漸減少,更加實用的「攻略劇」增多的重要原因。
偶像言情劇同樣需要「現實主義」
關於現實主義,著名導演鄭曉龍曾經說過「現實主義創作和現實題材不是一回事,現實主義是一個手法,是一個創作的態度。不是只有現實題材的電視劇才堅持現實主義,古裝戲也可以堅持現實主義。」
目前,國內主打年輕觀眾的電視劇要麼玄幻辣眼睛,要麼就是膚淺的純愛題材,真正體現「現實主義」的劇目少之又少。在偶像劇中貫徹現實主義的劇目就更少了。基本上是,一說現實題材就「狗血」,一說純愛題材就「幻想」的局面。
國內年輕人群的情感問題其實也非常突出,日本「攻略劇」的形式非常值得國內同行們研究和借鑑。一方面,劇中偶像、愛情元素對年輕觀眾有很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實用的交往策略和正確的價值觀貫穿其中,會有非常好的現實意義。
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在評價《人民的名義》時說:「感覺到這個電視劇能夠對現實發言,對中國當下的很多問題發言。」偶像言情劇中,同樣也需要少些幻想,多些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