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徵軍損失慘重,元兇並非日軍,而是野人山上的這種東西

2020-11-24 騰訊網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在很短的時間內,相繼佔領了中國的華北、華東、華南等大片區域,但是隨著佔領區域過大,各戰區的兵力受到牽制,我國也無法形成有效的反攻,戰爭進入了相持階段。

這時候,中國的沿海都被日本人所佔領,而盟國援助中國的物資補給的通路幾乎都被切斷,所以為了援助中國抗戰,中國和盟軍決定,打通中國和英屬印度之間的通道,組成一支中國遠徵軍,奔赴緬甸作戰。

這支遠徵軍由杜聿明帶領,在1942年2月16日開始,進入緬甸作戰,然而由於各種原因,這一次遠徵作戰,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遠徵軍被日軍圍困在了緬甸臘戍。此時回國的道路被日軍切斷,留給遠徵軍的退路只有三個選擇。

第一,與日軍硬碰硬,打通回國的道路,撤回國內;第二,撤退到印度,進行重新整頓;第三,也就是遠徵軍最後的選擇,走野人山回國。

野人山是緬甸北部一處布滿著原始森林的山地。這個地方山林密布、瘴癘橫行,除了有傳說中的野人居住之外,荒無人煙。杜聿明就帶著遠徵軍的大部隊,經野人山回國。

當時正值雨季,野人山潮溼又炎熱,在這種環境下,最容易滋生兩樣東西,蚊子和螞蟥。據遠徵軍老兵的回憶,當時在野人山上,不論靴子、褲子綁得多緊,螞蟥都能鑽進褲子裡,吸戰士們的血。

而最恐怖的就是野人山的蚊子了。這些蚊子與一般我們所見的蚊子比起來,個頭要大很多,而且都是毒蚊子,身上攜帶著許多致命的病菌。遠徵軍戰士在被蚊子咬之後,相繼出現了發燒、腹瀉等症狀,這在複雜的野人山環境中,是致命的疾病。

據統計,這第一次赴緬作戰的遠徵軍,與日軍作戰死傷不到兩萬人,而在野人山中死亡、受傷、疾病造成的戰鬥減員多達三萬人。可以說中國遠徵軍沒有死在日軍手裡,卻倒在了殘酷的大自然身上。

即使到了今天,野人山依舊是一個十分危險的地方,未經允許,不能隨意靠近。

相關焦點

  • 穿越萬年禁地:3萬中國遠徵軍葬身野人山,十萬精銳損失大半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派出了最精銳的部隊約10萬人赴緬甸作戰,配合盟軍在滇緬的對日作戰。組成了抗戰歷史上著名的「中國遠徵軍」。 1942年,作為先頭部隊,第5軍200師在師長戴安瀾的率領下率先到達緬甸北部城市臘戌。此時的緬甸,仰光陷落,英軍迅速撤退繞同古城而過,往曼德勒方向逃去。日軍前鋒已經距離同古城不到20英裡,企圖一舉圍殲英緬軍主力。
  • 中國入緬遠徵軍慘狀:穿越野人山3萬人剩3000,女兵更是僅存一位
    ▲入緬中國遠徵軍舊照 1941年12月23日,中英籤訂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但由於英軍始終心存疑慮,我國遠徵軍的兩個師在1942年
  • 駐印軍1個團可殲滅4千日寇,為何遠徵軍2個軍圍殲千餘鬼子都難
    ;而遠徵軍司令杜聿明則率領主力進入緬北野人山,準備繞道回國,結果在原始叢林中因病惡及毒蟲肆虐而損失慘重,連第200師師長戴安瀾也不幸犧牲,最後僅剩第5軍新22師廖耀湘部2000餘人,也只能繞道進入印度境內。
  • 遠徵軍野人山撤退 女戰士遭雄性野人擄掠
    本文摘自《血戰緬甸(杜聿明將軍回憶遠徵軍悲壯戰史)》,安於道著,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戴安瀾與杜聿明失去了聯繫,被迫孤軍作戰,那麼杜聿明的主力部隊呢?自從曼德勒會戰的失敗,就註定了中國遠徵軍不得不撤回中國。
  •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十萬美式裝備中國軍隊完虐日軍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軍民以血肉身軀死死抵住日軍進攻,打破日軍「以戰養戰」的目的,最終拖的日本國內經濟十分悽慘,失敗的苗頭已經逐漸燃起。 但是面對中國如此大的損失,著實難受不已,不免心中會想,如果中國軍隊有著和日軍一樣的裝備水平,那又會是什麼結果?歷史上還真有這麼一場戰役,這就是「第二次入緬戰爭」。
  • 中國遠徵軍:杜聿明為何執意走野人山回國,而拒絕繞道印度?
    1942年,為了保護滇緬公路這條給國民政府提供物資援助的國際救援線,也為了幫助英軍在東南亞抗擊日軍,國民政府組建了十萬人的中國遠徵軍入緬作戰,然而在緬甸的戰事並沒有像先前預期,在英軍全部退往印度,中國十萬遠徵軍成了日軍精銳師團在東南亞的活靶子,要知道此次出徵,蔣介石盡出自己的精銳部隊,包括當時唯一的機械化步兵師第五軍200師,
  • 野人山大撤退,4萬遠徵軍為什麼僅活3千人?山裡東西比鬼子更毒
    在1937年7月7日,侵華日軍悍然發動「盧溝橋事變」,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抗日戰爭爆發了。戰爭開始以後沒多久,我國僅有的幾條國際交通線路就相繼被切斷了。在1938年8月,由20萬名中國民工修築而成的滇緬公路全線通車,所有國際援華物資幾乎都通過滇緬公路進入中國。在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入侵緬甸,企圖切斷滇緬公路。
  • 中國遠徵軍系列之五:日軍56師團閃擊臘戍,10萬遠徵軍後路被截
    在中國混,派系很重要,不是嫡系,再大的能耐也不被信任。機會總是會垂青又準備的人,宋子文很快發現了孫立人的才華,把孫立人挖進了他的私人武裝——稅警總團。從名字上看,稅警總團根本不是一支軍隊,而是類似於警察和城管的東西。名字不重要,宋子文有錢,有錢就可以創造奇蹟。
  • 軍隊雖損失慘重,卻也拖垮了日軍
    事實上從後面的發展上看,多線作戰確實拖垮了日軍的財政,從38年以後日軍因為佔領區多,已經無力在發動大規模的戰役,從38下半年開始因為蘇日關係惡劣,日軍只能將一些主力師團調回國內準備對蘇作戰,在前線的日軍多為一些重新服役的二等警備師團,而財政危機以及國際情勢的轉變,讓日軍從全面佔領變成部分佔領,只能扶持代理人,三個月內滅亡中國成為一紙笑談。
  • 4萬人進野人山,僅走出3千,唯一倖存女兵:山中此物比日軍更恐怖
    ——劉桂英(中國遠徵軍中唯一一位活著走出野人山的女兵)1942年3月8日,狡猾的日軍攻佔了緬甸的首都仰光,切斷了中國當時最重要的國際運輸線路——滇緬公路,中國若是再不行動,所有國際援華物資就難以進入中國,這將是致命的打擊,為了保衛滇緬公路,我國派出了10萬精兵組成「遠徵軍」奔赴緬甸抗日,其中就有第5軍新22師野戰醫院的劉桂英。
  • 杜聿明帶領遠徵軍穿越野人山,死傷一萬餘人,背後的原因令人動容
    1942年,中國遠徵軍在兵力分散,情報不足的情況下被日軍各個擊破,為保留遠徵軍有生力量,蔣介石下令,遠徵軍立刻撤回國內。當時,杜聿明作為遠徵軍的統帥,帶領一萬五千餘名遠徵軍將士踏上了回國之路。 當時,杜聿明即將帶軍回到我國雲南騰衝,可就在回國前夕發現,必經之路被日軍搶先攻佔。
  • 淞滬會戰中十三發彈片的孫立人,到緬甸打的日軍十八師團四處逃竄
    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戰場上就出現過不少立下過赫赫戰功的將領,孫立人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位。這位被譽為「東方隆美爾」的將軍在緬甸戰場,讓日軍看到了什麼才是真正的中國軍人。孫立人出生於安徽廬江,後來考入清華大學。清華大學畢業之後,孫立人又以優異的成績取得了公費留學的資格,直接進入美國普渡大學三年級加修土木工程系,僅用一年就畢業了。
  • 孫立人活埋1200名日軍?其實遠徵軍俘敵總數都沒那麼多|軍情晚報
    那麼我們拋開不確實的記載,中國駐印軍和遠徵軍在滇西緬北戰場上一共俘虜了多少日軍呢?中國遠徵軍入緬作戰一共有兩次,第一次發生在1942年,中國軍隊集中了第5軍、第6軍和第66軍共計約10萬人參戰。全軍10萬餘人,除17000餘人戰鬥損失外,高達3萬餘人死傷在野人山中,期間只有200師守同古和新38師援救仁安羌等少數亮點,但一個是防守戰,一個是擊潰戰,日軍俘虜基本是沒抓到。
  • 抗戰特難打的一座城,40萬日軍苦戰3年,只留下11萬白骨
    導語:抗戰最難打的一座城,40萬日軍苦戰3年,只留下11萬白骨1937年開始的全面抗日戰爭無疑是中華民族近代所遭遇的最大一場危難,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中國有一半的國土淪喪敵手,上海、南京、武漢、北平、廣州等主要城市全部失守,沿海地區更是全部損失,超過3500萬軍民傷亡,不過正是在這場無比艱難的戰爭中
  • 中國組織遠徵軍兩次入緬,與美英等盟國軍隊並肩作戰,殲滅日軍
    日軍佔領仰光後,遠徵軍與日軍展開了同古保衛戰 ,頑強抗敵 12天 ,殲敵 4000多 ,給日軍迎頭痛擊。4國軍隊的側翼完全暴露 ,接著日軍又加強東線的 兵力 ,發動猛烈攻勢 ,中國軍隊只得且戰且退。 日軍先 後佔領曼德勒、平滿納、仁安蕪等地。 4月底 ,攻佔臘 戍 ,切斷滇緬公路。
  • 衡陽保衛戰中,日軍損失慘重,為何戰後的軍長卻被老蔣拋棄?
    在抗戰史上,這場戰役也因雙方傷亡最多、中國軍隊守城時間最長而被稱為"中國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1944年,盟軍全面反攻,日軍在太平洋上得不償失,日軍擔心海上補給線被切斷,於是決定開闢陸上交通線,於是就有了豫湘桂會戰,衡陽會戰就發生在這場大規模的戰役中。說到保衛衡陽,就不得不提到國民第10軍軍長方先覺。
  • 日軍15軍的靈異事件是真的嗎?背後真正原因是什麼?
    歷史上,日軍第15軍的覆滅,令人費解,是軍事歷史上的不解之謎。1942年5月8日,日軍在緬甸攻克密支那,中國遠徵軍失利撤退,損失慘重。屠殺之後,日軍大搖大擺的完成了標記道路的任務。然而第15軍作戰開始後,日軍補給部隊竟然在山裡亂轉,就是找不到第15軍偵查部隊留下的的標記,只能折返。
  • 新一軍緬北反攻首戰「鬼門關」,牛刀小試兩個連全殲日軍一個中隊
    而當面之敵也絕非善類,正是號稱「叢林之虎」的日軍第18師團,全面抗戰爆發後恢復番號的原「常備師團」,1937年9月重組,是淞滬會戰和入侵杭州的元兇部隊,稅警總團底子的新38師跟它絕對算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 世界最富有的國家派55人參加韓戰,卻成為損失最慘重的國家
    而此時的美軍正在太平洋上與日軍進行殊死搏戰,當中蘇邊境蘇聯卻集結200萬大軍,美國已攻佔衝繩島。蘇聯開始扶持它的小弟朝鮮勞動黨成立北朝鮮,而美國扶持它的小弟韓民黨李承晚在朝鮮南半島成了了大韓民國。北朝鮮在蘇聯的支持下不宣而戰率先挑起戰爭。1950年6月25日拂曉,朝鮮內閣首相金日成在得到蘇聯領袖史達林的同意後,下令軍隊越過38線對南韓不宣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