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5 08: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一塊木板,經直刻、斜刻、平搶等刀法雕刻,便呈現出了花、鳥、魚等圖案,這是傳承了上百年的民間傳統技藝——面花模子的製作過程。黃驊市黃驊鎮樓西村村民李世成傳承著這項技藝,已有20多年。在他的一雙巧手下,一塊普通的木板「開」出栩栩如生的「面花」,他的生活也開出了「致富花」。
夜幕降臨,李世成仍在自己的工作室裡忙碌。黃驊盛行過年做面花,每年這個時候,面花模子的需求量增加,李世成的訂單自然也多了起來。
他的工作室不大,桌子上擺放著鑿子、圓弧刻刀、斜刀、紙刀等20多種雕刻製作工具。「不同的工序,需要的工具也不一樣,不然出來的效果就不好。」對於工具的使用,李世成要求非常嚴格,這樣才能確保雕刻出的面花模子圖案足夠真切,製作出的面花足夠漂亮。
李世成的手藝師從父親。說起製作面花模子,他滔滔不絕:「做一個模子,要經過選料、刨板、畫外殼、鑿形狀、截板、修殼、挖膛、刻花、淨板等近10道工序,所以這門技藝需要足夠的耐心、細心、精心。」
模子的花樣造型取材於農村生活,多以寓意吉祥、富貴、喜慶的動植物為代表,像雞、魚、壽桃、石榴等。眾多的圖案中,李世成最喜歡做「魚」,寓意好,也深受大眾喜愛。他起初做的模子幾乎都是各種各樣的魚,有歡騰的大鯉魚,也有小金魚,還有雙魚圖案等。細膩的木質,清晰的紋理,這樣的面花模子拿在手裡,怎麼看都是一件藝術品。
隨著技藝不斷精深,李世成不再滿足於傳統的面花模子製作,開始創新樣式。
「看這個魚模子,就是我研究出的一種新的製作技藝。」李世成邊展示邊說道,傳統的面花模子是平面的,這是一個立體圖案的魚,魚身上的每一個鱗片都清晰可見,栩栩如生。「這個製作技藝和傳統的模子不同,首先需要在木板上畫上輪廓,卡好尺寸大小……」李世成說,製作一個傳統圖案的面花模子只需1到2個小時,但是立體魚模子由於工序複雜,需要花費半天時間。
除了立體魚模子,李世成還創作出了鐵獅子、帆船、長城等各種新型圖案。「這些面花模子製作的時候需要反覆修改小細節,才能保障圖案做得更加精美。」在李世成眼中,面花模子並不是一個普通的製作面花的模具,而是應該不斷推陳出新的藝術品。對待每一個紋理、每一個凹凸面,他都做得精細清晰,惟妙惟肖;每一次刀鋒的運、搶、轉、刻,他都用心打造。
李世成的面花模子憑藉著圖案新穎、製作精良,在市場上變得小有名氣,當地很多生產面花的企業紛紛前來訂購。
一次偶然機會,李世成在網上看見有人直播展示傳統技藝製作,他動了心,何不也開個直播,展示面花模子製作過程?於是,他便和妻子著手準備。一開始就是想通過直播,讓大家更好地了解面花模子製作技藝。沒想到,很多觀眾對面花模子非常感興趣,紛紛購買。這便開啟了他的直播帶貨路。
從最初的幾十名粉絲到現在的6000多名粉絲,李世成的面花模子製作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網絡訂單也越來越多。「妻子做客服,負責和顧客進行模子定製相關內容的溝通。」李世成說,通過直播帶貨,他的面花模子銷往了山東、四川、遼寧、雲南等全國多個省市。他還希望藉助網絡平臺,讓更多人能夠了解、愛上面花模子製作技藝。
來源:滄州日報
原標題:《面花模子開出「致富花」》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