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縣歪子鎮:開展實用技術培訓 促進貧困群眾就業

2020-12-24 新野扶貧

為提高貧困戶脫貧致富能力,助力穩定脫貧。12月2日,由南陽市臥龍區職業培訓學校舉辦的烹飪技能培訓班在歪子鎮韓何營村和王小橋村開班。此次培訓重點以兩個村貧困勞動力為主,同時輻射有意願學習的群眾,共有106民群眾參加了培訓。

培訓班開班儀式上,鎮就業專班負責人就自主創業、外出務工常識、勞動維權、就業扶貧等相關政策進行了宣傳,鼓勵參訓人員要增強就業創業意識,轉變發展觀念,珍惜培訓機會,通過培訓切實掌握一技之長,增強自身就業能力。

本次培訓安排了專業烹飪老師教學,以理論講解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式授課,向學員傳授雞蛋灌餅和香醬餅的基本操作技能。上午培訓中,就食材的選用、調料的合理搭配、製作的基本技能方面等做了詳細的介紹。學員們圍觀操作臺,手捧筆記本,仔細聆聽講解,認真記錄烹飪要領,在培訓老師的示範講解下認真學習烹飪技能。下午培訓中,在烹飪老師的協助下,30多名群眾親自動手,把學習的製作技能現場演練。

「聽著容易上手難啊」一位學員感慨道,「我還要多練練,爭取一次能做成雞蛋灌餅。學成這個,我找個地方去擺攤,以前整天看見集市上賣小吃的經常圍著好多人,可羨慕!但不會這手藝,只能幹瞪眼,沒成想政府組織的培訓讓我能學到這個,真的感謝國家、感謝政府。」「學員的學習興趣很高,我們教著也起勁。能讓群眾學到一技之長,轉變等靠要的思想觀念,這是我們最終的目的。」培訓班的老師跟村幹部交談。

本次技能培訓班的舉辦,拓寬了群眾的就業渠道,不僅有助於貧困家庭穩定脫貧致富,也有利於農村家庭生活質量的提高。下一步,我鎮將繼續開展多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提升全鎮富餘勞動力就業和創業能力,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相關焦點

  • 大灣鎮大箐村開展護工就業技能培訓 助力搬遷群眾增收
    近日,由鐘山區總工會主辦、大灣鎮工會承辦、貴州黔靈女家政服務有限公司協辦的「護工就業技能培訓班」在鐘山區大灣鎮大箐村易扶搬遷安置點開班,5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參加了此次培訓。此次培訓班是結合易地扶貧搬遷戶實際情況,由鐘山區總工會經過調查和精心籌劃,針對搬遷戶的實際需求而開展的第二期培訓。在為期十天的培訓中,貴州黔靈女家政服務有限公司將對大箐易扶點搬遷群眾進行「護工就業行動」技能培訓,通過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嚴格按照規定課時進行,以課堂授課、動手模擬、知識問答、經驗分享等多種教學形式,將培訓寓教於樂。
  • 雨城區: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點亮群眾創業就業致富夢
    陳昇換在進行竹編開展職業培訓 提升就業創業能力今年35歲的陳昇換是龍河新竹編合作社創始人之一,同時也是一名竹編技能培訓師,於2017年就取得了高級工藝編結工職業資格證書。「能有今天的這一切,這都得益於2011年雨城區就業局開辦的免費竹編技能培訓班。陳昇換說,「免費技能培訓打開了我的創業就業之門,更是改變了我的命運。」
  • 西藏農牧民轉移就業培訓:用一技之長敲開致富之門
    近年來,自治區相關部門在充分尊重農牧民培訓和就業意願的前提下,依託農牧民轉移就業實名制系統,詳細摸底群眾需求,按照培訓項目和培訓方式等由勞動者自主選擇的原則,開展精準技能培訓,有效滿足了群眾學習一門技術、找一份穩定工作的需求,為全區就業局勢持續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撐。
  • 以工代賑,託底貧困農民就業
    採取以工代賑方式實施的項目,往往投資規模小、技術門檻低、前期工作簡單、務工技能要求不高,貧困群眾能夠充分參與。目前,這些項目更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區。從效果來看,以工代賑在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貧困群眾就業增收等方面,發揮了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 讓貧困婦女有一技之長,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開展貧困婦女技能培訓...
    為了增強貧困婦女的就業創業能力,切實讓貧困婦女在家門口就能學到一門實用技能。2020年下半年,江西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聯合江西省女科協立足當地產業特色和實際需求,派專家深入田間地頭為貧困婦女開展免費培訓,精準幫助貧困婦女提升發展生產和增收致富的技能,激發貧困婦女求富裕求發展的內生動力,為鞏固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貢獻巾幗力量。
  • 西藏開展藏文信息處理技術培訓促農牧民就業
    新華社拉薩11月20日電(記者德吉)近日,來自西藏日喀則地區薩迦縣的20名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農牧民子弟開始了在西藏洛藏計算機培訓學校為期兩個月的培訓。這是西藏洛藏計算機培訓學校結合市場實際需求,為加快藏文信息處理技術發展推出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西藏勞動就業部門為促進農牧民就業創業,實現與市場有效對接採取的重要措施。
  • ...集中培訓 解決企業用工需求 梁山縣專項開展專用汽車就業技能培訓
    魯網12月22日訊 (通訊員李繼保 戚一品)12月21日下午,在梁山工業園三利公司電焊培訓現場,來自拳鋪鎮西王村的小夥王傳著參加了縣裡專用汽車電焊技能培訓,他說:「感謝政府為我提供這次學習機會,學習了電焊技術要領,我以後就能去掛車廠上班賺錢了」。這種獨有的「訂單式」培訓模式,讓他實現了「結業即就業」。
  • 幫一人就業助全家脫貧 ——寧陝縣就業扶貧紀實
    促進貧困人口就業是實現脫貧攻堅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之一。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寧陝縣積極開展精準就業扶貧工作,重點圍繞轉移就業、創業就業、技能培訓,聚焦「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目標,變「輸血」為「造血」,切實打通困難群眾轉移就業「最後一公裡」,為困難群眾打造就業「直通車」,讓群眾紛紛找到增收渠道,為廣大貧困戶「拔窮根、扎富根」提供了堅強有力的就業保障。
  • 新野縣漢城街道姚愛華:用真心實意換來群眾滿意
    像這樣的入戶走訪,姚愛華一年不知跑了多少次姚愛華,新野縣十五屆人大代表。2001年進入張營社區工作,歷任社區婦聯主任、副書記、文書等職務,2018年元月擔任社區黨支部書記,有著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上任以來,她帶領社區幹部圍繞社區的基本情況,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做強集體經濟,環境衛生整治,脫貧攻堅,疫情防控等多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 通過創業促進就業 重慶出臺促進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若干措施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伊永軍 攝(資料圖)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27日11時30分訊(記者 伊永軍)為鼓勵重慶高校畢業生通過創業擴大就業,結合重慶實際,市科技局會同市教委、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聯合制定印發了《關於促進我市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的若干措施》。
  • 新野縣漢華街道強化農民學校建設,持續開展志智雙扶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為持續深入開展志智雙扶工作,培養貧困戶自強不息、勤勞致富的觀念,漢華街道強化農民學校陣地建設,助力脫貧攻堅。一是強化陣地建設。各社區以社區組織活動陣地為主,充分整合現有資源,集中力量創辦農民學校,設立教學室、圖書室、文化活動室、室外活動場地,懸掛農民學校標誌標牌,管理制度規範上牆,確保農民培訓有場地。通過強有力的制度保障,豐富活動內容,創新教育形式,全面提高貧困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豐富了貧困群眾的文化生活,是每一位貧困群眾都能掌握一門技術。二是配強師資隊伍。
  • ​ 蘭考縣蘭陽街道辦多舉措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
    今年以來,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戰成果,蘭考縣蘭陽街道辦多措並舉,精準幫扶,因戶施策,為轄區內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提供強力保障。該街道底數澄清突出「準」字,組織扶貧辦通過國家、省扶貧信息平臺對11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65歲以下勞動力信息進行匯總,由幫扶責任人、駐村工作隊員根據系統底數逐戶進行摸排,核實貧困勞動力就業狀況,按學歷、年齡進行分類建檔。
  • 羅湖區公共就業促進中心2020年工作總結
    開展「春風行動」網絡招聘,以開發崗位促進就業。  疫情期間就業服務「不打烊」,深入打造「羅湖就業」服務品牌,將現場招聘會改為線上「春風行動」網絡招聘會。六是組織轄區創業孵化基地及企業赴杭州開展就業創業交流活動,結合深圳和杭州兩地人才及創業發展趨勢,圍繞「如何讓城市創新自進化」為主題開展宣講及分享交流。截至10月底,共認定700名自主創業人員,帶動就業352人,為2943人次支付創業補貼833.11萬元,其中為38人次的港澳創業者發放創業補貼18.4萬元。  4.強化崗前培訓,以培訓促進就業。
  • 十項舉措穩就業 台州就業形勢趨勢向好
    積極推動台州技工院校與對口地區開展多種形式合作辦學,助力貧困地區學生來臺就學就業。如三門縣首創「2+1」就業提升模式,將對口的蒼溪籍學生引進到三門技師學院開展1年的專業技能學習,目前已有134名貧困學生順利畢業,其中74名學生分別進入當地18家企業就業。
  • 新野縣召開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漢華街道專場)
    8月6日上午,新野縣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漢華街道專場舉行。發布會現場,漢華街道主要負責同志就脫貧攻堅開展情況進行通報,並和媒體記者圍繞「兩業」扶貧的具體措施、成效等進行了溝通說明。新野縣漢華街道針對有勞動能力及部分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因人施策,解決就業問題。目前,安排人社局公益崗位11個,中原農業保險宣傳員崗位25個,社區公益崗位22個。加大產業扶貧扶持力度,繼續落實「四個三」產業帶貧模式,依託新野縣淯湍小麥專業合作社,實現產業扶持全覆蓋。
  • 河南南陽臥龍區:開展職業培訓 助推就業創業
    培訓中,授課老師就養老護理工作的前景、基本內容及基本技能等做了詳細介紹,並具體講授了生活照料、康復護理、心理護理等必備技巧。學員們圍觀操作臺,手捧筆記本,仔細聆聽講解,認真記錄工作要領,在培訓老師的示範講解下認真學習各種養老護理技能。學員王春麗說,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以後不管是家庭還是社會都非常需要養老護理工作人員。經過朋友介紹,來到人力資源市場學習養老護理。
  • 「我的扶貧故事」竭力促就業 讓群眾過上好日子丨鎮寧自治縣委組織...
    群眾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內的加工車間裡勞作於是,我從宣傳引領到與群眾談心交心,從尋醫問暖到真幫實扶,至今,舉全局之力共投入資金88.998萬元,幫助群眾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形成了「一人駐村、全員幫扶」的強大合力。作為一名人社部門的領導幹部,我深知「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扶貧是決定農民增收、決定脫貧攻堅收官的重要推力。」
  • 漢中市紀委監委:真情關愛讓殘疾群眾脫貧路上不掉隊
    三灣村地處鎮巴縣楊家河鎮最北端,山大人稀,15.5平方公裡的茫茫大山裡散居著三個村民小組244戶743人,截止2018年底仍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19戶326人,貧困發生率為43%,系省定深度貧困村。全村共有殘疾人64人,其中貧困殘疾人43人,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大,群眾收入低,脫貧難度大。
  • 就業扶貧 託起「穩穩的幸福」
    張樹琴家庭負擔較重、技能水平較低,就業難度較大。離土不離鄉,就業不離家,進廠不進城,實現就地就業和持續穩定增收,是他們最為理想的脫貧方式。為了全力促進受援地貧困人口就地就近就業,北京把一些優勢產業、龍頭企業引入到受援地區,扶持當地及周邊特色產業發展。
  • 普安縣「以工代訓」讓貧困群眾強技能增收入
    本報訊 (記者 陳義 通訊員 劉光蘭)9月2日,來自普安縣各鄉鎮的21名學員免費搭乘大巴車,前往福建省漳州市,他們將在當地接受半年「以工代訓」,轉型成長為專業化的茶產業工人,並作為技術骨幹返鄉帶動茶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