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6月23日訊 提到端午節,「味道」一詞不可不說。軟糯的粽子味美,流油的鹹鴨蛋味香,刺激的雄黃酒味衝,這些是舌尖上的端午;燃燻艾葉味濃,懸掛菖蒲味清,佩戴香包味馥,這些是鼻尖上的端午。
無論喜歡哪種「端午味道」,結合現代醫學及營養健康知識,國家級營養保健專家、湖南省胸科醫院院長唐細良提醒,習俗雖好,但要注重健康。
粽子主要由糯米製作而成,缺乏纖維質、黏度高、難消化。一個普通的鹹肉粽子,含米量相當於一碗米飯。因此,民眾在吃粽子同時,要學會搭配一些粗雜糧、蔬菜湯、口感清爽的小菜等。胃腸道功能不好的人以及糖尿病患者,粽子最好是不要吃。
古有端午節飲雄黃酒來解毒、殺蟲、驅邪的習俗。「現在的端午節基本不再有飲雄黃酒的習俗,因為雄黃作為一味解毒、殺蟲的中藥,內含有毒的砷鹽成分,不僅害蟲聞之食之即會中毒,人飲用雄黃酒也同樣有一定的危險。」唐細良表示,外用是可以的,外塗在毒蟲叮咬的地方,可以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
端午節有用艾葉、菖蒲燒水洗澡或採用煙燻的方式,以達到殺菌消毒、預防瘟疫流行的作用。唐細良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點燃艾條在房間內燻可用於家庭消毒。但值得注意的是,艾條煙燻時產生的煙氣雖對人無害,但對於有鼻炎、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要慎燻艾葉。
我國民間自古就有端午節「戴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的說法。但唐細良特別提醒,香包內通常裝有數十種揮發芳香類中藥材,並不是適用於所有人,比如孕婦、嬰兒或者患有過敏性鼻炎、哮喘等過敏體質者最好不用。
■記者李琪 通訊員唐寒梅 楊豔
[責編:馮宇軒]
[來源: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