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捲大王再次跨界製藥 柯達能否抓住「抗疫風口」?

2020-12-26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張瀟尹 每經編輯:梁梟

經歷連日暴漲,最高漲逾2700%後,膠捲大王柯達(NYSE:KODK)的股價有所回落。截至美東時間7月31日下午四點,柯達股價收報21.85美元/股,五日漲幅達940.48%。

柯達曾經是世界最大影像產品和相關服務的生產和供應商。不過,此次公司股價異動與其主業並無關係。美東時間周二(7月28日),柯達宣布獲得7.65億美元的政府貸款,將建立柯達製藥公司,這是柯達歷史上第三次進入醫藥醫療領域。

五個交易日累計漲約940%

美東時間周二(7月28日)盤前,柯達宣布將建立柯達製藥公司,根據美國《國防生產法案》(Defense Production Act),公司獲得7.65億美元的美國聯邦政府貸款,以幫助加快美國國內藥物的生產,降低美國對他國藥物來源的依賴。

柯達CEO吉姆·科倫扎周三在接受採訪時公開表示,公司計劃用上述貸款成立一個製藥部門,並按照FDA的要求,生產在美國長期短缺的必要藥品成分。受此消息刺激,柯達股價一路飆升。美東時間7月29日,柯達在盤中觸發20次熔斷,收於33.32美元/股,漲幅達318.14%。不過,截至美東時間7月31日下午四點收盤,柯達股價回落至21.85美元/股,最近五個交易日的累計漲幅為940.48%。

柯達近五個交易日的股價走勢猶如過山車

圖片來源:Wind截圖

美國《國防生產法案》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授權美國總統管制國內工業以協助軍事行動的多項戰爭權力法案,該法案適用於國防安全、緊急狀態準備等項目。今年3月,美國總統川普基於1950年的《國防生產法案》籤署行政命令,指示衛生部動用法案權力獲得和分配用以對抗新冠病毒擴散所需的健康與醫療資源。

川普在美東時間周二晚間的記者會上表示:「這是我們第33次動用《國防生產法案》,將動員柯達生產仿製藥的原料藥以及活性藥物成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柯達將要生產的藥品名單中還包括抗瘧疾類藥物羥氯喹,該藥物曾被川普強烈推薦,FDA也曾於今年3月28日緊急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羥氯喹用於新冠肺炎的治療。隨後,歐洲EMA、法國等均批准羥氯喹用於COVID-19的治療。然而,5月22日,柳葉刀披露稱,羥氯喹會加速患者死亡,WHO隨即暫停羥氯喹試驗,到了6月15日,FDA取消了羥氯喹的緊急使用權。

一位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表示:「大體上看,柯達此舉主要是響應抗疫要求,及時轉化產能,就像有些汽車公司臨時去生產口罩一樣。」

坎坷「跨界」路

事實上,即便撇開當下的抗疫需求來看,柯達也已經做了好多年的「製藥夢」。

柯達公司創立於19世紀80年代,總部設在紐約州羅切斯特市,曾憑藉柯達膠捲等產品成為全球影像行業霸主。不過,在現代數碼技術衝擊下,公司業績一落千丈,於2012年宣布破產,2013年完成破產重組。

柯達嘗試進入醫藥領域可以追溯到1988年。彼時,柯達通過收購製藥業者Sterling Drug進入醫藥產業,生產阿斯匹林等非處方藥。不過,在1994年,柯達將業務賣給了葛蘭素史克前身SmithKline Beecham。1998年,柯達收購Imation的醫療成像業務,發展計算機射線照相系統(CR)、數字射線照相系統(DR)等健康成像技術。2007年,柯達將其醫療集團出售給加拿大Onex公司。

柯達方面日前透露,公司早在4年前便已負責供應醫藥原料,只不過目前的規模不足以量產原料藥。吉姆·科倫扎在一份聲明中預測表示,通過此次擴產,柯達將在恢復美國製藥供應鏈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此外,製藥業務最終可能佔到柯達業務的30%~40%。

在目前的公司官網上,柯達將自身定位為「高科技公司」,公司「專注於影像業務,直接或攜手其他創新的企業為圖文影像、商業印刷、出版、包裝、電子展示、娛樂和商業膠片,以及消費類產品市場提供創新的硬體、軟體、耗材和服務」。

柯達標榜自身為「高科技公司,專注於影像業務」

圖片來源:柯達官網截圖

事實上,除了向醫療領域轉型,柯達還曾涉足區塊鏈。2018年1月,柯達發布公告稱,將與Wenn Digital公司共同發布數字貨幣「柯達幣」(Kodakcoin)。相關公告顯示,「柯達幣」是一種加密貨幣,目的是為數碼攝影者創建一個平臺,助力攝影師和代理機構在圖像版權管理上有更多的控制權。柯達計劃在2018年1月31日為美國、英國、加拿大和其他國家的註冊投資者舉行首次投幣發行。受此消息影響,彼時公司股價連續兩天漲幅超過200%。不過目前來看,「柯達幣」並未掀起多少波瀾。

能否抓住「抗疫」風口?

很長一段時間裡,由於成本等因素,美國將仿製藥及相關原料藥交給國外廠商生產。機構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流通藥品中,有88%的原料藥來自國外,印度和中國分別佔31%和14%。同時,美國市場上還有24%的成品藥來自印度,而印度的製藥原料又有70%來自中國。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和印度的原料藥供應均存在壓力。3月28日,中國化學製藥工業協會發布《關於做好原料藥和中間體生產供應工作的通知》,表示希望會員企業「抓緊復工復產,確保質量,滿足供應」。而此前在3月初,印度政府則宣布,將限制26種活性藥物成分和由它們製成的藥物出口,包括撲熱息痛等,優先供應國內需求。由此美國政府開始尋求擺脫對他國藥品生產鏈的依賴,鼓勵美國企業在本土生產藥品和原料。

不過,柯達要實現原料藥量產顯然尚需時日。吉姆·科倫扎估計,要實現量產至少需要3至4年時間。上述業內人士進一步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國家之一,所以之前國內沙坦類藥物質量出現問題的時候,很多(國外)廠商的供貨也緊跟著出問題,短期來看,這一事件對國內原料藥企業的影響不大。」

另有分析認為,疫情正在推動美國重建本土供應鏈,中國原料藥對美出口額或將下降,長期來看,國內原料藥企或將受影響。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柯達改行製藥!膠捲變膠囊,也是專業對口?
    柯達改行製藥,股價暴漲頻頻熔斷  這個被遺忘的「膠捲巨頭」再次「爆紅」,是因為美國政府將出資支持柯達公司進軍製藥業。  據外媒報導,美國政府將為柯達提供7.65億美元貸款,用於生產仿製藥的「起始材料」和「活性藥物成分」。
  • 「膠捲大王」柯達要轉行變藥廠
    信息時報訊(記者 張柳靜)昔日「膠捲大王」伊士曼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在歷經轉型失敗破產之後,這幾天借著它製藥企業的新身份煥發新生三個交易日柯達累計上漲1480%。不過,做膠捲的要去製藥了,這專業對口嗎?柯達轉型藥廠直接點燃股價美國時間7月28日,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DFC)與柯達共同宣布,前者向柯達公司提供7.65億美元的貸款,以支持推出柯達製藥業務部。
  • 昔日膠捲大王改行製藥 柯達這些年經歷了啥?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祖爽)昔日的膠片巨頭伊士曼柯達公司(以下簡稱柯達)開始轉行製藥了。近日,柯達與美國國際發展金融有限公司宣布,柯達獲得7.65億美元的貸款。美國國際發展金融有限公司官網顯示,該筆貸款是為了支持柯達製藥的上市,這也是美國政府依據《國防生產法》下發的首筆此類貸款,柯達將使用這筆資金生產一些仿製藥的原料藥。消息一出,柯達當天盤中股價一度暴漲350%,7月29日漲幅一度達655%,截至收盤,其股價為33.2美元。
  • 柯達一夜熔斷13次,曾經的膠捲大王能靠當藥神東山再起嗎?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7月30日的報導,作為曾經的「膠捲大王」柯達,在幾經沉浮之後,如今要華麗轉身做製藥買賣了!近日,柯達獲美政府7.65億美元貸款用於仿製藥生產,其中包括曾被川普吹噓能用於治療冠狀病毒的抗瘧疾藥「羥氯喹」。這一消息也直接點燃了柯達的股價。
  • 「風暴」中的柯達:膠捲巨頭轉型製藥 三大問題待解
    《科創板日報》(特約記者朱潔琰),昔日膠捲巨頭伊士曼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在歷經轉型失敗破產之後,這兩天借著它製藥企業的新身份煥發新生。據柯達執行長吉姆·康坦扎介紹,柯達製藥公司一旦開始運作將有能力生產25%的原料藥用於非生物、非抗菌、非專利藥品。他還表示,製藥原料生產業務將佔到公司整體業務的30%至40%。做膠捲的柯達要做藥品已經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還要生產全美25%的原料藥,這到底有沒有可能?其實探其究竟,這場轉型並非毫無邏輯可言。
  • 曾經的「膠捲大王」柯達轉行做藥...
    每經編輯:王曉波作為曾經的「膠捲大王」柯達,在幾經沉浮之後,如今要華麗轉身做製藥買賣了!近日,柯達獲美政府7.65億美元貸款用於仿製藥生產,其中包括曾被川普吹噓能用於治療冠狀病毒的抗瘧疾藥「羥氯喹」。這一消息也直接點燃了柯達的股價。
  • 140歲柯達,賣不出膠捲慘遭破產?竟靠跨界製藥、重新復活
    近期,曾經的「膠捲大王」——柯達,竟然因轉行賣疫情用藥火了!在獲得7.65億美元的政府貸款後,一夜之間,柯達的股價暴漲655%,收漲318%。跨界真的能拯救,這家多次面臨破產的老企業嗎?,腦海中會情不自禁浮現出,黃底黑字、小巧精緻的柯達膠捲。
  • 柯達轉行賣藥 曾經破產的膠捲大王重生後在幹什麼
    來源:紅星新聞7月28日,美股盤初,柯達(KODK)股價一度暴漲350%,截至今日凌晨收盤,柯達漲205.73%,報8.01美元/股,最新總市值為3.50億美元。柯達股價暴漲的原因是公司進軍製藥行業,它獲得了美國政府7.65億美元的國家貸款以創建柯達製藥公司。
  • 做膠捲的柯達公司現在賣藥了!
    昔日「膠捲大王」因為賣藥完成自我救贖說到伊士曼柯達公司,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它的黑白膠捲,1880年,發明家喬治伊士曼一手創造了柯達公司,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州羅切斯特市。沒曾想,10年後,數字資訊時代的來臨使得這家膠捲陷入了危機:高層離職、賤賣專利、股票暫停交易,昔日「膠捲大王」甚至試圖用起訴數位相機公司的方法挽回敗局,但最終於事無補。2012年1月,伊士曼柯達公司正式提交了破產保護申請,一代膠捲巨頭轟然倒塌。
  • 140歲柯達,賣不出膠捲慘遭破產?竟靠跨界製藥、賣衣服,重新復活!
    編輯 狂人 | 營銷狂人(HLW3600) 近期,曾經的「膠捲大王」——柯達,竟然因轉行賣疫情用藥火了! 在獲得7.65億美元的政府貸款後,一夜之間,柯達的股價暴漲655%,收漲318%。
  • 「原創」聚焦|「風暴」中的柯達:膠捲巨頭轉型製藥,這「三大」問題...
    來源:財聯社昔日膠捲巨頭伊士曼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在歷經轉型失敗破產之後,這兩天借著它製藥企業的新身份煥發新生。美國時間7月28日,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DFC)與柯達共同宣布,前者向柯達公司提供7.65億美元的貸款,以支持推出柯達製藥業務部。
  • 昔日膠片巨頭柯達變身「藥神」
    富士膠片在生物製藥領域開創的成功先例,讓美國政府看重同為膠片巨頭的柯達。但柯達能否像富士膠片那樣通過「自我改造」再次掀起大浪,還未可知。風馬牛不相及的做膠捲與製藥,在被「選中」的昔日膠片巨頭柯達身上無縫切換。隨之應聲而來的還有它起死回生的股價,以及資本市場的不斷爭議——做膠捲破產,轉行製藥卻市值暴漲?美國東部時間7月29日,柯達獲得一筆美國政府7.65億美元的國家貸款,以創立柯達製藥公司,用於生產包括羥氯喹在內的仿製藥原料。
  • 高興沒幾天,柯達就攤上大事!有人提前知道「膠捲大王」獲巨額貸款...
    「膠捲大王」柯達上周意外宣布獲得7.65億美元美國政府貸款,將開始生產新冠肺炎仿製藥原料。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受上述消息刺激,柯達從7月27日起的三個交易日,股價累計上漲將近15倍,期間市值增長13.6億美元。
  • 柯達,從膠捲走向靈藥?|思客問答
    儘管前面幾次「跨界嘗試」戰績不佳,但在柯達執行長吉姆·康坦扎(Jim Continenza)看來,柯達在化學和先進材料領域100多年的積累及基礎架構讓該公司具備快速啟動並運行製藥業務的能力。這樣的說法不無道理。
  • 柯達跨界製藥上演「奇蹟一周」
    本報記者 倪浩昔日的美國膠捲巨頭柯達突然重拾醫藥業務,並在資本市場迎來老樹逢春。上周柯達在美股實現巨大漲幅,市值從7月28日前的不足1億美元飆升到9.56億美元,不過美股8月3日開盤後,柯達股價大跌超過20%。
  • 川普砸8億美元,讓「膠捲大王」柯達造抗疫神藥!股價暴漲1480%
    被「選中」的柯達7月28日,柯達宣布已通過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DFC)的初步篩選,並同DFC籤署融資意向書,後者將向柯達提供7.65億美元的貸款,以協助柯達成立製藥公司。柯達CEO吉姆·康坦扎表示,製藥業務未來將佔到公司整體業務的30%-40%。
  • 柯達不做膠捲轉買藥:未來的美國藥神?
    提到柯達,相信大家第一直覺就是膠捲,沒錯,柯達曾經是叱吒風雲的膠捲大胃王,奈何在時代的衝擊下被數位相機殺了個措手不及。7月28日,美國國際發展金融有限公司(DFC)宣布向柯達公司提供7.65億美元的貸款,以支持柯達推出的藥業部門。
  • 柯達「詐屍式」一夜暴漲逾500%昔日膠捲巨頭想做「藥神」
    繼周二暴漲200%後,柯達周三盤中漲超500%,觸及熔斷,暫報50.6美元。美國總統川普川普在白宮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美國政府與柯達公司籤署了建立柯達製藥公司藥物生產的價值7.65億美元的合同,該廠將生產近四分之一的仿製藥成分。
  • 一文讀懂膠捲巨頭柯達轉型:要做什麼藥?為什麼美國選擇了它?
    早已經破產的昔日膠捲巨頭柯達 (NYSE:KODK,簡稱柯達)這兩天「詐屍」了!周二(7月28日),柯達對外宣布已獲得了7.65億美元的美國政府貸款,用於仿製藥生產。繼富士之後,柯達也要向醫藥領域轉型了。這則消息令柯達股票隔夜放量上漲,股價飆升203%,盤後再漲66%,令投資者瞠目結舌。然而暴漲並沒有結束。
  • 膠片巨頭柯達要轉行製藥,股票先「瘋」了
    「如果你在過去一小時內買了10萬美元的柯達股票,現在你的這些股票價值330萬美元。不可思議。」是的,你沒看錯,這裡說的柯達,就是曾經的膠片巨頭柯達。美國東部時間周二,柯達獲得了美國政府7.65億美元的國家貸款,以創立柯達製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