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中國人支持死刑,情緒表達意味重

2021-01-08 網易新聞

目前在全世界195個國家和地區中只有40個事實上還保留死刑,死刑的廢除顯然已經成了世界性的趨勢。然而中國的死刑改革進展緩慢,除去政治因素,這與中國人對死刑的態度不無關係。大部分中國人認為死刑是應該保留的,且死刑的判決應該更加公正、公開。

最近的一次中國人對死刑態度的調查是在2008年由德國馬普研究所完成。總體上,受調查者中有57.8%的人贊成死刑,14.0%的人反對死刑,還有28.2%的受訪者表示不確定。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支持死刑的人數過半並不令人感到意外,但值得注意的是表示不確定的人數佔到了較大的比例,這暗示了有一大部分人對死刑的知識和信息了解不充分。更細緻的調查發現情況確實如此:表示對死刑問題不關心和對死刑相關信息了解較少的人分別佔74.1%和69.2%。

被認為最應該判處死刑的罪行包括謀殺、故意傷害致死、販毒和性侵幼女。贊成對這四項罪行使用死刑的受訪者所佔比例都超過了50%。有將近80%的人贊同「以命抵命」這一說法,報復罪犯成為了中國人觀念中死刑的主要目的。即便大多數中國人表示認可死刑,但是當受訪者了解了具體的案件情節後再選擇是否應該使用死刑時顯得普遍比較慎重,此時選擇應該使用死刑的人大大減少,即使面對的是樁謀殺案。由此看來,對死刑的支持在中國更像是一種樸素正義情緒的表達,其象徵意義更多。

受訪者對中國司法體系缺乏信任在調查中也有所體現。69.3%的人認為與富人相比,犯下相同罪行的窮人更可能會被判死刑。68.6%的人相信犯下相同罪行的草根民眾比官員更可能被判死刑。此外,認為政府應該公開死刑數字的受訪者有63.8%。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當提及「任何人都無權剝奪他人生命,國家也無權充當劊子手,因此應該廢除死刑」這一理念時,有33%的人表示認同,這比單純地反對死刑的人多了近一倍。

相關焦點

  • 全世界,堅決支持死刑的六條理由
    江歌媽媽希望判處陳世峰死刑的願望落空了。江歌媽媽隨後召開記者會,對五百萬籤名支持江歌媽媽,要求判處陳世峰死刑的中國人表示道歉。她說,她很失望。失望到絕望。在中國,絕大多數主張「殺人者,死」。對此,不能簡單地歸結為中國的司法落後,中國人的法治意識落後。在世界範圍內,支持死刑的人並不在少數。川普上臺之後,好幾個關了很多年以為可以老死的死囚,被執行死刑。
  • 近7成受訪網友支持人販判死刑 專家稱治標不治本
    公安部打拐辦主任陳士渠連日來呼籲對於罪行嚴重的人販子應該判處死刑,這一觀點也在網友中引起熱議。在某網站進行的一項調查中,有近7成網友對此表示支持,認為人販子造成丟失孩子的家庭家破人亡,如今對人販子處理過輕,是造成人販子犯罪行為仍舊猖獗的重要原因。  不過也有專家昨天表示,死刑治不了人販子,對人販子的處罰應該罪刑相適應,而不應一刀切叫「殺」。
  • 支持廢除死刑,就是在支持殺人犯,對付受害者嗎?
    一些死刑的支持者經常是以憤怒,甚至是侮辱的態度質問我。在他們眼中,支持廢除死刑的人就是在支持殺人犯,站在殺人犯的一邊對付受害者。他們心中的狂熱使他們期許一種快速而簡單的正義,以不經上訴就可以立即執行的死刑來造成一種恆久巨大的震懾。聽了他們的話,我意識到這種對死刑的狂熱,就是讓廢除死刑變得如此困難的非理性根源。
  • 六才子書:人生六重境界!
    這「六才子書」,正是人生的六重境界。  《西廂記》只說「有情人終成眷屬」,便是它的純粹,與深情。薄情是自古以來都尋常,追求金榜題名也從來不稀奇;難的,是做一個深情的人。  在大相國寺,魯智深邂逅了林衝,林衝欣賞魯智深的武藝和豪氣,相識伊始,即與魯智深結拜成了兄弟。武松在柴大官人莊上剛結識宋江,便引為至交,情同兄弟。魯智深為了兄弟仗義大鬧野豬林,李逵出於仗義隻身劫法場,武松為了英雄仗義怒打蔣門神,石秀因重兄弟仗義大鬧翠屏山……這些無不體現著吉兇相救、患難相助、共渡難關的仗義精神。
  • 《小丑》:笑是負面情緒的表達,所以舞蹈的作用是表達小丑的愉悅
    本該精明的政治家則被刻畫成只會叫自己民眾「小丑」的傻瓜?還能再不找邊際點嗎?真可謂,瘋子當道,神則難擋,上帝使他全能唄。有莫名其妙的一些方面,像在廁所跳舞,和黑人女的劇情,全片沒有哪個方面去解釋這個行為,沒有形成一個信息閉環,看著很彆扭,導演像是說:「看!這鏡頭多麼美啊,充滿了藝術氣息,把你眼睛睜大點好好觀賞!」哥譚。
  • 我不是支持死刑,我只是希望天下無拐
    「寶貝回家」創始人,人大代表張寶豔在兩會上提出了重判拐賣婦女兒童的的建議,引發了眾多網友的強烈支持和議論。刷完整個評論區,我可以凝練出四個字的情緒 「恨之入骨」。支持死刑,甚至是支持酷刑,我相信這麼「惡毒」的評論,沒有一條是出自惡毒的人。只因為,人販子,太可恨了!張寶豔說,創辦寶貝回家10年,她就幹了3件事:找孩子、救孩子、懲惡人。
  • 風雲客丨死刑諷刺:島內政客的話術 歐盟道德的情緒
    臺灣死刑犯 李宏基臺當局數次「變臉」:從「溫暖社會」到「該殺就殺」在臺灣,關於死刑存廢問題的討論,始於陳水扁當政時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2001年,時任相關部門負責人陳定南公開宣誓:要將廢除死刑提上日程,一時間備受各界關注。也讓支持廢除死刑的歐洲國家,對臺灣產生了青睞之意,與臺灣互動頻繁。2002年,陳水扁還試圖以「過境」名義出訪歐洲,但最終目的落空。
  • 臺灣新北市致六人死亡縱火案 被告一審被判死刑
    原標題:臺灣新北市致六人死亡縱火案 被告一審被判死刑   中新社臺北3月3日電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3日就去年3月發生的導致六人死亡的縱火案進行一審宣判,判處被告湯景華死刑,褫奪公權終身。
  • 著名影星被判死刑,在法庭上說:我不是中國人,立馬被無罪釋放
    李蘭香的第一重身份是著名歌手,憑藉著一首《夜來香》讓自己的名字響徹整個中國,尤其是這首歌在經過鄧麗君翻唱後更是火遍大江南北。在上海灘,李蘭香與其他四位女歌手並稱為五大歌后。當時的歌迷們都以為她是中國人,實際上李香蘭不算是完全的中國人。抗戰期間日本制定了移民計劃,準備將大量的日本百姓帶到東北生活,以便實現文化侵略。
  • 被人販子死刑刷屏了吧? 來看看究竟咋回事
    網民的情緒被人販子的可惡和朋友圈信息的勁爆所點燃,無數網友揮動手指、義憤填膺地做出了「承諾」與轉發。隨後,「冷靜」的聲音也開始出現,一些專欄作者很快發表付費文章討論立法問題,詳細解釋為什麼不能用「一概死刑」來對付人販子,理性斐然,但同樣沒有問:6月17日並非什麼特殊日子,為何關於人販子的消息忽然鋪天蓋地?更晚時候,終於也有網友指出這是一場網際網路營銷。
  • 死刑存廢在全球爭論不休 懲惡除害是民眾心聲
    其實,在很多明確廢除、事實廢除和沒有廢除死刑的國家和地區,關於死刑的廢減之爭同樣沸沸揚揚:一再對他國人權指手畫腳的美國,卻是西方國家中執行死刑最多的,美國國內有關死刑存廢的爭論還是兩黨之爭和社會分裂的縮影;俄羅斯事實上廢除死刑已近18年,但民調顯示仍有六成人要求恢復死刑,被列為死罪首位的不是兇殺,而是孌童癖;在日本和韓國,有死刑卻很少執行……而針對中國擬再度減少死刑罪名的做法,國際輿論的聲音是:「這是中國應選擇的道路
  • 「死刑的意義」:光市母女殺害事件
    當時,18歲的少年福田孝行(後改姓大月)偽裝成水管工闖入民宅,企圖強姦23歲的女主人本村彌生。因為遭遇激烈反抗,福田孝行便彌生掐死並姦淫其遺體。之後,由於擔心本村彌生11個月大女兒的哭喊聲會引來鄰居,也將其勒死。最後將母女的遺體塞進了棉被收納櫃中,逃逸時還順手竊取了被害人家中的財物。被害人丈夫本村洋下班回家才發現妻女悽慘的死狀。
  • 《鐵達尼號》的秘密:為何生還的六名中國人被雪藏?
    其中就包括生還的六名中國人,另外兩名遇難。這個事實,也是在一位英國名叫ArthrJones的年輕人,為拍攝名為TheSixdjix的紀錄片,為高度還原歷史,把六名生還的中國人拉到公眾面前,引起世界譁然。八名中國人的名字分別為:Fang、LeeBing、AliLam、ChangChip、ChoongFoo、LeeLing、LingLee和LenLam。
  • 人販判不判死刑,網民和專家的觀點為何不同
    17日,朋友圈突然被廣大網友刷屏:「建議國家改變販賣兒童的法律條款拐賣兒童判死刑!買孩子的判無期!」相關話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烈爭議。一張刺目的照片和一片煽情的呼籲,迅速引爆民眾的正義感,大量的網民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紛紛就「不求點讚,只求擴散」的言辭,表達深惡痛絕的憤恨,整個網絡幾乎被「喊殺」的狂潮所覆蓋。
  • 這個「死刑」建議贏得網友「100個支持」!
    她建議,對拐賣婦女兒童犯罪起刑點應從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調至十年以上至死刑……你怎麼看?人大代表提議:拐賣婦女兒童罪最高調至死刑前天,全國人大代表張寶豔的一則建議引發熱議,網友點讚達20多萬。目前,我國刑法規定,收買被拐賣婦女兒童起刑為三年,拐賣婦女兒童起刑為五年,綁架罪起刑為十年。拐賣及收買婦女兒童罪量刑明顯低於綁架犯罪。
  • 3起「命案」同時上熱搜:為什麼我不支持廢除死刑?
    2019年3月,湖南一個大學生楊某淇因抑鬱症「消極情緒,悲觀厭世」,想自殺卻又不敢,便無差別約了滴滴司機陳某殺害以「壯膽」,一共扎了24刀,隨後十分淡定地離去。除了這兩起殺人案,還有最近被議論紛紛的「瑪莎拉蒂車主醉駕撞死人案」。
  • 我為什麼支持死刑
    2月2日,背負著三條人命的罪犯王書金和百香果女孩案兇手楊光毅在同一天被執行死刑。當時看到新聞的第一感受是--大快人心。 兩名泯滅人性的殺人兇手終於伏誅,以各自的生命作為自己剝奪別人生命的代價。姍姍來遲的正義終未缺席,法律再一次體現了民眾樸素的價值觀。
  • 失聯大學生張琳琳被害案一審判決 被告人被判死刑
    原標題:失聯大學生張琳琳被害案一審判決 被告人被判死刑本報訊 約一年前,懷揣美好夢想的23歲鄭州籍女大學生張琳琳,先是失聯,接著被害。誰也想像不到,殺害她的,竟是與她家黃河魚塘為鄰8年的鄰居、她平時稱之為「大伯」的黃某。2014年9月上旬,大河報曾多次連續追蹤報導此事。今年1月初,此案一審在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
  • 《為什麼要廢除死刑》:一位推動法國終結死刑的律師心聲
    羅貝爾·巴丹德,一位為了廢除死刑不懈鬥爭的戰士,他的個人經歷忠實記錄了法國廢除死刑的歷史。上世紀70年代的法國,是西歐最後一個仍在執行死刑的國家,巴丹德為了終止這種古老的血腥刑法而不斷奔走疾呼,在法國他成了廢除死刑的象徵。密特朗上臺後,巴丹德擔任司法部長,在他的全力推動下,死刑在法國終止了!
  • 謹以湄公河慘案死刑裁定書,祭奠13名遇害的中國人
    現奉上最高人民法院對糯康集團的刑事裁定書,祭奠5年前冤死在湄公河上的13名中國人。,判處死刑,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犯綁架罪,判處無期徒刑,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犯劫持船隻罪,判處無期徒刑,決定執行死刑,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認定被告人桑康·乍薩犯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犯運輸毒品罪,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犯綁架罪,判處無期徒刑,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犯劫持船隻罪,判處無期徒刑,決定執行死刑,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認定被告人依萊犯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犯運輸毒品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