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宣傳的沸沸揚揚的《金剛川》在上映之後,集豆瓣的評分有點讓人詫異,原本以為是一部相當賣座的大片,然而僅僅只有6.5分的評分。甚至還不之前同樣是管虎導演的《八佰》,6.5分比7.7分,整整少了一分之多。
雖說如此,但如果不做任何的比較的話,《金剛川》還是一部比較精彩的國產戰爭片,至少在戰鬥場景的特效上,以及鏡頭的轉換和選擇,還是非常值得稱讚的。不過,相比於一些真正的影視戰爭大片來說,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被催出來的一部快餐電影
一部電影雖然僅僅只有90分鐘-120分鐘的片長,但其製作卻是非常的複雜,劇本的選擇、調整,人物的適配性,場景的布置,道具和布景(燈光)等琢磨,以及後期的特效、配音、剪輯等等,都是一項項非常複雜的工作。
除了需要極高的技術和人力之外,還需要大量的時間來精益求精!在《鐵達尼號》創造了影視票房奇蹟之後,卡梅隆可是足足準備了十多年之久,來選擇新的劇本和方向,才拍出了令人嘆為觀止的《阿凡達》。
不可謂是:十年磨一劍!然而,影片《金剛川》其拍攝和製作的時間只有兩個月有餘,時間短到令人難以相信,雖然影片在總體上來說,沒有什麼太多明顯的穿幫和BUG,但細節上處理的差強人意,如果細究的話,你會發現很多的瑕疵!
當然,《金剛川》製作時間短,也側面的說明了國產影視行業有了很強大的能力,2個月的時間打造一部商業流量影片,還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要想在如此短的時間中,完成這樣一部不算是粗製濫造的電影,恐怕也只有有「製造大國」的中國能夠辦到了!
主題立意上的偏差
《金剛川》從影片的主題上來看,毫無疑問一部關於弘揚『愛國主義情懷』的抗戰影片,通過描述抗美援朝時期,人民解放軍和美軍的戰鬥,來宣揚愛國主義,以及揭露戰爭的殘酷。從影片中諸多的內容來看,這一主題雖然沒有什麼大的問題。
但整片的大部分篇幅都是集中在了幾個人的身上,宏大的戰場場景幾乎沒有,而個人的鋪墊和描寫也非常的有限,顯得影片的主題引申不夠,觀眾很難體會到影片的真正內涵在哪裡!而且,影片中還有一個細節,非常值得我們關注。
那就是吳京等人飾演的人民志願軍,他們所穿的軍服完全不同於我們之前在其他抗戰劇中熟悉的那些軍服,而且軍服上還沒有任何的軍銜和軍徽,更沒有「人民志願軍」字樣的胸章。如果不通過背景渲染,我們單單從軍服上很難判斷他們的所屬番號!
在查閱了相關資料之後,才發現,管虎這樣的設置並非是個人的疏忽,而是一種對於歷史的高度還原,在1950年9月時期,我國解放軍所穿的是50式軍服,當入朝命令下達後,為了隱蔽入朝、出其不意,志願軍被要求換成朝鮮人民軍的軍服,並且不得配搭任何可以證實真實所屬的標誌,其中自然包括了『人民志願軍』的軍章。
尊重歷史,是一件好事,但對於很多不熟悉實情的觀眾來說,電影在製作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到這一點,並且可以利用鋪墊和背景交代等方式,來進行一個愛國宣傳和歷史知識普及的功能。很顯然原本一個很好的亮點,卻成為了不明所以的觀眾們吐槽的點。
歷史重現的程度偏移
抗美援朝雖然是以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勝利為結束,但美軍的強大,卻是不容置喙的!對於歷史事實的一種尊重,管虎的出發點是好的無疑,但讓人比較詫異的是,《金剛川》中對於美軍飛行員的一種情感和人物描寫的比重是否有點過重了。
甚至在很多的戰鬥場景中,都是以美軍飛行員的視角展開講述的,對於志願軍的刻畫,則顯得有點敷衍,只是在戰鬥的時候,凸顯了一下志願軍的英勇無畏,其他的個人情感和人物塑造則是非常的有限。
整片通覽之後,我都難以確定,《金剛川》的刻畫方向究竟是美軍,還是志願軍!同樣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抗戰題材——《兵臨城下》,該片對於人物的刻畫,以及戰爭場景的描繪,則是非常的到位,尺度把握也十分的精細。
不僅完美的塑造出了『神槍手』——瓦西裡的英勇事跡,也反映了當時戰爭的殘酷,同時還展現了德軍的強大,告訴觀影的後人,戰爭是一場全人類的災難,和平來之不易!主題鮮明,立意明確,場景逼真,情節緊湊,堪稱完美之作!
而《金剛川》在情節和節奏的把握上,就欠缺了太多的火候。其中的一些片段,如果當作是短片來看,還是非常不錯的,但要以一部電影來自居的話,深度還是不夠的!6.5分的豆瓣評分,還是比較中規中矩的!
文:雨打屁屁癢
圖:源自於網絡(侵權請聯刪)
均屬原創、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