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綠皮書」可拍不好黑人電影

2020-12-23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北方公園NorthPark」(ID:northpark2018),作者 王小笨。36氪經授權轉載。

斯派克·李有點生氣。

雖然在昨天的奧斯卡上,他拿到了最佳原創劇本獎,但在頒獎禮後臺一邊喝酒一邊接受採訪時,他幽幽地說了一句,

「每次有一個人給另一個人開車,我就會輸。」

大師不愧是大師,諷刺一步到位。他說的開車梗得追溯到1990年了,那一年拿到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是摩根·弗裡曼和傑西卡·坦迪主演的《為黛西小姐開車》,如果你看過《綠皮書》了,可以理解為它不過是《為黛西小姐開車》的膚色翻轉版。

也是在那一年斯派克·李拍出了自己導演生涯的最佳作品《為所應為》,把種族問題設置在了紐約布魯克林的一個小街區之內,有人評價《為所應為》是「看過之後你就知道種族問題為什麼會發生,而且永遠無法解決」。

但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在那一年的奧斯卡上只提名了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原創劇本這兩個小獎,最後還空手而歸。以至於將近30年過去了,斯派克·李還對《為黛西小姐開車》耿耿於懷,前段時間提到它時還是十分不屑。

「那年拿了奧斯卡的那部電影,《為黛西小姐開車》,現在根本沒人看它了。」

01.

哪怕對《亂世佳人》這樣的影史經典,斯派克·李也不怎麼看得上。

《亂世佳人》講的是南北戰爭期間的故事,裡面有一個經典的黑人保姆角色瑪格麗特。她性格寬厚溫和,勤勞肯幹而且和主人相處愉快,全程見證了主人忠貞偉大的愛情故事。

扮演瑪格麗特的黑人女演員哈蒂·麥克丹尼爾得到了那一年的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她也是第一位拿到奧斯卡獎的黑人女演員。

不過很諷刺的是,由於種族隔離制度,最初她甚至被禁止去亞特蘭大參加頒獎典禮,後來破格允許她到現場,但也只能和她的白人經紀人坐一張二人桌。

現實即便如此殘酷,但那個年代涉及種族問題的電影全都避而不談,殘酷的奴隸制被淡化甚至美化。用社會學者凱特·米麗的話說,「公眾輿認為黑人和女人具有相同的特性:安於現狀、聽從命運的安排、掩飾情感」。

斯派克·李第一次看到《亂世佳人》是在高中,當時班級組織同學集體去看電影,但看完電影他發現根本沒人討論當時的歷史背景,也沒有人在意那些黑人的刻板形象,所有人都在說「它是不是很偉大」。

斯派克·李可不這麼認為。

另一部給他很大衝擊的種族問題電影是《一個國家的誕生》,那時候他已經在紐約大學學電影了,看完電影之後,所有人又是在讚美D.W.格裡菲斯,電影裡的社會和政治暗示同樣沒人理睬。要知道那部電影是在給3K黨唱讚歌,「它可是要為黑人被屠殺負直接責任的,沒人在意。」

好萊塢早期電影裡,黑人的形象就是這樣的走極端,要麼默默忍受一切、溫良恭儉讓,要麼宣洩情緒、極端暴力,那個時期電影主創清一色的白人班底,他們心裡清楚這種電影拍出來就是給白人看的。為了取悅白人,黑人自然就得扮演點功能性的角色。

那時候斯派克·李就已經下了決心,他要做的不是了解更多真相,而是把它們講出來。

所以到了《黑色黨徒》,斯派克·李把這些電影一鍋端,從電影技法上給了這些影史經典狠狠一擊。開頭就用了《亂世佳人》的素材,後面直接黑了《一個國家的誕生》。

不過歷史總是很相似。《黑色黨徒》被看作是他的回春之作,在坎城拿到了評審團大獎,但時隔將近30年,他兩次輸給了同樣講種族問題的對手。

在後臺臺口聽到頒獎嘉賓念出最佳影片是《綠皮書》後,斯派克·李沒有鼓掌,轉身就走開了。

02.

坐在臺下的喬丹·皮爾也沒有給《綠皮書》鼓掌。

喬丹·皮爾是《黑色黨徒》的製片人,去年他靠著《逃出絕命鎮》爆冷拿到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

這個獎今年恰恰也歸屬了《綠皮書》,當然還有最重要的最佳影片。

喬丹·皮爾來自biracial家庭,父親是黑人,母親是白人,從小他就面臨著種族身份認同的障礙。他在《逃出絕命鎮》裡用恐怖片的方式巧妙處理了黑人和白人身份對調的問題,而他的新片《我們》單看預告片恐怕是更黑暗的。

所以對《綠皮書》這種happy ending大和解的電影,他自然也是看不上的,估計他和斯派克·李一樣,對《為黛西小姐開車》也沒什麼好感。

如果放在30年前,《為黛西小姐開車》其實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電影中摩根·弗裡曼扮演的司機霍克,靠著自己的淳樸善良,一步步感化了脾氣古怪的僱主黛西小姐。

《為黛西小姐開車》得獎的那一年,摩根·弗裡曼同時提名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他在那部以白人上校為主角的《光榮之路》裡演一個掘墓人,不過最後拿獎的是同一部電影裡的丹澤爾·華盛頓。

那時候摩根·弗裡曼和丹澤爾·華盛頓扮演的這些堅忍自信的黑人大叔形象,算是為黑人社群找到了遠好於過去的形象依託,這比當年那些靠著白人的幫助才敢反抗的黑人電影已經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從《為黛西小姐開車》開始,白人導演拍攝的種族問題電影,開始走上一條以僱傭關係驅動種族友誼的創作模式,即黑人白人長期接觸,黑人感化了通常是種族主義者的白人。

用《紐約時報》評論家Wesley Morris的話說,「從廢除種族隔離,到相互融合平等再到真正的友誼,都是通過服務條款來規定的。」

每一次只要在電影裡處於這種關係的白人得到了黑人的救贖,學院就從不吝惜自己的肯定,《殺死一隻知更鳥》、《烈血大風暴》、《弱點》、《相助》這些電影概不例外。

但像斯派克·李這樣在《為所應為》裡,用夏天中最長最熱的一天,來影射逐漸升溫的紐約種族問題,卻根本得不到學院的待見。以至於2016年他在奧斯卡都拿了終身成就獎,但直到今年他才得到了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小金人。

但還是在最後敗給了「一個人為另一個開車」的《綠皮書》。

其實斯派克·李並非是針對《綠皮書》的導演彼得·法雷裡,他說了「我願意恭喜彼得」,只是30年過去了,學院在講種族問題的電影上還是這麼保守,哪怕外部政治環境的改變用翻天覆地來形容也毫不為過,學院還試圖在電影裡找尋歲月靜好,天下大愛。

而斯派克·李想說的恰恰是,我們並不總是能和平相處。

甚至更讓人不舒服的是,《綠皮書》雖然改編自真實事件,其實也只是借了個殼子。現實中Don Shirley和Tony Lip在南方的巡演長達2個月,所遭遇到的危險也遠比電影中呈現的多。

那本《綠皮書》在整整三十年裡,讓整個美國的黑人族群能在每一個州旅行時,都有機會躲避可能的歧視和風險,這可不是維果·莫滕森在電影裡拿著擺擺pose那麼簡單。

03.

雖然《綠皮書》獲獎對於黑人創作者來說不算太高興的事,但講和解總歸比讓白人導演來講苦難來的舒服一點。

今年奧斯卡《寵兒》提名最多但只拿到了最佳女主角,1998年白人導演喬納森·戴米也拍過一部叫《寵兒》的電影。

電影女主角是脫口秀女王奧普拉·溫弗瑞,電影裡她是黑人奴隸出身,為了不讓女兒走上和自己一樣的悲慘道路,直接把女兒殺死了。

《寵兒》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Toni Morrison的同名小說,電影從思想性上和小說相去甚遠,而小說有一個重要命題是黑人的主體性和身份構建。

好在現在黑人不必在這樣充滿苦難的作品裡尋找主體性了,因為他們已經有了《黑豹》這樣的超級英雄電影。

不管國內如何吵著說《黑豹》提名奧斯卡是多麼的政治正確,但《黑豹》呈現的其實是黑人民權運動的鬥爭史,黑人能在其中尋找的是種族文化認同和自信力。

單從電影製作本身,《黑豹》的主創團隊是清一色的黑人,這在好萊塢也是具有開創性的。為了真正撐起電影裡的瓦坎達,他們從古來非洲的很多文明裡挑選各種元素組合在一起。

甚至電影原聲帶裡 Kendrick Lamar 的歌詞就能體現出來強烈的泛非主義,這次奧斯卡上《黑豹》一直宣傳的「非洲未來主義」美學也獲得了最佳藝術指導。

2012年至今,非裔美國人中的影院觀眾上漲了27%,而白人觀眾中的影院觀眾同期下降了21%,這才有了《黑豹》拿下2018年北美年度票房冠軍,也才有了《黑色黨徒》創造斯派克·李近幾年作品的票房新高。

黑人能在電影院裡看真正自己人的電影,誰還要為那些粉飾溫情脈脈的電影買單。

雖然又一次沒能在奧斯卡上如願,斯派克·李倒也還是要繼續講黑人自己的故事。他將和《黑豹》的主演 Chadwick Boseman 合作一部 Netflix 的新片,講一群非裔越戰老兵回越南找同伴和黃金的故事。

很多人都知道 Chadwick Boseman 當年能去牛津大學上暑期表演班的學費,是丹澤爾·華盛頓替他付的,而丹澤爾·華盛頓能成長為成為黑人社群的標誌性人物,和他當年主演的那部 Malcom X 的傳記片《黑潮》密不可分,那部電影的導演正是斯派克·李。至少黑人社群內部創作的傳承,一直在繼續。

而也許就像斯派克·李說的,《綠皮書》也會成為一部沒有人看的電影,就像《為黛西小姐開車》一樣。畢竟白人拍給白人看的黑人電影,總會過時的,這一次應該不用再等上30年了吧。

相關焦點

  • 《綠皮書》:是不是只要講黑人,電影拍成屎都能拿獎?
    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在國內上映時收穫了一波讚美。
  • 黑人活命指南——綠皮書
    ·什麼是綠皮書· 在美國的種族抗爭歷史中,曾經出現過一本非常重要的黑人專用書。作者是個黑人郵遞員,叫維克多雨果,他在書中整理了美國當時可以供黑人入住和就餐的旅館和餐廳,免得他們誤闖了不該去的地方而被打死。說白了就是一本黑人旅行手冊,是為了黑人專門定製的救命書。你應該也猜到了,這本書就是「綠皮書」。
  • 推薦電影:《綠皮書》
    《綠皮書》這部電影已經不是我第一次看了,但是呢,我覺得它有些地方仍然很打動我,所以我又看了一遍。同時呢,也想跟你們說一下我對於它的看法,希望喜歡聽我分享日常的你也能喜歡。今天,我給大家推薦的這部好看的電影是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維果·莫特森、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劇情片《綠皮書》。
  • 《幸福綠皮書》:義裔大老粗與黑人知識分子的絕妙真摯動人友誼
    《幸福綠皮書》。(圖/《幸福綠皮書》劇照,以下皆同) 文/影癮作動-深呼吸的電影空間這部電影是由知名的法拉利兄弟的哥哥彼得法拉利所執導,法拉利兄弟過往拍的喜劇作品幾乎部部都在美國熱賣可說資歷顯赫,如《阿呆與阿瓜》、《哈拉瑪莉》、《一個頭兩個大》等等,也將金凱瑞和班史提勒推上了演藝事業高峰,這次則是由哥哥自己自編自導,並找來故事中真實人物快嘴東尼的兒子尼克瓦勒倫加,跟他一同參與劇本編寫,也讓這個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又更增添了幾分真實感
  • 電影推薦——《綠皮書》
    ,主流獎項譬如奧斯卡中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黑人電影人的身影。2016年獲得最佳影片的《月光男孩》便打響了黑人電影人的第一炮,成為89屆奧斯卡的最大贏家;之後的《逃出絕命鎮》、《Roman J. Israel, Esq.》、《黑豹》等都是黑人電影作品。
  • 《綠皮書》:白人為黑人服務?這部電影憑什麼三萬人打出滿分?
    而綠皮書這部反映種族隔離,呼籲白人與有色人種(尤指黑人)和諧共處的主旋律電影,從18年9月11日在多倫多電影節首度出場時,就獲獎無數。綠皮書獲獎情況類似的主題早已被人用爛,有前最佳影片《為戴茜小姐開車》,講述黑人司機為白人老太太開車的故事。
  • 他被稱為黑人魯迅,拿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卻怒懟《綠皮書》
    《綠皮書》有著極強的政治正確性,集成了奧斯卡獲獎影片的幾個關鍵要素:階層對立、少數族裔、種族歧視。而《綠皮書》擊敗的,正是斯派克·李執導的另一部黑人電影《黑色黨徒》。當頒獎嘉賓宣布《綠皮書》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時候,斯派克·李憤而起身離場,結果被工作人員好說歹說勸著留了下來,背著身子聽完了獲獎感言。不過,有意思的是,《黑色黨徒》最後榮膺最佳改編劇本獎項。
  • 電影《綠皮書》曝「什麼是綠皮書」特輯
    繼拿下金球獎最佳影片(音樂/喜劇類),又提名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輯五項大獎後,電影《綠皮書》終於定檔於3月1日在國內上映。今日,片方發布了一支「什麼是綠皮書」特輯,科普了影片的背景,也解釋了「綠皮書」是一本專為黑人而設的旅行指南,這本書標註了各個城市允許黑人進入的旅店、餐館等。電影《綠皮書》由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一個白人司機和黑人鋼琴家因一次長途巡演的旅途,結下真摯友情的故事。電影在海外上映後,除了橫掃好萊塢頒獎季,在多倫多電影節、三大工會獎等重磅獎項上拿獎到手軟,海外觀眾也對該片評價不俗。
  • 當我看《綠皮書》時,我在看些什麼?
    這部影片講述了一位白人司機託尼護送黑人鋼琴家唐謝利到南方巡演的故事,《綠皮書》是他們的行程指南,真摯友誼與自我和解是他們此行的收穫。導演彼得·法拉利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表示:「我們帶著愛、溫柔和尊重來拍了這部電影。整個故事想要傳達的就是我們要愛彼此。
  • 19世紀美國黑人出遠門神器:《綠皮書》
    2019年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中,《綠皮書》這部電影成為最大贏家,它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劇本這三個重要獎項。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上流社會的黑人鋼琴家謝利博士(Don Shirley),僱了一名底層文化很低的白人司機託尼(Tony Lip),從紐約出發,踏上了南方巡演的故事。
  • 電影《綠皮書》:美國黑人和炸雞的那些事
    電影《綠皮書》作為本屆奧斯卡最大贏家,獲得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以及最佳原創劇本等重要獎項和提名。
  • 電影:Green Book / 綠皮書
    」 → 點選"設為星標 🌟               這是Mary推送的第 204篇文章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電影Green Book《綠皮書》獲得了這一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男配,小編可以說提前預測到了
  • 雙形象分析神奇黑人不黑,白人救世主不白,生活不需要《綠皮書》
    ——《綠皮書》 豆瓣評分8.9的《綠皮書》是由彼得·法雷利執導的電影,時長130分鐘內容,一經上映,便斬獲了"金球獎最佳影片"、"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等諸多大獎。而這部電影以黑人音樂節謝利博士和白人司機託尼的旅程為主要內容的影片,深刻的揭露了種族歧視的黑暗,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與關注。
  • 《綠皮書》:他,一個黑人鋼琴家,為何如此孤獨
    所以不管是白人和黑人都不接受他,覺得他不是自己人,白人不能接受他的膚色,黑人不能接受他的舉止和品位。他們不允許黑人與他們在同一個地方吃飯,同一個旅館住宿,甚至不會用黑人接觸過的任何東西,當然,土地和空氣除外。
  • 《綠皮書》:用「不正經」的方式拍部正經電影
    圖源網絡在刻板印象中的奧斯卡歷史上黑白題材影片,乃至純黑人題材影片,都或多或少地把黑人放在弱勢位置,像是《為奴十二年》那般煽情苦楚,又或者是《月光男孩》那種現代身份焦慮。《綠皮書》反倒是一種回歸,回歸到黑人民權運動剛剛興起時的電影模樣,故事中的黑白角色得以平等和互補。有不少人詬病《綠皮書》的劇作過於工整,但是這種工整剛好幫助它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
  • 電影綠皮書結局有彩蛋嗎?電影綠皮書什麼時候上映劇情介紹
    電影綠皮書講的什麼故事以黑人種族歧視為主題,圍繞著博士和tony的巡演經歷展開。沒有刻意講情懷,也沒有過度抒情,電影圍繞公路,音樂,種族歧視。一名黑人鋼琴家,為前往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巡演,找了一個粗暴的白人混混做司機。
  • 《綠皮書》豆瓣評分8.9,票房破四億,是近期「最值得看的電影」
    最近的電影市場撲朔迷離,本來被大家看好的電影《驚奇隊長》被一部狗血的愛情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打敗,而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綠皮書》票房悄悄破了四億,成了近期最值得一看的電影。《綠皮書》講述的黑人鋼琴家為了南下的巡演,僱傭了一個白人混混當司機,在一路南下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事情,黑人鋼琴家跟白人司機在這一路上也經歷了很多的改變,不同的人看這部綠皮書的收穫其實都是不一樣的,有些人考慮到了種族歧視,有些人卻被這部電影的正能量感動,有些人驚嘆於兩位主演的演技,有些人在電影中看到了自己,而隨著影片的熱映,炸雞也成了這部電影的一個重要看點。
  • 《綠皮書》:故事縱然感人,種族歧視不得解決,也難得到黑人認同
    在目前這樣的黑人運動下,讓我想起了一部主題是反種族歧視的電影——《綠皮書》。美國黑人並不待見《綠皮書》所傳達的種族一家親《綠皮書》這部電影在影史上廣受好評,但是卻沒有把握住美國黑人觀眾的心。影片溫情感動有餘,一直都在用一種溫和的敘事方式來講述著一場不公的歧視,包括黑人主角雪利的反抗,也一直用一種身居「文明人」高位的形式來抗爭。
  • 《綠皮書》:從反轉藝術的顛覆與重構看待黑人與白人的友情世界
    而電影《綠皮書》卻一反常態,選擇通過喜劇的方式對黑人與白人之間的情感表達及反轉關係進行細微刻畫,以積極樂觀的態度淡化因種族隔閡而帶來的傷害與痛苦。一舉榮獲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令人深思。但在電影《綠皮書》中,黑人謝利和白人託尼的身份設定卻打破了這種常規設定,在電影開始之初便對二人角色的塑造進行了詳細描述
  • 《綠皮書》豆瓣8.9:歧視黑人之外,還有兩個男人之間的溫暖
    電影《綠皮書》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是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維果·莫特森、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公路電影。看完之​後,給我第一個感受:歧視源於偏見!Tony是個小混混,在酒吧做服務生,有點本事,也有一些小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