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看到古代將領的畫像中,關二爺有將軍肚,李世民有將軍肚,趙匡胤有將軍肚,嶽飛也有將軍肚!
在現代社會,無論是喜歡健身的壯漢猛男,還是影視作品裡的歐美動作明星,大多是肩寬腰細八塊腹肌的肌肉男!
而在我國古代的雕塑和繪畫中,武將們卻大多都是圓臉粗腰,有著大肚腩的將軍肚。而且我國古代形容猛男的成語,也都是膀大腰圓、虎背熊腰這種,特別強調腰要粗才夠猛。
古代將軍挺著將軍肚的形象,應該是真實的,因為這種體型在戰場上,確實管用、好使。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古代戰場那條件,吃不飽穿不暖睡不好,肚子上沒點料,真是熬不住。在古代,想要壯基本只能通過吃來實現,你要開得了硬弓,掄得起大錘,扛得起巨盾,就得有力氣,而力氣從哪來?
只能靠吃!史記中記載,老將廉頗為了表示自己還沒老,還能重用,一頓吃一鬥米,十斤肉。吃的多,自然會把胃撐大,肚子也就慢慢大了。
古代選拔將軍和士兵的標準,最基本的兩條:
技藝高,力氣大。
用古人的話說就是「弓馬嫻熟,膂力超倫」。
中國古代,長期以來物資都屬於比較匱乏的階段,很多百姓都很難說能夠想吃到什麼就吃到什麼,
大多數當兵的,很難有充足的甚至額外的營養補充,所以中國古代,大多數的士兵都顯得相對瘦小,所以在中國古代如果能吃到大腹便便這種就說明這個人的營養,相對來說是富餘是足夠的,而有充足的營養在面對沒有充足營養的士兵面前,力量是具有壓倒性優勢的。
這是一種身份與地位的象徵。而將軍肚並不會影響具體的行軍打仗,因為本身力量具有壓倒性優勢,作戰時候只會更加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