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曼(1903-1965)有兩段婚姻,初嫁王庚,再婚徐志摩。兩次婚禮都是名動一時。
18歲時,才貌雙全的陸小曼已經逐漸聞名北京社交界。她的多才多藝,明豔笑容、輕盈體態和柔美聲音,令人傾倒。胡適曾說:「陸小曼是北平一道不可不看的景色」。外交總長顧維鈞十分欣賞陸小曼:「陸建三(小曼父親、財政部司長)面孔,一點也不聰明,可是他女兒陸小曼小姐卻那樣漂亮、聰明。」
1922年,19歲的陸小曼,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給了27歲的王庚。王賡(1895-1942),191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同年赴美留學。先後入讀密西根大學、 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1918年6月,以第十名的優異成績畢業於西點軍校,供職於北洋陸軍部。在陸小曼父母包辦下,兩人從訂婚到結婚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堪稱「閃婚」。
這是當時上流社會典型的紳士配淑女的婚姻。當時王賡雖少年得志,卻是家道中落,婚禮的一切費用都由陸家負責。婚禮在當時豪華的北京金魚胡同的「海軍聯歡社」舉行。女伴郎就有九位,曹汝霖的女兒、章宗祥的女兒、葉恭綽的女兒、趙椿年的女兒,皆是名門閨秀,還有數位英國小姐。婚禮當天,中外來賓數百人,「海軍聯歡社」 場面宏大,高朋滿座。陸小曼風光嫁做上校婦。
1925年底,陸小曼和王庚離婚。1926年8月14日農曆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陸小曼與徐志摩在北海公園舉行訂婚儀式。據參加儀式的梁實秋描寫:「北海有兩個好去處,一個是濠濮澗,曲折自然,有雅淡之趣,只是遊人多了就沒意思;另一個是北海董事會,方塘裡一泓清水,有亭榭,有亭堂,因對外不開放,幽靜宜人。」北海董事會就是現在北海公園的畫舫齋,是一座以方形水池為中心、迴廊四匝的幽靜庭院,院內亭榭、廳堂別具情趣。清末,慈禧常至此遊幸與傳膳。
依舊在北海公園畫舫齋,10月3日,孔子誕日,陸小曼與徐志摩舉行婚禮。主婚人胡適,證婚人梁啓超,伴郎金嶽霖(也是徐志摩和張幼儀離婚的證明人)。
上次婚禮,政商來賓為主,這次典禮,學界居多。排場雖不如上次之大,對於歷經波折,終成佳偶的徐陸來說,也是金玉良緣,倍感可貴。
誰也沒有料到,作為證婚人的梁啓超,發表祝詞時卻給了新人一頓「棒喝」。梁實秋當時剛從美國留學歸來,受邀參加婚禮,見證了史上最狠證婚:志摩的恩師梁啓超大師身穿一襲藏青色長衫翩然登臺,然後他突然指著徐志摩聲色俱厲地訶責道:
我來是講幾句不中聽的話,好讓社會上知道這樣的惡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勵——
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以至於學無所成,做學問不成,做人更是失敗!你離婚再娶就是用情不專的證明!以後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陸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過來人,我希望你能恪守婦道,檢討自己的個性和行為,離婚再婚都是你們性格的過失造成的,希望你們——
不要一錯再錯自誤誤人,不要以自私自利作為行事的準則,不要以荒唐和享樂作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當兒戲,以為高興可以結婚,不高興可以離婚,讓父母汗顏讓朋友不齒讓社會看笑話!
賓客們頓時驚詫無比,志摩更是愧怍難當,趨前告求:
「請老師不要再講下去了,顧全弟子一點兒面子吧!」 梁啓超這才收住講話:總之,我希望這是你們兩個人這一輩子最後一次結婚!這就是我對你們的祝賀!
梁啓超在給兒子梁思成和媳婦林徽因的信中說:「徐志摩這個人其實很聰明,我愛他,不過這次看著他陷於滅頂,還想救他出來,我也有一番苦心,老朋友們對於他這番舉動無不深惡痛絕,我想他若從此見擯於社會,固然自作自受,無可怨恨,但覺得這個人太可惜了,或者竟弄到自殺,我又看著他找得這樣一個人做伴侶,怕他將來痛苦更無限,所以對於那個人當頭一棍,盼望他能有覺悟(但恐很難),免得將來把徐志摩弄死,但恐不過是我極痴的婆心便了。」信中所謂的「那個人」,當然是指他看不慣的陸小曼。
梁啓超這番古今未有的「訓婚詞」雖然體現了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但平心而論,對新人不甚公平,告誡批評可以私下交流。婚禮上大斥新人,至少是不喜慶的。
來賓趙清閣(作家、畫家)就表達了強烈不滿:為了爭取有力支持,他們請了維新派名流梁老夫子作證婚人。原想藉助這塊盾牌抗衡一下封建勢力,不期梁夫子也是一個以封建反封建的權威人物,在大喜之日當眾批評了他們的反封建行徑,使得兩位新人啼笑皆非,委屈地承受了批評。
北海湖水碧波蕩漾,白塔倩影歷史見證。京華煙雲,一段過往的戀情成為千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