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昱寧︱當簡·奧斯丁遇見博弈論
《簡·奧斯丁的謀略》 [美]崔時英著,遊嘉、王葦霖譯,格致出版社,2020年5月出版,448頁,69.00元一兒時讀簡·奧斯丁,對小說裡那些急著嫁女兒的媽媽們如何在日常細節裡察言觀色、隨機應變,印象頗為深刻
-
再次邂逅簡·奧斯丁丨《傲慢與偏見》譯者張玲
次日清早,博士親自前來接人,順利到達莫爾頓其家,先由太太埃莉諾驅車,帶我們參觀附近的漢普頓宮,午飯後一路向西南,到溫切斯特近郊朝屯村的簡·奧斯丁故居。如今在英格蘭,簡·奧斯丁的故居並不止一二處,像著名的西海岸巴斯即有她及家人常去避暑居留之所——十餘年前我趁赴英開會之機曾作速訪,但都不及溫切斯特的這處奧斯丁大宅引人矚目。這裡本是簡·奧斯丁之父的教區牧師公館。
-
《成為簡·奧斯丁》:我愛你,但我必須成為我自己
But it has been the study of my life to avoid those weaknesses which often expose a strong understanding to ridicule.Such as vanity and pride.或許誰都還會有這些弱點,否則可真糟了,絕頂的聰慧也要招人嘲笑了。我一生都在研究該怎麼樣避免這些弱點。
-
簡·奧斯丁:她揭露了婚姻的真相
要最大程度地理解一個作家的作品,莫過於從其人生經歷尋蹤覓跡。簡·奧斯丁,她代表了英國人所熱愛的一切。但凡她看不過眼的東西,從勢利到殘忍到攀緣,她都坦率地提出批評,不藏也不掖。她獨具慧眼,機智風趣,英語在她的筆端得到最優雅的呈現。除了她,還會有誰這樣給小說起頭:「有錢的單身漢必要娶個太太,這是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言外之意一目了然:沒錢的單身女必得釣一個金龜婿,好借勢拔高自己的地位。
-
簡·奧斯丁:對人性最透徹的了解
1775年12月16日,簡·奧斯丁出生於英國漢普郡。她一生僅寫有六部小說,卻在英國小說史上佔有顯要地位。正當這樣一個時候,英格蘭中南部漢普郡的斯蒂文頓鎮出了個令人耳目一新的女作家簡·奧斯丁(1775—1817)。 奧斯丁是牧師的女兒,自幼和父母兄弟姐妹一起,住在父親任職教區的牧師住宅裡,過著祥和、小康、半自給自足的鄉居生活。她早年只上過初等學校,主要受教於父親和自學,從中獲得廣博的知識和良好的修養。
-
簡·奧斯丁是怎麼寫出名著《傲慢與偏見》的?
簡·奧斯丁是怎麼寫出名著《傲慢與偏見》的?作者不厭其煩地描寫他們的衣食住行、理財方式、家長裡短,通過這些細枝末節還原奧斯丁生活時代的方方面面,也儘可能地重現了幽默風趣、才華橫溢的簡·奧斯丁。
-
親愛的簡·奧斯丁,世人誤解了你兩百年
奧斯丁的作品非但不似表面讀起來那麼輕巧,甚至更清醒、更沉重。要讀懂奧斯丁的小說,還該仔細考察一番奧斯丁的生平才好。現在我們讀到奧斯丁的生平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信息就是「終身未婚」和「熱愛寫作」。甚至就某種意義而言,「終身未婚」比「熱愛寫作」這一信息更容易令人津津樂道。
-
簡·奧斯丁《傲慢與偏見》:片面地看待一個人,是不可取的
這是簡·奧斯丁所著《傲慢與偏見》的開場白。達西就是那個富有的單身漢,他富裕、帥氣、高傲而正直,卻差點因為自己的傲慢失去了愛情。如果不是他的傲慢也激不起伊莉莎白的偏見,達西一開始並沒有對伊莉莎白一見鍾情。在他們第一次見面的舞會上,達西拒絕朋友的提議邀請伊莉莎白跳舞,並直言:伊莉莎白還沒漂亮到能打動他的心。
-
簡·奧斯丁是最大的文學IP之一:鄉村愛情故事與大英帝國日常
對他們來說,寫作還是要肉身在場。我們還是人跟人的見面,我要了解你的生活,這種行動叫「採風」。但今天沒有採風這件事情,今天只剩下一個事情,叫「搜索」。我們已經見證了基因編輯的嬰兒的出現。如果這個事情放開的話,可能以後生孩子這件事情也不用完全靠冥冥之中天註定了。你們看到那個笑話:今天家長都說你家孩子在哪兒學奧數,以後家長見面說你家孩子出生的時候買奧數基因包了嗎?我說沒買,那怎麼辦呢?
-
為什麼說,女人要讀周國平,男人要讀王小波?
最近在網上有看到這樣的論斷說,女人要讀周國平,男人要讀王小波。其實對於這句話,我看到的第一眼時是比較好奇,為什麼?然後產生餓的第二感受就是我完全不贊同。我首先了解到為什麼會有人做出這樣的論斷。就哲學方面,他是專門研究尼採的,因此很多的地方都多多少少的收到了尼採的影響,尼採曾說過,去見女人是要帶鞭子的,對女性私護有一種偏見,而周國平在博客上也曾有這樣的一篇文字,曾表達女性不適合研究哲學,關於這個說法,支持周國平的人大概會說周國平對女性甚是了解,然而從本質上來說,這句話就存在著對女性的偏見,那有何來女人一定要讀周國平呢?難道是要女性變得再柔弱和卑微一些嗎?
-
讀歷史,為什麼要讀《資治通鑑》?
因此,要活得豁達通透,就一定要讀歷史。 讀歷史,身為中國人便不可不讀《資治通鑑》,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史通史,司馬光和他的助手用了19年的時間才完成。詳細講述了從戰國初期到宋朝之前中國1362年的歷史,共計十六個朝代。其中的興衰成敗,可以給人無數的啟示。
-
平時讀得歡,年底拉清單:2020年私藏11本好書
2020讀了多少?大概算了一下,70本左右,不多且雜。挑選11本/系列,我認為不錯,或許你也會喜歡的(排名不分先後),拉個清單,看這一年是如何跑偏的。1、 《逃離》 作者:艾麗絲·門羅這是門羅得諾貝爾文學獎那年跟風買的。想想已經7年過去了,其間多次拿起又放下,太難進入語境,屬於"死活讀不下去"系列。疫情期間終於狠狠心咬咬牙,把它看完了。
-
簡·奧斯丁:坦率地說,我是最沒學問、最無知的那個女作家
要排解壓力,可能真還是「買買買」比較有效。在這裡,微信君要說:買不起昂貴的包包,買書也可以啊!「我要描寫的不過是鄉村中的三四戶人家。」總的看來,簡·奧斯丁作品的題材範疇似乎不太廣泛和博大,沒有極端的貧富懸殊,沒有激烈的對抗和爭鬥,也沒有強烈的激情。她的一些作品中甚至很少有關自然景物的描寫。作品大多涉及家庭、婚姻和倫理問題。但事實上,她對當時的社會現象和人民生活,對歷次戰爭和英國社會出現的某些變化,是非常了解的。
-
「黃澄澄」為什麼要這麼讀
在普通話裡,ABB式形容詞是形容詞的生動形式之一(此外還有AABB等形式),這一形式形容詞的後兩字的聲調如果是一聲,不變;如果是其他聲調,要變讀為一聲。例如,「彤」讀tóng,在「紅彤彤」中,要變讀一聲,「紅彤彤」讀成hóngtōngtōng;「澄」可讀dèng,在「黃澄澄」中,要變讀一聲,「黃澄澄」讀成huángdēngdēng;「碌」可讀lù,在「骨碌碌」中要變讀一聲,「骨碌碌」讀成gūlūlū。同樣,「縐」讀zhòu,在「文縐縐」中,要變讀一聲,「文縐縐」讀成wénzhōuzhōu。
-
孩子為什麼要讀希臘神話?
人性的缺陷,生命的困境,古人要面對,今天我們仍須面對,諸神沒法解決,我們也沒法解決。《多萊爾的希臘神話書》,最先吸引我的是一張赫爾墨斯小時候的插圖。赫爾墨斯(HERMES)是整個希臘神話中最令人愉悅的人物。他是宙斯的兒子,是畜牧之神,是諸神的信神,也是旅人、商人、盜賊和其他所有憑藉自己的才智生存的保護神。
-
為什麼有些繪本一定要讀原版
所以很多繪本也是這樣,經典也是有語境的,比如有一位是必須要讀原版的,就是Nancy Shaw,她的繪本都特別富於韻律,比如這本很經典的Sheep in a Jeep.還有這位Audery Wood 的繪本也要儘量讀原版,比如這本很好玩的Silly Sally.
-
為什麼要讀《山海經》?
所以在古代,讀書人都要讀這部書。近一個世紀過去,再沒有國人讀《山海經》。《山海經》裡除了人人熟知的「夸父追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等這些神話傳說,更著名的是那些百態多姿的上古怪獸……而《山海經》要配著圖才好看。這本《山海百靈:<山海經>裡的神人鳥獸魚》精選了 100 個蟄伏在《山海經》裡的神祇、異獸、奇禽、鱗介,它們或妖冶美麗,或憨態多姿,為我們展開了一幅上古世界的神秘圖卷。
-
為什麼要讀通史?
點擊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 免費關注頂級傳統文化美刊 為什麼要讀通史這書的語言在當代人讀起來,可能有點怪怪的,是淺近的文言文。光是這幾點,這部通史就把絕大多數的中國人擋在了外面,以至於讓大家做不成中國人,還有永遠當孩子的可能。
-
讀書三問(讀什麼、怎麼讀、為什麼讀)
讀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讀什麼書(what),怎麼讀書(how)和讀書為什麼(why)。在北京批評有些人時常說:「天橋的把式光說不練!」大學生要讀書,要在小學、初中和高中基礎上繼續讀書。終生學習,這是地球村發展所需要的信念和習慣。人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在我看來,讀書行路各有千秋。在科技發展的今天,足不出戶走天下已成為事實,但我們這代人還是喜歡將真實和虛擬世界加以區分。
-
我們為什麼要讀《魯賓遜漂流記》?
後來我又讀到羅蘭·巴特說過一句更有趣的話:「假如世界上有一種極其專制的政權,專制到把所有科系都查禁了,禁止人們讀人類學、社會學,讀一切關於人的學問。那麼這個知識是不是就停止了?」他說不會,他認為只要有一本《魯賓遜漂流記》,我們就能重新恢復所有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