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書中三次提到「黑面饃」,這「黑面饃」是咋做的?

2020-11-18 心語平凡

田福軍有一個偉大的理想,那就是讓老百姓碗裡的黑面饃變成白面饃,在那個吃飽肚子都成問題的年代,這個理想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平凡的世界》開篇就對黑面饃做了描寫,孫少平一出場就因為自己寒酸的樣子,貧窮的家境使自己極度的自卑,不好意思在同學們面前取那兩個黑面饃。可見這黑面饃在學校裡吃的人並不多,可就這一般同學都不屑一顧的食物,孫少平也只能一餐吃兩個,多吃都不行。

這並不是個例,在當時的農村,吃黑面饃的大有人在,田福軍獨自去一個鳥不拉屎的村子,這裡的村民都在吃「觀音土」來充飢,能夠吃上黑面饃的還算是不錯的了,最起碼不用餓肚子。就這樣的條件,隊長還是拿出村裡湊出來的一點黃面做的饅頭,來給田福軍做午餐,當田福軍掀開鍋蓋的那一刻,看到鍋裡僅剩的幾個黑面饃,他又怎能下咽?

電視劇版的《平凡的世界》,有一段講述黑面饃的場景,就能很好地說明那個年代的農民有多難。

田福軍新官上任,作為地區的一把手,非常想看到轄下落後地區的一些貧窮狀況,就帶領著一幫子部門負責人下鄉去調研,午餐是食堂準備的白面饃。剛好路遇一農民在地頭休息,手裡拿著一個黑面饃,田福軍走上前去,提出拿自己的白面饃換他的黑面饃。

農民很驚訝,以為在開玩笑,他知道在當時一個白面饃可以換三個黑面饃,一個換一個,怎麼可能!換句話說,像他這樣的農民,過年都不一定可以吃上白面饃。這不是天上掉餡餅嗎。田福軍非常真誠地表示,就是一個換一個,他有自己的想法。想換這個黑面饃給下屬這些機關裡的人嘗嘗,知道這個「黑疙瘩」有多難吃。更深刻地了解農民的疾苦。

這黑面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

黑面饃在《平凡的世界》裡是高粱面做的,粗的叫「糠糰子」乾巴巴的,很難下咽,細一點的才叫饅頭,也叫「饃」,曾是饑荒年代窮苦人餐桌上的主食,談不上營養,但可以充飢,不被餓著。

高粱面其實不是那麼黑,呈淡紅色,真正的黑饅頭是用蕎麥麵做的,不過它們都是粗糧,粗糧易吸收,有助於消化,常吃粗糧對腸胃不好的人有幫助。

當然,這要在營養均衡的情況下,特別是現在人的胃,大魚大肉吃多了,營養過剩,偶爾吃點粗糧是很好的。

曾經被嫌棄的黑面饃,誰又能想到若干年後,成了人們口中的「香餑餑」,真的是世事難料。窮人吃膩了的主食,竟然成了富人餐桌上的一道佳餚。所以說,什麼時候都不能嫌棄並不看好的東西,說不定哪天就能一朝翻天。

黑面饃他讓多少窮苦人沒有餓肚子,如今卻讓人有錢也未必買得到,如今窮苦人都不吃黑面饃了,自然也就不種高粱、蕎麥這些做黑面饃的材料了。

試問:21世紀了,你吃過黑面饃嗎?硬邦邦的那種。

相關焦點

  • 農村大媽蒸這鍋饃,黑面白面一起揉,吃著有點兒甜
    在河南孟津一座農家飯店裡,李大媽正掀開熱氣騰騰的蒸饃鍋,端出一篦子虛胖胖的大饅頭,李大媽在飯店裡負責蒸饃,這種黑白相間的花卷饃,是平日裡她做的最多的一種,由於饃裡放的有甜甜的紅薯面,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歡吃。
  • 看《裝臺》學順子哥掰饃!全網「掰饃」大賽開啟!看陝西人咋bei饃?
    主要活動部位是手指頭,活動頻率很高,一般一個禮拜咋都得動一回,否則渾身不美氣。  饃bei的咋向,直接影響一碗泡饃的味道。根據不同人的不同口味,bei饃的流派也有好些個,甚至跟星座也有關呢!  想知道十二星座咋bei饃的?請戳下方視頻,由本地知名電臺主持人嘯雷為你傾情演繹。
  • 「饃中之王」阜陽枕頭饃製作全程揭秘
    「枕頭饃」要揉幾百遍,然後蓋棉被發酵。    眼下正值小麥收割季節,皖北大地麥浪滾滾,悠悠麥香浮動在空氣中。作為農業大市,阜陽每年產糧超過100億斤,優質的小麥養育了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當地以麵食為主,枕頭饃是其特色美食。枕頭饃,因其形似枕頭而得名,又稱大卷子饃。每個饃長約1至1.5市尺,寬約0.5至0.8市尺,厚約0.3至0.5市尺,重約2至6斤,堪稱「饃中之王」。枕頭饃製作歷史悠久,從饃坯到上鍋要揉368下,這樣便有了許多層次,吃起來很勁道。饃入鍋後,用文火蒸近兩小時,這樣便焦厚香濃。
  • 「黑面舞者」如何「舞」動世界
    黑臉琵鷺,鸛形目䴉科琵鷺亞科,是分布在東亞地區的一種珍稀水鳥。「亞洲保育黑臉琵鷺的成功案例是全世界生態保護的典範,也是亞洲參與各國、各地區、各個團體團隊合作的成果。」臺南市野鳥學會總幹事郭東輝說。今年春天,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組織成立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黑臉琵鷺自然保育聯盟。這正如很多鳥類保護研究者所期待的那樣,黑臉琵鷺的保育,正在成為引起更多關注的全球課題。  「黑面舞者」,「舞」動世界。
  • 徐恩芳:鏊子饃
    邊有三隻初月形的或方形的矮腳。使用時,下面燒火加熱,上面烙餅。挑饃也是一個技術活。生麵餅放在燒燙的鏊子上,必須不停轉旋、翻動——叫挑饃。挑杆是一根一尺多長、半寸寬的薄竹片。要一邊加柴火燒鏊子,火必須大小均勻;一邊叮叮鐺鐺地挑饃。饃在鏊子上隨著挑杆不停地轉旋、翻轉。餅快熟的時候,會先鼓成圓球狀。熟手挑出的饃,饃熟透了,不青邊,不焦糊。
  • 平凡的世界:同學會上,曉霞說少平「走出來了」,是什麼意思呢?
    電視劇 《 平凡的世界 》 ,孫少平給人的印象就是非常自卑,敏感,很容易情緒化。今天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描寫孫少平自卑敏感的情節。第一個情節就是電視劇一開始,縣高中學生吃飯的情景,孫少平因為家庭貧困,只能吃學校最便宜的黑饃饃,連兩分錢的丙菜也買不起。
  • 糖人傑的控糖日記,我吃的黑面和豆面都是什麼?
    今天這個文章,你可以把它看作一個推廣內容,所以見到這一行,你覺得不想看就略過,因為我要講解一下我經常提到的黑面和豆面分別是什麼?第一:黑面大家在我的視頻裡,經常看到我吃黑面的餃子皮,黑面的饅頭,黑面的麵條,經常有糖友問我,你吃的黑面到底是個什麼面,我也拍視頻解釋過。
  • 《疑案追聲》DLC:也許根本就沒有黑面觀音|3DM評測
    我的腦子轉得不快,在面對推理小說或者刑偵類影視作品的時候,我往往會假設一個最為可能的「真相「,用粗暴的「犁地」式反推去做排除法。但是,這個對我來說無往而不利的方法在這次《疑案追聲》的新DLC「黑面觀音」中失靈了。確切地說,這次的案件並沒有非常大的邏輯難題,甚至當我滿眼血絲,坐在電腦面前反覆播放案件錄音的時候,整個事實真相其實早就已經在我腦子裡演過一遍了。
  • 萊陽年夜飯:黑面、白麵餃子看變遷
    1976年的除夕年夜飯,母親就包了黑面、白面兩種水餃。說起白面、黑麵餃子,有一段故事。   當時我們家一共五口人。生產隊分的麥子也就三、五百斤。平時,母親捨不得動缸裡的麥子一口,以備留著蓋房子用。所以麥子就不夠吃,不敢吃,不捨得吃。
  • 疑案追聲新DLC:黑面觀音攻略
    3.現場誰最後見過黑面觀音:張警官其實這點只要弄清楚黑面觀音是怎樣越獄的就知道誰最後見過他了,通過幾名參與者的對話可以得知,黑面觀音是打算跟隨運送屍體的人員混出監獄,那為什麼不是裝作屍體運出去呢?這裡面有個細節非常隱晦,就是李浩明和謝阿婆之間的對話中,李浩明提到,他們對自己人也這麼狠,其實我們就可以猜到停屍房那具不知姓名的屍體是來運送屍體的兩個人之一,首先李浩明和謝阿婆在談論的是他們各自在案件裡所負責的內容以及各自的感受,說起:他們對自己人也這麼狠這句話的時候,證明談論的也是與案人員,而用狠這種形容詞一般都是在出現傷殘和死亡時,所以才能判斷出,不知名的死者就是運送屍體的人之一,這也就搞清楚了那具不知姓名的屍體是誰了
  • 農家菜小雞貼饃這樣做,肉爛饃入味嘎嘎的香,老陳全家吃過癮
    今天來做小雞貼饃。小雞貼饃是我們當地的一道名菜,特別是飯店裡大排檔裡,都會掛滿小雞貼饃的招牌。一般小雞貼饃都會用柴火鍋來燉,那樣燉出的小雞貼饃特別的香。今天做的小雞貼饃是不用柴火鍋,因為我們家沒有柴火鍋。我就用鐵鍋來燉吧,這樣也非常好吃。
  • 紅薯葉菜饃
    ,做成後我拍照發了朋友圈,並誇下海口說:「有饃有故事。」「家有萬貫,抵不上吃饃蘸蒜」還真的成了那個年代的至理名言。菜饃裡的菜多種多樣,菠菜、紅蘿蔔絲、紅薯葉子……凡是容易烙熟的菜都被人們當成過烙菜饃的食材,但我尤其喜歡紅薯葉菜饃。生活條件好了以後,家家戶戶待客食材變成了雞鴨魚肉,紅薯葉菜饃被遺忘到了小吃街的街角邊落。想解饞了,就在某小吃街的路口找到賣菜饃的小攤,要上一個菜饃,配上一碟蒜汁,但總也吃不出原來的味道。
  • 《疑案追聲:黑面觀音》測評 難度大幅度提升
    《疑案追聲》這款遊戲的付費DLC在近日推出,這個首部的付費DLC《黑面觀音》好玩嗎?值得購買嗎?這是很多玩家想要了解的,其實本次的故事是由關鍵人物「黑面觀音」串聯起了三個案件,有著與本篇不同的關卡設計。雖然DLC的推理的難度大幅提升,關卡的構造也有了明顯進化,但在邏輯性上存有一定缺憾。
  • 黑面,外場主持人的熱鬧人生 ▏音樂臺灣
    《黑面》是一首節奏感相當強的RAP閩南語歌曲,描寫跑江湖的藝人的故事,用來記錄描寫臺灣藝能界的種種現狀,歌詞就是根據外場主持人「黑面」的真人真事寫的,由他親自演繹,暨親切又深刻,我們可以從他的故事裡,感受到一種來自臺灣土地的生命力
  • 米其林餐廳愛用的黑面香菇,到底有什麼特別?
    今天跟大家隆重介紹這款黑面香菇從慶元生長出來的黑面香菇經原產地採集後,人工篩選再烘乾處理成黑面香菇幹從外觀上看,菇形圓整,菌傘肥厚,色澤純正;更憑鮮嫩可口、香鬱襲人的獨特風味成為珍貴佳餚!食用前,在泡發過程中適當放點細砂糖可以保證黑面香菇鮮美口感的保存泡發後就能看到黑面香菇肥厚的菌傘!
  • 杞縣做白吉饃哥,成了網紅!
    早起晚歸為了什麼,忙忙碌碌依然執著,想要的幸福是什麼,夠吃夠喝平安快樂,哈嘍,大家好,我是杞縣白吉饃哥郭安河。」郭安河,杞縣傅集鎮徐莊村人,幼時家中貧困,下學後四處打工,上山搬過石頭,幹過小工,賣過白吉饃,自身嗓音洪亮,喜歡唱歌,在杞縣賣白吉饃的時候邊賣邊唱,成為網紅,後被杞縣人稱為白吉饃哥,成為這座小城家喻戶曉的名人,同時,他也創作了自己的原創歌曲《幸福是什麼》。白吉饃哥郭安河說:「在這裡非常的幸運通過網絡讓大家更多的人知道了我,了解了我。」
  • 傳說中那些風格迥異的夾饃
    西安傳說中的那些個夾饃還多得很吶,而且樣樣行行忒別的太,絕對不光是肉夾饃這麼簡單呢,一起來看看吧。
  • 【秦嶺餘韻 隻言片語 】其六十一:媽媽拿手的「糊撥饃」是我寒冬裡的期盼
    我的長篇青春校園勵志小說《沙棗花開》,主人公沙棗,人物沙桃、冬梅、吳誠等等,他們身上自帶了《平凡的世界》中人物的氣息,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性格不同
  • 掰饃2小時,吃饃5分鐘,這碗老味兒講究的並非只有這些
    之前,我們也打探過不少上了年頭的泡饃老店,可縱觀整個評論區,吃貨們最關心的問題,還得是這兒的饃能手掰嗎?別看掰饃這事兒費時又費力,但在吃貨們的眼裡,這可是衡量一碗泡饃正不正宗的首要條件。聽老闆說,他們家的饃都是自己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