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弟兄姊妹,主內平安!昨天我簡單給大家分享了「前三願與後三求」,我們今天繼續來思想前三願與後三求彼此內在的密切的關係。
從主禱文的六項禱告當中,前三願是「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後三求是「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
從十條誡命分為兩塊法版,也就是第一,盡心、盡力、盡意、盡性的愛主你的神;第二,其次也相仿,就是愛人如己。也就是說第二塊法版上的愛人如己,乃是為愛上帝而愛人如己。如果不是為愛上帝而愛人如己,那麼所有的愛人如己的事情也都是沒有價值的。
比如搞傳銷的,他也會熱情地對待你,似乎表現出一種比基督徒更愛人如己的行為來。各種商業活動所表現出的給人深刻的印象,都是對人特別地熱情,但是他們內在的動機沒有一個是為愛上帝而做的,乃是為著滿足自己的私慾而做出愛人如己的事情。
因此十條誡命的第一塊法版是愛神,第二塊法版是其次也相仿,就是愛人如己。這一個「其次也相仿」,意思就是為愛上帝而愛人如己。所以當這樣愛人如己的時候。全律法都包在了「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
如果我們從十誡的兩塊法版看第一塊與第二塊的關係,那麼,照樣地我們也可以從主禱文的六項禱告當中來看前三願與後三求的關係。既然前三願都是為著神的事情禱告的——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可以把它簡單總結為國王、國度、國民,也就是在這三個方面的心願。一個真正重生得救的人,他就應當在這三個方面有這樣一種願望。
前三願都是圍繞著神的國度而禱告的,那就是為著國王、國度、國民這三願而發出的禱告。那大家要想一想,這後三求是不是說我們先把神的事說完了,就該到說自己的事呢?是不是上帝更希望我們先為祂自己的事情禱告,然後再為我們自己的事情禱告呢?
因為第四項禱告是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似乎這就是為著自己的日用飲食而禱告的,但是有十條誡命第一塊法版與第二塊法版的內在的密切關係,就指導我們來看主禱文。可以這麼來看,那就是後三求都是因著前三願而要的。正如愛人如己,乃是為著愛神而愛人如己。
所以我說這後三求一樣的,也是因著前三願而有的後三求。就比如說「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這都是關乎到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所必須的。我們可不可以為我們日常生活所必須的向上帝禱告呢?可以是可以,但是要看你的動機。因為雅各說得很清楚: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動機不良。
那麼一個人的禱告,為著自己日用的飲食禱告,如何才能夠帶著純正的動機而為自己日用的飲食向上帝祈求呢?乃是因前三願而向上帝祈求。就像大衛在【詩6:5】所說的:「在死地無人記念你,在陰間有誰稱謝你?」因為如果我們缺乏了日用的飲食,我們就沒辦法在地上活著。既然我們都不能夠在地上活著,要死去,那還如何在活人之地稱謝讚美耶和華呢?
所以大衛的禱告是在死地無人紀念你,在陰間沒有人稱謝你。所以求你搭救我,因你的慈愛拯救我,好讓我在這個地上脫離一切的苦難,好使我能夠在這個地上活下來。那這意思表達了:求你把日用的飲食賜給我們,好讓我們在地上可以健康地活著。
為什麼要活著呢?我之所以願意在地上活著,其動機就是能夠為著前三願而在地上活著。如果我們向上帝要日用的飲食是我們可以在地上健康地活著,是為著這前三願的話,那你就應該知道,我們活著就唯獨榮耀神;我們活著就唯獨尊主的名為聖;我們活著就願意我們活著所做的任何的事情都有益於更多的人來尊主的名為聖,因為願人都尊主的名為聖。那麼我們能夠活著,就是能夠有益於更多的人尊主的名為聖。
那這樣我們也就知道,我們之所以能夠活著,所做的一切的事情,其實都是為著福音的緣故而活著,可以榮耀神、見證主而活著,可以使更多的人因著我們作光、作鹽,可以來到基督面前來就近基督。這就是我們要日用的飲食那真正的動機,就是因著前三願。
這麼看來,不僅僅是第四項禱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是因著前三願,其實接下來的兩項也是一樣。「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為著前三願,求你將這樣的寬容、忍耐、愛賜給我,如同你赦免我的罪,憐憫的我一樣,讓我也能夠憐憫、赦免、包容我們自以為虧欠了我們的人,這也就是為著前三願,好讓我們教會內的弟兄姊妹可以彼此相愛,為著前三願可以叫我們愛仇敵,為那逼迫我們的禱告。
那第六項祈求也是一樣,「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同樣的也是在表達這個意思,為著前三願、為著你的名、為著你的國、為著你的百姓,為著你自己的緣故,求你叫我們在生活當中不要中魔鬼的詭計,不要犯罪,免得給仇敵留下把柄,好讓我們能夠過得勝的生活來見證主。
因此我們應當這麼來看,因著前三願而有後三求。當我們帶著純正的動機,也就是前三願這純正的動機而發出後三求的時候,那你這後三求就是有意義的。我們能夠對主禱文的前三願和後三求有這樣的認識,都是因著兩塊法版,第一是盡心、盡意、盡力、盡性地愛神,第二是其次也相仿,就是愛人如己。由十條誡命的總綱指導了我們後三求乃是因著前三願。
到了後面在【太6:33】,主耶穌說:「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然後說:「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如果我們用主耶穌在【太6:33】所說的「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而這些東西就是指著吃的、穿的、用的。如果這麼來看,似乎是前三願就是神的國和神的義,而後三求就是日用的飲食等等都要加給我們了。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你就會發現,當我們帶著前三願的動機來發出後三求的時候,我們這樣所要的日用的飲食、免我們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過得勝的生活,其實這都是我們在生活當中活出神的義,彰顯神的義。
因此這後三求才是真真正正地過著上帝所喜悅的公義的生活。也就是這後三求,如果是因著前三願而發出來的後三求,那麼這後三求就是求上帝叫我們能夠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活出神的義。所以前三願就是有關神國的事,後三求就是有關神的義。
當我們有了這樣的一個合乎律法的這樣的一個禱告,那麼有關我們肉體的一切的事情,你就不必憂慮了。因為上帝既然知道我們在地上是為著祂的國和祂的義而活著的話,上帝總會把有關我們在地上有益於祂的國和祂的義的事情所需的一切都會賜給我們。
我們簡單作個總結:主禱文六項禱告分為前三願和後三求,而二者的關係乃是後三求都是因著前三願而有的後三求。前三願主題就是神的國,後三求主題就是神的義。因此我們的禱告就包含了神的國和神的義這所有的一切,除此之外,別無他求。願真理的聖靈引導我們,使我們越來越能夠明白主禱文,好讓我們照著主教導我們的禱文來向天父祈求。
我們來一起禱告:「愛我們的天父,我們滿心感謝你!感謝你把這樣的禱告文教導我們,使我們透過主禱文這六項祈求知道你所喜悅的禱告是怎樣的禱告。你把這樣的準則賜給我們,也求你借著這準則來指導我們,好叫我們能夠有合乎你心意的禱告,叫我們在我們禱告當中的一切都是單單為著你的國、你的義而禱告。好讓我們從我們的動機、心思意念到我們的生活,都能夠為著你的國和你的義而活。叫我們在地上活著的時候,單單為著你自己的榮耀,為著你國度的擴張,為著你百姓在地上能夠順從你的旨意而發光、作鹽,而叫我們這樣活著。如果我們不能夠為著你的國而活著,正如詩篇137篇那真正屬靈的以色列人所說的『願我的右手忘記技巧,願我的舌頭貼於上膛』。天父,求你將這樣的心志賜給我們,好讓我們能夠真誠地按照你的旨意活在你的面前。求你這樣來復興你自己的教會,也求你這樣首先復興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我們這樣在你面前祈求禱告,奉靠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主內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