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冠以恐怖漫畫家的伊藤潤二從某種意義上更像是一位寓言作家,是許多年輕人童年最早接觸到的漫畫家之一。
談到伊藤潤二始終繞不開的話題肯定有人物傳記類《富江》系列,不是因為她是伊藤的處女作,而是富江已經在伊藤的作品中完全的符號化,成為了標誌性的人物。那最先電影化的作品就能證明(不過我倒是不覺得很好,包括之後的動畫《魚》)。
從最初的青澀作畫到後來爐火純青來描繪富江的妖異之美。彷如鬼魅亦有聊齋神韻。
伊藤的故事模式基本是在看似正常的生活下逐漸失控(或本來就畸形卻平衡的狀態發展到完全失衡)的路數走下去。
富江的特性是什麼?是自私、不死不老、分裂再生還是讓男人瘋狂以至於想殺死她(愛你愛到殺死你)?對我來說都不是。
我覺得更多的是富江代表了人的七項原罪: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貪食及色慾。最後一項色慾在描寫男性方面更多,富江很多是側面來描繪的。
《瀑布潭》
那麼雙一呢?一個有詛咒能力的小孩,性格陰沉孤僻。每每想作弄別人到最後自己倒黴,很像《哆啦a夢》裡的大熊,空有道具卻不會使用。更多的是在指很多東西是雙刃劍,用不好就會反過來傷了自己。
雙一暗戀她,真是笨拙的喜歡方式
和上面相比之下,怪異六兄妹就顯得很單薄,沒什麼能拿出手,除了背後怨靈群繞的小孩。當最弱小最受欺辱的人背後隱藏了巨大的能量,一旦爆發會有怎樣的後果。
人物傳記類還有一個誰出彩呢,那就是押切怪談系列,我個人非常非常之喜歡,詭異的大宅上演的詭譎故事配得上驚悚的稱號,很有希區柯克的電影風格。這才足夠恐怖滲人(每每出人意料,適合電影化,場景設計非常獵奇)。
「你有沒有想過,在你回家後看似正常的父母其實已經不是你父母了,只是人形的怪物。」
《押切怪談-牆壁》
說完系列人物說說精選短篇裡的故事吧。
第1畫首推《無街之城市》
深得我心,揭露個人隱私無處藏身的無奈,女主角離開家去找姑姑,一大片『違章建築』構建的奇異城市很夢幻,裡面住的人越往深處走越是怪異。仿佛扭曲的人性紮根於人心已經侵蝕了身體浮現在皮膚之上開出惡之花
第2畫《傀儡家族》
那時候很後怕的一個短篇,黑暗的燈神。陰森冰冷的木偶姜皮耶仿似主人邀請你進屋。
懶惰的家人放棄對自己身體的控制權,讓木偶來操縱自己最後自己也成了木偶。(天花板的真的是人嗎,還是已被操縱的傀儡)只要想想,就能做動作。這不就是傀儡的想法嗎——操縱操縱它的人。
第3畫《阿彌殼斷層之怪》
那個人形洞真的是用來處刑的嗎?
還是說.那是你的社會角色,請你對號入座。不管如何,整篇充滿了濃重的命運感。
稍微上了點年紀或人生經歷比較多的人看完感受更深(我看不出什麼,但對《祖先們》和《漂流物》的印象比較深:頭蓋骨層層疊疊,永生的難看;未知生物就像透明的子宮列車,載著他們體驗另一個世界)。
第4畫《至死不渝的愛情》
十字路口的美少年,將你的命運交給他決定,而他只會給你帶來噩耗,加劇你的黑暗面,催眠你的心智讓你瘋狂。那血霧中狂歡的少女們,你們的偶像真的在乎你嗎?瘋狂的粉絲和無情的偶像(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精彩)
第5畫《閣樓的長髮》
為了自己的一時喜好而操弄愛人,當你遺棄她的時候,她會回來報復你的自私無情。
無情者傷人,有情者自傷。
第6畫《薄命》
真的有世紀末怪病嗎,透支生命換來美貌真的划算嗎。會傳染別人的『變漂亮的病』大家爭先恐後的圍在其周圍,大家後來明白過來又孤立她,真是醜陋直白。
其實更多的是在圖說「紅顏薄命」這成語吧,劇情獵奇不恐怖,反而封面的圖很有感觸。
水面那個植物應該是浮萍,浮萍可入藥,有解毒和殺庫蚊幼蟲及蚊蛹的作用,如果說醜陋是疾病或害蟲的話,美麗的怪病就是解藥,不過是藥三分毒,萬事不要過度。
第7畫《肉色妖怪》
說的是暴露癖吧,還有那畸形非常人的審美連帶家人都要跟著她一樣,可憐她兒子被她弄得孤僻乖張,強加在別人身上的審美是何等自私。
第8畫《竊臉賊》
龜井不斷竊取他人的美貌。最後連自己本來的面貌都無法還原成了怪物。
環境這個大染缸讓她變成了這樣,也有她自己的意願在其中。當然,這一切可能是因為愛,愛是醜陋又美麗的事物還是一廂情願的欲望
第9畫《無盡的迷路》
過度在意他人目光的少女,極度不自信缺乏安全感。(走在街上大家全都看著你的時候,真的感覺自己才是異類,是歸屬感在作祟還是自我意識過剩)
第10畫《還魂師之劍》
似乎在說日本政壇的問題,老而不死是為妖
第11畫《菸草會》
吸菸有害健康呢,從葬土種出的死亡菸草給活人吸。
生命不息、輪迴不止。
第12畫《超自然轉學生》
打假的轉學生來揭穿組長的花招,這種超自然的場景很像夢境,夢境照進現實。
第13畫《父親的心》
童心未泯的父親故事,細思恐極,大人是長大的孩子,孩子是大人的傀儡。
第14畫《劇本式戀情》
我們愛上的人,可能只是我們想像的樣子,亦真亦假亦如夢。
第15畫《長夢》
很科幻的一篇故事。女主是怕死,男主是一瞬萬年的夢。永生後精神能承受嗎?
第16畫《隧道奇譚》
不知道原型是不是日本的犬鳴隧道。
第20畫《漂浮物》
那黑色的毛球不正是漫天飛舞的流言嗎?人言可畏。
第21畫《逃兵之家》
講述一個逃兵的故事,有點像電影《楚門的世界》,大家都在演戲,而你是唯一不知情的人。整篇故事沒有太大的感觸,但是最後人物的立場轉換的畫面卻相當有衝擊性,慢慢入侵的恐懼讓我在第一次看的時候背後有股涼意(我自己對著鏡子試過,被自己嚇到了)。
《暗之聲》裡的短篇
【黃金時段的幽靈】
很直白的在說相聲不好笑,大量沒有營養的娛樂消遣充斥我們的生活,佔有寶貴的時間,其中是否隱藏著利益鏈。
【三酸甘油酯】
油膩油膩油膩油膩油膩油膩油膩油膩油膩油膩
請不要擠痘痘!!!!(和另外一篇《寒氣》有異曲同工之妙)
《新暗之聲 潰談》
【不想變成幽靈】
"人比鬼更可怕"
【藏書幻影】
其實有點感同身受呢,想想蠻擔心自己的書會不見。佔有欲過強。
【暗之絕唱】
和《中古唱片》的美妙聲音相反,是不斷迴響的噪音呢,噪音洗腦,發達的城市帶來了新型的精神汙染。
【潰談】
不知道潰談原因是何解,但是那幾個主人翁就是自己爬上豬籠草的螞蟻,被拍死也是理所當然的,人,不過是另一種生物的「害蟲」,很像黑客帝國裡面Mr.斯密斯說的話:
「我在給你們分類時發現你們不是哺乳動物,地球上的哺乳動物都會和自然環境和諧發展,而你們不會,你們每到一處就會拼命利用資源,大量繁殖,直到資源用完又擴展到別處去,據我所知地球上只有另外一種生物會這樣,就是病毒,你們人類就是地球的瘟疫和病毒!」
這裡改點用法,換成害蟲這詞也是一樣的;又或者,說的是生命體之間的弱肉強食的食物鏈關係。
《禁入空間》
【隔壁的女人】
女主自己要偷窺別人,好奇心害人。那麼,租房的你...鄰居是否正常呢?相似的一篇《隔壁的女人》也有類似的情況,但更驚悚。
《地獄星》中的【眾人都是孤獨的】
人際關係已經淡漠到這種地步實在匪夷所思,而被害者是被自己的的孤獨感或者恐懼所殺害。
總的來說立意是讓日本的宅們多去做社會交際或者。。。交際恐懼症患者的恐怖行動。
長篇的話,基本是短篇成長篇的感覺,除了《漩渦》的劇情銜接不錯之外,《魚》、《地獄星》評價都不高,《黑色詭局》有些橋段很酷,而《貓日記》不是恐怖漫畫了,是溫馨的家庭漫畫。
上面這個鏡頭酷到沒朋友。
整個漫畫的劇情和鏡頭感都很電影化,就算真人化也沒問題,之後也有《怪刺》繪本,後面收錄的短篇《夏天的畢業旅行》結局氣氛蠻棒的。
沒有盡頭的悠長走廊,充滿未知,縱深的畫面能把視線拉向深淵。
另外原作改編的《人間椅子》比山口讓司那篇好多了。
伊藤的風格始終無法讓我很直觀的感受到恐怖,卻能讓我在看完之後產生心有餘悸的感覺。
仿佛有種呼之欲出又堵在心頭的不舒服感,更多帶來的是壓抑。
他對漫畫節奏的把控很拿手,卻還是有心急的時候,為了推進劇情會出現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如《人頭氣球》中最開始死亡的兩個人,很隱秘。
下一個畫面馬上就出現人頭氣球白天索人命,節奏突然快了很多。很多短篇都為了引出『大面積的失控』而用這種手法,稍微犧牲一些鋪陳直接跳到高潮階段的確能起到意外的衝擊性,有利有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