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紛紛禁止糧食出口,中國必須想辦法自給自足了!

2020-11-19 騰訊網

【騰訊新聞】河北愛心公益媒體主編(陳朝軍)訊,咱們中國有句老話:民以食為天。也就是說,雖然現在全球面臨的最大危機是新冠肺炎疫情,但糧食卻是比病毒更致命的威脅!

在中國疫情得以控制的時候,國外疫情開始大爆發。中國一邊忙著嚴防境外疫情輸入,一邊準備全面復工復產,給社會按下重啟鍵。而在這個重要的節骨眼上,世界的糧食主產國卻紛紛出現了各種天災人禍: 2019年以來的高溫天氣,讓有些國家爆發了旱災,阿根廷則因為農業政策導致大豆減產,朝鮮因嚴重乾旱導致糧食歉收……

去年下半年轟轟烈烈的澳洲大火則嚴重影響了畜牧業和農業,讓澳洲這個糧倉今年的糧食產量數據極有可能嚴重下滑。

2020年2月,非洲衣索比亞拉響了了蝗災警報。沙漠蝗對埃塞爾比亞、埃及、中東、巴基斯坦的糧食生產造成了比較嚴重的損壞。 當然,2020年開年這場史無前例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大爆發勢必也會影響全球糧食產量。美國和加拿大是全球糧食的重要產地,糧食產量佔全球糧食總產量較大比重。目前,美國疫情情況相當嚴峻,如美洲疫情繼續擴散,將對全球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構成巨大影響。 這一系列天災人禍必將使得全球農業畜牧業漁業都將受到影響,全球糧食減產或許已成事實。於是,各國為求自保,紛紛把糧食緊緊抓在自己手裡,禁止出口。

如今的新冠疫情已經對全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一旦糧食出現危機,這個剛需所產生的世界性恐慌將遠遠大於一次疫情所產生的衝擊。一旦糧食減產30%,而糧價的上漲絕不是30%那麼簡單,上漲百分之幾百都不會感到驚訝。

那麼問題來了,就算其他國家糧食減產又怎麼了,我們中國能自給自足就好!

自給自足?

據國家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省市有50%的省份糧食不足。糧食充足的省份只有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南等少數省份,自給率150%-375%;而甘肅、寧夏、江蘇、湖南、四川等剛好夠用,自給率102%-107%。 就算對這些數據不敏感,我們總對「全國糧庫大清查之際,XX糧倉發生火災」這樣的新聞有些熟悉吧?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早就發出過質疑:很多糧倉虛報空置根本沒有糧。就算有糧,又有多少收儲的是新糧好糧,多少是陳糧壞糧?再加上國家對糧庫有補貼,不排除某些地方存在虛報存量冒領補貼的可能。

總而言之,許多省市地區的糧食根本不夠吃!不夠吃怎麼辦?大部分省市的做法就是「買著吃」。也就是說,中國的糧食生產早就已經開始大量進口了!

2016年中國農產品進口金額為1115.7億美元;

2017年中國農產品進口金額為1258.6億美元;

2018年中國農產品進口金額為1371.0億美元;

2019年中國農產品進口金額為1509.7億美元。

2019年我國進口糧食1.15億噸,而國產糧食為6.6億噸,進口佔國產比例17%。 如果放在平時,只要我們有錢,人家有糧,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或許不會出太大的亂子。但如果真的發生全球糧食危機呢?就算你有再多的錢,過年前後那幾天不也是根本買不到口罩嗎?!所以,不論什麼時候,中國的糧食安全一定要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當然,想要真正實現「中國人端的飯碗裡裝的是自己的糧食」,我們還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 比如,全國各地城市規模不斷擴張圈佔大量土地,這使農村耕地面積不斷減少;再比如,留在農村通過種地無法養活自己的情況下,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選擇離鄉進城,農村耕地隨著農村的空心化而大量拋荒;即便沒有拋荒的土地也是靠留守農村的老弱病殘耕種……農民分散、農村空心、農業閒置已經是三農問題一個嚴峻的困局,而這個困局只會加劇我國的糧食危機。

有人說,國家推行的土地流轉不就是一個好辦法嗎?不說別的,我們先想一想,將中國人的飯碗交給私人資本手中和留在農村集體手中,哪個才是對廣大群眾更有利的辦法呢?除非一開始你的屁股就坐歪了,普通老百姓當然會選擇把飯碗握在自己手裡。 況且,資本的本性就是兩個字——逐利。在本性的趨勢下,農業經營生產企業在套到豐厚的財政補貼之後,還會對價格長期低迷的農業生產感興趣嗎?而如果這些大資本更加熱衷於短平快的非農業項目的話,又怎麼談得上可以守衛中國的糧食安全?就算有人熱衷於農業生產,如果大資本聯合起來漲價坑中國人呢?不管是未雨綢繆也好,還是打預防針也好,為了中國人民的飯碗,哪怕是「天大的難題」,我們也必須要把糧食安全的問題重視起來,想盡一切辦法把飯碗留在所有人手裡!在這「天大的難題」之下,恐怕我們還是要把眼光向下,去依靠全體中國人才行。只有深入基層,把全體農民組織起來,通過集體的力量,發展集體的農業經濟,讓農民可以通過種地養活自己,才有可能解開三農困局,最終把飯碗留在全體中國人手裡。總之,我們再也不能指望別人給飯吃了!只有堅定這個信念,依靠全體中國人民,為了全體中國人民,才能遇敵殺敵,見招拆招,讓中華民族不敗於世界之林!

來源:百姓鑑政網

相關焦點

  • 糧食出口國都想多出口一些 而糧食進口國則希望能實現自給自足
    (詳見《每日糧油:國內糧價沒法炒 一些餐廳開始炒作泰國進口香米價格 》),如今也別炒了,泰國大米出口價格已經連續跌一個月了。 其實,說起今年的糧食供需市場,面臨著兩個極端問題:糧食出口國都想多出口一些,而糧食進口國則希望能實現自給自足。
  • 五國宣布限制糧食出口,我國能做到自給自足嗎?看完後很安心!
    近日,越南海關宣布,從2020年3月24日零點開始,將全面禁止任何形式、任何種類的大米出口,違者將嚴厲處罰。此外,哈薩克斯坦、塞爾維亞、俄羅斯等國家也紛紛限制本國一些糧食種類的出口。多國限制糧食出口據越南媒體報導,越南為了評估國內大米的庫存量,宣布從3月24日零點起開始暫停以任何形式對外出口各種大米。
  • 全球糧食危機一旦來臨,都有哪些國家能自給自足
    目前,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疫情已經影響到了至少44個需要外部糧食援助的國家以及主要的糧食出口國。另外,今年年初開始的蝗災也對糧食生產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衣索比亞,肯亞,印度等國家均遭受了嚴重的蝗災。聯合國糧農組織警告稱,一場全球性的糧食危機已經到來。
  • 世界疫情再嚴重,中國糧食也完全可以自給自足,非洲最令人擔心
    由於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目前,很多國家採取了禁止糧食出口的措施,截至4月1日,至少已有8個國家,宣布停止或限制糧食出口。 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日就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糧食供應帶來的影響時稱,如果不及時採取有效的幹預措施,糧食供應鏈在今年的4月到5月將會出現被擾亂的情況。
  • 中國的糧食能自給自足嗎?詳解糧食和大豆鮮為人知的金融戰(1)
    這個話題,我想通過三個小故事來說明,這三個小故事三篇文章來說。1%的缺口,這個糧價可能上漲個1%,撐死上漲個10%,你要是這樣想的話你就錯了,1%的缺口足足可以把糧食的價格推到無限高,直到有一個人買不起被餓死為止。
  • 中國糧食年產超6.5億噸,全國能夠吃多久?國家糧食儲備庫是什麼
    除了各國開始停止出口農產品外,泰國雖然並未停止向外出口大米,但其大米基準價格已經攀升至2013年以來的最高價格,達到了每噸492.5美元。出品|國器俄羅斯、越南等國在疫情局面下開始對外限制糧食出口從全球疫情開始蔓延之初到上月月底之時,在各國醫療物資短缺的同時,糧食危機也開始向各國迫近。
  • 聯合國警告,政府號召節約,中國的糧食夠吃嗎?
    ▲貝魯特大爆炸一傢伙炸掉了黎巴嫩85%的儲備糧,糧食依賴進口隱患很大一些糧食出口國出於本國安全考慮,開始限制糧食出口。越南、俄羅斯、泰國、塞爾維亞等國一度宣布禁止或減緩糧食出口。聯合國甚至發出警告,全球迎來了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全球,當然也包括中國,這顯然是一個壞消息。
  • 俄羅斯糧食價格上漲,普京否認糧食危機,減少出口再成選擇
    ◎普京考察俄羅斯農業生產情況(資料圖)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穀物出口國之一,其中小麥出口居全球第一,在全球糧食貿易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俄羅斯每年通過穀物出口獲得的收入高達200億美元,幾乎是俄羅斯武器出口年收入的2倍。在2018年,俄羅斯穀物產量為1.13億噸,其中出口量為4200萬噸。
  • 退耕還林、還草、鼓勵農民進城,中國的糧食真的能自給自足嗎?
    退耕還林還草體現了上層對環境保護重視的新觀念,而且早已向世界承諾,我國的環保事業必須走在世界前列,必須為世界的環保事業作出榜樣。我國幅員遼闊,基礎糧田超18億畝,人口只有14億,平均每人有一畝三分地,現在農業發達,每畝單產1000斤夠吃,種雙季會撐死,所以目前即是不進口糧食也可以自給自足。如果再造田或不退耕還林還草會造成水土流失,對環境保護大大的不利,現在你知道為什麼要退耕還林還草吧。
  • 研究發現:對世界大多數地區來說,糧食自給自足遙不可及
    各地食物消費的糧食距離。全球化在近幾十年來徹底改變了食品的生產和消費,耕種變得更加高效。結果,飲食多樣化了,全球的糧食供應量也增加了。但是,這也導致了世界上大多數人口生活在至少部分依賴少數出口糧食的國家。一旦全球食品供應鏈的中斷,這可能加劇任何形式的全球危機(例如當前的新冠肺炎大流行)中的脆弱性。芬蘭阿爾託大學論文研究員Pekka Kinnunen說:「不同地區和當地樹葉之間存在很大差異。例如,在歐洲和北美,小麥等溫帶作物大部分都可以在500公裡半徑內獲得。
  • 幾十年難遇,「糧食荒」之下中國憑啥獨善其身?袁隆平一句話道破
    身為80後、90後可能不知道什麼是「糧食危機」,從小雖然不是說錦衣玉食,但是吃喝不愁是基本保障,但是在50年前,挨餓在中國也是確有其事。如果不是中國的糧食產量年年大增,國家的綜合國力越來越強,那6.9億飢餓人口中,也很有可能出現國人的身影。
  • 俄羅斯政府要求對糧食出口採取臨時性數量限制措施
    中俄資訊網莫斯科編發:據俄羅斯政府近日頒布命令,要求俄經濟發展部就實行糧食出口配額管理事宜向歐亞經濟委員會作出通報,並向歐亞經濟委員會提議,對歐亞經濟聯盟糧食出口採取臨時性數量限制措施。   俄羅斯政府計劃自2021年2月15日起對糧食出口實行配額管理,配額總量為1500萬噸。
  • 危險廢物出口核准管理辦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產生的危險廢物應當儘量在境內進行無害化處置,減少出口量,降低危險廢物出口轉移的環境風險。禁止向《巴塞爾公約》非締約方出口危險廢物。第三條 產生、收集、貯存、處置、利用危險廢物的單位,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巴塞爾公約》締約方出口危險廢物,必須取得危險廢物出口核准。
  • 【國科快資訊】中國糧食進口需求「震撼全球市場」
    、養豬戶和貿易商正在重塑全球糧食市場,因為他們在國內短缺的情況下搜尋全球糧食供應,導致當地玉米價格創下歷史新高,預計將在2021年推高全球糧食通脹水平。 中國的購買量使其有望在本年度成為迄今為止最大的糧食買家,打破以往的購買量紀錄,並明顯告別中國在糧食市場上相對自給自足的歷史。
  • 反食品浪費法草案來了 一粒糧食背後蘊含什麼價值?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珍惜糧食,反對浪費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一個現代公民應盡的義務中國農業科學院做過估算,我國的糧食全產業鏈總損耗率約為12%,在播種、收穫、儲藏、運輸、加工等各個環節,本來就因為設備和技術局限而存在不同程度的損耗。
  • 由於冷鏈給我國帶來的風險,中國宣布叫停澳洲第6家牛肉企業出口
    隨著新冠的瘋狂肆虐,國外的情況越來越糟糕,由於冷鏈運輸給我國帶來的防控風險,中國宣布叫停澳大利亞第6家牛肉企業對華出口,這已經不是澳洲牛肉產品第一次違反中國的評估審查要求。今年8月26日,澳洲一家牛肉企業的牛肉產品因檢出中澳兩國禁用藥物氯黴素,中國因此拒絕其產品入境。
  • 同是人口大國,中國滿世界進口糧食,印度為何能做到大量出口?
    今年疫情問題對世界各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糧食問題深受人們關注,由此我們發現一個現象:同是人口大國,中國滿世界進口糧食,印度為何能做到糧食大量出口?雖然我國糧食年年豐收,但還是需要向全球進口大量的糧食,包括水稻、玉米、大豆、小麥等等。尤其是在大豆的進口方面,每年的進口總量近乎9000萬噸。在糧食方面現在國家大力提倡節約糧食,我國也開始從種植、運輸、保存、加工、使用等這些方面開始著手節約糧食、保護糧食。
  • 2021年,歐盟禁止出口塑料廢物,韓國計劃全面禁止進口塑料廢棄物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從2021年1月1日起,歐盟禁止其成員國向其他非經合組織國家出口塑料垃圾了。歐盟向經合組織國家出口廢料需要提前通知對方國,並徵得對方國的同意;而在歐盟內部的廢物進出口也將受到更嚴格的控制。
  • 2020年天災人禍一籮筐,節約糧食再引媒體熱議,我們需要害怕嗎?
    本世紀初以來深入發展的經濟貿易全球化趨勢,看上去前途多舛,逆全球化、加深區域合作的趨勢得到加強。 而由於中美衝突,中國這個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已經被迫面對產業脫鉤的艱難局勢,如今的新聞頭條是中國的高科技、網際網路企業被美國以國家之力制裁,美國對於中國的敵意還在日益加深。下一步,會不會把制裁進一步擴張?
  • 支付寶微信被多國「明令禁止」?原因並非你想的那樣,馬雲已表態
    多國開始強制下架這兩款軟體,到底發生了什麼?比如尼泊爾、越南等國家,他們甚至是「明令禁止」民眾使用支付寶、微信收付款,如果查明私自使用這兩款軟體,將會被處罰。至於原因,可能有不少人認為這些禁令針對的是馬雲和馬化騰,然而事實並非你想的那樣,據悉,對支付寶微信的禁令並不是針對騰訊和阿里巴巴,而是由於一些海外不良公司的崛起,主要是由於使用這兩個軟體商家的不合理行為,一些商家利用這兩款軟體偷稅漏稅!下架支付寶和微信,或許是因為支付寶和微信的支付功能在中國是適用於中國的法律而存在的,但是在國外就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