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造物節圍繞科技、原創和藝術三個關鍵詞展開,整個場館分成三塊區域,分別是T(Technology科技)、A(Art藝術)、O(Originality原創力)。從整體表現來看,O區域即神店區域無疑是遊客停留時間最長,最淘寶,也最感興趣的區域。
2016年淘寶造物節,大家沉浸在VR體驗中無法自拔。
所以今年的造物節重點展現的就是「神店」,這個「神店江湖」也從去年的72個店鋪升級成108個店鋪。
場館分為東市、西市、南街、北街四大區域,分別代表潮人玩家、治癒美好、腦洞神店、獨立設計四種不同風格:東市共有40家神店,除了張大奕、雪梨、陳暖央等紅人,還有自由潛記錄保持者、手指滑板推廣第一人等玩家型的達人;西市是個溫馨的所在,聚集了很多小確幸的產品,有吱音、擺設等家居品牌,也有吾皇萬睡、蘇州博物館等淘寶新銳的IP自品牌,也許還能碰到小嶽嶽;南街是個光怪陸離的街區,這裡的衣服可以召喚式神,化學元素可以變成表白利器;北街又酷又時髦,有近期爆紅的喪文化的書法,有範爺御用的設計師品牌。
這108家神店看似18般武藝無所不有,而找出這些神店簡直是個「世紀難題」。「去年的72家店比較小眾,基本是造物節團隊通過散落的渠道自己挖掘,也沒有考慮店鋪的運營、承載能力,今年我們結合了更多因素,畢竟大眾的消費是更多元、更全面的。」
篩選過程冗長而充滿爭論,項目團隊和淘寶行業從浩如煙海的淘寶小店裡面初篩500家極具特色的小店,然後再從中挑選出200家進行內部百人小二團的長達3輪的大眾評審。整個過程「秘密進行」,除了有五家參展商家通過賣家短視頻自薦海選加微淘拉票的形式入圍,其他103家店鋪都是在入圍後才得到通知。
西市的商家李茶德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當他們知道自己獲得造物節門票時,還以為是相當外圍的篩選,「沒有想到就是通知我們入選了,然後就是提交資料、培訓,淘寶給我們布置一些特殊『作業』,我們也會自己參與到造物節展臺的策展。」
這些看似沒有太多關聯的店鋪,都有同樣一個特點,它們代表著一種新興的專屬於淘寶的創造力,擁有獨一無二的小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