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聽英語 | 雨果《悲慘世界》中英文節選

2021-03-02 晚聽英語

今天的你,還好嗎?

2018.01.29  GOODNIGHT

主播© /陳杰瑞

音樂© / 《I dreamed a dream》Susan Boyle

-

雨果說:信仰,是人們所必須的。什麼也不信的人不會有幸福。

《I Dreamed A Dream》

01.

There was a time when men were kind, when their voices were soft, and their words inviting. There was a time when love was blind, and the world was a song, and the song was exciting! There was a time, then it all want wrong.

 曾幾何時,男人們和顏悅色,他們聲音溫柔,話語討人歡喜。曾幾何時,愛情無所禁忌,世界是一首歌,歌聲動人心弦!又是何時,一切都已不再。

02.

I dreamed a dream in time gone by, when hope was high and life worth living. I dreamed that love would never die. I dreamed that God would be forgiving. Then I was young and unafraid. And dreams were made and used and wasted. There was no ransom to be paid, no song unsung, no wine untasted. But the tigers come at night with their voices soft as thunder. As they tear your hope apart, as they turn your dream to shame.

曾幾何時,我流連夢境,心比天高,人生充滿希望。我夢見愛情永不消逝。我夢見上帝慈愛寬恕。那時我多麼年輕,多麼無畏。隨心夢想,從不設防。不必付出什麼代價,無歌不唱,無酒不嘗。然而猛獸在黑夜來襲,如晴天霹靂轟然炸響。活生生撕碎了希望,把美夢全變成懊悔。

03.

He slept a summer by my side. He filled my days with endless wonder. He took my childhood in his stride, but he was gone when autumn came. And still I dream he』ll come to me, that we will live the years together. But there are dreams that can not be. And there are storms we can not weather.

他睡在我身邊一個夏天。他給我帶來無窮驚喜。他隨手摘去了我的童年,當秋天到來,他卻消失不見。我仍然夢想他會回到我身邊,我們還能相守一生。但總有些夢無法成真。總有些風暴會把人摧毀。

04.

I had a dream my life would be, so different from this hell I’m living, so different now from what it seemed! Now life has killed the dream I dreamed.

我曾夢見的那種人生,與這人間地獄截然不同,何曾想過命運如此無常!現實卻殘忍擊碎了我的夢。

-

主播簡介:陳杰瑞,男,廣東潮州人,年齡不詳,為人悶騷,晝伏夜出,獨特聲線,撩完就跑~~微信公眾號:晚聽英語(ID:nineradio),新浪微博@Jerry陳杰瑞。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耳朵懷孕不負責

安卓系統無法下載請 複製下面的連結到瀏覽器打開

http://www.congxue.com/download/kyds.apk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口語大獅APP

相關焦點

  • 悲慘世界+一線希望+百科全書=雨果《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的主線《悲慘世界》的人性教化功能研究-垂楊紫陌。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於1862年發表的長篇小說《悲慘世界》是一部反映了當時法國社會的史詩級繪卷,其內容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其後十幾年的時間,故事的主線圍繞著犯了盜竊罪的苦刑犯冉阿讓的經歷展開。作者在作品中融入了對法國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的多方位思考。
  • 重溫雨果佳作:《悲慘世界》的人道主義精神
    不久前,由英國導演湯姆·霍珀執導的影片《悲慘世界》榮獲第八十五屆奧斯卡三項大獎,不禁令人再次想起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和他的傳世佳作《悲慘世界》。雨果是法國民族詩人、劇作家、小說家、政論家和文藝理論家,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他的創作活動長達60餘年,對整個19世紀的法國文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 雨果《悲慘世界》與列夫託爾斯泰《戰爭與和平》
    前段時間無意中看到有文章推薦《悲慘世界》,說是世界前十大經典名著之一。印象深刻的就是推薦了《戰爭與和平》和《悲慘世界》。《戰爭與和平》我在看過的書中也經常有其他名家給予極高的評價。看雨果的《悲慘世界》猶如看經典的推理小說,結構緊湊,語言精煉。書中任何一個被描寫的人、物、事,絕對是伏筆,作者惜字如金但該交代的該描寫的,作者會非常細緻、耐心、精準的敘述。能被無數專業人士反覆閱讀,反覆推敲,反覆推薦的經典作品,它絕對是有資本、有實力、有權利稱作經典的!
  • 領讀經典-外國文學 | [法國]雨果:《悲慘世界》
    領讀經典-外國文學 | [法國]雨果:《悲慘世界》 2020-04-09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淺談《悲慘世界》: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與空想主義思想
    雨果在小說《悲慘世界》的序言中曾經提出了當代社會三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貧窮使男人潦倒,飢餓使女人墮落,黑暗使兒童軟弱"。這是理解小說主題的關鍵。作為一個講壇和詩人,他(雨果)像暴風一樣轟響在世界上,喚醒人心靈中所有美好的事物,他教導每個人熱愛生活、美、真理和法蘭西。
  • 大眾和英語的勝利|音樂劇《悲慘世界》
    這個奇怪的現象讓我想到原著作者雨果的命運。他因反對拿破崙三世獨裁而被迫流亡海外,從1851開始僑居法國旁邊的英屬島嶼長達19年之久。小說《悲慘世界》就是在此期間(1862年)完成的。當然,這齣輕歌劇在法國受到冷遇的原因絕不是政治。甚至還不能說它受到冷遇,畢竟也演過一百多場,只不過它不像在英美這麼成功罷了。這「牆外香」現象應該歸功於英語大眾的喜愛和英語本身的強勢。
  • 【一本好書】維克多·雨果《悲慘世界》
    雨果於此時期四出奔走鼓吹革命,為人民貢獻良多,贏得新共和政體的尊敬,晉封伯爵,並當選國民代表及國會議員。三年後,拿破崙第三稱帝,雨果對此大加攻擊,因此被放逐國外。此後20年間各處漂泊,此時期完成小說《悲慘世界》,同名音樂劇即依此小說改編而成。1870年法國恢復共和政體(第二共和),雨果亦結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國。1885年,雨果以83歲高齡辭世,於潘德拉舉行國葬。
  • 電影《悲慘世界》
    」點下方引導菜單「生活萬象」進入「學英語」欄目查看。我們每周送給大家1-2部英語影視劇,助力大家英語聽力快速提高! 《悲慘世界》是湯姆·霍伯執導的一部電影,由休·傑克曼、羅素·克勞、安妮·海瑟薇、阿曼達·塞弗裡德等主演。本片的前身是同名音樂劇,根據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1862年發表的長篇小說改編。 影片故事發生在19世紀的法國,窮苦農民冉阿讓(休·傑克曼飾)因偷麵包而入獄多年,終獲假釋卻再次無視法律,不得不開始逃亡。
  • 雨果《悲慘世界》的人物點評!
    《悲慘世界》這部經典巨著已經誕生100多年了,之所以被稱為巨著,被世人廣泛傳播,我認為是他深刻的描寫了亙古未變的人性!
  • 這部《悲慘世界》和雨果沒什麼關係,卻足夠引人深思
    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悲慘世界》盡人皆知。所以,當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提名名單裡出現法國導演拉吉·利拍攝的《悲慘世界》的名字時,我巴巴地想找來看,因為我太喜歡這部名著了,已經看過不下五六遍。但始終找不到這部片子的資源。兩天前,我終於找到了這部片子,但驚訝地發現,它與雨果的《悲慘世界》根本就沒多大關係。全片只有兩處提到了維克多·雨果。
  • 【名著選讀】雨果《悲慘世界》
    點擊箭頭所指的世界名著每日讀,每日陪你有品位地閱讀編輯:世界名著每日讀(ticesmall)      《悲慘世界》是法國十九世紀浪漫派領袖雨果繼《巴黎聖母院》之後創作的又一部氣勢恢宏的鴻篇巨著。全書以卓越的藝術魅力,展示了一幅自1793年法國大革命至1832年巴黎人民起義期間,法國近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輝煌畫卷,最大限度地體現了雨果在敘事方面的過人才華,是世界文學史上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 的典範。小說集中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飽含了雨果對於人類苦難命運的關心和對末來堅定不移的信念,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
  • 雨果《悲慘世界》合集(共39集)| 紅塵三曲
    轉載自| 靜謐歲月                         雨果《悲慘世界》合集(共39集)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其內容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
  • 聽慣了英語版《悲慘世界》,法語原版終於來了
    在音樂劇的世界裡,《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的地位從未被撼動,它是許多人的音樂劇啟蒙,也是心中永恆的經典。但許多人提到音樂劇《悲慘世界》,首先想到的是英語版。 1985年10月8日,英語版《悲慘世界》由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呈現,在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首演。
  • 《悲慘世界》:歐洲浪漫主義文學最經典的作品,雨果最深沉的思考
    《悲慘世界》的經典性毋庸置疑。它堪稱世界上擁有讀者最多的法國文學作品之一。至今,人們對它仍是愛不釋手,好萊塢曾多次將它搬上電影銀幕。音樂劇也廣受讚譽。託爾斯泰甚至將《悲慘世界》居於小說之冠。雨果不僅如此,這部作品還具有通俗易懂的特點。雨果不要求讀者任何事先的意識觀點,只是一個普通的人就可以欣賞他的《悲慘世界》。
  • 這不是雨果《悲慘世界》,而是法國的悲慘巴黎,震撼直擊人心
    -----《悲慘世界》只為碎片化時間的您,用心分享一部好電影,大家好我是樹,今天要為您分享的電影是法國導演拉吉·利的《悲慘世界》。然而看完《悲慘世界》這部電影之後,你就會知道隱藏在所謂自由繁榮的資本主義國家背後的種種暴力,也會明白中國和平法治社會秩序的來之不易。
  • 雨果書寫的傳奇魅力150年 《悲慘世界》的N版本
    《悲慘世界》被認為是影視改編的「永恆的主題」。作為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它可能是世界上被改編成電影次數最多的小說了。經雨果本人同意,它就由百代公司拍成4段式故事片。美國曾4次把該小說改編成影片,甚至連埃及也拍過《悲慘世界》。1958年,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悲慘世界》與觀眾見面,法國當時的一些大明星都參加了演出。最新電影版《悲慘世界》已於今日登陸中國。該版本來自於執導過《國王的演講》的英國導演湯姆·霍伯(Tom Hooper),只不過,這一次,英國人改編的母本來自於音樂劇《悲慘世界》。
  • 雨果和他的《悲慘世界》,一部拯救靈魂的巨著,照亮了漆黑的夜
    最近利用空閒的時間把法國作家雨果的小說《悲慘世界》花十來天時間又通讀了一遍,給我心靈帶來的感動和喜悅是無如倫比的。如果說世界文學名著浩如煙海,都是一座座巍峨的高山,那《悲慘世界》無疑是群山中最高的一座。
  • 高清放映 |《悲慘世界》的演唱會用英語唱還是法語唱,這是個問題
    作為日常宣傳為西區、百老匯音樂劇的《悲慘世界》即便有著一個法語名Les Misérables,其讀法也早已被英語世界強暴的不成樣子,索性最後乾脆就叫Les Mis或者Les Miz。但《悲慘世界》與那些加倆點兒就佯裝歐洲品牌的冰激凌絕對不是一路貨色,血統裡就是濃鬱法國味兒。
  • 《悲慘世界》之前世今生
    1860年4月26日,雨果打開存放手稿的箱子,繼續被1848年二月革命打斷的小說創作。1861年6月30日上午八點半,《悲慘世界》誕生了。巴黎紙貴瘦小、活潑的比利時出版商阿爾貝·拉克魯瓦,以30萬法郎(當時價值87公斤黃金)的價碼獲得《悲慘世界》12年的獨家版權。
  • 法語文學翻譯家餘中先談《悲慘世界》:「悲慘世界」是悲慘的人的世界
    《悲慘世界》(全三冊)作者:[法]雨果 翻譯:李丹 方於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5年6月餘中先最初接觸《悲慘世界》時,只讀了《卜呂梅街的兒女情和聖德尼街的英雄血1978 年,他考上北京大學法語系,進入法語文學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雨果和他的小說《悲慘世界》無疑都是熠熠生輝的。《悲慘世界》最早叫《貧困》,是一個名詞,後來改為形容詞「悲慘的」。「悲慘世界」其實是指悲慘的人的世界。十幾歲:從事法語文學翻譯和研究後,您是如何一步步加深對雨果及其小說《悲慘世界》的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