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約1500人心源性猝死 這些救命技能要學會

2020-12-22 瀟湘名醫

目前,我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高達2.3億人,每年我國發生心源性猝死達54.4萬例,也就是說平均每天大概有1500人出現心源性猝死。對於在醫院外發生的心源性猝死,生存率不足1%。(數據來源:《美國醫學會雜誌·心臟病學》陳玉國教授)如果有一天真的遇到了一位心臟呼吸驟停的患者,你敢不敢上前救助呢?你能否成功施救呢?

對於兒童來說,窒息是造成心臟呼吸驟停的最主要原因,因此要注意讓兒童遠離會導致其窒息的物品。對於成年人,受到嚴重創傷、大量失血等可能導致心臟、呼吸驟停,因此在做運動、開車或進行其他存在危險性的活動時一定要保障自身安全。對於老年人,由於老年人多合併有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故對於其自身慢性病要按時、遵醫囑進行治療。

遇到心臟呼吸驟停的患者該如何施救?

首先,在施救前進行安全評估。要注意自己和傷員的安全,以防出現其他危險情況。例如,在車禍現場或易爆炸的情況下,要及時轉移,保證人身安全。

第二,判斷患者是否還有意識,在這個過程中不能對傷員進行劇烈搖晃。若患者是由創傷造成的心臟呼吸驟停,則搖晃可能會造成對患者頸椎的創傷,甚至可能導致患者出現高位截癱。因此建議輕拍患者雙肩並大聲呼喊觀察其是否還有意識。

第三,向旁邊的人尋求幫助。若旁邊沒有其他人,可以先大聲呼喊進行求救,與此同時撥打120進行求助。一定要向調度員表達清楚患者的情況以及事發地的具體位置,認真按照調度員的要求去完成相關救助,在調度員掛掉電話之前要保持通話。

第四,判斷患者是否還有呼吸。用眼睛直視患者的胸部或腹部,觀察其是否還有呼吸運動,評估時間約為5~10秒。若患者無呼吸或存在瀕死嘆息樣呼吸,則認為其已經發生心跳呼吸驟停。

最重要的就是對其進行心臟復甦。「胸中間、用力按、快快按、胸回彈、莫中斷」。將手放在患者胸部正中間靠近胸骨中下段,儘量避開胸骨末端,雙手重疊掌根按壓,用力、快速(100~120次/分鐘)、不中斷地按壓其胸部,按壓深度至少達到5公分,兒童及嬰兒按壓深度要達到胸廓深度的三分之一左右。

受訪專家: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周寧

【來源:信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預防心源性猝死,要從這些小事做起→
    心源性猝死是猝死最常見的類型,約佔到80%。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約54萬人,每天有近1500人發生心源性猝死,在全球排第一。「明天和意外,誰也不知道哪一個先來」,有些人從未確診與猝死相關的疾病,卻猝然離開了這個世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忽視的小事卻是猝死的可怕誘因。
  • 遠離心源性猝死,我們該做些什麼?
    ,「心源性猝死」這個詞也反覆出鏡,刺激人們的神經,引發了不少人的焦慮。  心血管系統問題導致的猝死被稱為「心源性猝死」,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統計,我國心源性猝死的年發病率為41.84/10萬,每年的心源性猝死約54.4萬例,相當於我國每天約有1500人發生猝死。  人們往往覺得猝死的高危人群是老年人,但專家表示,目前中年人乃至年輕人也成為猝死的高發人群。
  • 心源性猝死並非全無徵兆,這幾個信號最關鍵,學會這些能救命!
    心源性猝死是最常見的意外死亡原因,我國每年發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數為54.4萬,為全球首位,發病患者的生存率通常低於1%。這些年還一直有傳言說,個子高的人更容易猝死,這是真的嗎?個子高的人在循序漸進的運動過程中,身體也會自然而然的產生一些列結構上的代償。因此,個子高的人心源性猝死的風險更大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 35歲藝人高以翔離世,心源性猝死離我們並不遠
    該研究由此推斷,中國心源性猝死的發生率為41.8/10萬。 此外,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發生心源性猝死。男性的SCD發生率為44.6/10萬,女性則為39/10萬。 2016年,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在《柳葉刀》發表文章指出,中國心源性猝死的人數每年約55萬,每日至少1500人心臟驟停,位居全球之冠。但其中不足1%的人成功獲救。在美國很多城市,這個數字可以達到15%。
  • 和05後少年一起學習這波神仙救命技能
    這兩天,一位05後上海少年在路上搶救回老伯的消息讓小夥伴們都不由地伸出大拇指,讀者紛紛留言表示要學習急救技能,今天疾控君就和大家一起get這波神仙救命技能。猝死的原因有多種,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心源性猝死(約佔57%,中老年人多發,但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肺源性猝死(佔21.63%)和腦源性猝死(佔9.21%),猝死者往往患有基礎疾病。
  • 專家:心源性猝死並非毫無徵兆
    藝人高以翔昨天在錄製一檔綜藝節目時因「心源性猝死」,不幸去世,年僅35歲,此事引發了大家對於健康的巨大關注。北京大學醫學部、首都醫科大學的心血管和重症醫學領域專家對此進行了解讀。對於網上流傳的「心源性猝死救治無招可施」說法,專家們一致表示猝死並非毫無徵兆,要高度警惕身體反饋的一些預警,另外發生猝死時,快速積極有效的治療可明顯降低死亡率。
  • 述評|「救命神器」AED,要成阿拉「熟面孔」
    康師傅做了二十年計程車司機,新年裡,他有兩個心願,一是學會急救技能,二是希望AED不再是稀罕物,而是阿拉都曉得的「熟面孔」。康師傅有這樣的新年心願,是因為,好少年盛曉涵讓「急救」成了冬天裡的熱詞。中國心源性猝死發生率為41.8/10萬人,年發病人數超54萬人,通過AED對心源性猝死患者進行院外急救,4分鐘內對心搏驟停者進行復甦搶救,成功率可達一半以上!可是,康師傅有個疑問——就算AED像傻瓜相機一樣好用,若事先不操練,臨時抱佛腳,那「黃金四分鐘」怎麼等得起!
  • 遠離心臟性猝死,這些方法你必須了解
    11月27日凌晨演員高以翔在節目錄製過程中突然暈倒搶救無效去世!
  • 心源性猝死值得警醒 專家:年輕人更不能大意!
    事實上年輕人發生心源性猝死並不少見,今年7月,浙江嘉興一名27歲年輕男子打籃球時突然倒地不起,最後也是心源性猝死。 年輕人為什麼會發生心源性猝死?遇到心源性疾病如何自救?如何預防心源性疾病?帶著這些問題,今天(12日)上午,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採訪了市急救中心心血管內科主任肖駿和急診部醫生趙勇。
  • 我國心源性猝死發生率呈上升趨勢 專家呼籲:心律失常需要防治
    中國網財經9月21日訊 近年來我國心源性猝死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發病年齡呈下降趨勢。日前在「『停不下來的心動』心律失常防與控的公眾健康教育」科普活動上,專家們呼籲:心律失常需要防治,首先,要提高健康意識,加強檢查和預防;其次,提倡科學治療,合理利用醫療科技手段。
  • 速效救心丸可有效救治心源性猝死?假的​!
    近年來,中青年猝死的事件時有發生,尤其是由心臟驟停引發的心源性猝死,時常發生在有些平時看起來身體不錯的人身上。所以,很多人為了防範於未然,會隨身攜帶速效救心丸,覺得在關鍵時刻,服用速效救心丸就能有效的救治心源性猝死。那麼,這樣的急救方式真的有效嗎?
  • 「救命神器」AED你會用嗎?快來參加這項公益實戰培訓!
    秋冬季是心源性猝死的高發季節,每年都有不幸的消息傳來。路遇有人暈倒,你該如何救助? AED(自動體外除顫器)被譽為「救命神器」。 隨著AED在廣州公共場所上崗,普通市民該如何識別暈倒的人適合使用AED救助?如何使用AED,才能正確救助心源性猝死的人?
  • 「救命神器」AED ,敢用會用才是硬道理!手把手教你用!
    隨著自動體外除顫儀(以下簡稱為AED)在廣州地鐵等公共場所正式「上崗」,市民敢用、會用AED救人,讓「救命神器」真正在危急時刻派上用場,顯得更為迫切和重要。 12月24日上午,由廣州日報「健康有約」與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急診科、心血管內科聯合主辦「有約•逸仙」護心行動AED公益培訓。
  • 心源性猝死「年輕化」 醫生:釋放壓力 按時檢查
    了解雲浮樓市、裝修、生活熱點一定要看的公眾號! 今年1月1日, 一名年僅25歲的演員,孫僑潞去世。 肇慶市端州區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張健: 我們稱為心源性猝死,就是自然人體沒有基礎病情況下,突然兩小時內心跳驟停
  • 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是什麼?禍根找到了,多和3個因素離不開關係
    生活中,有不少人出現了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指的是急性症狀發作後一小時內出現的意識突然喪失,由心臟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現象。1、基礎心臟病導致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比較多,例如有器質性的心臟疾病、器質性心臟疾病在發展過程中會導致心臟功能下降,這是大部分人心源性猝死的原因。
  • 演員高以翔去世 | 遠離心臟性猝死,這些方法你必須了解
    中午時分,《追我吧》節目組發布聲明,確認年僅 35 歲的高以翔在錄製節目過程中,發生心源性猝死,搶救無效身亡:圖片來源:微博心源性猝死也稱心臟性猝死,顧名思義,就是心臟原因導致的突然死亡。通常是看似正常的人,突然出現暈倒等症狀,如果沒有任何處理措施,1 個小時內就可能死亡。
  • 為什麼會發生心源性猝死?幫你找出5個原因
    很多年輕人因為心源性猝死而死亡,導致心源性猝死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冠心病、心肌病、風溼性心臟病以及先天性疾病等,心源性猝死的因素有哪些。引起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有哪些?1、風溼性心臟病風溼性心臟病是引起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因素,是因為風溼熱活動,累積到心臟瓣膜所引起的心臟病變。常見的表現有活動之後胸口悶痛、氣促,呼吸變得異常困難,端坐的時候才能呼吸,夜間不能平躺。輕微活動或過度勞累後可出現持續性咳嗽,痰液中帶有血絲。
  • 危急時刻的「救命神器」!邁瑞醫療向梅州捐贈7臺體外自動除顫儀
    據了解,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達55萬人,相當於每天死亡1500人,每1分鐘就會有1名國人因心臟因素而猝死。但是,由於80%心源性猝死發生在醫院之外,我國心臟驟停搶救成功率不到1%。院外心臟驟停急救靠四個字——會、敢、近、全。""會"指普及推廣心肺復甦術,讓更多人掌握這項急救技能;"敢"指創造社會支持、法律支持、輿論支持的急救環境,讓會做心肺復甦術的人在關鍵時刻敢於救人;"近"指若心臟驟停病人能夠得到就近搶救,院外搶救成活率會增高;"全"指用於搶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醫療設備AED覆蓋範圍越來越全。
  • 心源性猝死應該咋預防? 專家:別熬夜常備速效救心丸
    專家警示,冬季天冷突然增加活動時,心臟負荷大大增加,全身血液心血管循環系統超過負荷,容易發生心臟性猝死。  重點一:猝死主要發生在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大體力透支人群  猝死顧名思義就是平素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人,因為自然疾病而出乎意料地突然死亡。
  • 這些救命點必須轉起!全城招募100人!
    根據專家科普,心源性猝死若搶救及時的話,成功率高達90%,但是暈倒在錄製現場的高以翔卻錯過了黃金四分鐘。平均每天,你身邊就有1500人毫無徵兆地失去生命。  其中,90%心臟驟停發生在醫院外,搶救成功率僅為1%。同時,心源性猝死者正趨向年輕化,2017年有43%的猝死者為18-39歲的年輕人。  心臟急救中,最嚴重的情況是心臟驟停,即心臟射血功能突然終止,導致重要器官嚴重缺血缺氧,如果不及時幹預,將危及生命。這種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醫學上又稱「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