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的科幻電影總是帶著「燒腦」的硬核科幻,比如《盜夢空間》裡現實和夢境彼此交錯、互相影響的劇情,比如《星際穿越》裡的蟲洞、黑洞和五維時空。9月4日,諾蘭的《信條》一上映,作為一個資深科幻迷,我也是第一時間趕到了電影院。
今天,這部《信條》,你可能需要帶高中層級以上的物理大腦進去看電影,不然會滿頭問號喔!或者你應該至少懂一些,不然怎麼在女朋友面前偽裝成「高智商」?
《信條》電影海報
預告片中就可以看到《信條》中出現了各種時間倒轉,這裡面其實是有科學知識可循的,電影中也非常明確講出產生這種奇異現象的關鍵,那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
不要看到「熱力學」三個字就放棄思考了,雖然熱力學的內容非常的深而且牽扯到宇宙萬物的運行法則,但若只是要能勉強看懂《信條》,是不需要把物理書拿出來重看一遍的。
簡單來講,熱力學第二定律是在表述熱力學過程的不可逆性:克勞修斯表述為:熱量不能自發地從低溫物體轉移到高溫物體。開爾文表述為: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取熱使之完全轉換為有用的功而不產生其他影響。通俗的理解就是:一旦發生,就無法回頭。
熵增定律
其中能夠量化這個過程的指標叫做「熵」,當一個孤立系統逐漸朝向熱力學平衡,例如冰融化、燃燒木頭、食物煮熟、爆炸等等,熵都會變大。也就是說,隨著可作功的能量轉化為不可作功能量,熵就會增加,而系統也就越混亂,藉此測量一個封閉系統的混亂程度(亂度)。
基本上我們身處的世界,萬物都傾向朝最大熵前進。如果把宇宙視為一整個巨大的孤立系統,熵狀態永遠只會增加,不會減少,亂度也會越來越大。
因此從這個角度看,熵的測量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時間的指標,因為它永遠朝向一個目標。
既然這件事被稱為熱力學第二「定律」,代表目前為止我們無法違反這個原則,但是當代物理學家們逐漸在熱力學第二定律中發現了一個漏洞,找到了可以在孤立系統中逆轉熵的契機。
這就是《信條》這部電影的核心理論: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夠逆轉熵的變化,我們就可能在時間洪流中逆流而上。
如果我們真的能夠逆熵會發生什麼事呢?若從時間的角度來看,這跟以前老梗的回到過去不太一樣,你不是回到以前的時間點然後再繼續向前,反而比較像逆著時間走,但是你主觀的時間依然在往前進,只是現在你會看到熟飯變回生米、用原子筆寫出來的字會被撤回、水會倒流……之類的,但你人生還是在往前走。
那麼怎樣的狀態下可以逆熵呢?
根據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阿貢國家實驗室的研究指出,他們在微觀尺度中逆熵的方法關鍵,也就是從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支柱之一:H定理著手。
H定理說的是,理想氣體分子在一個孤立系統中如何達成熱平衡的現象。最常見的解說模式包括一個有著兩個房間的系統,一冷一熱,它們如何在連通之後達到熱平衡?冷的房間逐漸變熱、熱的房間逐漸變冷,最後溫度一樣。
但實際上,科學家無法準確的記錄系統裡每個氣體分子的移動模式,所以之前我們都將之視為一整個系統討論,如果我們真的要知道這個系統中獨立的分子是如何運動的,科學家們得從量子的角度去理解這件事,所以他們將量子資訊學的抽象數學模式與凝態物理學結合,產生出了一個全新的H定理。
在這個全新的H定理中,當我們從量子化的角度去觀測每一個分子,在某些情況、在某些瞬間,熵是可能變小的。
這個裡可能是第一個產生逆熵旋轉門的地方嗎?
這個構想某種程度上與1871年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的「麥克斯韋的惡魔」假想實驗不謀而合。在這個非常原始、想要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假說中,麥克斯韋假設有一個很無聊、閒著沒事的熱力學惡魔,剛好看守連接兩個不同溫度房間的通道,當氣體分子飛過去的時候,惡魔無視熱力學、只讓速度較慢的氣體分子進入一個房間,讓速度較快的分子進入另一個房間。
綜合以上的假說和發現,我們可以非常大概的理解《信條》中的關鍵道具:逆轉門,到底是個怎樣的存在。
逆轉門就是這個惡魔,甚至在電影中開啟一切計劃的逆轉門,正常世界和逆熵世界分別是用紅光和藍光,就像H定理的圖示。至於使用機制是什麼,電影中只是說了使用來自未來的「反向輻射」,在無法理解這是什麼輻射的情況下,我猜逆轉門大概是能夠用量子尺度的方法操控一切吧!也就是說在《信條》的世界中,未來的科學家們發明出了有規則脈絡、穩定的產生逆熵環境的道具,來「前進到過去」。
在《信條》中,雖然劇情很明確的說明了我們看到的現象來自於逆轉「熵」的結果,但是80% 的信條展示,都是集中在逆行時間之箭這件事上,例如子彈倒著飛、破損的牆壁復原(還會順便把正常時間線的可憐人關在裡面)、汽車逆開……等,並沒有很明確的展示出逆轉「熱力學」。但是卻有一幕很不一樣,也讓我印象深刻。
就是在逆熵世界被火燒會發生什麼狀況?
在故事中段,主角來到了逆熵的世界,很不幸的被困在一臺翻覆的車中,汽油流滿地,這時候反派很老套的點燃了打火機丟在地上,點燃了汽油希望凍死主角……
你沒看錯~在逆熵世界裡,被火燒到會被凍死。
在這裡先整理一下,從兩個世界角度看這個現象會是什麼樣子:
因為主角等人身處於逆熵世界,在這裡由他們眼中觀測到整個事情時間順序差不多是這樣:車子撞毀–> 汽油流滿地–>起火–>火焰蔓延–>火「燒」車–>主角失溫、車窗結冰
除了結果有點匪夷所思之外,其他看起來還算正常。
但是如果你從正常的時間線觀看這整個逆轉過程,會變這樣:一臺結冰車停在路上–>開始退冰–>出現火焰–>火焰退去–>還原成汽油
逆熵世界產生被火燒會被凍死
在開始討論之前,想先簡簡單單引入一個吉布斯函數的概念,幫助大家理解。
在現實世界中,一個化學反應會不會自己開始,需要參考自由能公式:
ΔG=ΔH−TΔS
其中H代表系統內的內能物理量「焓值」;S就是熵;T是絕對溫度K;G是自由能,
一個現象能夠順理成章的開始反應,ΔG 必須要是負值。燃燒木頭就是一個例子,這是一個放熱反應,所以整體系統的內能「焓值」降低(ΔH為負)。燃燒的木頭系統會產生更多分子,所以熵是增加的(ΔS為正,所以−TΔS還是負),這樣ΔG 就會是負值。
回到電影中的畫面。首先退冰這件事,大概就是車體、人類身上的冰霜變成水蒸氣吧~這是現實世界在室溫中絕對會發生的事,但是我們要想的是…… 在逆熵的世界裡它們是結冰,這就是在大白天馬路上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除非氣溫低於冰點)。
結冰是一個有趣的熱力學現象,因為放熱所以「焓值」降低(ΔH為負),但是同時水變冰所以熵也變小了(ΔS為負,所以−TΔS變成正值),這時候決定ΔG是否為負最大關鍵就是溫度,必須要越低才會發生。
接下來,我們就要進到下一個部分:在逆熵世界燃燒汽油。
如果我們參考最單純的燃燒辛烷反應來當作參考:
2 C 8 H 18 (l) + 25 O 2 (g) → 16 CO 2 (g) + 18 H 2 O(g) + 10860 KJ
如果把整個式子逆轉,就是一個在現實世界完全違反熱力學定律的反應,因為它熵變小(ΔS為負,所以−TΔS變成正值),因為是吸熱反應,所以「焓值」又變大(ΔH為正),這時候不管溫度為幾度,ΔG必定為正值,所以完全不會發生。
但是如果今天在逆向時間世界發生了這個燃燒反應,在現實世界中就會看到奇怪退冰現象之後,釋出的熱剛好把二氧化碳和水汽還原成辛烷的過程。
相信看完以上幾段之後,熟悉熱力學的朋友可能會有點狐疑,如果是真正的逆熵世界,時間逆轉或許可以理解,但是燃燒這個化學反應還會如此順利的進行嗎?因為從逆轉時間的角度看,電影中還是把火焰拍出來了,但是如果燃燒這件事沒有吸熱在周遭製造出低溫,結冰是不會發生的。
我覺得以上的事情需要更多熟悉熱力學的朋友來幫忙,找出整個過程的合理性,電影畫面是正確的嗎?還是大導演想要產生炫炮特效可能漏了什麼?
說了這麼多,我只給你一句話:「不要理解它,感受它就夠了。」……好好看電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