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雙城記: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2020-11-19 騰訊網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說的不是查爾斯 · 狄更斯筆下18世紀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而是21世紀奔流激蕩的當代中國。

當代中國毫無疑問是最好的時代:改革開放,國富民強;市場經濟,百舸爭流;風雨兼程70載,中國正走在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

同時,這也某種程度上是「最壞」的時代:房價高企,物價飆升,工資漲幅緩慢;尤其在大城市,許多年輕人剛出社會,就要面臨沉重的壓力。

我們今天講的「雙城記」,也不是指當年革命洪流下的巴黎,和革命後欣欣向榮的倫敦之間的故事;而是指現今中國,一些年輕人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上班工作,然後去到他們周邊的城市生活,並且在兩城之間來回奔波的故事。

我有個朋友叫小鄭,他今年30歲,貴為985院校研究生畢業的他,在深圳一家大型科技公司上班,該公司以無人機研發為大家所熟知。

轉眼間,小鄭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他和未婚妻籌劃著在深圳買房。儘管小鄭作為科技研發人員,有著不菲的收入,但面對深圳高聳入雲的房價,尤其是自己工作的南山區9萬多的均價,這點兒收入還是杯水車薪。

小鄭來自河南的普通職工家庭,雙方父母收入都很一般。從踏上深圳這片土地那一刻起,小鄭就沒想過在深圳買房:「我來自普通家庭,上哪兒拿出幾百萬給我買深圳房子?唯有靠自己。

在深圳,小鄭從沒想過離開。每逢過年,親戚朋友都勸過他回老家;眼見初中同學在老家過起了閒適的公務員生活,小鄭不是沒有動搖過。

但他不想重複父輩的日復一日的生活軌跡。並且,自己所學的專業,只有在深圳這種高科技之都才能發光發熱。

所幸,小鄭娶了個願與他同甘共苦的好妻子。做媒體運營的妻子,陪著小鄭一起省吃儉用。工作幾年後,小兩口陸陸續續存了60萬的收入。這已經比很多同齡人都優秀了。

揣著這60萬,小兩口把目光投向了深圳東邊的惠陽

第一次去惠陽考察時,其實小鄭內心是拒絕的。坐著21塊錢一程的高鐵,沿廈深高鐵從深圳北至惠州南,一路上的景色並不十分美觀,主要是隨處可見的建築工地。

興致降下來的他,本想小睡一會兒,可是不久廣播就說,惠州南站到了。他看了眼手機,整個行程只有26分鐘

下來以後,小兩口四處轉了轉,發現惠陽的城市面貌確實跟深圳不太一樣:街道更寬敞,人流更少,相比深圳來說,少了幾分匆忙,多了幾分閒適

到了售樓處,置業顧問的一句話直接觸動了小鄭的神經:「咱們這裡1.3一平,你去坪山看看,坪山新房至少4萬,離這兒也就15分鐘車程。

小鄭自己查了查,還真就是這麼回事。回家後,鄭太太拿出計算器算了起來:

三房建築面積102平

單價¥13000左右;

總價約¥1326000

首付3成39萬,外加裝修約9萬,各種稅費相加3萬,一共51萬左右;

貸款30年,月供約¥5400

這麼算下來,兩人的積蓄還剩9萬,留有一定空間日後買車;月供只有5千多,可以在背上貸款之後不必降低太多生活質量。

思前想後之下,小鄭終於在去年8月份籤下了購房合同,交房時間在21年6月份。

小鄭說,到交房的時候,深圳地鐵14號線差不多就要開通了。因為深圳14號線是一條快線,平均3公裡一個站,時速最快,達到120公裡/小時,屆時從深惠邊界的沙田站到深圳終點站福田的崗廈北只需40分鐘。

又因為小鄭買的項目離地鐵站特別近,所以滿打滿算,每天上班通勤的時間基本可以控制在一個小時左右

這個通勤時間,小鄭說,比很多住在深圳的同事都要短,並且還能免去早高峰的擁擠。

無奈下的必然

我相信,如果買得起,沒人願意在兩座城市間來回顛簸。

俗語有句,有頭髮,誰想做癩痢?近年來「雙城生活」這一概念的興起,不得不說是大城市資產價格暴漲,房屋可負擔性降低的背景下的無奈選擇。

最新公布的全國人均收入排行榜,北上廣深位居榜首(只有廣州被蘇州超過),上海的人均收入達到全國第一的¥64183元。

但這個數字跟上海的房價相比如何呢?我們可以看到,上海核心的區域單價很多已經超過了這一數字,比如徐匯、黃浦,以及靜安。也就是說,很多上海工作的年輕人一年辛辛苦苦幹一年所賺的工資,然後不吃不喝一分錢不花,也買不起徐匯、黃浦的一平方米房子。

上海被人稱為「魔都」,其高不可攀的房價絕對是「魔幻」第一大原因。現實生活中,不吃不喝是不可能的,日漸高昂的房租、物價又將本不充裕的年輕人「扒了一層皮」。

「帝都」北京也不例外,¥62361的人均收入同樣買不到三環內的一個平方。

這裡邊只有廣州稍好,除開核心四區外,郊區房價還是挺溫和的。

但不得不說,廣州房價較低,一定程度上是因為西部佛山的臨廣片區承接了大量購房需求。自廣佛線開通以來,大量廣州客在南海區買房,過起了「雙城生活」。而南海相比不少廣州的遠郊區距市中心還近,因此南海東的房價也比從化、增城高。

以家庭為單位來看,深圳以34.2的房價收入比居全國第一(這個數字在全世界也數一數二),上海、北京也不甘示弱,一個家庭平均需要25年不吃不喝才能全款買房;只有廣州房價收入比稍低,排名第8。

一線城市的繁榮,是中國繁榮的象徵,也是這個偉大時代的最好例證。然而,時代光環下,也必然有很多小人物的無奈與辛酸。

可以說,「雙城生活」會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高房價的重壓下,跨市甚至跨省流動將無法避免。

雙城生活,怎樣才可行?

當初小鄭在惠陽買房的時候,老家的父母聽說後不以為然:「隔這麼遠,每天這麼跑,多辛苦啊。」

相信這也是很多朋友最直接的疑慮。去到房價更低的地方,自然有更充足的預算,可以買更大的戶型、配套更好的小區。然而交通始終是最大的問題。

這裡,給大家提供三點判斷標準:

第一,距離不能太遠,不能超過60公裡。為什麼是60公裡,因為在中央在19年2月頒布的《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中,明確了都市圈是「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

也就是說,1小時通勤就是都市圈輻射範圍的上限,折合通勤距離大概就是60公裡左右,注意是到市中心距離,不是到城市邊界距離。

因此,很多市面上打著「雙城生活」旗號在賣的項目,其實根本就是噱頭。

這些地方包括但不限於:京城邊的張家口(距離164公裡)、廊坊永清縣(65公裡)、環滬的嘉興(最近的嘉善縣68公裡)、廣州邊的清遠(65公裡)、肇慶(82公裡)。

而真正符合標準的,環京只有廊坊香河(53km)、大廠(50km)、三河(58km),固安(53km)其中燕郊鎮只有35km,但價格相對在高點,相比之下固安的價格還算性價比較高,而且近期還開放了落戶政策。

環滬的只有崑山(50km)、太倉(41km)。

廣州旁邊則是佛山南海區的裡水、大瀝、桂城等鎮(約20km),以及順德區(36km)。

以及環深的東莞濱海片區(約40km)、臨深片區(約30km),和惠州惠陽、大亞灣(約49km)。

因此,小鄭買在惠陽,到深圳上班,從距離上是可行的。

第二,必須有便捷的軌道交通,並且地鐵優於高鐵。很多城市的高鐵站都距離市中心有一定距離,比如深圳北站、廣州南站。你即便坐高鐵到了深圳北,那距離你上班的南山、福田也得有40分鐘的地鐵或公交路程。

同理,廣州南站坐落番禺,距離市中心也有近30分鐘地鐵,不比直接坐廣佛線去市區近多少啊。

因此有地鐵對於雙城生活來說尤為重要。比如崑山,早在2013年就接駁上了上海軌交11號線,目前又有S1線正在施工中。

東莞目前有1號線正在建設,並且在未來有多條線路計劃與深圳地鐵接駁。而臨深的惠陽片區,除了上文提到的深圳地鐵14號線,還有通向大亞灣的16號線正在施工中;這些地鐵規劃都是深莞、深惠雙城生活的重要保障。

相比之下,環京的北三縣只有燕郊及固安有地鐵規劃,並且地鐵平谷線已經在建,所以燕郊、固安與北京的交通連接是最緊密的。

第三,最現實的,價格門檻不能過高。這方面,環深的東莞的優勢就不如惠陽。東莞因為自身經濟實力強,房價已經偏高了,鳳崗達到3萬/平,塘廈2.4萬/平,長安2.5萬/平,虎門2.3萬/平。

而惠陽和大亞灣片區的房價是1.3萬/平,是明顯的相對價格窪地,並且距離適中,有地鐵規劃,對於年輕剛需而言是不錯的選擇。

環廣的南海東部和順德房價都是1.7萬/平,這已經比很多廣州郊區高了,但距離、配套,甚至地鐵都比一些郊區強,因此綜合來看,廣州的雙城生活相對不是無奈的選擇。

環京方面,目前房價最高的是燕郊2萬/平,最低的是固安牛駝9500元/平。環北京的燕郊算是被政策打壓的很厲害的房價相對窪地。綜合交通、距離,燕郊、固安應該是北京剛需的好選擇。

環滬,房價最高的是崑山1.8萬/平,其次是太倉1.5萬/平,這相比上海市區要低得多。因為有地鐵的便利,崑山相對來說會是剛需們的好去處。

籤下買房合同那一刻,小鄭的妻子哭了。這是她夢寐以求的港灣,這是她心心念念的家。

對於許許多多90後來說,房子是揮之不去的陰雲,是肩上沉重的負擔。但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難處,60後、70後、80後也經歷過各自的困難,只不過當下90後需要面對的是剛好是房子而已。

只想對90後說:生活再難,也要奔跑著向前!

★ 入群邀請 ★

貶值已成常態

資產配置刻不容緩

愛旅居邀你即刻加入

[財富避險投資學院]

分享最前沿的房地產投資理論

傳遞最勁爆的行業動態

每天用實戰案例的形式

教你如何破限購,加槓桿

用最少資金配置最多資產

深度解剖開發商不願說

中介不肯說的行業內幕

並有精美禮品免費送、海量紅包等你領

邀您一起打響財富保衛戰

進群方式:添加客服微信:wilvju888

或識別下方二維碼,並回復「進群

旅居lady

打入地產圈內部的85後自媒體達人,夢想篇篇文章10w+的公眾號寫手,心懷詩和遠方。現已積累2萬多忠實購房投資粉絲。堅信房產投資最大的風險是不投資!

[財富避險投資學院]

相關焦點

  •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資訊時代的「雙城記」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這是一個信任的時期,這是一個懷疑的時期。」——查爾斯·狄更斯《雙城記》1859年狄更斯在《雙城記》中的這段描寫,完美地詮釋了當今資訊時代的境況。
  • 《雙城記》開篇一句思考——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代,這是懷疑的時代;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絕望之冬;我們應有盡有,我們一無所有;我們一起走向天堂,我們一起走向地獄。——查爾斯·狄更斯《雙城記》。
  • 讀狄更斯《雙城記》——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雙城記》是英國著名作家查爾斯·狄更斯的代表作,也是世界公認的經典文學名著。雖成書時間已是近200年以前,但今天讀來,其故事情節仍然十分令人動容。這本書讓我想起了《基督山伯爵》,同樣是法國大革命背景,革命的過程中沾滿了多少無辜的人的鮮血,生命在時代的洪流中是如此的渺小和脆弱,時代的一粒灰塵,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座大山,個人只能隨著時代的洪流裹挾著向前。不過,作者也用細膩真實的文字,讓我們在白色恐怖中看到了人性的溫暖和光芒。
  • 《雙城記》—那是最好的時代,亦是最壞的時代,你真的讀懂了嗎?
    《雙城記》的那一句經典開頭讓人印象深刻It was the best of times,it was the worst of那是最好的時代,亦是最壞的時代。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是你真的讀懂了嗎?best 作為最高級表示:最好的一般只形容一件事物強調「最」的含義e.g: the best food 最好的事物my best friend 最好的朋友因此前面
  •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也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查爾斯·狄更斯的《雙城記》故事背景寫於法國大革命前後,故事暫且不提,在全文開端寫下這一段,是作者對全局的一個描述,這段話套用在任何一個時代或者區域,都非常經典。
  •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這本書一定很多人已經知道了,甚至已經有人讀過它了。但是,當你打開這本書的時候,看到它的章節,一定會生出一種困惑之心,因為它的章節架構極度失衡。第一章叫《科技顛覆》,第二章叫《政治挑戰》,按照順序來,該接著說人文了,可是它不是。第三章叫《絕望與希望》,第四章是《真相》,第五章是《生存》。
  •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
  •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狄更斯離開我們的150年
    作為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最偉大的作家,狄更斯在英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僅次於莎士比亞,其作品中特有的仁慈與悲憫影響了中外許多作家。他為弱勢群體代言,追求社會正義,這是他與那些風花雪月的文字工作者最大的差異。文/《汽車人》特約撰稿人 劉葳漪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也是失望的冬天。
  •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2013年,馮博曾創作過一首名為《最好的時代》的國語作品,靈感來源於他的的偶像陳奕迅的一首歌——《我的快樂時代》。在這個時代,做音樂已經被越來越多人認為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很多音樂人都聲稱喜歡音樂,無奈為了生存,卻只能做著自己不喜歡的音樂。身陷過類似處境的他希望能藉此作品表達他「毫無代價唱最幸福的歌」的願望。
  •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狄更斯如何從小童工變成大文豪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 COVID-19: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Qp5esmcCorona Virus,冠狀病毒,國內也有朋友為它取了一個女生的名字,叫科羅娜病毒,這樣子非常不恰當,為甚麼選一個女士的名字,特別在三八婦女節前後,絕對不可。我們要是查閱詞典的話,corona是在十六世紀中由拉丁文引進為英文的,原意是皇冠的意思,之後發展成幾個不同的解釋,如天文現象的日冕,太陽或月球周圍的暈,人體的冠狀部位,植物的冠和根莖,建築物的挑簷滴水板,環形吊燈和敎堂的環形吊燭架,長雪茄菸,當然還有我們熟悉的墨西哥啤酒品牌,它也是豐田汽車的一個經典型號,我之前的一個上司,剛拿到駕駛執照後,第一臺車就是這型號了。
  • 狄更斯《雙城記》:好壞並存的時代
    狄更斯的《雙城記》文/葉超英一《雙城記》是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小說。雙城,指的是法國的巴黎和英國的倫敦兩座城市。小說中所敘述的時代,就是法國大革命發生的1794年前後。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個睿智的年月,那是個蒙昧的年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時期,那是疑慮重重的時期;那是陽光普照的季節,那是黑暗籠罩的季節;那是充滿希望的春天,那是讓人絕望的冬天;我們面前無所不有,我們面前一無所有;我們大家都在直升天堂,我們大家都在直下地獄——簡而言之,那個時代和當今這個時代是如此相似,因而一些吵嚷不休的權威們也堅持認為,不管它是好是壞,都只能用『最……
  • 了不起的蓋茨比萊昂納多李,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小編最近看到由萊昂納多李主演的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這部影片雖然沒能得到奧斯卡獎,但因為那年出現的優秀電影特別多,而且這事要看機遇,所以沒得獎。而那些人卻從來沒有受到過城堡主人的邀請,都是自覺的來到這裡,自覺地歌唱,這裡是不同的世界,擁有世界上最美好的一切。歌舞,美女,明星,導演應有盡有。仿佛大家都在一個處於上流社會的圈子裡,隨意搖曳,紙醉金迷。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我們一無所有,我們蔚然矗立
    很喜歡王者榮耀裡面李信的一句臺詞,「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我們一無所有,我們巍然矗立」。還記得在2020年1月20號之前,全國都在準備著迎接新年的到來,購置年貨。可是緊接著20號武漢衛健局發布確定有人傳人。
  • 《導火新聞線》: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片中的女主角有三位,皇阿瑪、方凝、阿咩三個性格完全不同的女人,除了劇情,她們之間的感情線是我最喜歡的地方。一直以為這劇沒多少人看,直到21集方凝對阿咩告白後一下炸出了好多人,同性戀、雙性戀的評論一下被推倒了高峰。大多人都無法接受方凝「突然」就這樣了,但其實前面鋪了好多,小細節都很到位。對於方凝「突然」這樣,其實我認為她一直都是這樣,從未改變。
  • 《殘次品》:今年即將上映的國漫 這是最好的時代 也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一個星際的時代。是人類的史詩。「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在此時,帝國正處於繁華與和平的狀態,每個人都富足美滿。人們為自己創造了伊旬園,是真實與夢幻的伊旬園。孩子們甚至不用上學,僅需幾個小時,就可以輕鬆的用科技向大腦輸入知識。科技的發展已經可以用不可思議開概述。人們開始徵服星際的旅途。但是任何的和平都不會是完整的。
  • 在最壞的時代與最好的時代之間丨狄更斯逝世150年
    《匹克威克外傳》《霧都孤兒》《大衛·科波菲爾》《雙城記》《遠大前程》……這些至今讓人耳熟能詳的作品,在當時受到讀者的極力追捧。狄更斯無疑是當時最受讀者歡迎的作家。為什麼狄更斯可以擁有如此多的讀者?最重要的原因也許是狄更斯與時代的緊密關係。維多利亞時代的道德、幽默、美學、哲學、社會無不成為狄更斯作品中的重要內容,而幽默的寫作風格讓其作品更容易讓各階層讀者接受。
  • 宋方金:這是產業最好的時代,也是行業最壞的時代
    就是扎紮實實地講一個好故事,對社會有所觀察,對生活有所比喻,對人生有所啟發。這幾年中國影視的內容,挖墳盜墓、神仙亂倫、後宮互鬥、殭屍還魂的比例太大。怪力亂神成了影視內容的主流。不是說這種題材不能做,但它們只能是調劑和類型補充。其三是出臺了一些針對性的管理政策。
  • 這是球星籤名球鞋最好的時代!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沒記錯的話,這句話應該是狄更斯在小說《雙城記》的開篇之話。這句話在現在這個時代仿佛能運用到任何一個領域,包括今天我要講的話題,籤名球鞋迸發的時代。確實,我還是蠻認同威少這句話,現在的球星擁有籤名球鞋實在太簡單了。或許你的人氣高,哪怕是新星球員,也會被呼籲有籤名球鞋;或許因為品牌定位,沒有其他人呢,所以可以馬上推出籤名球鞋。……以上不是指向哪位球星,只是一種現象的描述。
  • 影·評 | 最全解析《百花深處》: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這期間,英國「10分鐘,年華老去」有限公司斥資上億元人民幣供導演們自由拍攝。陳凱歌作為製作方唯一邀請的中國導演,其微電影《百花深處》的表現著實亮眼,令人驚喜。影片講述了一位老北京馮先生請搬家工人幫忙「搬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