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經名僧的兩次破戒,都是有苦衷?

2021-12-20 知中

鳩摩羅什為佛教事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長久以來為後人稱讚、敬仰。但同時,史書明確記載了他有兩次破戒娶妻的經歷。仿佛蓮花之沾染淤泥,這也成為他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爭議點。鳩摩羅什的「破戒」事跡在南朝梁代僧佑所著的《出三藏記集》與慧皎所寫的《高僧傳》中皆有記載,只是詞字略有差別。據記載,呂光徵服龜茲後,俘虜並軟禁了鳩摩羅什。他並沒覺得這位享有盛名的年輕僧人有什麼了不起的,心生輕慢,百般戲弄、羞辱羅什,甚至硬逼他與表妹龜茲公主成親。鳩摩羅什堅決不願答應,呂光就設計將他灌醉,與龜茲公主關在一間密室裡。這才有了鳩摩羅什的第一次破戒。另一次破戒發生在前秦滅亡後。後秦君主姚興迎鳩摩羅什入長安,拜為國師。羅什主持規模龐大的譯場,廣譯佛經,聲望愈發顯赫。姚興認為羅什是難得的天才,若無後人未免可惜,於是強迫羅什娶妻成家,以傳宗接代。

△鳩摩羅什塑像

七情六慾本是人性。孔子在《禮記》裡講「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吃飯、情慾都是重要的人生追求。然而,部分宗教戒律卻要求信徒止情禁慾、捨棄家庭。中國佛教中,同樣廣泛流傳著根絕情慾、諱言情愛的觀念。美女與僧人、佛教與情慾,成為常見的對立關係。鳩摩羅什第一次破戒,正是來自外部的戲弄。如呂光般的俗人難以理解僧侶斷絕情慾的做法,產生「獵奇」心態,逆其道而行之,反而將羅什推向了女色和破戒的深淵。為什麼佛教要求斷絕情慾?情慾乃一切生死相續之因,人們要想解脫生死和脫離輪迴必須斷愛欲,斷除人世間的一切慾念,泯滅煩惱。

例如,在漢地大乘佛教推崇的《圓覺經》中,記載了世尊解惑之言「有種種恩愛貪慾,故有輪迴,輪迴存在的原因是「愛為根本」。在大小乘諸經中,很多地方都強調或暗示「女色」對修行的障礙,有不少呵責女色的言論,認為情慾本身的誘惑力過大,容易使人產生強大的「執著」力量。而人一旦著迷,不但脫不了輪迴,甚至可能傷生害命,造下惡業。在漢地佛教觀念中,真正得道修行者應該對一切執無常觀、空觀,對女色同樣如此。佛教雖對女色持抵制態度,但又在經文中極盡筆墨去描寫她們的美貌魅惑。佛教經典中一直不乏美女誘惑聖僧的故事。佛經記載,魔王波旬為了與釋迦爭勢,派魔女去誘惑釋迦,擾亂其淨修。然而,面對種種美態,釋迦視若無睹,無動於衷。佛法根絕愛欲,出離魔境欲界,令眾魔束手無策。「猶如蓮花不染淤泥,心無所著亦無增損。」釋迦為佛教創始人,修為非一般人能比。對大多數修行者來說,美麗的色相恐怕是他們修行過程中最大的魔障。僧人與美女,往往分別代表著神聖宗教與世俗情慾的矛盾掙扎與碰撞對抗。由於身受世俗倫理與佛教戒律的雙重束縛,僧尼群體身上的欲理碰撞的痕跡無疑更為彰顯。在不少文學創作中,情慾是考驗修行者誠心的重大關卡。例如,《西遊記》中屢次有女妖、女仙前來引誘唐僧師徒,成為四人取經途中的重重考驗。

然而,佛教與情慾之間的對立並非絕對。不同佛教派別各有學說。在漢傳佛教中,菩薩乘可以娶妻成家。《維摩詰經》中記載,維摩詰居士身處世間,有妻子眷屬,也看其他門道的書籍,還會佩戴飾品等,看似與世俗在家人無異。但他內心不貪於這些事物,而是致力於普度眾生。這種既在世又出世、既現實又超脫的人生理論,深得中國文人士大夫的喜愛。在日本,現代僧侶更是可以公開娶妻生子,孩子還可以繼承父業成為職業僧侶。2015年,山下智久、石原裡美主演了熱門日劇《朝5晚9:帥氣和尚愛上我》,其中「與和尚談戀愛」的設定吸足關注。這主要歸因於1872年明治政府發布的《肉食妻帶的解禁》法令,其中申明:「僧侶食肉、娶妻、蓄髮等,悉聽尊便。」

由此可見,佛教中不同派別、群體在戒律方面有不同的要求。那麼,南北朝時期的西域僧人是否必須遵守戒律?破戒對鳩摩羅什來說是一項很嚴重的過失嗎?有學者認為,受北印度和中印度地區的影響,西域一些地區的佛教團體在遵守色戒問題上確實是存在自由散漫的現象。出土文獻的記載中,僧人不僅能夠娶妻生子,還可以繼承財產、置辦田產、自由買賣、吃肉飲酒等,完全過著世俗人的生活。唐宋時期,敦煌的僧人飲酒、娶妻也留下了相關記載。很難說這種風氣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龜茲和鳩摩羅什。畢竟,鳩摩羅什的父親鳩摩羅炎也是以出家人的身份婚娶龜茲王妹,生下了他。但是,也有研究認為龜茲地區的佛教戒律非常嚴格。在庫車出土的《十誦比丘波羅提木叉戒本》殘片中,第一條就指出如若比丘觸犯淫戒,要被驅除出僧團。這是相當嚴厲的懲罰。

無論如何,破戒這一事實的確讓鳩摩羅什深感痛苦。在長安登臺講法時,他多次強調:「譬如臭泥中生蓮花,但取蓮花,勿取臭泥。」他將破戒一事比作「臭泥」,表明自己被逼無奈的處境,勸誡眾僧勿要效仿之。他的師父卑摩羅叉來到漢地,與羅什相見交談時,即使當時羅什講經傳法有「三千徒眾」,他仍向老師懺悔說:「什累業障深,故不受師敬爾。」因為違背戒律,他自覺沒有資格成為其他僧人之師。像鳩摩羅什這樣的高僧,生平留下兩次破戒記錄,譬如美玉有瑕,難免為後人所議。有人將此視為他人生中的汙點,甚至以此詬病他的譯文,質疑他的教義思想。當然,在更多人看來,鳩摩羅什雖未守戒律,但瑕不掩瑜,其所作所為無愧於一代高僧,仍然值得敬佩。

綜觀鳩摩羅什一生,兩次破戒均是不得已。被困涼州時,呂光一度對鳩摩羅什百般嘲諷、羞辱,命令他騎坐牛馬,以其摔落在地為樂。逼迫羅什破戒,也是他羞辱羅什的手段之一。人格志向遭受踐踏,這是羅什人生中的不幸。於此不幸中,他忍辱負重,志心不改,堅持勤勉修行佛法,為以後的弘法傳教打下良好基礎。從龜茲到涼州,再到長安,其間種種艱辛磨難,都無法阻擋鳩摩羅什傳佛弘法的心願。到達長安時,他已經58歲了。據《出三藏記集》載,在人生的最後10年間,羅什譯出經論32部、300餘卷,至今歷1600多年而不衰,廣為傳頌。蓮花與淤泥並存乃人生常態。然而,蓮花終究得以出淤泥而不染,歷經千百年,顏色不改,餘香猶在。

 本文節選自知中ZHICHINA 

 017特集 《幸會!鳩摩羅什》

 撰文 | 歌林 

 C O N T A C T 

zhichina@foxmail.com

商務合作及投簡歷請發郵件

☞ 推薦閱讀 ☜

知中ZHICHINA秋招 | 童書策劃編輯與營銷編輯


李小龍:遇到葉問師傅,我才知道什麼叫老師

點擊👇閱讀原文 👇

快速獲取《幸會!鳩摩羅什》

相關焦點

  • 《只狼》狼學家,破戒僧和源之宮的秘密,破戒僧到底破了什麼戒?
    今天這篇文章來聊聊破戒僧和源之宮。破戒僧破了什麼戒?佛門有五戒,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依漫聊君所見,他出現在水生村的最後入口,此時他是以幻影出現的;第二次出現在源之宮入口,此時才是真身。他明顯被當成了源之宮的守門人,作為一個會殺生的僧兵,顯然是一個強力的守門人。
  • 簡述《只狼》中的日本民俗文化—破戒僧傳說
    簡述《只狼》中的日本民俗文化—破戒僧傳說作者:落葉聽秋_七堇Hello,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為大家分享有關於只狼的背後故事以及包含的日本民俗文化。今天我們就如約來與大家分享關於在上一次文章中提及的破戒僧的故事。
  • 兩次破戒娶妻的佛卻受人敬仰,走上絲綢之路,尋找高僧鳩摩羅什
    …自小就有慧根,12歲時與母親遊歷(今)克什米爾,一羅漢向他母親預言: 如果他長到三十五歲時,還未破戒,那他會成為第二個佛陀。隨後幾年,羅什在母親的陪伴下訪便名師,通曉小乘佛教,數次登臺講經。在他還是個孩子時,儼然已經成為了明日之星。當時的龜茲人人信奉小乘,僧人們也很少觸及小乘以外的佛經,而羅什卻不以為然。無意之中,他接觸到了更為廣闊的大乘佛教,並立志將普度眾生為己任,傳播無邊的佛法。
  • 破戒僧傳奇 《傳奇歸來》首部微電影已正式殺青!
    而破戒僧,正是這樣一個徹頭徹尾的小人物,和傳統的豪門貴族,三英雄之後「戰法道」相比,他就是一個活躍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而已,會被人嘲笑「你怎麼象條狗一樣」,「回家洗洗睡吧,別做夢了」,但是他穿著一身草根裝備,卻敢於向70級大號叫板,光是這份勇氣,已經讓人肅然起敬,至於結局是否能成功逆襲,其實已經並不重要了! 傳奇戰法道破戒僧,首次真人聚首!
  • 佛陀時期對於僧團僧人的破戒處理方式
    如此之人,對於未來世的破戒比丘惡行,對於那些實非沙門自稱沙門,實非梵行自稱梵行,對於這些比丘僧等,如何方便呵斥驅擯?」佛陀回答優波離尊者:「我終不允許外道俗人呵斥比丘之罪,我也不許比丘僧不依佛法呵斥破戒比丘,何況驅擯!若不依法隨意呵斥破戒比丘、或又驅擯,便獲大罪。優波離!你應知曉有十種行為是非法呵斥破戒比丘,如此便獲大罪。一切智者皆不應如此。何為十種?
  • 《只狼》破戒僧的面具與天藤湘子|破戒僧|天藤湘子|只狼|六條御息|...
    "嫉妒與仇恨使我面目全非"—天藤湘子看似兩個完全不會有聯繫的人,卻因為《只狼》這款遊戲讓我把他們聯繫到了一起,破戒僧是《只狼》家喻戶曉的BOSS,在去年東京電玩展期間其一路阻擋了所有試玩者,當時沒有一個人能擊破。但隨著遊戲的發售,破戒僧,幻影破戒僧已經被無數玩家攻破。
  • 腦洞分析OP,凱多的老婆,大和的媽媽是破戒僧海賊團船長烏爾基的情人
    尾田設計烏爾基用棍子當武器非常有深意凱多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代入,尼古拉二世有一個著名的後宮故事,就是妖僧拉斯普京,剛好最惡世代有一個新人也是僧侶海賊團——名字叫破戒僧海賊團,還和凱多同時在空島呆過,本來我就打算把那個妖僧分析成拉斯普京的代入,現在凱多兒子大和戴上了這個般若面具,就更符合這個妖僧的設定了。
  • 破戒了 怎麼辦?
    信眾:請問師父,破戒後,有補救的辦法嗎?破戒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真誠懺悔,也得下地獄嗎?
  • 【盤點】霸道總裁破戒僧?動漫中的和尚
    ,娶妻生子,吸菸喝酒……在不了解的人眼中還以為是都是「破戒僧」,最近很還有個電視劇中的和尚洋溢著「霸道總裁」的氣息~今天讓我們一起看看動漫中那些很特別的和尚吧,如果去寺廟,你想遇到哪一個呢?是最高等級的僧侶「三藏法師」之一,正式法名是「第31代唐亞玄奘三藏法師」「北方天帝使」,然而他對皈依佛教完全沒有興趣,是個吸菸喝酒賭博打架樣樣在行的破戒僧,煙不離手,最愛品牌是紅色萬寶路。
  • 離紅塵最近的高僧:鳩摩羅什,2次破戒,卻仍被後世譽為千古一僧
    人們說,鳩摩羅什是千古一僧,為後世留下了無數傳奇。人們還說,鳩摩羅什是離紅塵最近的高僧,2次破戒,卻仍被後世譽為千古一僧……這個永遠身處迷霧之中的得道高僧,究竟是怎樣的存在?作為君主,姚興經常親自帶領大臣們聽鳩摩羅什講經,繁盛時期,有五千名僧侶跟隨鳩摩羅什研習佛法。漢朝時期,佛教傳入中原地區,儘管民眾有所涉獵,卻依舊無法直接接觸佛教文化。大多數的佛經都以梵文編纂,中原地區精通梵文之人甚少,因此翻譯出來的佛經也難以理解。
  • 高僧破戒是為眾生,不是人邪淫殺生的理由,否則會失去命中的一切
    所以高僧破戒都是為了眾生,不能成為我們殺生吃肉的理由。經常殺生現世報就是短命,死後還得入畜生道,被人殺還債。所以冤冤相報何時了,在五戒中殺生是排在第一位的。《分別善業報應經》中講到,殺生有十種果報。第一,冤家轉多。冤親債主多了,我們生活和工作就會不順,而且還幹擾我們的修行。第二,見者不喜,就是別人看到這種人生不起歡喜心。第三,有情驚怖。人和動物都不願親近你,對你很恐怖。
  • 古代最有才華的高僧,為女子破戒了11次,還被後人譽為千古一僧
    在中國佛教的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著名的高僧,其中便包括了鳩摩羅什,此人被譽為中國古代最有才華的高僧,甚至被後世譽為「千古一僧」。但是奇怪的是,我們都知道,和尚需要戒色,而鳩摩羅什卻曾經為11個女子破過戒,明顯是一個不合格的和尚,為何他還能有這樣的美名呢?
  • 為什麼破戒僧人值得去頂禮?
    為什麼破戒僧人值得去頂禮?       因為破戒也好,受戒也好,只是外相,而內在的那個,從來都是清淨的,和阿彌陀佛無二無別。
  • 佛眼佛心 不要說出家人的過失,即便是破戒的出家人
    佛經中記載,以前有一個人喝醉酒後到佛面前請求出家,佛讓阿難為他剃頭、穿法衣。那個人酒醒後發現自己成了比丘,馬上脫掉袈裟逃跑了。諸比丘不理解佛為何開許醉漢出家,佛說:「此人無量劫來都沒有出家的心,現在因為醉酒而暫時萌發出家的心,以此因緣以後他能出家得道。」《萬善同歸集》中也說:「乃至醉中剃髮,戲裡披衣,一向時間,當期道果。何況割慈舍愛,具足正因,成菩薩僧,福何邊際?」
  • 「破戒」不怕,「破見」可怕;「破戒」有救,「破見」沒救
    現代出家人哪個不破戒?!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現代出家人沒有一個破戒的,這個話看起來好像是兩極端的,相矛盾的,其實是一句話。  近代對於律學有研究的人,我們大家公認的弘一大師,弘一大師在他著作裡面,在他《講演錄》裡面,過去他在閩南佛學院講演的《講演錄》裡面有。他說得很清楚,據他的考察,中國從南宋以後就沒有比丘。
  • 他被稱為「千古一僧」,卻被11個女子破戒,結果世人依然敬佩他
    他是一名高僧,西遊記就是神話了他的故事,說的就是他在取經的路上,遭遇了重重劫難,其中就有一難是女妖精又或他,想要和他成親破戒。不過他都守住了自己的道心,由此可見,佛門弟子都會這件事比較抗拒,一般都回視女子如洪水猛獸,生怕破戒亂了道心。但是有一個人就不一樣,他給十一個女子破過戒,不僅如此,他還被稱讚為「千古一僧」非常的神奇。為什麼面對破戒的僧人,眾人既不責怪他還要誇讚他呢?
  • 僧人不穿僧服,是不是就是還俗?
    答,僧人不穿僧服,穿在家衣服不能說是破戒,因為破戒是破殺盜淫妄等律中的根本重罪,這只是屬於犯戒範圍。作為僧人,當然應該是要穿僧服的。正如《佛說梵網經》中言:「身所著衣,一切染色。若一切國土中,國人所著衣服,比丘皆應與其俗服有異。」古德在《佛說梵網經直解》中說到:「謂凡比丘,身所著衣,一切皆以染色。雖雲不揀,平等與之,內有不當同者,應別之也。
  • 道德經 簡譯 眾妙之門
    《道德經.簡譯》是一個系列,文章末尾有陸續發表的各章節連結清單。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經曰:縱有持戒破戒,若長若幼,皆須深敬,不得輕慢.若違斯旨,交獲重罪.
    高越人天,重逾金玉,稱為僧也。是知僧寶利益,不可稱紀。故經曰:縱有持戒破戒,若長若幼,皆須深敬,不得輕慢。若違斯旨,交獲重罪。若待太公為卿相,則千載無太公;要得羅什為師訓,則萬代無羅什。何得見一僧行過,上累佛宗;見一人戒虧,便輕上法。止可以道廢人,以人不弘道也。不可以人廢道,以道是人師也。故釋迦佛等是真佛寶。金口所說,理行教果,是真法寶。得果沙門,是真僧寶。
  • 當「僧」之過惡在直接危害到「佛法」自身,又在教團內部不能得到有效解決時四眾弟子要不要舉其罪
    轉自「明靜講堂」按照經中所說,為了「大護佛法」,讓無量的「有情眾生」見僧之表相象莊嚴而種善根。即使是蓄養妻子、內懷腐敗、如穢蝸螺的沙門,在家的白衣居士都不應該「率爾舉破」僧人的過惡。持戒清靜的僧人等等,就更不應該無中生有地造謠生事了。因為這不僅是說僧過惡,同時也是謗法謗僧、誹謗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