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曼先生分享動人學佛心路:歲月豈只是 「不舍晝夜」?

2021-03-01 正法清流

入廬山 不識廬山真面目

我學佛是因為好奇心的驅使。小時候雖然父母都是很虔誠的佛教徒,但是我卻對佛教非常反感。父親研究唯識,他常常帶我去聽韓德清居士講的成唯識論,當時簡直不知到他們在說些甚麼,所以覺得這只是士大夫階級的另外一種消遣品。

母親認識的字不多,她受了菩薩戒,要我教她誦經,第一部經是《佛說阿彌陀經》。記得當時是一面教母親念,心裡就一面起反感,以為《阿彌陀經》只是和哄小孩一樣。後來又教母親誦大悲咒,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到最後我都會背這一經一咒了,也因此而使我對佛教更起反感。

八歲那一年我開始吃素,但吃的不是佛家素,那是因為我曾經看過羊被宰殺的情形,那隻羊要被殺前,跪在涮羊肉店門外哭,目睹那種情景之後,那頓飯我就吃不下了,從此下決心不再吃有生命的東西。

那時我還是成長時期,需要足夠的營養,而我在外面都是以一碗素湯麵打發,家人因而很著急。不過他們想,這可能是小孩子說著著玩的,也許過段時候就會忘了。可是我就這樣吃了十四年的素食,一直到抗戰開始,離家出外為止。

我從小就心裡有許多問題,對於周遭事物存在的原因和人生的來處與去向,常常產生疑問。這些問號跟著我度過了中學、大學,再從抗戰、就業到結婚,生子,在外漂泊了幾十年。在這中間,我經歷了國家最亂,最艱苦的時期,從軍閥割據,到日寇入侵。在那個時候的青年學生,目睹國家處境的困難,幾乎都有同樣的共識,就是每個人心裡想的,都是如何才能使國家強盛,以免於列強繼續侵略,因此不可能想到一些超現實的問題上。

我念的是北京大學,曾經也是思想非常自由的一所學校,在那樣的學習環境裡薰習久了以後,自然會受它的影響。我的思想也就因而跟著轉變,對一成不變的觀念不予認同,並且強烈地感受到自己肩負著歷史的責任。當時因為看著國人的生活條件極差,心中就起一個念頭,要把國家社會的經濟情形改善,民富則國強,因此我就選了經濟系。

回想到臺灣的這一段時間,是我這一生中過得最平靜的日子。而我現在心裡所想的又是甚麼呢? 從民富國強,慢慢地又開始注意到超自然的精神上的問題。

為了尋找這些答案於是我踏進了哲學的領域,開始試著用邏輯的方式,借著歸納法和演繹法,推論人生是什麼、人應該怎麼活的問題。但是這些理論不但不能給我一個圓滿的答覆,反而擾亂了我的思想。那些理論只告訴我們,人是非常無知的。我承認我的無知,但是這些哲學理論並沒有對我的無知提供任何的意見,反而把我的無知攪和得更亂。

再說,這些哲學家們,每個人都有他的一套說法,而且同一個哲學家,又可能會隨著年歲的增長、見識的增加,修正他原先的說法,在眾說紛雲的情形下,究竟該相信哪一派、追隨哪一個哲學家呢?在哲學上感到乏味之後,自然地回歸到東方思想。東方的思想在生死的問題上,有較具體的說明。

《論語》記載著一段,孔子站在橋上,看著流水不停地流著,便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意味著生命就跟水一樣,日夜不停地流著。年輕的時候還感覺不到時間消逝的快速;到了步入中、老年之後,想起孔子的這句話,就有很深的感受。

歲月豈只是 「不舍晝夜」?簡直是不舍分、不舍秒。我們一分一秒地老去,也就是一分一秒地走向死亡。雖然已有這方面的認識,可是關於生命的來處和去向的問趣還是沒有解決。

孔子是不談生死問題的。既然這些都不能為我解決問題,我又轉向研究道家。道家好像說出了一點點東西來,有一句話說,「生者寄也,死者歸也。」活著只是借住在這世界上而已,死後就回去了。這已經是有稍微進一步的答覆了。不過為什麼要寄?又要回到那裡呢?慢慢地又從東方哲學,靠近宗教範圍了。

當時我的朋友幾乎都是基督教徒,偶爾我跟他們提起這些問趣,他們很自然地都會邀我去教堂,我也跟著上禮拜堂。可是到了那裡,我越聽,迷惑越多。他們教我只要相信,信者得救,不要有這麼多問題。可是我做不到,必定要在疑問解釋清楚之後,我才能夠相信,我一定要知道人是怎麼來的。他們說,這問題在《聖經》裡說得很清楚,可是我讀了《聖經》之後,問題更多。

上帝為什麼要創造蛇和智慧樹?我可以答覆的是,蛇是用來測驗夏娃的,而夏娃是用來測驗亞當的。既然是這樣,上帝知不知道亞當一定會受夏娃的引誘,而夏娃也會受蛇的引誘?如果上帝不知道,那麼他就不是全知;如果他不能阻止事情的發生,那麼他就不是全能。如果他是,那麼他還會把危險的東西蛇和智慧果放在園子裡?智慧難道是這麼可怕嗎?上帝禁止他們吃智慧果,是不是因為他們吃了之後,就會像上帝一樣的聰明,所以他就發脾氣?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上帝就太小氣了。他們只因不聽上帝這一個戒,吃了智慧果後而被驅逐出伊甸園,那現在的人類所造的罪惡不知比吃智慧果的罪惡大得多多了,死了以後怎能回到上帝的懷抱?再說那些都是魔鬼的引誘,請問魔鬼是不是上帝創造的?

南懷瑾先生與葉曼先生合照(網絡圖)

從南老師處尋真理

得不到滿意的答覆,最後我又離開了這個宗教圈。我有幾位北大的同學,常常聚在一起談些人生的問題,一位當時正在師大教書的朋友,也知道我有這些疑問需要解答,於是帶我去認識南懷謹老師。

當時很冒失的去找南老師,我說我想知道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南老師說這也是許多人共有的問題,它的答案就在佛法裡。當時南老師正在講《楞嚴經》, 順著這個機會,我也開始在他那邊上課。

可是南老師已經上了一半,我連佛、菩薩是甚麼也不知道,還有菩提、波羅蜜等,這些名詞我都不知道,一下就要跳進《楞嚴經》,因此就趕緊惡補,把這些名詞弄清楚。

聽南老師上課的人數不多,可是多是老參,底子很好。我聽了《楞嚴經》的課之後心中的滿足和喜悅,其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因此在聽了半卷之後,要求南老師重新再講,於是他又重新講一遍,其他人也陪著我再聽一遍。

《楞嚴經》上有世尊詢問阿難學佛的原因,阿難回答說,是因為看見世尊的八十相好,心中生歡喜,所以出家。世尊再問阿難心在何處,就「七處徵心」, 再問見在何處,又引出八還辯見。後面還有敘述二十五位菩薩提出的二十五種修行法門,這些都是達到明心見性的方法。經上又很清楚地說明,在修行的過程中,我們身上的每一蘊都要經過十種陰魔境界的考驗。這種境地,現在的生理學和心理學,都無法達到它的標準,因此我捧著《楞嚴經》如獲至寶。

幾年來我一遍又一遍地研究,但總覺得經是經,我是我。後來我再從頭開始學習,從四諦、十二因緣、唯識裡找資料。這時候我才發覺,過去自己把唯識誤認為士大夫階級的消遣品,竟不知道這裡有這麼好的東西。雖然如此,我還是覺得經與我之間,依然是兩回事經是經,我是我。那一段時間,我正在國外,有一次聽到南老師將在農曆春節打禪七的消息,就在農曆除夕那天晚上,不顧即將臨盆的女兒和駐菲律賓領事館先生的期盼,離開家人,專程搭飛機回臺北打禪七。

初試禪七滋味

大年初二上山,我用最堅決、最熱誠的態度,為的是要決定以後繼續學佛,還是不學。雖然這裡有這麼好的東酉,但它牽制我太多了,我仍須要做個決斷。在禪七的前四、五天當中,我把身心都投進去了,只想知道自己從小到大,一直到以後的問題該怎麼解決。

當時我的脾氣很壞,簡直要把自己逼瘋了。天天打坐, 悶著頭苦想,可是都好像敲不中心裡所想要的東西。到了第五天,朋友們看了我的情形都很著急,南老師也在做晚課的時候,把我叫到一邊,他說:「五天下來,還有兩天就要結束,你究竟要什麼東西呀!」

我說:「還是那老問題。」「你這樣鬧下去是找不到答案的。」「那要怎麼辦呢?」「萬念放下。」於是我就試著把萬念放下,就在忽然之間我感覺到所有的狂心、亂心全部靜止了,這時的感受非常舒服。

《楞嚴經》有句話「狂心頓歇, 歇即菩提。」我不敢說自己得度了,但是那種受用真是不能想像。次日打坐的時候,完全不起妄念,一天下來,精神非常好,不覺得餓,也不疲睏。到了晚上,起了很大的生理變化,這時以往解決不了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了。

我心如明月,寒潭清皎潔,無物可比擬,教我如何說。

從那天以後我一直保持著那種清淨的心,自己也很滿意,因為無論如何都不會起嗔心,至於貪念就更少了,當時還以為這種境界就是佛法的究竟。

這樣過了三年之後,回來臺北,又遇上了南老師打七。心想我已經很好了,應該可以去打七了,另外我還邀了三個外國人一起參加,準備充當他們的翻譯。不料,事不從人願,我沒有做好翻譯的工作。因為禪七期間,每一個動作、南老師的開示,都是緊密相連,幾乎不容我稍停片刻來給他們做翻譯。那三個外國人都圍著我,等著我幫他們溝通。

在一次跑香的時候,南老師說,「寒山子有一首偈子:我心如明月,寒潭清皎潔,無物可比擬,教我如何說。」這時後我心裡很得意,因為這正是我現在心靈的寫照。然而南老師卻突然喝一聲「錯了!」我也隨聲楞在一邊納悶,「難道我這幾年都錯了嗎?」

南老師繼續說:「太冷了,應該是:我心如燈籠,點火內外紅;有物可比擬,明朝日出東。」原來我在這三年中都是錯的,應該是點火使內外紅,而不只是寒潭清皎潔。

經過這一個大翻身,生理上又起了大的變化。至於情況如何,我不方便說,以免有人困冀望這些而走錯路。其實這只是要告訴我一件事情,佛說心物不二,心物一元,一切唯心造。經過這兩個大的轉變,我不會再退轉了。過去曾因抗戰而中斷素食,尤其是在國外那一段期間,吃素的條件更差。這時我決定吃素學佛了,不管環境加何困難,絕不殺生,並且守五戒,因為,「知止而後有定」,有戒才能定,定才能生慧。

葉曼先生照

從道家講創世紀

後來我在輔仁大學哲學系開課,其中有一次他們邀我講「創世紀」,記得那天坐在頭一排的都是神父,我用道家和「唯識」的觀點來詮釋「創世紀」。

大意是,在太極裡生兩儀,兩儀就是亞當和夏娃,只要一念起,就有太極,兩儀的生起就是分別心的開始,進而感生業緣。

依佛法來說,上帝一念無明起,即開始創造世界,天地這個無明緣行,行緣識,他就把泥土捏成亞當,又另外造夏娃。這分別心一起。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這個智慧果代表分別心。我不曾提過佛字,但是說的全是佛法,我很高興,以往是從「創世紀」進入宗教圈的,這時竟以「唯識」來講「創世紀」。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 把握當下,精進行持。

我從好奇心出發,正好碰到了強調「大疑大悟、小疑小誤、不疑不悟」的禪宗,藉著參話頭的方法,面對自己的問題去找答案。

佛教與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就是佛法不承認有「主宰」,佛教認為沒有任何一人可以主宰我們的生死、禍福及賞罰。我們必須對自己所造的一切善惡業負責,因此沒有主宰,也不是自然。

過去我在年輕的時候,常常把時間浪費在胡思亂想裡,當時根本就不聽佛法,甚至於看不起《阿彌陀經》。現在我卻修淨土,那是因為我已經知道「一切唯心造」。所謂:「理可頓悟,事須漸修。」

如果我們不把舊習除掉,這一世不能成佛,下一世將會如何,就不得而知了。釋尊曾以「爪上土」來比喻人身難得,以「大地土」來說明眾生輪迴惡趣數量之眾,既然知道人生難得,就應該把握這機會好好用功。

修行不光是盤腿打坐,或是在佛像前磕幾個頭、念幾聲佛號。釋尊當初在菩提樹下證悟時,說眾生皆有佛性,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因此只要滅除妄想執著,就能證得佛性。可是要滅除妄想執著,卻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完全看自己下的功夫。世尊在世時就連他自己的兒子和弟弟都不能因世尊而得道,更何況是我們呢?個人的生死,只有靠自己去解決,別人完全用不上力。

修行就是修正我們日常的行為,不要以為佛就只是這尊佛像。這尊佛像就和國旗的意義一樣,代表覺。

學佛就是學習佛陀覺悟,這裡沒有福報,千萬不要以為學佛就可以發財、婚姻美滿或得到其他種種的好處。佛陀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他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給我們說的這些法,為的就是讓我們也能到達他所到的境地。並不是我們一天給他磕幾個頭就算盡心了,而是要依佛陀的教示,見到他所見到的。所以說佛以一大因緣出世,那便是開示悟入佛的知見。我們既然有幸接觸這殊勝的妙法,如果不勤加用功,則不但對不起佛陀的苦心,更對不起自己。

作者檔案:

葉曼居士,本名劉世綸,原籍湖南,1916年生,北京大學畢業,隨夫婿田寶岱輾轉於美、菲、沙烏地阿拉伯等外交官生涯數十年。曾於輔仁大學擔任副教授,主編過婦女雜誌,以葉曼信箱為讀者所稱頌。中年學佛後曾親近南懷瑾等大德,屢有所得,近受黃念祖居士鼓勵,致力弘法利生工作,1996年於洛杉磯創立文賢書院,以宏揚聖教,中國倫理思想及融合中西文化為目標。葉曼老師長期在文賢書院講學,期能帶動更多修心向學的風氣,目前講授的有《四書》、《道德經》、佛教的故事等等。其著作有《葉曼散文集》、《葉曼隨筆》,《葉曼信箱》,《葉曼拈花》,《春到南天》、《世間情》、《葉曼講心經》,《葉曼講阿彌陀經》等。

正法清流公眾號:zhengfaqingliu

編輯師兄微信號:guosenshr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正法清流公眾號


【推薦閱讀】

【001】妙手回春的「活羅漢」是怎麼退失道心的!

【002】『順治皇帝出家緣的前世今生』一部讓所有人潸然淚下的傳奇詩篇

【003】雙盤竟有如此驚人好處 ,看完嚇壞了!

【004】咒若念熟了,念得越快感應越快

【005】神奇感應!大悲咒治好我女兒的尿毒症

【006】古禪師們奇特的圓寂方式,穿越時空限隔

【007】坐禪心得-如何從單盤困難到達成雙盤

【008】股海無涯,回頭是岸—一位佛弟子跌宕起伏的炒股經歷

【009】為什麼每天要堅持做功課?

【010】一位佛子穿越前生今世的泣血告白--寫給所有日子和找工作艱難的師兄

【011】金山和尚如何面對意外奇辱

【012】大悲咒解決了我十多年工作不如意的難題

【013】過午不食的十五個好處

【014】阿難尊者的七個夢

【015】打坐不傳之秘---六字口訣

【016】苦盡甘來--降龍羅漢令人流淚的修行往事

【017】風起雲湧1953年,虛雲老和尚拯救了佛教

【018】火星有水不算啥 看佛陀詳解外星人形態

【019】生命最後十分鐘!!震驚所有人!

【020】精誠持戒 親見地藏菩薩超度亡母升天

【021】參禪入定後似活死人,呼吸脈搏都消失

【022】誦《地藏經》三年治癒了二十年的B肝及期間的心路歷程

【023】教你正規的拜佛姿勢!你一定想不到

【024】每個家庭都在透支孩子的福報!

【025】第九條尾巴(被瘋傳的一個故事)

【026】喜歡吃什麼動物的肉,來生就容易託生為什麼動物

【027】吃了這六種動物,怨靈的報復最快最猛!

【028】打坐姿勢不正確,坐再久也不得益

【029】念佛達到一心不亂必須掌握四大要領

【030】如何念佛得到念佛的三昧

【031】戒色的決勝方法!

【032】打坐眼見異象是不是神通?

【033】參禪用功的具體下手處

【034】一身病苦從何來?

【035】震撼!佛陀一生的畫卷

【036】這個偷拍紐西蘭奶牛的視頻震驚了世界!

【037】開悟者和沒開悟者差別在哪兒?

【038】四禪天是什麼境界?

【039】口無遮攔是真兇?三十多位作家曾在五臺山遭遇離奇車禍!

【040】如何快速讀懂楞嚴經?

【041】賊不能劫,虎不敢近-傳奇高僧體光老和尚

【042】久遭邪鬼性侵騷擾,持《楞嚴咒》破除一例

【043】說不盡的萬咒之王——大佛頂首楞嚴咒

【044】一位被鬼逼著修行成就的禪師!

【045】林則徐手寫精美《佛說無量壽經》

【046】屠宰場大水牛淚流滿面跪地求饒,工人拒絕宰殺

【047】印光大師:為何楞嚴咒、大悲咒每日必念

【048】一面普通的牆,竟能為國民抵擋整個寒冬!太感動了!

【049】人在房中坐,禍從天上來?——欠債還債,天經地義!

【050】一念無明,即墮輪迴(宣化上人)

【051】歷代高僧對楞嚴經之評價

【052】宣化上人圓寂後仍不斷示現!

(關注公眾號後,回復框內數字即可閱讀)

相關焦點

  • 百歲國學大師葉曼:我的學佛心路歷程
    《論語》記載著一 段,孔子站在橋上,看著流水不停地流著,便說,「逝者加斯夫,不舍晝夜。」 意味著生命就跟水一樣,日夜不停地流著。年輕的時候還感覺不到時間消逝的快 速;到了步入中、老年之後,想起孔子的這句話,就有很深的感受。歲月豈只是 「不舍晝夜」?簡直是不舍分、不舍秒。我們一分一秒地老去,也就是一分一秒 地走向死亡。雖然已有這方面的認識,可是關於生命的來處和去向的問趣還是沒 有解決。
  • 葉曼先生:南懷瑾老師震天一吼,使我整個大翻身大開發
    畢業於北京大學,師從南懷瑾先生,曾任輔仁大學副教授、臺灣佛教協會副會長。以下文字摘自葉曼講述《我學佛的心路歷程》。一九六八年新正,南老師又在臺北,為大家打「禪七」。老師特地事先交待我:「這一次,不要太自私的只為自己修,我要你犧牲自己,幫助幾個外國人,替我做翻譯。」那一年,從美國來了一位海軍少將。本地有一位留學生,大家叫他「老白」。
  • 一葉蓮舟曼妙時——葉曼先生洛杉磯家中辭世 享壽103歲
    葉曼先生生前接受騰訊網專訪,專訪內容如下: 葉曼:一葉蓮舟曼妙時        著名國學大師葉曼先生(1914——2017)於美國當地時間2月15日上午十點(北京時間16日凌晨2:00)在洛杉磯家中辭世,享壽103歲。先生往生時身無病痛,安詳自在,身前諸事悉皆安排妥當。
  • 葉曼智慧:不能夠吃素,就一個理由——饞
    你們知道,我的先生是辦外交的。你不可能到每個國家,跟人家禮賓司長說我吃素。於是常常這一頓飯,我只有推脫。我說腸胃不好,就是一杯飲料,一陪到底。因為非陪不可,這是你的職業。所以等我先生退休以後,應酬我都不參加了。因為我對著滿桌子屍體,我不但對這些屍體起大悲憫心。同時對於吃屍體的人,我也起大悲憫心。吃不下去。人家說你不饞嗎?我說你對滿桌子的屍體,你會饞嗎?
  • 【樂學英語】:不舍晝夜
    不舍晝夜當我們終能以一種微笑的姿態回顧自己這些年來所走過的人生歷程時,也許我們才能無愧的感悟:往事這般唯美,因為我們真正的生活過! 昨日多少朝朝暮暮,看初升的太陽感受生命的甦醒與博動,對落日的晚霞嘆息歲月的倉促與無情,於是更加珍惜每一次太陽升起,更加留戀每一天的黃昏夕陽。
  • 相信輪迴的人,請仔細讀下葉曼的語錄,將會一生比一生過得好!
    如果你也想知道,如果你也相信輪迴的人,我們不妨一起來請仔細讀下葉曼的語錄,將會一生比一生過得好!文字如下:不怕你們笑話,我相信輪迴,我能有今天,絕不僅僅是一輩子兩輩子修的,所以我們都要好好努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樣你才能一生比一生好。
  • 學佛不是為了當傻子?七非先生如是說
    七非先生答疑解惑專輯01群友 :趙老師好,請問一下,作為一個妻子想出家,師父知道她有家庭的情況下,直接給予剃度,依照律儀是否如法?作為丈夫,放不下,對師父很有意見,應當如何做呢,向佛協投訴是否妥當?七非先生:當年有一個學佛人問阿姜查尊者,說自從我學了佛,所有的人問我買東西,都要求我低價,可這樣我無法賺到利潤,很苦惱。阿姜查尊者回答道,你去告訴那些人,你學佛的目的不是為了當個傻子。
  • 孔子的叮嚀: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站在河岸上,眼望著奔流不斷的河水,不禁感嘆道,都過去了,就這樣一去不復返了,沒日沒夜呀。在我的印象裡,孔子應該不會說這樣的話。而我們只是在時間的車輪上行走,只有一路不斷地往前走,才不會被碾壓。時間,不會因為你的悲傷失望彷徨,多停留一秒鐘,從某種角度上講,時間是一個無情的傢伙,不要跟他講情面,趁活著的每一天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對自己最好的成全。當你開始感知時間無情地流逝時,說明你已經開始成長了,當你不再為過去而追悔莫及時。
  • 點歌 |《Please Forgive Me》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時|光|點|歌|臺C h o o s e   a   S o n g©點擊上方音頻收聽音樂今天是【時光點歌臺】的第43期聽友 @日生前辰 點播一首Bryan Adams的《Please Forgive Me》並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娶個學佛的女人做媳婦有多重要!娛樂圈的明星夫妻就數他倆火了
    所以孫儷並不像有些明星信佛只是個形式,她是一名真正的佛教居士。隔三差五吃素,經常捐款做慈善,捐建希望小學,在家沒事抄抄經文。 學佛的女人不化妝,不打扮,但是依舊美麗動人。她們每天誦經念佛,廣行菩薩道,慢慢造就了一顆菩薩心,進而臉上也漸露和善柔美、平易近人的菩薩相。
  • 抖音寄明月歌詞分享及含義
    抖音寄明月歌詞分享及含義時間:2018-05-04 19:08   來源:皮皮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寄明月歌詞什麼意思? 抖音寄明月歌詞分享及含義 最近抖音是又出現了不少好聽的歌,還有表情包、梗句等等,真的是非常有趣,不過最近聽到寄明月,真是太好聽,這歌詞有著什麼樣的內含。
  • ...趙薇分享《星光》創作心路,已經陪她走遍大江南北,很「有故事」
    總導演趙薇分享《星光》創作心路,已經陪她走遍大江南北,很「有故事」作為「星光隊員」核心人物的趙薇,她這次來到《今日影評》節目,主要是與大家分享《星光》創作心路與感悟。
  • 南懷瑾的告誡:不要輕易學佛,因為學佛者最易犯這3個毛病
    如今,學佛的門檻越來越低,我也漸漸發現身邊相熟的人開始學佛,終日參禪悟道,不亦樂乎。小區一位老同學去年做生意失敗,變得灰心喪氣,將自己整日關在屋子裡面睡大覺,什麼都不肯幹。起初的時候,我和很多同學都相約去看他,安慰他,開導他。但是,半年過後,我們再也沒人去過他家了。他的妻子是一名佛教徒,為了激勵他振作起來,建議他學佛修行。
  • 不舍晝夜
    不舍晝夜。」孔子在河邊說:「時間就像這奔流的河水一樣,不分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孔子有一天,站在川岸上看著東流的水,就說了這兩句感嘆的話:「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呀。」孔子面對滔滔奔流的江河水,發出了意味深長的感嘆。
  • 黃磊分享多妹滑板摔跤心路歷程 網友紛紛評論
    黃磊分享多妹滑板摔跤心路歷程 網友紛紛評論時間:2020-04-13 11:13   來源:網易娛樂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黃磊分享多妹滑板摔跤心路歷程 網友紛紛評論 4月10日,黃磊在微博發文分享小女兒多妹玩滑板的趣事:妹妹玩滑板車摔了一跤,她忍著眼淚沒有掉下來,我表揚她真勇敢,她得意地跟我描述了一下她的心路歷程
  • 目思者樂隊分享十年《小人物》心路歷程 周杰倫黃綺珊隔空力挺
    樂隊成員主唱慕子、吉他手元凱、貝斯手李振、鼓手宇翔四人悉數到場,首次自述樂隊的起源發展以及成立十年來的心路歷程。結緣於對音樂的熱愛,凝聚於對夢想的堅持,這讓目思者們除了在音樂上高度契合外私底下還有著超高「親密度」。當被主持人問及十年間有什麼趣事時,發布會竟然變成「爆料大會」,成員們插科打諢笑料十足。
  • 生活處處是道場,在家學佛的八點建議!
    在我們這個世界上,能夠生而為人的很少,有閒暇時間的人也很少,能夠聽聞到佛法的更少,聽聞佛法後又懂得如何修學的就更少,也就是說,信佛的人中真正學佛的並不多。信佛和學佛,其實還是有區別的。有很多人,信佛只是燒香拜佛,只是祈求佛菩薩的保佑,這種信仰非常表面。
  • 千裡姻緣一線牽 ——學佛保佑我找到如意郎君!
    今天我懷著無比感恩的心情,分享我順利求得美滿姻緣的靈驗案例。感恩觀世音菩薩和SF慈悲保佑加持,讓弟子終於找到如意郎君,組成夫妻雙修的佛化家庭。我的感情和婚姻一直不順,是菩薩媽媽和SF加持,還有三大FB及時化解了感情上的孽障和冤結。直到37歲時才遇到先生,去年7月底結了婚。
  • 學佛人可以算命嗎?
    我們學佛人,我們相信自己的命運。命運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命自我造。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們如果行善,那我們將來就會有好的果報。我們如果作惡,等待我們的就是不好的果報。但是從佛法的角度來說,禍福不是一定的,也不是不能完全改變的。
  • 學佛出現這些狀態,要好好想想了,學佛容易做人難
    佛法不離世間法,學佛容易做人難,學佛先要學做人。有很多同修學佛多年,不僅沒有變得輕鬆愉快,反而活得更累了,這是咋回事呢!本來是想求解脫的,然而什麼都沒放下,不僅沒有解脫,反而更束縛了。學佛人常講的一句話:遇到事情,不要去執著、一定要隨緣。先不說別人,自己能做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