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誼兄弟,不再焦慮?

2020-09-05 曠創投

配圖來自Canva


時隔200多天,內地電影票房大盤終於有了突破。內地電影院復工率已經接近87%,復工影城超過九千家,市場的秩序正在逐漸恢復。

作為疫情之後上映的首部國產大片,《八佰》一直備受期待,自點映以來,《八佰》的票房一路走高。目前,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八佰》票房已經超過12億,而這份成績也使得它被業內人士稱為拯救電影市場之作。

從電影本身出發,《八佰》有資格被稱為一部「商業巨製」。它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役——四行倉庫的保衛戰,這是個背水一戰的故事。

同時,《八佰》也是它的出品方華誼兄弟(以下簡稱華誼)的背水一戰,它的上映承載著華誼的諸多期望,因為華誼已經等不及了。

華誼的焦慮

作為中國影業第一股的華誼,自2009年在創業板上市後,曾有一段長達4年的高光時刻。在這四年時間內,華誼的歸母淨利潤從8400萬到6.65億元,一直保持高速增長,2013年的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更是高達172%。

在取得市場的認可後,華誼有點飄了。在接下來的幾年華誼一直在斥資收購公司和拓展新業務。與此同時,業內的一些新公司卻走上了另一條路。

2012年歡喜傳媒成立,作為將導演發展為股東的新型影視公司,歡喜傳媒不但把導演與公司的長遠利益緊密結合,並且手中掌握著多名優秀導演的原創作品,這無疑給同行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而面對這一切,華誼並沒有做好對抗準備。

同年,被華誼給予厚望的兩部影片相繼失利後,華誼的下坡路並沒有停止。2018年,在華誼上市10周年時,又因「陰陽合同」受到牽連,迎來股市首虧。2019年近40億元虧損,華誼虧掉了上市以來的利潤總和。

長時間的虧損和自身業務的不理想,華誼面臨著極大的現金流壓力,這也讓華誼充滿了焦慮。

屋漏偏逢連夜雨,今年上半年受疫情的影響,全國影業都陷入了低迷。根據華誼2020年Q1財報顯示,華誼營收再次同比下降61.38%,虧損1.43億元。

巔峰時刻,華誼市值一路逼近800億元。而如今的華誼卻早已沒有當年的風光,一路下坡。按照最新的《創業板上市規則》規定,接連幾年虧損下的華誼有可能會面臨退市風險。

在行業巨虧,自身危機環伺的情況下,華誼急需一棵救命稻草來穩住局面。而《八佰》的提檔,無疑給華誼打了一劑強心針。

押注八佰

《八佰》不僅僅是四行倉庫的保衛戰,也是華誼的保衛戰。對於從上市後就不順的華誼來說,《八佰》無疑承擔著讓華誼「扭虧為盈」的重任。

危與機從來都是並存的。在影業頭部不斷觀望的情況下,《八佰》挺身而出,成為了影院重開後的第一部大製作新片。雖然承擔了很大的風險,但同時也獲得了更大的機遇。

相應地,《八佰》也獲得了一個相當特殊的利益:競爭壓力小。十一檔前除了9月4日由諾蘭執導的《信條》有可能會給《八佰》帶來壓力外,其餘定檔的經典復映片和小體量國產片很難與其匹敵。

此外,在《八佰》上映之前,華誼還有兩個特別的操作。

其一是用大規模的點映來試探市場。8月14日點映首日就共計有7000場次,後續還增加了8月17日至8月20日四天點映時間。單日點映場次從1萬場增設至4萬場,四天點映票房均超過5000萬元,位列單日票房冠軍。

其二是發行模式與眾不同。即向部分影院推出保底發行制度,影院上映《八佰》前需先交納保底金額,超出保底票房的部分,才按照院線分帳發行方式進行正常結算。

華誼為該片投入巨大,又在影院還未全面復甦時率先上映,風險的確很大,而之所以採用點映和保底發行,也是為了更好的保護票房,讓資金儘快回流。畢竟,華誼對《八佰》寄予了厚望。

同樣的,《八佰》並沒有讓華誼失望。在點映票房創新高,公映6天票房超12億後,各大專業數據平臺也在紛紛預測《八佰》的最終票房,拓普數據預測的最終票房為25億元,而貓眼專業版預測則是23.7億元。

可是無論最終票房是多少,僅照目前的數據來講,作為一部商業片,《八佰》無疑已經取得了成功。而對於華誼來說,似乎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華誼也想靠爆款重生

從《八佰》定檔至今,作為發行方的華誼股價接連上漲。自8月2日宣布定檔後,第二天華誼股價開盤漲停,8月21日華誼的股票再次漲停。據投資界統計,截至8月21日收盤華誼漲幅高達42.5%,市值大漲56億。

另外,從影片呈現出來的熱度和行業預期來看,雖然在排片、排座尚有限制的情況下,《八佰》也有很大的機會成為爆款。

去年《哪吒》的票房直接突破50億,不但成為年度爆款,也令背後的出品方光線傳媒走出低谷。如今,華誼也指望著《八佰》逆天改命。然而《八佰》有機會複製《哪吒》的成功,讓華誼就此翻身嗎?

《八佰》能不能讓華誼翻身還未曾可知,而且具體來看,華誼想要僅僅依靠爆款翻身,還是遠遠不夠的。

首先,爆款打造成本太大。隨著人們對內容的愈加重視,打造一個爆款電影無疑要在時間、內容、資金、後期打磨上耗費巨大。

比如《八佰》歷經10年準備,4年製作,耗資5.5億元,超30位一線影星參演,導演管虎為此專門建了一座城。這是一出生便帶著巨額投資,高製作水準的戰爭電影,

其次,爆款的機率太小。出品方並不能保證每部作品都成為爆款,而單靠一部爆款電影去承載全年的業績顯然押注過大。在過度依賴爆款電影的情況下,一旦預想中的爆款出現意外,就會讓電影公司損失慘重。

如今,華誼需要的不是僅僅是一部爆款,而是持續不斷的高口碑、高水平的優質影片。《八佰》只是華誼重生路上的一個探路燈,想要真正獲得自救,華誼需要要做的還有很多。

華誼的下半場

年初,華誼創始人王中軍在媒體採訪中直言「2020年,華誼不會再虧了,這是對董事長和整個團隊最核心的一個指標,一定要扭虧為盈,這是必打的一場硬仗。」而現在2020年已經過去大半,在剩下的五個月裡,華誼想要絕處逢生,仍然面臨許多挑戰。

從華誼2020年Q1財報中可以看出,為了扭虧為盈,華誼正在著力於多個領域。

從影視層面來講,華誼將繼續深耕影視業務,持續產出高質量的優秀影視作品。影視項目始終是支撐起影視公司發展的中流砥柱,影視作品的優質程度也決定了一家影視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從華誼暫存的作品來看,下半年還是有許多熱門題材的影視作品上映。除了影視作品,華誼還極力打造網劇,力求在網絡劇市場也分一杯羹。

同時,華誼也將觸角延展到其他方面。通過輕資產、重品牌、強運營的業務邏輯,為優質影視 IP 和優秀文化建立下沉渠道和持續變現能力,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世界品質的文旅融合業態。

而在人才儲備方面,華誼將目光聚焦一些演員或者文藝工作者身上。未來繼續提高公司服務的專業水平,吸引具有特點和潛力的藝人加入。籤約的藝人類型呈現多樣性,覆蓋影視、網絡、音樂、時尚等多領域。

另外,華誼旗下的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業務重點從項目開拓轉向深耕運營,將品牌授權和實景娛樂業務進入開發運營雙線並行的發展階段。

但是,華誼自身缺乏IP屬性鮮明的系列作品,多以單體電影作品為主,影響力和熱度的保質期有限。而落實在實景娛樂項目上,便導致華誼的項目吸引力遠遜色於其他以影視IP為核心內容的電影公司,能取得的效果也會大大降低。

不難看出,華誼的確在實現盈利的路上不斷發力,而《八佰》的熱映也讓華誼無論是在公司經營狀況還是資本估值上,都有了一絲喘息之機。

但在華誼發力的同時,各大影視行業龍頭也已準備充足,蓄勢待發,力求在後疫情階段加速企業回暖。隨著《奪冠》、《姜子牙》的接連定檔,華誼想要在五個月之內盈利,未來還有一場硬仗要打。

相關焦點

  • 華誼兄弟的「大敗局」
    當然,馮小剛和華誼兄弟籤下了業績對賭,最終馮小剛業績對賭不成功,掏了6821萬作為業績補償。收10個億現金,最終掏出不到1個億,真是穩賺不賠的買賣。這幾年,華誼兄弟買了很多公司,動用了近40個億的現金,這為日後現金流緊張埋下了後患。也是在這一年,華誼兄弟的市值達到了頂峰,最高到達了900億元。
  • 華誼沒有兄弟
    公開信息顯示,此前,王中軍、王中磊兄弟二人共持有華誼兄弟26.89%的股份,此番質押完成後,二人分別只留有2.21%,1.04%。6月11日,華誼兄弟報收6.85元/股,跌幅3.25%。  6月11日中午,華誼兄弟正式回應股權質押一事,「股權質押不是拋售股份,更不代表不看好華誼未來,也不會影響華誼兄弟的正常經營」,據回應表述,這些股權質押的資金用途主要是用於項目投資及股權投資。
  • 搶救華誼兄弟
    02 尋找一切開源節流的機會率先上映的《八佰》,只是華誼兄弟正式回血的第一步,現在必須爭分奪秒讓財報數字更好看。好在資本還沒有拋棄華誼兄弟。先是2020年1月23日,民生銀行給予華誼兄弟5億元貸款展期一年,為華誼兄弟留有喘息時間。
  • 華誼兄弟的坎坷路
    王中軍是性情中人,這是他崛起的原因,也是華誼跌落的誘發點。但做內容眼光,沒得說。華誼兄弟業績《八佰》之後,華誼兄弟重回聚光點,這是家矛盾的公司。去年,華誼兄弟淨虧損39.60億。曾經簇擁華誼的頂級明星們,早已自立門戶,《八佰》之前,《小小的願望》等片票房不如預期,甚至令外界開始懷疑華誼最擅長的製片水準。財報顯示,上半年,華誼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僅為1.34億元,去年同期,這一數據為15.77億元。
  • 華誼兄弟「跌落」
    《八佰》之後,華誼兄弟重回聚光點,這是家矛盾的公司。實際上,華誼從未離開過輿論焦點,在人們印象中,這是中國頭牌電影公司,明星、名導、大片,觥籌交錯。極盛時,華誼市值超過800億元。中國最頂級女演員「四旦雙冰」中,華誼囊括一半(周迅、範冰冰、李冰冰),《非誠勿擾》系列、《狄仁傑》系列、《風聲》、《西遊降魔篇》等大片屢創票房紀錄,主出品電影票房超200億元。可見曾經之輝煌。但這似乎是很久之前的事了。此前發布的半年報,其營收3.24億元,同比下滑69.88%;淨虧損2.31億。去年,華誼兄弟淨虧損39.60億。
  • 「京圈」大佬華誼兄弟的勝與敗
    據藍胖子影視金融研究院傳媒分析師稱,假設《八佰》總票房為14億元-22億元,製作方分成比例佔淨票房的36%,假設華誼兄弟出品佔比為45%-60%,預估《八佰》可為華誼兄弟帶來2.08億元-4.36億元的製片分帳收入;假設發行方分成比例佔淨票房的6%-8%,華誼兄弟發行佔比100%,其預估《八佰》可為華誼兄弟帶來0.84億元-1.76億元的發行分帳收入,
  • 華誼只剩兄弟
    而伴隨著「夢想家」和「實幹家」的具備,華誼兄弟隨即開始了資本市場上的攻城略地。 在這一過程中,華誼兄弟也另闢蹊徑,走出了一條不同於內容製作的全新道路。如果說,影視行業之中,正午陽光是以內容為立身之本,那麼華誼的財富,則是由一個個具體的人所構成的。
  • 華誼兄弟還有幾張牌?
    作者 | 一諾編輯 | 楊晶風光不再的華誼兄弟,如今要靠《八佰》「續命」。看上去,這只是一部影片創下的票房佳績,但對於華誼兄弟而言,這是公司生死存亡之際的希望。8月26日,華誼兄弟披露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淨虧損2.3億元,與去年同期虧損的3.79億元相比,已經「有所進步」。疫情之下,作為影視與文旅融合的代表性企業,華誼兄弟受到了雙重打擊,這時的《八佰》是華誼兄弟能夠抓住的「救命稻草」。
  • 華誼兄弟「大敗局」
    劇情恰如華誼兄弟掌門人的心事:陷入絕境,卻最終勝利反擊。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華誼兄弟已經連續虧損6個季度。隨之而來的是股民用腳投票,2018年至今公司市值縮水130億元,股價比巔峰期更是跌去94%。這家曾經市值最高的影視公司不復當年之勇。他甚至選好了反擊時刻:2020年上半年。為此,華誼兄弟堆積了一批頗具野心的項目。
  • 《八佰》的故事與華誼的焦慮
    02 華誼的故事對於出品方華誼兄弟來說,保底機制的引入是一個快速回籠資金的方法。都說電影市場需要《八佰》,其實華誼兄弟這邊更需要。2014年,華誼喊出「去電影單一化」口號,資本湧入,公司業務版圖擴大,但轉投實景娛樂後華誼兄弟的電影陣地卻全面失守。
  • 華誼兄弟風光不再,王忠軍賣畫賣房,這僅是救急之策!
    曾幾何時,華誼兄弟風光無限,旗下眾星雲集。2009年,華誼兄弟登陸創業板,被譽為「中國影視娛樂第一股」。10年之後,華誼兄弟卻深陷泥沼。
  • 《八佰》能否拯救華誼兄弟於水火?
    正式公映三天後,票房破了十億,這給出品方華誼兄弟帶來了翻盤希望。有人說,《八佰》不僅是四行倉庫保衛戰,也讓華誼兄弟吹響了公司保衛戰的號角。因為,華誼兄弟不順的時間,實在太長了。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中國商業大片已經完全變了一副面孔,觀眾的審美發生改變,他們不再迷戀名導演、大製作,而內容更具現實意義的類型片成為新的偏好,像《泰囧》《失戀三十三天》《夏洛特煩惱》等低成本、新題材的電影開始收穫高票房和口碑。
  • 還好華誼有兄弟
    華誼還有兄弟,在公司乃至中國電影最艱難的時刻,華誼過去二十多年裡積攢下的人脈和其作為最老牌上市影企的產業與投資價值,讓其有了絕地反擊的資本。「我的要求不高,華誼兄弟能在中國娛樂事業的大發展中,保持住自己就夠了。」但「保持住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早在2009年,王中磊就和內部高管提起「去電影化」,表示「華誼一定不能只做電影」。2014年,華誼兄弟正式啟動去電影化戰略,主攻影視娛樂、實景娛樂和網際網路娛樂這三大板塊。
  • 周星馳與華誼兄弟的恩怨情仇
    最近華誼兄弟聯合周星馳出了一部《美人魚2》,將於2020年底正式上映。此事一出,很多網友議論紛紛,畢竟當年的華誼兄弟與周星馳曾有合約之爭,星爺這麼快就忘記過往的傷痛了?華誼兄弟看了周星馳拍攝的《少林足球》後,向周星馳明確地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不管星爺拍什麼,他們都願意跟投。
  • 成功的《​八佰》,但無法挽救華誼兄弟於水火
    一眾明星的加入讓華誼兄弟高手雲集,眾星閃耀。藝人經紀和電影的結合讓華誼開啟了市場壟斷態勢。電影在華誼不再有主導地位,市場勢能不在,人才流失成了必然。2013年,華誼的電影總監製陳國富離職,華誼股票開市大跌。為了穩定軍心,華誼只能通過資本輸出的方式,與明星深度綁定。
  • 華誼翻身尚早,兄弟磨刀霍霍
    該片參與投資發行的機構有5家,華誼兄弟、七印象(背後為導演管虎)、騰訊影業、光線傳媒(300251.SZ)、阿里影業。華誼兄弟最終分配金額,扣除投資成本,其實盈利並沒有太多。所以,一部30億票房的《八佰》能讓上半年虧了2.31億元的華誼兄弟扭虧嗎?難說。還得看其他項目的整體盈利情況。
  • 《八佰》票房突破十億,華誼兄弟最後的救命稻草?
    一方面是為了影片可以最大程度地還原歷史,另一方面則是華誼兄弟的一次豪賭。業績急轉直下,華誼兄弟離退市僅一步之遙?因每年投資馮小剛的賀歲片而聲名鵲起,隨後全面進入傳媒、投資及運營電影、電視劇等領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並且在2005年成立華誼兄弟傳媒集團。2009年,華誼兄弟在創業板上市,隨後股價一路攀升至91.8元,一度被外界評為&34;。可是近些年,華誼兄弟舉步維艱,業績直轉而下,最近兩年更是連年虧損,瀕臨退市的邊緣。
  • 華誼兄弟電影世界全面開票
    華誼兄弟實景娛樂副總經理兼華誼兄弟電影世界(蘇州)總經理劉育政先生,首先上臺致辭,感謝各位業界巨頭的助陣。電影世界從前期策劃、到動工建設、制景造景,為了原汁原味的呈現出全方位的電影沉浸感,讓遊客真正入戲,精益求精,匠心打造,終於將在今年暑期盛大亮相陽澄湖畔。
  • 蘇州——華誼兄弟電影世界
    華誼兄弟電影世界華誼兄弟電影世界是由華誼兄弟集團斥巨資重點打造、以自持電影智慧財產權為主題的世界級電影文化體驗項目。是一個顛覆傳統娛樂體驗、傳遞感動和展示 中國 文化精髓的電影夢世界。交通:如果自駕從 蘇州 市區出發:沿中環北線或中環東線至陽澄湖大道出口駛出,沿陽澄湖大道向東約1.8公裡到達目的地。這裡停車費稍貴,要20元/時。
  • 華誼兄弟如何擁有一批「馮小剛」?
    期間,崔永元還不止一次的戲罵馮小剛和華誼兄弟。是忍了兩個月,沒法再忍了?也許是因為,由劉震元編輯,馮小剛擔導演、華誼兄弟出品的劇情片《手機2》剛剛殺青了。華誼兄弟、馮小剛以及劉震雲三方回應的時間間隔恰到好處,讓輿論熱度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7年華誼主控的大項目除了《羅曼蒂克消亡史》,便只有《我不是潘金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