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多人早上一起來,不會觀想上師三寶,而是想到自己的手機放在哪裡了,第一個就是看所謂的「手機本尊」。晚上說:「哎,累得很啊!」什麼也沒有做,直接倒頭呼呼大睡。這樣說自己是一個大修行人,能夠行持大善法,成就大事業,利益很多眾生,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沙場上,身經百戰的老將與敵人作戰時有兩種特點:一是能巧避鋒芒,不與敵人針鋒相對;二是能反過來降伏對方。
同樣,經驗豐富的老修行人,與煩惱作戰的時候,也有兩個特點:一是能迴避煩惱的利刃,保護自己;二是能巧妙地對治,消滅煩惱,使其無法再度加害。
比如煩惱很熾盛的時候,你越壓制就越是壓制不了,應該放任,迴避其鋒芒,然後觀察它的來住去,最後煩惱也慢慢地溫順起來了。
正知,是指謹慎觀察自己的身語意三門是否如法。
正念,是不忘善法的意念,也就是憶念正法,時刻不忘修持善法。
如果將自心比喻成馬,正念比喻為拴馬的繩索,正知則如同馬的主人。主人在放馬時,需要經常要去看護它,用繩索拴住它,防止丟失;同樣,我們修行時必須經常以正知觀照三門,注意三門所為是否如法,然後以正念時時刻刻將三門安住於善法當中。
如果具足正知正念,就能及時發現煩惱,避開其鋒芒。反之,如果喪失正知正念,就會陷入散亂煩惱的深淵,不斷造作惡業。
在《普賢上師言教》中說,修行佛法者每天早晨起床時,應當在床上靜坐,自心悠然放鬆,反思昨夜的夢境,善察自心;晚上也不要在無所憶念的狀態中昏睡過去,應該在床上平緩安坐,像早上一樣觀察思惟,回顧這一天身語意三門做了多少善業和惡業,對善業則隨喜回向,對惡業則勵力懺悔。
有好多人早上一起來,不會觀想上師三寶,而是想到自己的手機放在哪裡了,第一個就是看所謂的「手機本尊」。晚上說:「哎,累得很啊!」什麼也沒有做,直接倒頭呼呼大睡。這樣說自己是一個大修行人,能夠行持大善法,成就大事業,利益很多眾生,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修持佛法需要依靠長期堅持不懈,方能得到真實的功德。
如果我們能先培養早晚以正知正念觀察三門的習慣,漸漸地加以純熟,一天之中以正知正念省察身心的次數漸漸增加,兩次、三次、……百次、千次,遍及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刻中,能做到這樣,修行怎麼會不成功?
有些學佛的人一天到晚稀裡糊塗,從早上起床,迷迷糊糊地到處亂跑,將時間虛耗在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晚上倒頭就睡,這些人正如華智仁波切所說的一樣:與圈裡的犛牛沒什麼差別。
一點正知正念也沒有,很難修行,更談不上有任何善業功德,等待這些人的結果,只會是無邊的惡趣痛苦。所以,我們一定要培養自己的正知正念。
依止正知正念的方式,是將注意力集中在心上,保持高度警覺。
當煩惱剛剛生起時,就立即迎面遏制,而且不僅是遏制,還要發起兩種心:
一種,是對造惡業不歡喜的心,遠離一切罪業;
一種,是發誓不再造作的心,如果已經違犯戒律,造作惡業,就要自我譴責,精進懺悔,並暗下決心,發誓不再造作。
有了這兩點,自己的修行才能進步。
如果想要一直保持有力的正念,就要依止善知識、善友以及多聞等。
札嘎仁波切在《山法寶鬘論》中說:「當上師健在期間,我們這些初學者應當像諺語中所說的『小孩拉著母親的衣襟』一樣瞬間也不離開上師。」
假如不具足這種因緣,有些大德也說了,那絕不能離開上師的教言。
按照《毗奈耶經》的要求,修行人入門之後,最少十年不能離開上師。
但現在的有些人,剛剛遇到一位上師,上師也稍微給他指點一下,就馬上到別處去實修了,這種修行是很難成功的。
因此,如果想要修行的境界得以增長,希望大家不要離開上師善知識。
次第花開網站 >在線學習 >慧持法師
《開顯解脫道》講記 第51課
不要走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