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人生的三種時間:暗時間、正念時間、黑洞時間

2022-01-09 培訓人社區

「你的時間和金錢流向哪兒,你的人生就走向哪兒。」雖然,這只是一句樸素的話,但它卻也是人生的重要底層邏輯之一。

時間的流向有很多種,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其中的三種。

作者:艾菲的理想 來源:艾菲的理想

ID:xiaoyaolsh

什麼是「暗時間」?

「暗時間」是《暗時間》作者劉未鵬提出的一種時間衡量方式與運用法則。

劉未鵬說:「衡量一個人活了多少年,應該用思維時間來計算。」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即一個人的生命長度應與他的思維時間直接掛鈎。

那些善用時間的人,不僅會用整塊時間拿來工作、學習和思考,還會在平時不太留意的「邊角料」時間進行毫不懈怠的思考。於是,他用來思考、做事、成長的時間就被大大地拉長了。

比如:他們會在走路、刷牙、吃飯、洗手、坐地鐵時用大腦進行思考、咀嚼、聯想和推理。

這些都是「暗時間」。

「暗時間」並不顯眼,但日積月累後的效應卻很巨大。

可是,為什麼我們要不停思考呢?

思考,其實是幫我們把看到的、學到的、要做的東西從淺錶帶入深處的最重要一步。

少了思考這一環的學習,就像是少了「消化」的「進食」,食物是吃進去了,卻沒能轉化成對你有用的養分。而少了「思考」這一環的工作,就像是盲目重複的機械,它解決不了任何複雜的問題,也產生不了大的價值。

正因為此,我們常常都有一種體會:雖常看書、收聽各種課程、參加各種認證,但大多浮於表面,真正領悟的很少,更別提用於實踐了。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覺得自己雖然投入了很多時間精力在一件事上時,卻常常毫無進展?

究其根本,是因為你沒有整天把你想做的事,要學的東西放在你的大腦裡,時刻給予它最高的優先級。

假如在你走路、吃飯、做夢的時候,心心念念想的都是這件事,你的CPU總是分配給它,那麼你的思維時間就是用到了極致,你投入的時間就真正等於了實際流逝的時間,因為你的CPU是滿載的。

所以,要想開啟自己的「暗時間」,你首先要有明確的想要解決的問題,然後才能開足馬力、不斷圍繞你的問題進行思考。

而那些能充分利用暗時間的人將在無形中多出一大塊生命,你也許會發現這樣的人似乎玩得不比你少、看得不比你多,但不知怎麼的就是比你走得更遠。

我就是一個典型的「暗時間」使用者。

我的頭腦常在思考,每天都有需要思考的問題,不僅在白天,就連在睡夢裡,我也常在琢磨白天的問題,那時是我的潛意識在幫我思考。

所以,當遇到想不明白的問題時,我會習慣性的在頭腦中儲存下來,隨後這些問題就會在各個時間空隙進行自動運轉,不知不覺間,答案就會自動浮現,非常神奇。

但與此同時,我也發現很多人雖然會在暗時間裡不斷思考,但他們思考的內容卻基本屬於「胡思亂想」——比如:別人是不是會那樣想我,比如:我剛才是不是說錯話了……

在做過的幾百場一對一教練輔導中,我發現這種情況非常常見,我將這種思考習慣稱為雜亂無章但停不下來的思考,這種思考對一個人的傷害大於益處,因為它的副產品往往是焦慮和恐懼。

所以,它會讓一個人的頭腦長滿「雜草」,而破除這種雜亂無章思考習慣的最好方法就是:學習正確的思考方式。

當你學會並開始運用正確的思考方式時,你大腦中的「雜草」就會被「稻禾」所取代。而當那片土地都種滿了稻禾的時候,它就再也沒空地去生長雜草了。這時,你就能好好運用自己的「暗時間」了。

但很多東西都是「雙刃劍」 :當頭腦思考力太強、思考太多的時候,雖能帶來很好的洞見、巨大的成長;但同時,也可能會產生一個副作用,那就是停不下來,有時就會影響睡眠。

所以,你還需要另一種時間,那就是「正念時間」。事實上,我認為每個人都需要一定的「暗時間」,同時也要有一定的「正念時間」。

什麼是正念時間?

正念的意思是「帶著愛的覺知」,假如你在做事時,清晰地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連裡面的每一個細微動作你都清晰的知道,你的所有關注都在此時此刻,同時,你對自己沒有評判也沒有批評。那麼,你正度過的就是「正念時間」。

然而,能常常做到這種境界的人實是鳳毛麟角。

但我們可以嘗試的是:每天給自己留出一點兒時間,作為正念時間,比如十五分鐘。

寫到這裡,你可以會問:為什麼要有「正念時間」呢?

如果說「暗時間」是讓我們去進行不間斷的思考,充分運用我們生命裡的點滴時間。那麼,「正念時間」給我們帶來的就是頭腦安靜、回到當下的感受,並終將帶我們進人「身心合一」的境界。

具體怎麼做?

首先,你可以坐在打坐墊或床上,閉上眼睛,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然後慢慢地將自己帶入正念時間。

剛開始,你想進入那種「完全活在此時此刻、沒有思緒」的狀態是極其困難的。你的思緒就像是一條奔湧不息的河流,時刻不停。

但是,隨著你慢慢的修煉,你對自己頭腦中不斷出現的念頭會產生越來越清晰的覺知。這種感覺就像是你坐在岸邊,看著眼前的河流奔湧而過,上面的船一艘艘的駛過,而你的目光並不會隨著那些船溜走,而是第一時間就收了回來,留在了當下。

這就是「正念」的練習方法。

而我所說的「正念時間」代表的正是每一天裡,你在正念狀態中度過的時間。

你在正念中度過的時間,不僅可以是這種刻意留出來的修煉時間,還可以存在於你的很多時刻裡。

比如:

當你在洗碗,你就是全身心地在洗碗,你清晰地覺知著自己的每一個動作,水流過手指的感覺,摸著碗時的光滑乾淨,還有水的溫熱的感覺。換句話說,你是真的活在當下的這些時刻裡。

這些時間也是正念時間。

我之所以會將「暗時間」與「正念時間」放在一起,是因為它們雖然都是片段式的短時間,比如洗碗、比如上班途中走路、比如刷牙。但是,「暗時間」是將這些時間全部用於思考了,而正念時間則是將這些時間用於全然覺知當下了。

如果說「暗時間」帶給我們的是深度且持續的思考,是不斷圍繞問題想要解決問題的韌勁,是時刻不停的精進。那麼,「正念時間」帶給我們的就是久違了的「身心合一」的滿足感與平靜感。

以上兩種時間是我們應該好好去運用的,而第三種時間則是我們應該去減少或避免的,它就是:黑洞時間。

什麼是黑洞?

在物理學中,黑洞說的是吸引力非常大的天體,它會扭曲時空。

那麼,如果一個人掉入到宇宙的黑洞裡,會發生什麼呢?

這是很多科幻電影都描寫過的情節,比如《星際穿越》的男主角就跳進了黑洞,等他出來以後,之前只有幾歲大的女兒已經變成老太婆了。

講真,我們現在的很多App和網際網路內容,給我們提供的就是這種「黑洞」 - 巨大的吸引力,以及進入後的被扭曲了的時空感。

當我們將自己的時間投入到這些「黑洞」中時,這些時間就成為了「黑洞時間」 ——讓我們在不知不覺間被吸引,然後沉淪,等出來時已是滄海桑田。

有讀者跟我留言說:「我想學習寫字,於是就關注了一個教寫字的短視頻。可是每次進去想練字的時候,就會被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吸引,一刷就是老半天,刷累了出來,才發現原來自己是要去找練字視頻的,每次都這樣,無一例外。」

這已經成為了當下很多人的真實體驗:

為什麼會這樣?

第一,這種短視頻沒有邊界感,它是一條連著一條的,除非你很累很渴很餓,否則你很難意識到應該停下來了。

第二,它會投每人之所好,給你源源不斷的送上你所喜歡的東西。

第三,它給人的刺激是多感官的,是能帶來快感的。

於是,就這樣,你毫無還手之力地墜入了「黑洞時間」 - 在這裡,你無需思考,也無需面對現實中的煩惱,簡直是快樂無邊。

又或者,你本想查個資料就開始寫論文,誰知一旦開始就陷入其中,看完一個連結又看一個,不僅看了與論文有關的文章,更看了很多毫無關聯的文章。就這樣,隨著一個個頁面的不斷跳轉,你完全沒能意識到時間的流失。

看完之後,你又覺得悵然若失,不知剛剛過去的幾個小時到底是做了什麼,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收穫了什麼。但下一次,你還是繼續如此。

這些都是「黑洞時間」。

當我們的時間不斷流向「黑洞時間」的時候,剩下的用於學習、思考、成長以及陪伴家人的時間就會越來越少。而且因為它會扭曲時空,所以在其中的我們會常常感受不到時光的流逝。

這並不是說,我們就不能放鬆休息了,而只能將業餘時間用於學習。

事實上,每個人都要給自己足夠的放鬆休息的時間,否則效率就會越來越低,而且也會嚴重缺乏靈感,根本無法創新。

只是,我們完全可以換一種更好的方式去做放鬆休閒,比如運動、比如看一部好的電影、比如在園林中欣賞美與自然。這樣,我們不但能得到更好的放鬆和休息,同時還能有益身心,何樂而不為呢?

我常說「你的時間和金錢流向哪,你的人生就走向哪」,這雖是一句樸素的話,但它卻是重要的人生底層邏輯之一。

何去何從,最終不過是每個人的選擇罷了。  


作者:艾菲,深度思考力暢銷書《直擊本質》作者,高管教練、全球認證優勢教練、資深個人成長教練,前美國財富五百強公司大中華區市場部負責人。關注微信公眾號:艾菲的理想(ID:xiaoyaolsh),聚焦「思維躍遷」與「自我認知」兩大基石,活出你的蓬勃人生。

相關焦點

  • 改變人生的三種時間:暗時間、正念時間、黑洞時間 | 高瓴 Recommend
    「你的時間流向哪兒,你的人生就走向哪兒。」雖然,這只是一句樸素的話,但它卻也是人生的重要底層邏輯之一。時間的流向有很多種,其中三種為暗時間、正念時間和黑洞時間。 什麼是「暗時間」?「暗時間」是《暗時間》作者劉未鵬提出的一種時間衡量方式與運用法則。劉未鵬說:「衡量一個人活了多少年,應該用思維時間來計算。」
  • 什麼是時間黑洞?
    時間管理這個話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拿出來思考一下。時間被手機全部吃掉,怎麼辦?剛想集中精力做點事,馬上被打擾,有做不完的事,怎麼辦?太多沒有結束的開始,怎麼辦?每個人都有一個時間黑洞。時間黑洞吃掉了一個人大部分時間。
  • 你的「時間黑洞」有多大?
    讓人悲哀的是,在工作之餘,這些社交軟體霸道地佔用著成塊的和零碎的時間,數以萬計的各類APP都敵不過它們。如果稍微做一下統計,就會發現人們在這些平臺的時間消耗非常驚人,收益卻微乎其微。當然,視野的開闊和思想的變化,也是收益。
  • 2020年物理學5大革命性發現,從黑洞信息悖論到時間之謎
    也許另一個奇才的想法正被給予時間和空間來孕育,誰知道會有什麼奇蹟在等待著他。在牛頓的時代,隔離意味著,除了一棵蘋果樹,幾乎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做伴。但更重要的是,科學本身從那時起已經完全改變了。直到大約一個世紀前,一位孤立的思想家才有機會引發一場全面的知識革命。現在,最大的問題(理論問題)往往只會在全球學者團隊的齊心攻克下才會有成效。
  • 改變人生的時間管理術——我讀《為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
    在沒有「學會」時間管理之前,每天要接診數十位患者,工作14個小時以上,忙不完的工作地獄,精神壓力過大打垮了他的身體,他患上了一種突發性失聰的病。他不想被工作「殺死」,決定改變自己的生活工作方式,於是對自己使用時間的方法下了一番功夫,結果取得很大的成功。他首先曬了一下他修改後的常規日程安排:每天上午是我的寫作時間,每年我要出版3本書。
  • 擺脫時間黑洞——《小強升職記》讀書筆記
    在很多人的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都能感覺到時間不夠用,或者經常感到一天裡面忙忙碌碌,到了最後,卻不知道自己都做了什麼,一天就過去了。這往往就是自己的管理時間方面出現了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往往需要的是可以直接使用的時間管理的方法,而不是一些枯燥的概念。
  • 不能天天將時間虛耗在瑣事,少有正知正念
    正念,是不忘善法的意念,也就是憶念正法,時刻不忘修持善法。如果將自心比喻成馬,正念比喻為拴馬的繩索,正知則如同馬的主人。主人在放馬時,需要經常要去看護它,用繩索拴住它,防止丟失;同樣,我們修行時必須經常以正知觀照三門,注意三門所為是否如法,然後以正念時時刻刻將三門安住於善法當中。
  • 【正念修心坊】2022年,正念人生,從心開啟
    我的2021年,是正念的一年,每天早晚與一群小夥伴,進行正念的冥想練習,開啟了正念覺醒的美好生活。同時,用一年的時間,升級了《現代家庭心理升級課程》,更新家教理念,重塑強者心理。也為有緣的朋友做了一對一的個案心理諮詢。
  • 從《慶餘年》說時間旅行及其悖論|影評
    在各種時間旅行題材的科幻作品中,有三種思路應對這個問題。第一是歷史不可改變型。你要殺死你外祖父?好,那我就規定你殺不死、或殺死也沒用,規定時間旅行者在歷史上無論怎麼做都無法影響歷史。平行宇宙理論來源於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後來被拿來解決時間旅行悖論。它的規定也很簡單:時間旅行一開始,宇宙就分裂了,你無論怎樣改變,影響的也只是你穿越過去的那個宇宙,你原本所在的宇宙完全不受影響。
  • 用了兩年的時間,得到的黑洞照片為什麼那麼模糊不清?
    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黑洞的真身終於面世,當日中國上海天文臺大廈同步全球6地召開全球發布會,同步全球發布黑洞照片。平時我們的照片不清晰是因為像素不好,這張照片也一樣,就是清晰度不夠,解析度不高。
  • 科學家研究發現,大質量黑洞其實是蟲洞,時間旅行或將成真?
    科學家研究發現,大質量黑洞其實是蟲洞,時間旅行或將成真?近來人們一直都想要穿越時空,而穿越時空是否可行呢?假如有一個橋梁連接了兩個不同的點,也就是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提出的蟲洞概念,在100年前科學家也提出了白洞和黑洞的思想,他們認為白洞和黑洞可以通過連接,從而創造時空連接的橋梁。人類真的可以穿越時空嗎?愛因斯坦與蟲洞不過愛因斯坦的蟲洞概念只停留在理論階段,實踐是無法證明的。
  • 正念的奇蹟:3個正念要點,改變大腦,改變命運
    我們本篇主要介紹正念的原理,讓大家知道,正念到底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正念與冥想的本質是什麼?而實際上,這樣的說法,讀者是很難拿來直接操作從而達到超越本能意識的遮蔽的效果的,比如在小務虛此前的文章中,我們在多處地方均強調本能意識的強大遮蔽性,指出人生的諸多苦難,正是因為本能意識的遮蔽,並且更多的是從演化學的角度來解讀理性邏輯與本能意識。
  • 正念改變大腦|正念的神經科學以及對大腦的影響
    我們現在來具體看一看正念對於大腦的影響。正念的神經科學正念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處理情緒,以及身心問題還可以幫助我們大腦更好的運作。正念可以通過神經的可塑性,使大腦發生結構性的改變,這個改變,會使大腦細胞重新進行重組,神經的可塑性是能夠讓大腦細胞進行重組的。
  • 《正念小孩》|美麗人生,一路相隨
    每個人內心都住著一個正念小孩,你只需喚醒他,就能收穫美麗的人生。——題記如果有人問你,讀過哪本關於心靈勵志的書籍?我想《秘密》應該是很多人的首選項吧。多年前,朗達·拜恩所寫的《秘密》一書,及其同名電影在全球掀起了心靈勵志書的高潮。其後,喬·維泰利的《零極限》又再一次向大眾證實了冥想、吸引力法則的重要性。
  • 時間流逝的人生感悟句子
    時間流逝的人生感悟句子1、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2、人生不售來回票,一旦動身,絕不能復返。
  • 時間的力量
    減緩傷痛、忘卻記憶的最好方式就是讓時間熨平一切。2020年最大的黑天鵝事件就是新冠疫情。新冠改變了世界的方方面面,也讓跑步成為一項更奢侈艱難的事情。眾多賽事不得不取消,有限的國內賽事名額難求,許多夢想跑遍六大滿貫賽的跑友留下了滿滿的遺憾。遺憾的還有馬拉松之王基普喬格,失去了連續七年不敗的金身……我們見證了很多很多。
  • 時間會一直走下去,人也會隨著時間而改變!
    時間變遷,有的情,處著處著就淡了!甜蜜的愛情,時間久了也會變心;深厚的友情,變故多了也會減淡;無私的親情,距離遠了也會陌生。人心本就很難猜,感情更不穩定,沒有什麼感情會一直不變!人生有笑有淚,再濃烈的事情在時間的磨合下都會慢慢的變淡,歲月流逝,會帶你看更好的風景,讓你遇見更好的人,更好的事。一隻杯子,只有倒空了,才可以重新容納水;生活,刪繁就簡才能更好地前行,我們沒必要一味的停留在從前。生命走得再遠也要回歸原點。往事是用來回味的,今天是用來珍惜的,明天是用來期許的,人生路上,或交集,或擦肩,不曾改變的是曾經牽過手的溫暖。
  • 《與霍金一起了解宇宙》時間旅行的三種方式,而蟲洞的可行性幾乎為零
    這並不意味著所有時間旅行都不可行,霍金先生對時間旅行深信不疑,相信人嗎能夠跨入未來。第二種方式,環繞巨型黑洞。眾所周知,如同流水一樣,時間在不同的地點流逝的速度並不一樣。問題並不在於時鐘,時鐘走得快是因為在天空中時間本身就比在地球上快,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地球巨大的質量。愛因斯坦意識到,物質滯延時間,物體越重滯延時間越長。這一驚人的事實,打開了一扇穿越未來的希望之門。恰好有一個符合條件的物體,銀河系中心的特大質量黑洞,距離我們26000光年,是整個銀河系中質量最大的物體,質量相當於400萬個太陽。
  • 時間是什麼?
    三維世界的時間從我們熟知的三維世界解釋時間,我認為時間是微空間變化的產物,是對物質、能量發生變化的量度,一個封閉體系中,如果各個物體的狀態沒有發生變化,那麼時間也就失去了意義。何為各個物體沒有狀態的改變?簡單的理解就是各物體的相對位置沒有發生變化,原子與電子的相對位置沒有變化,光子的相對位置也沒有變化。
  • 三個月時間廣州浪奇「黑洞」擴大了50% 何時是盡頭?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三個月時間,廣州浪奇「黑洞」擴大了50%,何時是盡頭?廣州浪奇的「黑洞」故事,並未畫上句號。不斷擴大的「黑洞」,正在吞噬廣州浪奇60年時光積澱的聲譽和財富,也給廣州浪奇的命運蒙上了不可預知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