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改變大腦|正念的神經科學以及對大腦的影響

2022-01-07 墨心療愈

點擊上方冥想島關注

領取冥想音樂包

經過學習我們都有了解過,正念冥想可以減輕壓力,減少我們的焦慮感。

同時也可以緩解睡眠問題,改善生活質量,據一些研究表明:正念能夠改變我們大腦的結構。

我們都知道大腦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反應、專注以及記憶的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對大腦結構的影響,從而影響我們的決策反應和判斷的能力。

我們現在來具體看一看正念對於大腦的影響。

正念的神經科學

正念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處理情緒,以及身心問題還可以幫助我們大腦更好的運作。

正念可以通過神經的可塑性,使大腦發生結構性的改變,這個改變,會使大腦細胞重新進行重組,神經的可塑性是能夠讓大腦細胞進行重組的。

在正念冥想的過程中,當我們有更多感覺與想法轉向愉快、平靜、喜悅的狀態時,大腦也跟隨著這種轉變而轉變。

我們越多這樣的體驗,大腦的就會有越多這樣的狀態,越多的體驗越多形成默認的狀態。

在我們的大腦中,有著數十億的神經元,這些神經元彼此相連,就會形成「神經通路」。

每天發生的事情,經歷以及感受就會形成我們的經驗和分析,這些相關的經驗就會形成我們的信念。

也就是,從一些事物中,你如果經常覺得自己很糟糕,糟糕的神經通路就會增強,形成負面的核心信念。

如果從不同的經驗中,你體驗到的是積極的情緒,那麼積極的感受就是我們的核心信念。

為什么正念冥想可以改變我們的神經通路的狀態?

正念冥想會不斷地讓我們回到當下,在呼吸與當下的覺察中,我們既不會陷入到情緒的幹擾中,也不會任由自己被興奮的情緒所限制。

我們始終保持在平靜與平和的狀態之中,這種狀態就是積極的神經通路的強化。

正念冥想的練習往往會幫助我們清理內在負面的情緒以及想法,會讓我們專注於自己的想法以及柔軟的感受上。

在整個過程中,大腦會在這些積極的情緒上形成新的神經通路。

如果我們從不冥想,大腦就會很容易觸發一些負面的情緒,正念冥想的練習,就是一個幫助我們關閉觸發消極情緒的按鈕。

當然,通過塑造大腦的神經通路,不僅僅只有正念冥想,也包括閱讀、運動、學習等等活動,但正念冥想確實是一個有效且容易堅持的方式。

正念會改變大腦的結構

根據一項研究表明,正念可以改善大腦的結構。

我們看一下大腦的結構圖: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杏仁核:大腦應激反應的關鍵區域,負責負面情緒和壓力反應的腦中心區域

前額葉皮質:腦部的命令和控制中心,關乎思考與決策。

前扣帶回皮層:參與認知學習、情緒調節,大腦額葉的內表面。

海馬體:關聯我們的記憶儲存以及產生新記憶的中心。

丘腦:感覺的傳遞中心,全身各種感覺,在丘腦內更換神經元,然後投射到大腦皮質上。

腦胼胝體:連接大腦左右半球的重要器官,增強理性應對事件的能力。

當我們開始回收注意力,就會觸發到我們的前額葉皮層,在正念冥想中,會幫助我們改變腦灰質的結構,可以引起海馬體灰質密度增加。

並且減少杏仁核,杏仁核越小,我們對壓力的反應就會越低,大腦灰質的減少也會降低壓力的水平。

所以說經過多項研究正念是可以影響和改變我們的大腦的,也是有效地調節情緒、記憶及感受的有效方式。

哈佛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Sara Lazar使用 MRI 技術來觀察大腦:在她的研究中,她查看了大腦的詳細結構並了解了冥想中大腦的變化。在Sara Lazar的第一項研究中,她研究了具有豐富冥想經驗的個人。數據表明,冥想可能有助於減緩甚至防止與年齡相關的額葉皮層變薄。這個部位會影響記憶力,假設隨著年齡記憶力會下降,然而,Sara Lazar和她的團隊發現,40 多歲和 50 多歲的人與 20 多歲和 30 多歲的人擁有相同數量的灰質。在Sara Lazar的第二項研究中,她使用了以前從未冥想過的人。這些人參加了一個基於正念的減壓培訓計劃,他們每周參加一次課程。他們還參加了各種正念練習,包括坐禪、正念瑜伽和身體掃描練習。會議每天持續 30 -40 分鐘。在這項研究中,Sara Lazar測試了接受者的正念冥想對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Sara Lazar還對幫助人們緩解慢性疼痛、失眠、抑鬱和焦慮等症狀感興趣。8 周后,大腦 4 個區域的腦容量增加了。這些地區中最相關的包括:海馬體是一種形狀像海馬的大腦結構。它負責情緒的調節、空間定位、學習和記憶的儲存。顳頂聯合區是大腦頂葉與顳區相交的區域。大腦的這個區域負責同理心和同情心。研究結果還表明,杏仁核減少了,這意味著戰鬥或逃跑反應,對威脅的反應,也減少了。杏仁核越小,人們對壓力的反應就越好。根據這項研究,大腦灰質的減少也與壓力水平的變化有關。所有這些研究意味著人們反映的變化發生在他們自己的內部,而不是環境本身。最後,正念可以幫助你改變你對壓力情況的反應,幫助你感覺更平靜,更有控制力。

數據及圖片來源:positivepsychology

正念冥想對腦波的影響

在對正念的研究中,還有一些是通過我們的腦電波觀測來的大腦,雖然大腦不是我們的精神中心,但對我們的身心狀態有著巨大的影響。

大腦的神經元之間是使用電波進行交流的,高速運轉的大腦源源不斷地提供電波,腦電波所發出來的頻率,就是我們大腦不同狀態下活躍的頻率。

我們在清醒、睡眠以及思考、判斷的過程中,腦波狀態是截然不同的。

我們先來看常見的五種腦波狀態

腦電波運用一種重複的頻率傳送信息。

這種頻率可以通過腦電圖(EEG)儀測量出,影響我們常見的五種腦電波分別是:delta,theta,alpha,beta和gamma、Beta、Alpha、Theta、Delta。

1.Gamma:當我們感知、學習、意識和解決問題時,這種腦電波會處於活動狀態。

2.Beta:當我們警覺、忙碌和思考中,這種腦電波會處於活動狀態。

3.Alpha:當我們心情平靜、放鬆同時有覺知的狀態下,這種腦電波會處於活動狀態,我們進入睡眠時或冥想時會呈現這種腦電波。

4.Theta:當我們進入深度冥想、白日做夢或快速眼動睡眠時,這種腦電波會處於活動狀態。

5.Delta:當我們進入到深度睡眠或無意識狀態時,這種腦電波會處於活動狀態。

腦波的狀態,是我們大腦複雜而有序運轉的呈現,正念冥想可以幫助我們調節腦波到穩定的狀態。

當我們開始專注於當下,專注於呼吸,將注意力轉向自己時,就是從Gamma到Beta到alpha直至theta的過程。

進入到alpha腦波可以幫助我們有意識地進入放鬆的狀態,同時alpha腦波還可以激發我們的感知力與創造力。

相關焦點

  • 正念與腦神經科學筆記
    正念練習被顯 帶來很多改變:活態度和式、情緒管理、健康、 自我以及與 他人的 關係等 The brain and nervous system is a core system that processes and regulates information
  • 正念的奇蹟:3個正念要點,改變大腦,改變命運
    所謂注意力:就是非本能意識主導下的理性邏輯,在我們的大腦裡面對應左前額葉皮層,也就是我們13章節的解釋者。而正念,就是要求你的理性邏輯不對你所正念的任何事情作出好壞對錯的評價,首先,我們必須明白,我們的本能意識的自動化就是建立在情緒之上的,因此,在本能意識這一層,它一定會作出評價。因此,正念的第一個關鍵點,即解釋者,不受本能意識的情緒影響,不對任何事情作出評價。
  • 正念人生|活在當下,平凡生活中的英雄主義
    ——帕拉宏撒·尤迦南達經過長期的研究與實驗,正念冥想訓練被證實可以改變腦電活動,從多方面影響我們的大腦結構。來自美國Lutz博士等學者的研究報告表明,在練習一段時間的正念冥想之後,練習者的右側腦島、左側顳下回和右側海馬三個區域灰質密度明顯增加。
  • 越來越火的正念,小孩能練習嗎?| 專家視角
    正念(mindfulness)及冥想並不是什麼新事物——證據顯示,早在五千多年前,人類就已經開始練習冥想了。然而,越來越多的現代人正在練習正念冥想,希望讓自己感覺更好。 研究顯示,正念冥想可調節免疫系統功能,降低血壓,甚至改變腦結構及功能。
  • 【視頻】冥想正念指南(一)
    《冥想正念指南》01:如何開始《冥想正念指南》02:如何放下《冥想正念指南》03:如何愛上生活作者安迪·普迪迪科姆(Andy Puddicombe)曾是一名佛教僧侶,也是廣受全球喜愛的Headspace冥想應用的聯合創始人。
  • 正念與領導力:正念三個方面提高心理需求滿足感
    我們借鑑自我決定理論,主張心理需求滿足可能是解釋領導者專注力如何影響變革型領導的基本過程之一。以往的研究已經確立了變革型領導者心理需求滿足的重要性。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在這項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正念可能會對領導者的自決產生積極影響。
  • 正念冥想的積極意義
    實驗表明正念冥想對焦慮情緒幹預的即時效果達到顯著的中等以上的效果。如果感到焦慮時,練習正念冥想,可以讓你的焦慮在當下得到緩解。2延緩衰老正念訓練可提升端粒酶活躍度,端粒酶是在細胞中負責維持端粒長度的一種酶,它可以修復在細胞分裂過程中DNA縮短部分,這一縮短過程被證明與衰老有關。
  • 迅速改善情緒,提升靈性的正念課程
    企業界用正念幫助員工提升:專注力、情緒管理能力、復原力、創造力、領導力與人際溝通能力。教育界用正念幫助學生增強:學習效率與情緒平衡,並可優化大腦。你,也能用正念改善健康、工作與家庭生活!正念風潮正在蔓延!
  • 全球最權威的正念冥想課程(MBCT),穿越焦慮、抑鬱、失眠、慢性疼痛的扁舟,重獲內心自由
    除此之外,腦神經科學的研究發現,正念還能讓我們大腦的多個區域產生積極的改變,包括杏仁核、紋狀體、多個前額葉皮層區域、前扣帶回皮層、後扣帶回皮層、腦島等等 (Tang et al., 2015)。隨著這些大腦區域的改變,練習者的注意力和執行控制等高級認知能力、情緒調節能力、以及自我覺知能力都能得到顯著提升。
  • 改變人生的三種時間:暗時間、正念時間、黑洞時間
    究其根本,是因為你沒有整天把你想做的事,要學的東西放在你的大腦裡,時刻給予它最高的優先級。假如在你走路、吃飯、做夢的時候,心心念念想的都是這件事,你的CPU總是分配給它,那麼你的思維時間就是用到了極致,你投入的時間就真正等於了實際流逝的時間,因為你的CPU是滿載的。
  • 改變人生的三種時間:暗時間、正念時間、黑洞時間 | 高瓴 Recommend
    究其根本,是因為你沒有整天把你想做的事,要學的東西放在你的大腦裡,時刻給予它最高的優先級。假如在你走路、吃飯、做夢的時候,心心念念想的都是這件事,你的CPU總是分配給它,那麼你的思維時間就是用到了極致,你投入的時間就真正等於了實際流逝的時間,因為你的CPU是滿載的。
  • 收藏 | headspace正念冥想指南(全八集)
    ,不是要去掌控,追逐,逃離那些思緒和感情,而是改變我們與那些路過的思緒和感情之間的關係。腦科學的研究和神經可塑性 (Neuroplasticity) 的概念都發現了通過冥想,大腦用來感受幸福和安康和部位會顯示更多血流,我自己還去搜了一些關於長期冥想可以給大腦帶來結構性改變的研究 (好神奇!)。
  • Headspace 冥想正念指南:冥想背後的好處和科學
    昨天無意中在B站看到安迪的《Headspace 冥想正念指南》,非常棒的視頻,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B站觀看。
  • 正念與領導力:正念對領導滿意度影響試驗
    領導者的傾向性正念是用弗賴堡正念量表的簡短版本來衡量的。該量表由14個項目組成,評估注意狀態的頻率。一個例子是「我對當下的經歷持開放態度」。這些項目的回答頻率為6分(從1分=從不到6分=幾乎總是)。克朗巴赫的阿爾法是0.90。
  • 金剛舞和正念
    唱歌、跳舞能夠幫助解決所有類型的精神、能量和身體的紊亂,發展覺知、信任,以及個體自信和與外部世界相關的自信。它們會導向一個更為正念、和諧和快樂的生活。    超越了快樂與和睦的相對利益,神聖、靈性和儀式性舞蹈的強烈願望,正如一切靈性或者宗教方法一樣,是要證得一種改變心意的無私狀態,或者更高的意識,絕對地由痛苦導向解脫。
  • 正念療法,成為自己和星孩的心理醫生
    隨著正念的練習進行,我們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此刻的事務上,那麼我們的「定力」就會提高, 內心也會更加從容與穩定。所以,無論是譜系兒童還是我們家長,通過這種訓練均可以有效地提高個體的情緒調節能力、維持情緒穩定性,避免負面情緒對自身的影響。
  • 正念:正念是什麼?
    我們的正念課程已經陪伴著大家走過了一個多月的時光。在這段時間裡,每天的正念音頻受到了大家的歡迎。經常有朋友來信說,每天的五分鐘站滿時間太短,剛剛靜下心來,時間就到了。在春節期間,我與幾個老師一起討論如何讓這個正念課程更好地幫助大家,經過仔細地思考,我們決定調整「正念課程」的每次音頻的時間與發布頻率,把每次正念音頻的時間長度從以前的五分鐘提高到十分鐘,同時在每周的二、四、六發布最新的正念音頻。因為,我們每個音頻都是精心製作出來的,可以反覆收聽。所以,在其他時間,建議大家重複收聽頭天的內容,這樣,我們的正念課程可能會收到比以前更好的效果。
  • 【邀請函】正念日,等你一起來體驗正念的奇蹟
    許多朋友看過一行禪師的《正念的奇蹟》,正念的奇蹟:32個正念的練習,其中介紹了正念日,一行禪師建議大家每周都給自己安排一個正念日,正念日是怎樣的體驗?在我們的正念認知療法八周課MBCT中,就會給大家安排一個正念日,活在當下的日子才美。可能你聽說過:行住坐臥都是禪,如果沒有學習過正念,會以為這是一句「雞湯」,但其實這是一種生活方式。李婷Balinda老師希望大家的正念日,並不僅僅是在打坐墊或瑜伽墊上度過,而是「實際生活」中的正念,因為我們學習正念不是為了「修仙」,而是讓自己的生活更和諧、更美好、更有意義。
  • 人工智慧助力抑鬱症的治療.正念訓練的利與弊
    ixlib=rb-1.2.1&ixid=eyJhcHBfaWQiOjEyMDd9&auto=format&fit=crop&w=900&q=60如今,抑鬱症的診斷大多依賴於問卷調查,其精確性存在問題,甚至可能影響治療的時效性。
  • 經典文獻:正念練習中的四個悖論
    但是,如果要將正念與科學、醫學、教育學和心理學整合,那我們需要對正念的定義達成一致的共識。雖然正念的概念通常與佛教聯繫在一起,但其現象學本質植根於大多數宗教和精神傳統,以及在西方哲學和心理學思想流派當中(Walsh 與 Shapiro 2006)。正念是一種超越文化和宗教的人類共有的能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部分,也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達到的一種覺知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