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冥想島關注
領取冥想音樂包
經過學習我們都有了解過,正念冥想可以減輕壓力,減少我們的焦慮感。
同時也可以緩解睡眠問題,改善生活質量,據一些研究表明:正念能夠改變我們大腦的結構。
我們都知道大腦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反應、專注以及記憶的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對大腦結構的影響,從而影響我們的決策反應和判斷的能力。
我們現在來具體看一看正念對於大腦的影響。
正念的神經科學正念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處理情緒,以及身心問題還可以幫助我們大腦更好的運作。
正念可以通過神經的可塑性,使大腦發生結構性的改變,這個改變,會使大腦細胞重新進行重組,神經的可塑性是能夠讓大腦細胞進行重組的。
在正念冥想的過程中,當我們有更多感覺與想法轉向愉快、平靜、喜悅的狀態時,大腦也跟隨著這種轉變而轉變。
我們越多這樣的體驗,大腦的就會有越多這樣的狀態,越多的體驗越多形成默認的狀態。
在我們的大腦中,有著數十億的神經元,這些神經元彼此相連,就會形成「神經通路」。
每天發生的事情,經歷以及感受就會形成我們的經驗和分析,這些相關的經驗就會形成我們的信念。
也就是,從一些事物中,你如果經常覺得自己很糟糕,糟糕的神經通路就會增強,形成負面的核心信念。
如果從不同的經驗中,你體驗到的是積極的情緒,那麼積極的感受就是我們的核心信念。
為什么正念冥想可以改變我們的神經通路的狀態?
正念冥想會不斷地讓我們回到當下,在呼吸與當下的覺察中,我們既不會陷入到情緒的幹擾中,也不會任由自己被興奮的情緒所限制。
我們始終保持在平靜與平和的狀態之中,這種狀態就是積極的神經通路的強化。
正念冥想的練習往往會幫助我們清理內在負面的情緒以及想法,會讓我們專注於自己的想法以及柔軟的感受上。
在整個過程中,大腦會在這些積極的情緒上形成新的神經通路。
如果我們從不冥想,大腦就會很容易觸發一些負面的情緒,正念冥想的練習,就是一個幫助我們關閉觸發消極情緒的按鈕。
當然,通過塑造大腦的神經通路,不僅僅只有正念冥想,也包括閱讀、運動、學習等等活動,但正念冥想確實是一個有效且容易堅持的方式。
正念會改變大腦的結構根據一項研究表明,正念可以改善大腦的結構。
我們看一下大腦的結構圖: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杏仁核:大腦應激反應的關鍵區域,負責負面情緒和壓力反應的腦中心區域
前額葉皮質:腦部的命令和控制中心,關乎思考與決策。
前扣帶回皮層:參與認知學習、情緒調節,大腦額葉的內表面。
海馬體:關聯我們的記憶儲存以及產生新記憶的中心。
丘腦:感覺的傳遞中心,全身各種感覺,在丘腦內更換神經元,然後投射到大腦皮質上。
腦胼胝體:連接大腦左右半球的重要器官,增強理性應對事件的能力。
當我們開始回收注意力,就會觸發到我們的前額葉皮層,在正念冥想中,會幫助我們改變腦灰質的結構,可以引起海馬體灰質密度增加。
並且減少杏仁核,杏仁核越小,我們對壓力的反應就會越低,大腦灰質的減少也會降低壓力的水平。
所以說經過多項研究正念是可以影響和改變我們的大腦的,也是有效地調節情緒、記憶及感受的有效方式。
哈佛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Sara Lazar使用 MRI 技術來觀察大腦:在她的研究中,她查看了大腦的詳細結構並了解了冥想中大腦的變化。在Sara Lazar的第一項研究中,她研究了具有豐富冥想經驗的個人。數據表明,冥想可能有助於減緩甚至防止與年齡相關的額葉皮層變薄。這個部位會影響記憶力,假設隨著年齡記憶力會下降,然而,Sara Lazar和她的團隊發現,40 多歲和 50 多歲的人與 20 多歲和 30 多歲的人擁有相同數量的灰質。在Sara Lazar的第二項研究中,她使用了以前從未冥想過的人。這些人參加了一個基於正念的減壓培訓計劃,他們每周參加一次課程。他們還參加了各種正念練習,包括坐禪、正念瑜伽和身體掃描練習。會議每天持續 30 -40 分鐘。在這項研究中,Sara Lazar測試了接受者的正念冥想對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Sara Lazar還對幫助人們緩解慢性疼痛、失眠、抑鬱和焦慮等症狀感興趣。8 周后,大腦 4 個區域的腦容量增加了。這些地區中最相關的包括:海馬體是一種形狀像海馬的大腦結構。它負責情緒的調節、空間定位、學習和記憶的儲存。顳頂聯合區是大腦頂葉與顳區相交的區域。大腦的這個區域負責同理心和同情心。研究結果還表明,杏仁核減少了,這意味著戰鬥或逃跑反應,對威脅的反應,也減少了。杏仁核越小,人們對壓力的反應就越好。根據這項研究,大腦灰質的減少也與壓力水平的變化有關。所有這些研究意味著人們反映的變化發生在他們自己的內部,而不是環境本身。最後,正念可以幫助你改變你對壓力情況的反應,幫助你感覺更平靜,更有控制力。數據及圖片來源:positivepsychology
正念冥想對腦波的影響在對正念的研究中,還有一些是通過我們的腦電波觀測來的大腦,雖然大腦不是我們的精神中心,但對我們的身心狀態有著巨大的影響。
大腦的神經元之間是使用電波進行交流的,高速運轉的大腦源源不斷地提供電波,腦電波所發出來的頻率,就是我們大腦不同狀態下活躍的頻率。
我們在清醒、睡眠以及思考、判斷的過程中,腦波狀態是截然不同的。
我們先來看常見的五種腦波狀態
腦電波運用一種重複的頻率傳送信息。
這種頻率可以通過腦電圖(EEG)儀測量出,影響我們常見的五種腦電波分別是:delta,theta,alpha,beta和gamma、Beta、Alpha、Theta、Delta。
1.Gamma:當我們感知、學習、意識和解決問題時,這種腦電波會處於活動狀態。
2.Beta:當我們警覺、忙碌和思考中,這種腦電波會處於活動狀態。
3.Alpha:當我們心情平靜、放鬆同時有覺知的狀態下,這種腦電波會處於活動狀態,我們進入睡眠時或冥想時會呈現這種腦電波。
4.Theta:當我們進入深度冥想、白日做夢或快速眼動睡眠時,這種腦電波會處於活動狀態。
5.Delta:當我們進入到深度睡眠或無意識狀態時,這種腦電波會處於活動狀態。
腦波的狀態,是我們大腦複雜而有序運轉的呈現,正念冥想可以幫助我們調節腦波到穩定的狀態。
當我們開始專注於當下,專注於呼吸,將注意力轉向自己時,就是從Gamma到Beta到alpha直至theta的過程。
進入到alpha腦波可以幫助我們有意識地進入放鬆的狀態,同時alpha腦波還可以激發我們的感知力與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