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MOM產品呼之欲出 多隻私募產品運行

2020-12-28 新浪財經

原標題:公募產品呼之欲出 多隻私募運行 來源:FUND部落

中國基金報記者 方麗 陸慧婧

2019年12月,《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管理人中管理人(MOM)產品指引(試行)》發布,基金業協會隨後發布《私募管理人中管理人(MOM)產品備案相關事項的通知》,如今兩份文件落地已一年。一年來,MOM取得實質性進展,公募產品已完成上報、答辯,距離獲批僅差「臨門一腳」;私募MOM方面,多家券商資管、基金公司、基金子公司、私募基金備案了多隻產品。

公募MOM呼之欲出

基金公司對於MOM非常積極。去年12月,招商、創金合信、鵬華、華夏、建信等多家基金公司上報了產品。

MOM呼之欲出,不少基金公司在積極跟渠道溝通,做足準備。 創金合信基金表示,投資者對於MOM與FOF的區別以及MOM的收益來源尤其關注。實際上,MOM相當於FOF的一個補充,其收益來自三個方面:一是管理人進行股債資產比例的資產配置收益;二是管理人在不同風格投資顧問倉位間進行風格資產配置收益;三是投資顧問在其擅長的風格、行業領域進行個股選擇的收益。

一位基金公司產品部門人士表示,MOM要求滿倉運作,剝離基金經理的擇時和流動性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發揮選股特長。MOM對投顧基金經理的考核不看全市場排名,錨定基準和賽道進行長周期考核,減輕基金經理的投資心理壓力,防止風格漂移,實現長期更優的投資決策。

隨著MOM產品指引落地,停滯一年多的私募MOM重啟備案。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指引發布一年來,有10隻產品私募MOM通過基金業協會進行了備案。

今年3月,平安基金杭盈1號發行成立,為指引實施後落地的首批私募MOM之一,招商銀行擔任託管人,子管理人包括盈峰資本、上海睿郡資產、上海玖鵬資產管理中心(有限合夥)三家機構。

據了解,光證資管、天風證券、國金證券、創金合信基金、易方達資產等機構都已備案了私募MOM,子管理包括淡水泉、興聚投資、望正資產等知名私募。

創金合信基金表示,公司按照最新監管要求已經備案了多隻私募MOM產品,其中一隻產品也是全市場首批新規標準的MOM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之一,旗下私募MOM產品主要面向機構客戶發售,目前規模已近50億。

MOM未來空間巨大

「MOM發展空間巨大。」鵬華基金資產配置與基金投資部表示,根據晨星的統計,海外MOM市場的資產管理規模有3萬億美元,其較好的風險收益特徵備受養老資金青睞。指引推出後,以「多元投顧,多元風格」為導向的MOM產品必將在中國蓬勃發展,有望成長為萬億級別的細分產品市場。

當然,發展公募MOM也存在不少難點。創金合信基金表示,業務難點主要有四個,一是產品設計,MOM產品設計上要深入客戶群體做分類分析;二是投資顧問研究方面;三是組合構建方面,優秀的MOM管理人可以通過大類資產配置、子類行業或風格選擇、優選在特定風格行業裡面有獨特投資能力的投顧三個維度去構建組合,將資產配置理念與投顧優選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構建出系統性、適應性較強、能獲得超額收益的組合策略;四是動態管理及投後管理:組合策略的動態管理和投顧的優勝劣汰,是MOM產品運作的重要環節。

鵬華基金資產配置與基金投資部表示,MOM的運作難點,從資金端看,如何找到長期穩定的資金,在MOM講究長期持有分享投資收益的理念下進行投資,需要不斷進行投資者教育,進行客戶引導。從資產端看,目前公募基金的策略區分度不高,而私募基金信息不對稱較為嚴重,很難找到真正的多元投顧,長期合作。最後從投資運作來看,在中國現有指引框架下,如何協調大M和小M的利益,共同為產品業績努力,也是急需在制度上理順的問題。

招商基金認為,MOM基金在國內發展僅有8年時間,MOM的發展受到主流資管機構的重視,各路資本都競相開始布局MOM業務。MOM基金成功的關鍵在於能否在市場上尋找到優秀的二級投資人,通過組合構建及動態管理來實現組合的「資產多元化、策略多元化、風格多元化」,從而達到風險和收益的均衡。MOM產品的頭部化現象比較明顯,大型機構具有發行優勢,小規模機構難以承擔較高的運營成本。

「2021年或將是MOM的元年。公募MOM產品獲批漸行漸近,這是多元資產管理、FOF產品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德邦基金專戶業務部執行總經理孫博巍表示,系統投入、投資決策流程是籌備工作的重點,其中最難的可能是如何獲取優質的子管理人,因為好的外部基金經理可能不太願意做同行MOM的子管理人。

相關焦點

  • 公募MOM產品「呼之欲出」 多家基金公司摩拳擦掌
    中國基金報記者發現,在這一年時間裡,不少大中型機構都基金投身其中,公募MOM產品已經完成上報、答辯等過程,距離獲批僅剩「臨門一腳」;私募領域MOM,多家券商資管、基金公司、基金子公司、私募基金策馬揚鞭,積極備案了多隻私募MOM。展望未來時,各大機構都看好這一領域的發展空間。
  • 3000多隻私募產品提前清算
    今年A股市場的結構性行情造就了私募行業飛速發展,私募發行也不斷升溫。今年以來,截至12月15日,私募行業發行產品總數達27500多隻,其中更是爆款頻出,如林鵬「奔私」後發行的產品「和諧匯一遠景系列」首日募集金額就超100億元。
  • 券商資管激戰公募軍團!93隻產品完成改造,規模近1500億!還有7000億...
    券商資管公募化轉型之後,券商資管將與100多家公募基金管理人、7000多隻公募基金同臺競爭,這對於券商的產品開發能力、投研能力、客戶服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券商資管能否擺脫過往的路徑依賴,在財富管理大潮中奪得更多的收益,市場各方拭目以待。
  • 超3300隻產品清盤!百億私募也赫然在列,原因竟是……
    據第三方平臺統計,截至12月10日,今年以來超3000隻基金提前清盤。其中,股票策略私募基金佔據了絕大部分,林園投資、東方港灣、明汯等知名百億級私募產品也赫然在列。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清盤的理由比較多樣,但因投資人獲利了結而遭到巨量贖回,是大批私募產品清盤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品牌力度和長期業績較弱的私募,更易出現這一問題。
  • 旗下量化私募產品近期備案,但管理規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12月23日,王亞偉旗下的千合資本在基金業協會備案了旗下的量化私募產品,從目前王亞偉備案的私募產品來看,該產品是目前王亞偉的所有私募產品中帶有「量化」二字的私募產品。該產品名為千合資本-基本面量化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據協會的資料顯示,該量化私募產品成立於12月21日,產品的託管人為中信證券。基金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根據管理人最新報送信息,本基金存續規模低於500萬人民幣」。
  • 百億私募產品備案潮回落,但斌再提白酒股,只投這兩類公司!
    02私募產品單周備案再超700隻,年內最高收益接近翻倍 根據私募排排網不完全統計,上周(12.14-12.18)共有768隻私募產品完成備案登記,增長量主要由股權私募基金貢獻。其中382家證券私募管理人共計備案產品524隻,在新增備案產品中佔比68.23%。
  • 繼百億專戶後 睿遠基金上報首隻公募產品
    原標題:繼百億專戶後 睿遠基金上報首隻公募產品證券時報記者 陸慧婧新晉公募公司睿遠基金節奏相當快,去年底剛剛成立百億專戶,今年初又迅速上報了旗下首隻公募基金。近日,睿遠基金上報了一隻名為睿遠成長價值混合的公募基金,材料已於今年1月8日被證監會接收。
  • 鍾蓉薩:希望通過公募、私募一起投資 讓養老金分享中國經濟成長的...
    後來也是選擇困難,我們現在有6000隻股票,有7000隻基金,很難選擇。美國2007年引入投資默認選擇模式之前其實公眾面臨的也是選擇錯誤與選擇困難問題。大家看美國的三支柱,80%的錢其實也是從401K轉到三支柱的。其實核心是希望通過稅收遞延的方式,通過基金的組合投資,來讓養老金選到在當下發展最好的企業,讓養老金分享經濟成長的好處。
  • 年內多家上市公司認購私募基金產品 養元飲品擲6億元
    來源:證券日報 原標題:年內多家上市公司認購私募基金產品 亞星錨鏈投3億元 養元飲品擲6億元 今年以來,不少上市公司將私募基金產品作為理財的首選之一。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多家上市公司以不同資金量認購私募基金產品,年內合計資金超15億元,購買了17家私募機構的20隻產品,較去年認購金額大幅提升。「事實上,今年以來有一部分私募基金產品盈利可觀,吸引了大量投資者,其中就包括了上市公司。」國際新經濟研究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鄭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 私募總規模接近16萬億 百億私募大爆發
    同時,產品備案規模驟增,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年內共計發行量化策略私募產品4692隻,同比增幅達到40.06%。在量化私募大發展的背景下,今年有多家量化私募機構規模破百億。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在納入統計的2232隻量化產品中,年內平均收益率為24.2%,其中正收益產品數量為2055隻,佔比超92%。得益於全年商品期貨市場的高波動率,CTA策略年內表現最佳。今年來納入統計的424隻量化CTA策略基金整體收益為31.57%,其中388隻基金實現正收益,佔比為91.51%,更有15隻基金年內收益翻倍。
  • 公募基金權益大年清盤164隻 凱石、大摩等公司產品「瘦身」
    從清盤的基金品種看,固收類產品清盤數量要遠多於權益類,特別是廣發和銀華兩家頭部公募全年清盤的產品數量已超過10隻,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在權益爆款時代,基金公司的發展思路愈發向權益產品傾斜。除去上述兩家公募外, Wind資訊數據顯示,華泰柏瑞去年全年清盤的三隻基金均為權益類產品,且它們均發生在去年的7月,這三隻基金分別是華泰柏瑞國企整合精選、華泰柏瑞現代服務業和華泰柏瑞核心優勢,從在任基金經理看,並非同一個人。
  • 券商資管激戰公募軍團!93隻產品完成改造 規模近1500億!
    在規模收縮的同時,券商資管的公募化轉型正在逐步加速,無論是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改造,還是成立獨立的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牌照,財富管理大潮來臨之時,券商資管正努力應戰。 Wind數據顯示,截至近日,累計有93隻券商集合產品完成了公募化改造,資產淨值總計約1500億元。從規模來看,券商資管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轉型速度仍然偏慢,目前為止,全市場有超過7000億的產品尚在途中。
  • 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支持銀行理財公司提高權益類產品比重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豔明 「現行理財監管規則對理財資金進入資本市場已沒有制度障礙,允許銀行理財公司的公募、私募產品和銀行私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銀行公募理財產品通過公募基金間接投資股票。」信託公司通過自有資金和信託產品投資股票、債券約2.2萬億元。曹宇指出,銀行業、保險業機構還發揮自身功能優勢,為資本市場在交易結算、資金存管、證券承銷、財產估值、顧問諮詢、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等方面,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礎服務,維護了市場的安全穩健運行。
  • 哪些人群適合購買公募基金產品
    公募基金安全性高、透明度高、流動性強與投資門檻低等特點均能較好地滿足投資人的理財需求。公募基金產品已經逐步發展成為普惠金融的理財工具,是適合普通投資者投資的理財產品。  渤海銀行大連分行理財人士介紹說,適合投資公募基金的人群較為廣泛。
  • 2021年私募第一炸:百萬起步狂賣100億,楊東旗下產品...
    來源:中國基金報中國基金報 江右基金銷售火爆,私募也狂賣!今日最新消息,私募大佬楊東的寧泉資產,發行的產品賣到了100億的募集上限,該產品在興業銀行私人銀行渠道首發,封閉期為2年。2020年公募私募行業大發展,然而在將近9000家證券私募當中,百億私募數量大增仍只有62家。
  • 11月備案1298隻私募資管產品 金額創年內單月新高
    12月23日,中基協披露數據顯示,2020年11月,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當月共備案私募資管產品1298隻,設立規模1210.04億元,創今年以來的單月新高。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今年前11個月,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共備案私募資管產品10336隻,設立規模9072.4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9.15%和22.55%。
  • 10月份證券期貨機構備案私募產品911隻 設立規模706.32億元
    摘要 【10月份證券期貨機構備案私募產品911隻 設立規模706.32億元】11月23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產品備案月報顯示,10月份,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當月共備案私募資管產品911隻,設立規模706.32億元;當月備案的集合產品備案辦理時間平均為
  • 元旦前公私募減倉,業內人士稱騰出「做多彈藥」,依舊看好1月...
    圖片來源:光大證券(港股06178)多家第三方機構的監測數據顯示,在元旦小長假之前,國內偏股型公募及股票私募機構的倉位水平均出現小幅下滑。有業內人士表示,在2020年收官之際,部分機構投資者「降倉落袋」,可能在為新年開局之後的「倉位回補」騰出空間。從信心指數和絕對倉位兩方面來看,公私募機構對於A股1月的預期依舊較為樂觀。
  • 銀行理財產品闖關權益投資:PK公募基金戰績如何?
    相比於銀行理財的總規模,權益型理財產品佔比僅為冰山一角。然而,對於銀行機構而言,邁出這一步轉變實屬不易。以10月份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投向情況為例,投資債券的產品有 3299隻,佔比47.57%;投資利率的產品有1335隻,佔比19.25%;投資股票的產品有192隻,佔比2.77%。
  • 監管曝光私募違規套路 亞太富邦基金、新富資本等存三類問題
    包括突破人數底線(單只私募基金200人參與的限制)、未嚴守適當性要求、未充分揭示投資風險三類問題。在投資人數限制上部分私募機構發行的產品遠超合規底線,比如:深圳富匯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鼎問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三家私募機構發行的產品共計涉及投資者1000多人,而其募集資金主要流向集團公司混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