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公募產品呼之欲出 多隻私募運行 來源:FUND部落
中國基金報記者 方麗 陸慧婧
2019年12月,《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管理人中管理人(MOM)產品指引(試行)》發布,基金業協會隨後發布《私募管理人中管理人(MOM)產品備案相關事項的通知》,如今兩份文件落地已一年。一年來,MOM取得實質性進展,公募產品已完成上報、答辯,距離獲批僅差「臨門一腳」;私募MOM方面,多家券商資管、基金公司、基金子公司、私募基金備案了多隻產品。
公募MOM呼之欲出
基金公司對於MOM非常積極。去年12月,招商、創金合信、鵬華、華夏、建信等多家基金公司上報了產品。
MOM呼之欲出,不少基金公司在積極跟渠道溝通,做足準備。 創金合信基金表示,投資者對於MOM與FOF的區別以及MOM的收益來源尤其關注。實際上,MOM相當於FOF的一個補充,其收益來自三個方面:一是管理人進行股債資產比例的資產配置收益;二是管理人在不同風格投資顧問倉位間進行風格資產配置收益;三是投資顧問在其擅長的風格、行業領域進行個股選擇的收益。
一位基金公司產品部門人士表示,MOM要求滿倉運作,剝離基金經理的擇時和流動性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發揮選股特長。MOM對投顧基金經理的考核不看全市場排名,錨定基準和賽道進行長周期考核,減輕基金經理的投資心理壓力,防止風格漂移,實現長期更優的投資決策。
隨著MOM產品指引落地,停滯一年多的私募MOM重啟備案。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指引發布一年來,有10隻產品私募MOM通過基金業協會進行了備案。
今年3月,平安基金杭盈1號發行成立,為指引實施後落地的首批私募MOM之一,招商銀行擔任託管人,子管理人包括盈峰資本、上海睿郡資產、上海玖鵬資產管理中心(有限合夥)三家機構。
據了解,光證資管、天風證券、國金證券、創金合信基金、易方達資產等機構都已備案了私募MOM,子管理包括淡水泉、興聚投資、望正資產等知名私募。
創金合信基金表示,公司按照最新監管要求已經備案了多隻私募MOM產品,其中一隻產品也是全市場首批新規標準的MOM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之一,旗下私募MOM產品主要面向機構客戶發售,目前規模已近50億。
MOM未來空間巨大
「MOM發展空間巨大。」鵬華基金資產配置與基金投資部表示,根據晨星的統計,海外MOM市場的資產管理規模有3萬億美元,其較好的風險收益特徵備受養老資金青睞。指引推出後,以「多元投顧,多元風格」為導向的MOM產品必將在中國蓬勃發展,有望成長為萬億級別的細分產品市場。
當然,發展公募MOM也存在不少難點。創金合信基金表示,業務難點主要有四個,一是產品設計,MOM產品設計上要深入客戶群體做分類分析;二是投資顧問研究方面;三是組合構建方面,優秀的MOM管理人可以通過大類資產配置、子類行業或風格選擇、優選在特定風格行業裡面有獨特投資能力的投顧三個維度去構建組合,將資產配置理念與投顧優選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構建出系統性、適應性較強、能獲得超額收益的組合策略;四是動態管理及投後管理:組合策略的動態管理和投顧的優勝劣汰,是MOM產品運作的重要環節。
鵬華基金資產配置與基金投資部表示,MOM的運作難點,從資金端看,如何找到長期穩定的資金,在MOM講究長期持有分享投資收益的理念下進行投資,需要不斷進行投資者教育,進行客戶引導。從資產端看,目前公募基金的策略區分度不高,而私募基金信息不對稱較為嚴重,很難找到真正的多元投顧,長期合作。最後從投資運作來看,在中國現有指引框架下,如何協調大M和小M的利益,共同為產品業績努力,也是急需在制度上理順的問題。
招商基金認為,MOM基金在國內發展僅有8年時間,MOM的發展受到主流資管機構的重視,各路資本都競相開始布局MOM業務。MOM基金成功的關鍵在於能否在市場上尋找到優秀的二級投資人,通過組合構建及動態管理來實現組合的「資產多元化、策略多元化、風格多元化」,從而達到風險和收益的均衡。MOM產品的頭部化現象比較明顯,大型機構具有發行優勢,小規模機構難以承擔較高的運營成本。
「2021年或將是MOM的元年。公募MOM產品獲批漸行漸近,這是多元資產管理、FOF產品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德邦基金專戶業務部執行總經理孫博巍表示,系統投入、投資決策流程是籌備工作的重點,其中最難的可能是如何獲取優質的子管理人,因為好的外部基金經理可能不太願意做同行MOM的子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