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傳》是由米洛斯·福爾曼導演,湯姆·休斯克、F·莫裡·亞伯拉罕主演的一部傳記片。該片於1984年9月19日在美國上映。電影1985年獲第5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八項大獎。
這部電影以一個普通人的視角來描述莫扎特這位時代的天才。影片開始於薩列裡的自殺行為未遂,隨後向神父懺悔,認為是自己害死了這位天才,隨著他的描述,鏡頭回到了1782年的維也納宮廷。
在莫扎特之前,音樂家的社會地位非常的低下,幾乎就是為了給皇宮貴族們享樂之用,音樂家們靠著宮廷的俸祿得以過日,所以並不敢有任何忤逆皇帝的行為,像我們熟知的「海頓老爹」便是在宮廷裡生活了一輩子的「體制人」。
薩列裡同樣如此,薩列裡在皇宮裡當宮廷樂師,但是在還沒見過莫扎特的時候,便已被他的音樂所觸動。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莫扎特卻是一位行為非常放蕩不羈的青年,他玩世不恭,嘴裡經常說著「屎尿屁」等髒話,與他所以為的「小正太」、「小鮮肉」形象完全不一致,因此產生了心理落差,覺得為什麼這樣的人可以寫出如此美妙的音樂。
約瑟夫二世非常喜愛音樂,更可以說他是對莫扎特最好的一位皇帝,也是在他幫助的那段時間,莫扎特的樂思如瀑布般噴湧,創作了大量的經典名作,如《後宮誘逃》、《費加羅的婚禮》等等。
在剛知道莫扎特來宮廷的時候,國王親自演奏薩列裡專門作的曲子來歡迎莫扎特,並徵求這曲子的看法。一番好意的薩列裡沒想到卻被莫扎特潑了冷水,莫扎特在演奏之時一邊彈一邊改,使曲子完全變了一個樣子,變得更加靈動、活躍、充滿熱情,這首曲子也是那首著名的男中音詠嘆調《你再不要去做情郎》。
薩列裡驚嘆之餘,也不免心生妒忌,跟莫扎特比起來,他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平庸,儘管他已經是當時如日中天的大音樂家,但或許正因為他做到了普通人能夠做到的極致,才更加深深地感受到了莫扎特的天才之處。
而薩列裡雖欣賞莫扎特,但是背後卻用盡一切辦法阻撓莫扎特作品的上映,不讓他獲得經濟來源,真可謂是,又想享受人家的音樂,又妒忌人家的才華,想要害死他。難道電影裡的薩列裡是PUA鼻祖?
莫扎特的妻子康斯坦斯受不了貧窮的折磨,他帶著莫扎特的手稿去見薩列裡,求他為莫扎特謀求一個宮廷音樂教師的職位,不惜願意出賣自己的身體。
然而,薩列裡雖妒忌莫扎特,卻還沒到會因為美色而悸動,放棄自己的驕傲去幫助自己的競爭對手。
他叫人把康斯坦斯給趕了出去,但康斯坦斯也留下了譜子。薩列裡看著這堆手稿,竟然著了迷。所有的音符都是一氣呵成,他痛苦又陶醉,甚至還對莫扎特產生了一絲珍惜與不舍,他抱怨上帝為什麼不把這些天賦給予他,越想越氣地把譜子扔進了壁爐中。
在貧窮地困擾下,莫扎特的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終於,在歌劇《魔笛》的演出中,演出到一半時莫扎特倒了下去。
他臥病在床,在這時收到了《安魂曲》邀約。他卻認為這是父親化作死神死者來找他了,預示著他的生命將不久便要消逝。虛弱的莫扎特無法執筆,只好由薩列裡來為他記錄。
此刻他兩就像一對扎進音樂風暴裡的夥伴,互相幫助,而薩列裡也放下了對莫扎特的迫害,全力幫助他完成這部終曲。
待到莫扎特下葬的那天,大雨淋漓,就像上帝再為他哭泣。而薩列裡卻為自己曾經對莫扎特的所作所為感到羞愧自責,最後因精神崩潰而送進了瘋人院。他的作品也漸漸被人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