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聽過這樣的叮囑:吃一口飯一定要記得嚼30下。吃一口飯菜咬多少下,吃一餐飯用多長時間,這些究竟有沒有講究?還真有!
一餐飯要吃多長時間?
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同等分量的食物,結果胖子8分鐘火速解決,而瘦子卻用20分鐘才吃完。
20分鐘,就是一個進食的關鍵時間點。科研表明,從吃下第一口食物開始,到大腦接收到「吃飽了」的信號,整個過程需要20分鐘。
如果人吃東西比較快,大腦還是要20分鐘才能發出指令,而腦子蒙圈這段時間內,你一頓暴食已經不知吃了多少。
胖子就是這麼誕生的……找到原因的扎心了沒?
那麼,應該怎麼辦?
方法當然是有的!科學研究證明,增加每口食物的咀嚼次數,從15次增至40次,就能減少11.9%的能量攝入。
細嚼慢咽的健康好處
大家都知道,細嚼慢咽更利身體健康。細嚼慢咽除了確保一餐飯吃夠大腦作反應必不可少的20分鐘,還能帶來其他好處。
1、利於消化
細嚼慢咽的食物變得更細碎,更利於消化。
2、促進唾液分泌
唾液含有溶菌酶及其他抗菌因子,能夠清潔口腔,有效阻止細菌停留和繁殖。
3、保護牙床、牙齦
牙齒就是為了咀嚼食物而存在,如果每一餐都囫圇吞棗,下顎退化,牙床就會變得脆弱。
4、增加營養吸收
曾有實驗表明,兩個人吃同樣一種食物,細嚼的人比粗嚼的人,會吸收更多的蛋白質、脂肪、纖維素。
慢慢品嘗一餐美食,才能給大腦足夠的興奮時間,讓你飯中飯後心情更好。
重要的最後強調兩件事:每口飯咀嚼20~40次,每餐至少要吃20分鐘。
從小媽媽就會告訴我們,「吃慢點,吃太快對身體不好」。我們也知道不好,但究竟是為什麼呢?
吃飯太快會怎麼樣?
一、容易發胖
都知道,大腦攝食中樞感知飽的信息需要時間。口腔和胃裡消化出來的少量小分子,對於食慾的控制至關重要。因此,過快進餐的數量是不由大腦控制的,只能由胃的機械感受器來感知。
然而,對於這種精白細軟食物來說,到了胃裡面覺得飽脹的時候,飲食已經明顯超過身體需求了。
二、引發腸道疾病
進食過快的話,那麼則會對腸胃造成一定的影響。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出現消化道的疾病,所以在飲食上要注意,速度不要過快,以免引起腸道疾病的發生。
三、消化不良
吃飯太快會導致出現消化不良的現象,由於進食速度過快, 所以導致胃部的消化液無法及時分泌出來,從而會導致食物在胃部堆積,造成不消化的現象。
尤其是在晚餐中如果吃的太快,那麼對於睡眠也會有一定的影響。因為消化不良會導致腹部脹痛或者是失眠。
四、無法吸收食物營養
大家可以想想,對於粗糧和細糧來說,細糧吃的會比較快,而對於粗糧來說則會較慢。而對於細糧來說其實營養成分遠遠不及粗糧的營養成分。
而這與人們吃飯快慢也是相同的道理,如果能夠細嚼慢咽,那麼所吃的食物營養就會被逐漸吸收。而吃的快的則就無法吸收營養,會導致營養隨著大便而排出。
來源:高質量生活家 中國氣象科普
原標題:《【健康科普】一口飯要嚼幾下,一頓飯吃多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