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們聊了章魚燒,這周我們來聊聊聽上去是它好朋友的鯛魚燒(たい焼き,taiyaki)。
說起鯛魚燒,大家對它一定並不陌生,畢竟蠟筆小新都曾親自扮演成它的模樣安利大家快點去吃掉它▼
在Kanon中,鯛魚燒也是讓亞由醬總是吃出一臉幸福表情的食物▼
當然令很多人印象深刻的應該還有在日劇《野豬大改造》中山下智久曾說過的那一句:「吃鯛魚燒的時候,你們不會覺得很幸福嗎?」想必這也令很多人對這個神奇的食物感到好奇。
不同於名副其實、裹著章魚肉的章魚燒,鯛魚燒可以說它是個徒有其表的傢伙。經典的鯛魚燒主要是在麵粉、白砂糖和小蘇打混合而成的麵糊中夾入紅豆餡兒,放入鯛魚形狀的金屬烤器中烤制而成的日式點心。
並沒有鯛魚肉的鯛魚燒。via:lettuceclub.net
關於鯛魚燒的起源,日本近代食文化研究會有著詳細的介紹。事實上在200年前的江戶時代,霓虹就已經有了魚兒形狀的麵粉類食物,那時在街邊小攤(屋臺)售賣著將面和砂糖混合而成的麵糊倒在鍋上,煎出魚或其他形狀的餅乾類點心,它算是鯛魚燒的老祖宗,當時製作這種餅乾的街邊小攤還被稱為煎鍋(焼鍋),不久之後名字漸漸變為了文字燒。
《職人盡繪詞》中展示的煎鍋(焼鍋)。via:retty.news
明治28年的雜誌《風俗畫報》中展示的江戶時代的文字燒屋臺,可以看到左上方可愛的魚和小烏龜形狀~via:retty.news
明治時代,文字燒和江戶時代的一樣依然是甜味的餅乾類點心,大正時代出現了加入醬汁和捲心菜製作而成的文字燒,它給御好燒的誕生產生了極大影響,在昭和50年代由出現了如今那種食材豐富且分量很大的文字燒。
《お好み焼きの物語》中展示的明治時代的文字燒。via:retty.news
而在明治時代,單調的平面文字燒或許令職人們感到了一絲絲平淡,於是他們開啟了炫技模式。那時他們開始嘗試製作立體文字燒,比如有鳥籠形、飯桶形,還有在麵粉中混入砂糖和紅糖液,再加入紅豆裹起來,模仿柏餅製作而成的文字燒。
《郷土史東京第三巻6號》展示的柏餅形的文字燒。via:retty.news
柏餅。via:okinaya-yachimata.net
除了文字燒,對鯛魚燒產生較大影響的不得不提到今川燒,它就是在圓形烤盤中注入麵粉和雞蛋混合而成的麵糊、並夾入紅豆餡烤制而成的點心。根據地區和店家不同,今川燒還會被稱為大判燒、迴轉燒等,最早關於今川燒的記載出現在1777年記錄東京、京都、大阪名店的《富貴地座位》中,在描繪幕末時期的作品中也出現過它的身影。
《江戸物売図聚》中出現的今川燒屋臺。via:retty.news
到了明治20年代,有作品中記載當時出現了一種在桃形鐵鍋中加入混合麵糊、再夾入紅豆餡烤制的桃太郎燒,以此為開端,到了明治30年代,隨著鑄鐵產業的發展,各種形狀的鐵鑄鍋開始出現,這一時期不僅誕生了鯛魚燒,還誕生了很多鯛魚燒的兄弟姐妹,比如有小龜燒、軍艦燒、人形燒、面形燒等等。不過流傳至今,鯛魚燒的大多數兄弟姐妹都漸漸消失,而或許是因為長相喜慶的鯛魚自古以來就被霓虹人民認為是可喜可賀的代表,帶有同樣美好寓意的鯛魚燒也就這樣被流傳了下來。
雖然大家都知道魚有野生和養殖的區別,不過當你知道鯛魚燒也有野生和養殖的區別時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其實野生鯛魚燒(日語會寫作「天然物」)和養殖鯛魚燒(日語會寫作「養殖物」)的區別在於烤制器具和方式上。簡單來說就是用一條鯛魚形鐵板一條一條(最多兩條)烤出來的叫作野生鯛魚燒;用數條鯛魚形鐵板一起烤出來的叫作養殖鯛魚燒。
野生鯛魚燒和養殖鯛魚燒鐵板的不同。via:karamawari.net
野生鯛魚燒和養殖鯛魚燒因烤制方式的不同也有著各自的特點。野生鯛魚燒的皮大多都會較薄且脆,餡料更加飽滿;養殖鯛魚燒因為是批量生產,皮則大多較厚,不過餡料上的豐富變化是它的特點之一。而一般情況下,野生鯛魚燒的職人們都會有著自家傳統烤制方法,所以有著比養殖更好吃的理由也不足為怪。
不過排排坐的養殖鯛魚燒還是挺可愛的~via:retty.news
正如上述提到養殖鯛魚燒餡料會有豐富的變化,如今對於鯛魚燒,人們已經不滿足於只往它的肚子裡灌紅豆了,還會加入讓甜黨們滿心歡喜的奶油、巧克力、冰激凌等各種甜蜜味道。
餡料豐富的鯛魚燒。via:nihonsaijiki.com
幹了這個鯛魚燒冰激凌吧!via:tabizine.jp
當然鹹黨們也會倍感欣慰,除了在鎌倉美食文章中小編提到過加入了白子的鯛魚燒,還有加入蔬菜和肉等食材的鯛魚燒三明治等食物,看上去也十分美好~
鯛魚燒三明治。via:instagrammernews.com
除了餡料上的區別,如今鯛魚燒的形狀也很百變,比如有圓形的、方形的,甚至還有變種鯛魚燒……
鯛魚燒:「我已經不知道我到底應該長什麼樣了……」via:blog.sina.com.cn
看了這麼多鯛魚燒,那在日本都有哪些好吃的鯛魚燒店呢?不得不說作為霓虹人民喜愛的食物,日本的鯛魚燒名店也在很多影視作品中都曾出現過,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被稱為「東京御三家」的鯛魚燒店:
Tabelog 評分:3.80
地址:東京都港區麻布十番1-8-14
電話:03-3583-4975
營業時間:周三到周一10:00~19:00(堂食:11:00~19:00),周二(祝日的情況下第二天)和第三個周三定休。
創業於1909年的浪花家總本店製作鯛魚燒超過100年,是鯛魚燒元祖級老字號。店內的鯛魚燒有著薄而脆的表皮和厚實飽滿、甜而不膩的紅豆餡,180日元一個。店內除了鯛魚燒,還有刨冰等多種日式甜品可供選擇。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堪稱「女神收割機」的東京地鐵拍過的系列宣傳廣告,其中石原裡美跟著地鐵沿線一路遊逛中就提到過這家店,十元妹子也為這裡的鯛魚燒而讚嘆不已。
Tabelog 評分:3.78
地址:東京都中央區日本橋人形町2-11-3
電話:03-3666-9901
營業時間:周一到周六12:30~18:00
看過日劇《新參者》的小夥伴對阿部寬每集都在排隊但一直沒有排到的鯛魚燒是否有印象呢?而這家在劇中就人氣爆棚的店在現實中也有著原型,它就是位於人形町、創業於1961年柳屋,店內的鯛魚燒紅豆餡顆粒分明,表皮較軟。如今店內提供經典的高級鯛魚燒(150日元)、和風小倉紅豆冰激凌最中(160日元)、和風香草冰激凌最中(160日元)。
Tabelog 評分:3.78
地址: 東京都新宿區若葉1-10 小澤大樓1F
電話:03-3351-4396
營業時間:工作日9:00~19:00;周六9:00~18:30;節假日9:00~18:00。周日定休。
這是在《NHK紀實72小時》紀錄片中出現過的鯛魚燒店,1953年創業的若葉,如今店內除了提供鯛魚燒(180日元),還有從4月到10月售賣的醬油味和紅豆糰子(140日元)、紅豆泥等。
除了上述三家,還有下面這家比較有特點的鯛魚燒店,它曾出現在日劇《只有吉祥寺是想住的街道》中。
Tabelog 評分:3.61
地址:東京都品川區東五反田1-3-10 明河大樓1F
電話:03-3440-5708
營業時間:周一到周六12:00〜19:00。周日、節假日定休。
在《只有吉祥寺是想住的街道》中第二集「東京都品川區五反目這裡是不為人知的美食區」中出現的鯛魚燒店則是一家唱片店和鯛魚燒的集合店,店老闆是一位阿姨,據說以前是音樂創作人,後來辭去工作開了唱片店,順便又做起了這個區域沒有的鯛魚燒。店內除了提供經典紅豆餡鯛魚燒,還有加入雞蛋的鯛玉燒、以及加入咖喱和芝士的鯛魚烏冬燒等。
Da Capo的鯛魚烏冬燒。via:tabelog.com
而在劇中鯛魚尾巴餡料部分還特意被打上馬賽克,這是因為據說店內的鯛魚燒每個都會在尾巴加入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食物,比如昆布、梅肉、櫻花葉、紫蘇等等,吃到最後能帶給人驚喜也是很有創意了。
看了這麼多鯛魚燒,最後我們再來說說怎麼吃它這件事。雖然鯛魚燒看上去是個天然呆萌無公害的食物,但關於它的爭論卻一直存在,日本文學作者們就曾為「鯛魚燒的尾巴是否也應該填滿餡?」展開過激烈的爭論,以小說家安藤鶴夫的「鯛魚燒的尾巴填滿餡的才好吃」為首,引出了「因為尾巴在過去是用手抓著來吃,最後要扔掉的東西,所以不應該有餡。」以及「如果吃到尾巴還能有餡,人們就會感覺到很值」等討論,以此為基礎也展開了關於鯛魚燒「從頭吃還是從尾吃?」的爭論,而關於這個問題在日劇《我們的教科書》裡給出過答案,因為從頭吃鯛魚燒感覺它很可憐,所以從尾巴開吃會覺得比較善良……
不過關於如何吃鯛魚燒這件事,小編覺得還是要根據個人喜好,隨意發揮才能吃出幸福的感覺,比如在《黑子的籃球》中,第二排第二名男子把鯛魚燒養起來這種方式看起來就很不錯呢
不知道大家會怎樣吃鯛魚燒呢?via:《黑子的籃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