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央企行動」中國能建:鋪就山鄉「康莊路」打開致富「希望...

2020-12-23 瀟湘晨報

建設中的田西高速定安互通主線大橋

「以前,買貨進村、送貨出去都靠人力。現在,路修通了,我們的土特產遠銷四方,成了暢銷品,日子越過越好。」

清晨,目送滿載「質盈」牌木耳、香菇、臘肉、竹筍等土特產品的運輸車,一輛輛駛出鎮巴縣蒿坪子村,村民陳清孝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路通了,夢圓了,既幫我們打開了農產品銷路,也打開了脫貧致富的『希望之門』。」

架橋修路、危房改造、環境整治……自開展定點幫扶工作以來,中國能建在廣西西林縣和陝西鎮巴縣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將經營主業與扶貧工作有機結合,投入資源改善村莊面貌和村民生產生活條件,解決了困擾貧困山鄉長期發展的關鍵問題,助力兩縣決勝脫貧攻堅。

危房改造後的央龍村新貌

一條致富路

晚上8點,在廣西田林至西林高速公路(以下簡稱「田西高速」)第五標段,施工現場熱火朝天,忙碌了一天的電焊工盧志勇,正準備下班回家。

盧志勇住在西林縣郊,距離工作地點約50公裡。此前,他一直在南寧、廣東等地打工,和家人聚少離多。去年7月,他聽說田西高速公路在招工,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前來應聘。

「在這裡上班,每天能回家,每個月有7000多元的收入,一點也不比在外務工少。」為了方便上下班,去年年底,盧志勇花了6萬多元買了一輛小轎車,每天和老鄉一起拼車上下班。

除了在工地務工,盧志勇還種了十幾畝的砂糖桔。作為中國砂糖桔之鄉,因交通不便,商家不願意來西林收購,果品雖好,卻始終賣不上價錢。「等到高速路通了,砂糖桔的價格肯定可以再漲一漲。」盧志勇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期待。

由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承建的田西高速,是雲南曲靖至廣西百色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路段,全長191.21公裡,總投資約280億元。項目建成後,將徹底結束西林縣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為西林縣的交通帶來革命性的改變,構建起連通廣西和雲南的快速通道。

自田西高速開工以來,中國能建葛洲壩田西高速公司主動與西林縣政府對接,把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和貧困群眾就業、增收有機結合,既幫助了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又有效增加了項目用工。自2018年7月以來,共招聘了西林、田林兩縣務工人員1000餘人,其中西林務工人員800餘人,西林縣貧困戶務工人員360餘人。

在千裡之外的陝西省鎮巴縣仁村鎮,有一座「連心橋」一直被當地村民津津樂道。由於地勢起伏,村民分散居住在不同的山上,中間河流相隔,半數村民出行要繞大圈,嚴重影響生產生活。

2014年,中國能建扶貧幹部經過多次實地考察,為村民在主公路間修建了一座跨河橋梁,並修通了連接道路。這座「連心橋」方便了一半以上的村民出行。對口幫扶以來,中國能建在西林縣和陝西鎮巴縣先後實施了通村公路硬化、拓寬、飲水、整村環境綜合整治等基礎設施建設,使西林縣和鎮巴縣的產業發展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蒿坪子村村通公路

一條逐夢路

清晨,一陣鞭炮聲響徹大巴山腹地的蒿坪子村。放鞭炮的人名叫蔡德雲,當地人稱老蔡。這天,對於56歲的老蔡來說是個大日子,他的蔡記燒酒坊正式開業,「老蔡」也將從此變為「蔡老闆」。

老蔡有一身不錯的釀酒手藝,開一家酒坊一直是他的夢想。然而,在地無三尺平的大巴山腹地,酒香也怕巷子深,入村的道路異常崎嶇,釀酒的糧食拉不進來,村裡的酒也運不出去。無奈之下,老蔡只得放棄自己的夢想,靠外出打工補貼家用。

近些年,村裡的水泥路修好了,老蔡沉寂多年的夢想再次點燃,在中國能建駐村第一書記李俊峰的鼓勵下,僅用一個多月,蔡記燒酒坊就從規劃變為了現實。

在蔡記燒酒坊的旁邊,老蔡還開了一家小超市。「以前村子裡都開不了小賣部。你猜為啥?」老蔡賣了個關子,「因為大家窮,買東西靠賒帳。現在生活好了,有錢了,小賣部也開起來了。」

村民們的腰包鼓了,生活習慣也悄悄發生了變化。「以前村子髒亂差 ,現在每個小家收拾得乾乾淨淨,整村環境也變得整潔起來。」李俊峰說。

駐村不久,由他牽頭起草的《追星趕月逐日出工作方案》,將村規民約轉化為與經濟直接掛鈎的制度條款,以經濟手段慢慢教化落後觀念,激發村民致富動力。

「原來到村子的路太難走,自家親戚都不來,別村的姑娘也不願意嫁進來,更別說遊客了。」蒿坪子村致富帶頭人陳清孝說道。2019年,他不僅通過養殖蜜蜂收入了8萬元,還從村中拿到了2400元的分紅。如今,在中國能建的幫助下,蒿坪子村不僅建立起了水泥路交通網絡(預計2020年底,全村硬化公路裡程將超過15公裡),成了遠近聞名的脫貧致富村。

春夏季節,油菜花、格桑花、波斯菊、魯冰花等競相開放,蜂蝶飛舞,蒿坪子村成了鎮巴近郊旅遊休閒的好去處,吸引一批又一批遊客來此觀光。

遊客多了,村民腦袋也變活絡了,打算開養豬場的、釀酒的、做農家樂的、加工菌材的,都看到了新的機會,紛紛行動起來。越來越多像老蔡一樣的手藝人,撿起了老本行,鼓了口袋,找回了夢想。

中國能建扶貧援建茅坡道路硬化工程

一條幸福路

在西林縣央龍村,同樣的故事也在上演。去年7月,65歲的楊宗革和家人一起搬出了居住近30年的泥巴房,搬進了磚混結構的新居。

「原來的房子冬天漏風,夏天漏雨,牆上裂縫有手指粗。趕上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內下小雨,鍋碗瓢盆都要用來接雨。」楊宗革回憶道。如今,新房不僅寬敞明亮,還有獨立的廚房和衛生間,庭院前還有太陽能路燈,一到晚上整個庭院都亮了起來。

「簡直像是做夢一樣。」楊宗革直呼沒有想到。村裡路修通了,材料運輸方便了,造房子也比原來花錢少了,加上政府補貼、中國能建補助,對於全家只有一個勞動力的楊宗革一家來說,大大減輕了經濟壓力。

2018年,中國能建以獎補的形式對央龍村群眾建房予以補助,幫助貧困戶改善住房條件,有效解決了61戶泥瓦、木瓦房問題。2019年,中國能建繼續實施央龍村農戶樓梯間上樓擋雨蓋頂(俗稱炮樓)改造、住房功能間分隔、衛生廁所改造等項目,幫助貧困戶改善住房條件。昔日破舊的泥瓦房變成了磚混房,安居樂業的夢想變為了現實。

安居問題解決了,看病也不用發愁了。在央龍村,由中國能建援建的標準衛生室,不僅有藥房、診室、治療室,還有公共衛生服務室。

「以前看個病要跑到十幾公裡外,來回半天。在村衛生室看病,醫保直接抵扣,真的方便了群眾。」村民宋金林說。

每周二和周四,鄉村醫生侯樹吉都要下屯走訪貧困戶患者,他對村民們的身體健康情況了如指掌。晚上9時,侯樹吉為行動不便的村民楊五妹測完血壓後,結束了一天的走訪,騎上摩託車,沿著平坦的鄉村道路回家了。

明天,在西林縣、鎮巴縣,中國能建的定點幫扶故事還將繼續。

【責任編輯:趙藝涵】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來源: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曲麻萊通吉村:依山傍水走上致富坦途
    【脫貧攻堅】曲麻萊通吉村:依山傍水走上致富坦途 2020-09-16 19: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新聞網:雲南文山州——在殘疾人脫貧攻堅戰場 他們用行動...
    「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 向貧窮和石漠化宣戰的「西疇精神」應運而生,成為文山州乃至全國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強大精神動力。日前隨中國殘聯「媒體走基層」報導組赴雲南文山州採訪,記者在與多位殘疾朋友的交流中,無不深刻感受到已融入他們血液中的「西疇精神」。
  • 「脫貧攻堅」 百合花開鋪就群眾致富路
    一顆百合,為兩片土地帶來致富生機。山村小故事折射時代大進程。2020年,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蘭州市舉全市之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聚焦25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和31.7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精準實施「一戶一策」脫貧計劃,蘭州百合、玫瑰、高原夏菜、中藥材等一系列特色農業產業都在這場攻堅戰中煥發出勃勃生機,為村民們脫貧致富找到一條條踏踏實實的出路,給未來鄉村振興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 【脫貧攻堅 巾幗擔當】馬成粉:脫貧路上的苗族媳婦
    【脫貧攻堅 巾幗擔當】馬成粉:脫貧路上的苗族媳婦 2020-12-09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⑨】詩詠貴州貴陽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致富茶園皆翆麓,增收蔬果盡逢春。   沁園春 • 脫貧攻堅  戎承謙  築城扶貧,全力攻堅,融媒聚焦。  脫困攻堅擂戰鼓,奔康致富踏徵程。  機關幹部全員動,不破樓蘭不息兵。  豔陽照徹康莊路,十四億人奔大同。
  • 【基層動態】前胡村巾幗不讓鬚眉,脫貧攻堅在行動
    【基層動態】前胡村巾幗不讓鬚眉,脫貧攻堅在行動 2020-08-19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省青年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從駐村第一天開始,樊錦便立下志願,要在脫貧攻堅一線發揮青年想法新、辦法多的優勢,認真、努力幫助鄉親們脫貧致富。樊錦註冊了58同鎮花所站,當起了花所站「站長」,建起了光伏發電站和小型提灌工程……在她的帶領下,潘口村的特色產業風生水起,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8620元。  和樊錦一樣,越來越多的青年幹部正在扶貧攻堅一線發揮作用。
  • 讓信息公路四通八達 讓脫貧攻堅提質增效
    如何與現代社會快速連接,如何讓特色產品走出鄉村,如何讓山溝裡的孩子接受優質教育,是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必須解決的問題。在當前網際網路時代,以網絡為基礎的「信息高速公路」成了人們擺脫貧困的「致富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要實施網絡扶貧行動,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讓扶貧工作隨時隨地、四通八達,讓貧困地區群眾在網際網路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
  • 豐寧葦子溝村:蹚出脫貧路 打開致富門
    原標題:豐寧葦子溝村:蹚出脫貧路 打開致富門6月的壩上綠意蔥蘢,位於接壩地區的豐寧滿族自治縣土城鎮葦子溝村更顯得生機勃勃:一排排紅牆紅瓦的小葦子溝新村鑲嵌在綠色原野中,村民徹底告別了泥土房,笑意盈盈;西瓜大棚內,瓜秧已經竄到兩尺來長,布滿花苞;非遺「北京絹人」項目工廠內,村裡的婦女用精巧的雙手創造著美好生活……短短幾年內,葦子溝村民和「無基礎無產業無信心
  • 「決戰決勝 脫貧攻堅」陳琳:脫貧攻堅一線的「格桑花」
    自從事脫貧攻堅工作以來,陳琳積極學習上級扶貧相關政策、參加扶貧培訓,強化幫扶意識、拓寬幫扶思路、落實幫扶措施。她深入村裡調查研究、摸底工作,掌握第一手資料,全鎮貧困戶2735戶8830人,哪些戶頭父母常年在外務工,子女厭學、逃學,存在非政策性因素的輟學風險、哪些戶頭安全住房還存在隱患、哪些戶頭發展動力不足等等之類的問題,一談起來她都頭頭是道,如數「家珍」。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選拔「四強」村幹 清零「空殼村」
    黨建引領助力脫貧攻堅——選拔「四強」村幹 清零「空殼村」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見習記者 李梅花通訊員 肖志豪短短兩年,昔日「空殼村」變成「富裕村」,全村27戶貧困戶72人全部脫貧。送錢送物不如建個好支部。花溪村的蝶變,是婁底市以黨建引領助推脫貧攻堅帶來的。近年來,該市圍繞築牢戰鬥堡壘、夯實基礎保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主心骨和廣大黨員排頭兵作用,推動基層黨建和脫貧攻堅深度融合,取得明顯成效。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孵化產業「金品牌」 賦能侗鄉奔小康
    孵化產業「金品牌」 賦能侗鄉奔小康來自國家移民管理局三江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一線的報導10月17日,在江蘇邊檢總站重點幫扶的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鎮八協村八協紅扶貧茶示範基地,村民在採茶。這裡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綠水青山環抱、旅遊資源豐富、茶葉油茶種植得天獨厚;這裡又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國家級深度貧困縣——歷史欠帳多、交通環境差、脫貧攻堅難度大。2019年3月,根據公安部黨委部署,國家移民管理局定點幫扶三江縣脫貧攻堅。
  • 【榜樣隴原 名企擔當】甘肅建投礦業公司深度參與永靖縣脫貧攻堅
    中國甘肅網5月29日訊 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是黨向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
  • 【脫貧攻堅 巾幗擔當】胡美蓉:脫貧戰場「芙蓉花」
    【脫貧攻堅 巾幗擔當】胡美蓉:脫貧戰場「芙蓉花」 2020-12-25 2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攻堅看白雲」系列之一:內外兼顧 看白雲區如何交出全面小康...
    真情實意付出、真金白銀投入、真抓實幹攻堅。近年來,白雲區聚焦「對內振興」「對外幫扶」兩大戰場,全面發起脫貧攻堅總攻,確保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目前,白雲區的食用菌產品已打開國門,出口至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等10餘個國家。    依託食用菌產業,白雲區大力探索打造深度融合休閒度假、旅遊觀光、養老養生等項目,促進一產接二連三,實現「產業融合、強業富民」。2019年,白雲區實現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96元、增長10.1%,絕對值在全省城區方陣排位第一。
  • 【助力脫貧攻堅】西烏蘭不浪村第一書記劉嘉琳:脫貧有法子,致富有...
    「現在有了這面牆,村裡的大事小情、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都能看到,很方便,還得感謝劉書記。」 村民提及的劉書記,是由呼和浩特市城發供熱公司派駐到西烏蘭不浪村的第一書記劉嘉琳。自2018年12月來到村裡,一年多的時間裡,劉嘉琳始終緊抓黨建促脫貧、緊盯產業謀發展,帶領西烏蘭不浪村百姓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闊步前進。
  • 脫貧攻堅「志」在必得
    總書記實地察看社區電子加工廠、毛絨玩具廠、服飾公司產品展示廳,走進搬遷戶汪顯平家,來到老縣鎮衛生院、鎮中心小學,強調:「解決好就業問題,才能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逐步能致富」;「加快補齊公共衛生服務短板」;「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縮小城鄉教育資源差距,促進教育公平,切斷貧困代際傳遞」。
  • 雲南文山州:在殘疾人脫貧攻堅戰場 他們用行動詮釋「西疇精神」
    「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 向貧窮和石漠化宣戰的「西疇精神」應運而生,成為文山州乃至全國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強大精神動力。  日前隨中國殘聯「媒體走基層」報導組赴雲南文山州採訪,中新網記者在與多位殘疾朋友的交流中,無不深刻感受到已融入他們血液中的「西疇精神」。
  • 土地裡長出的扶貧故事:新時代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江山如此多嬌...
    村裡建起了桑蠶基地、茶葉合作社,村民用直播介紹家鄉,懶漢致富後收穫了愛情……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講述的是一場鄉村巨變。1月10日起,打開電視看湖南衛視,《江山如此多嬌》將與大家見面。突破傳統方式,向「新」而行《江山如此多嬌》在主旋律劇的拍攝和探索上堅持創新,致力於打造中國首部全景式聚焦「精準扶貧」的國民勵志大劇。該劇將筆觸聚焦「青春和理想」,以濮泉生和沙鷗為代表的滿腔熱血的年輕人參與脫貧攻堅這場偉大戰役,互相影響、攜手奮進,用赤子之心獻身扶貧事業。他們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是所有奮戰在扶貧一線幹部們的真實寫照。
  • 「繼續在致富路上奔跑」——湘鄂皖脫貧攻堅一線見聞
    近期,「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南線採訪團奔赴湖南、湖北、安徽三省,深入30餘個採訪點探訪當地脫貧攻堅「答卷」。人民網記者李源 攝「原先是靠天吃飯,家裡主要收入就是兩三畝水稻的收成,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想都不敢想。」擺脫貧困,對湖北省興山縣高嵐村的李明興一家來說,曾經是遙不可及——李明興的老伴兒曾經摔斷了15根肋骨,長期臥病在床;二兒子李斌先天小兒麻痺,幹不了重體力活。如今,縣裡實施的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