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當前,我國面臨著推進疫情防控和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緊迫任務。新華社新華金融信息交易所協同全體會員單位和優秀的數據服務商,共同推出「提振經濟?中國數據產業在行動」大型公益性數據服務活動,聯合發布各類經濟社會數據分析報告,內容涵蓋宏觀經濟數據分析、細分產業數據分析、金融數據分析等,為啟動經濟引擎提供量化判斷和指引參考。《中投顧問:聚焦兩會——中國網絡教育行業數據分析》由深圳市中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研發製作並聯合新華金融信息交易所發布。
網絡教育,又稱為在線教育、遠程教育、在線學習,是一種基於網絡的學習行為,具有教育資源共享、成本低、突破時空限制等特點。網絡教育擺脫了地域限制,各種教育資源通過網絡跨越了空間距離的限制,使學校教育成為可以超出校園,向更廣泛的地區輻射的開放式教育。
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全國約3億師生全面完成觸網教育,網絡教育用科技打通了現實阻隔,彌補了傳統教育的缺位。2020年兩會期間,網絡教育成為廣受關注的焦點話題之一,多位政協委員以網絡教育為主題提交提案。未來,線上線下教育的結合,將可能會變成教學的一個常態,即使不為了疫情防控,兩者互為補充已是大趨勢。
一、我國網絡教育產業發展狀況
(一)網絡教育產業相關政策匯總
自2018年以來,國家出臺了多項網絡教育相關政策,覆蓋範圍廣,對產業扶持和整頓並重。一方面,國家對在線教育平臺的教學資源質量做出了規範性要求;另一方面,強調對線上的教育平臺實行與線下同等監管力度。
表1:2018-2020年2月網絡教育相關政策
資料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整理(截至2020年5月21日)
(二)網絡教育市場規模
近幾年,新興科技不斷賦能在線教育,5G技術、人工智慧、直播技術等使得在線學習的過程更加流暢,解鎖了更多更豐富的教學形式和場景,整個行業迎來了迅猛發展。2018年,我國網絡教育市場規模達到2,517.6億元;2019年,我國網絡教育市場規模達到3,225.7億元。
中投顧問預計,2020年我國網絡教育市場規模將達到4,033億元,2020-2024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7.20%,2024年將達到7,608億元。
圖1:2018-2024年中國網絡教育市場規模及預測(億元)
數據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
(三)網絡教育用戶規模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國大中小學校推遲開學,網絡教育用戶需求激增。根據2020年4月28日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4.23億,而2019年底時,我國累計在線教育用戶還不到3億人,增幅巨大。同時,手機在線教育用戶規模也實現較大增長,截至2020年3月達到4.2億,佔手機網民整體近一半。
圖2:2015-2020年3月在線教育用戶規模(萬人)
數據來源:《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圖3:2015-2020年3月在線教育用戶使用率(%)
數據來源:《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四)網絡教育市場結構
近年來,我國網絡教育市場以高等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為主,兩者共佔網絡教育市場規模的80%左右。成人一直是網絡教育市場的主要用戶,這一類用戶相對其他年齡階段用戶來說有較強自控力及較明確的學習目標。對成人群體來說,提升學歷、求職,以及考資格證等是他們的主要教育培訓需求。
相對於成人市場,K12(指高中及以下基礎教育階段)市場可以說是網絡教育市場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K12市場一直有很大的市場需求,但在幾年前由於市場監管以及教學效果的問題,家長和學生更願意選擇線下而不是線上教育機構,因此,市場佔比較低。然而,隨著年輕父母教育意識的變化以及消費能力的提高,加上新冠疫情影響推動了網絡教育的普及,這一群體對網絡教育的接受度迅速增長。
圖4:2019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細分結構
數據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
二、新冠疫情下的網絡教育行業
(一)疫情對網絡教育行業的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對網絡教育行業影響有利有弊。對網絡教育用戶來說,對線上學習接受度提高,線上學習意識在疫情期間得到了培養;對學校來說,疫情讓學校對探索智慧校園建設和管理的方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對教育培訓機構來說,尤其是線下教培機構,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企業轉型及服務升級;對教育信息化服務商來說,疫情帶來的在線教育龐大的市場需求,讓企業能夠快速了解並深入網絡教育服務場景,為需求方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然而,由於疫情過於突然,在線教育的競爭更加激烈,也有一些網絡教育企業因應對不足而退出市場。
圖5:疫情對網絡教育行業的積極影響
資料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
(二)疫情影響下網絡教育平臺的發展
在新冠疫情影響下,網絡教育在大中小學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其中,各類直播、點播、錄課及班級管理是教學中主要的幾大應用。
圖6:在線教學主要應用工具
資料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
1、高校網絡教育平臺應用情況
根據2020年3月發布的全國高校質量保障機構聯盟(CIQA)86所高校《線上教學狀況及優秀案例》調研顯示,目前大部分高校在線教學是以線上教學平臺為主,以線上教學工具為輔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其中,既有綜合多家網際網路教學平臺進行教學的高校,也有將網際網路教學平臺同學校自有開發平臺結合使用的高校。主要的線上教學平臺或工具包括:超星、騰訊會議、釘釘、智慧樹、ZOOM、雨課堂、中國大學MOOC、學校平臺、學堂在線、雲班課、微信等。截至5月8日,全國1454所高校開展在線教學,103萬教師在線開出了107萬門課程,參加在線學習的大學生共計1775萬人,合計23億人次。
圖7:高校使用網絡教學平臺情況
數據來源:全國高校內部質量保障機構聯盟(CIQA)
2、中小學網絡教育平臺應用情況
根據北師大新媒體傳播研究中心、光明日報教育研究中心《新冠疫情期間中小學在線教育互動研究報告》顯示,調研的全國2377名中小學教師使用的在線教育產品共有39種,其中使用率超過10%的產品分別是:微信、QQ等社交通訊軟體、釘釘、國家中小學網絡平臺、作業幫、騰訊課堂等。2020年2月17日正式開通的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到2020年5月11日瀏覽人次數已經達到20.73億,訪問人次達到17.11億。
圖8:疫情期間中小學在線教育產品使用率超過10%的產品排名
數據來源:《新冠疫情期間中小學在線教育互動研究報告》
三、聚焦兩會:關於網絡教育的提案及建議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向好,各地學生陸續返校複課,目前全國已有上億學生返校。因疫情推遲的2020年兩會也已召開,兩會期間,在線教育成為廣受關注的焦點話題之一,多位政協委員的提案以在線教育為主題。
圖9:兩會期間網絡教育的相關提案及建議(部分)
資料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