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無論當事人怎樣努力掩蓋真相,都無法逃脫性侵事實。鮑毓明熟悉法律,鑽法律漏洞,最終可能只是得到較輕的處罰,可憐的小星星,卻要獨自承受被侵犯後帶來的傷痛,這將是她一生中最為痛苦的記憶。
在性意識未成熟時被性侵後,對人的一生究竟有多大影響,我想輕則會讓人無時不刻地恐懼,造成心理創傷,重則可能一個人的人生軌跡都會被改變。
最近在《魯豫有約一日行》的綜藝節目中,魯豫與賈靜雯邊走邊聊,當她們走在公園間,見許多小朋友在嬉戲玩耍。
賈靜雯提到在她童年時,也很喜歡來這個公園玩,記憶中5、6歲時就在這個公園裡被一個陌生男人從樓梯上拽下來強行拖進旁邊的小廁所。
還好當時堂哥也在,把她從廁所拉了出來,後來才聽媽媽說那個人是個變態。此後,她只要每次走到公園這邊,都會想起這個事情,有這個恐怖的記憶。
她倆感慨:這讓人想起了電影《素媛》,真的在現實生活中出現,瞬間汗毛豎立!
人的一生會忘卻很多開心或不開心的事兒,但唯獨這些讓人恐懼的事情,卻難以忘懷。這種心理創傷,而每當想要努力忘卻的時候,卻被某種外界意象(如公園)或身體感官刺激,不經意地提起,令人痛苦。
侵犯者可能是某個陌生人,但更可能是熟悉的人。他們以某種慈愛、面善、甚至討好的面目出現,往往令受侵犯者放下警惕。
拿我小時候來說,因為長得可愛,在我6歲多的時候,有一次上街,遇到了學校的一個男老師,我呢,很有禮貌,蹦蹦跳跳地跑到他跟前問好。誰知他抱起了我,那時他抽著煙,低下頭想親我,剛好菸蒂掉在了我的脖子以下的地方,餈的一聲,很疼。那男老師趕緊放下我,樣子很慌張,接著就匆忙地走了,沒有一點道歉。此後,他再也沒跟我打過招呼,在我面前繼續充當一個嚴肅認真的老師。
(圖片來自於網絡,圖文無關)
這件事情,他好像忘了。但歲月流逝,現在,他得病走了,而我依然對那個場景記憶深刻。
一個小孩子,對於一個成年異性的親膩舉動,也許並沒有造成實際性的傷害,但在成長過程中,還能記得當時身體接觸時的感覺。這種經常提醒自己曾經差點被侵犯的感覺,真的很痛苦。
(圖片來自於網絡,圖文無關)
我的經歷是不幸中的大幸,而微博博主@貼著創口貼的太史毛球卻卻沒有那麼好的運氣。
她為聲討鮑麗明,將隱藏在心底的秘密透露出來,提醒網友,鮑毓明對小星星根本就不是愛,而是畸形的「戀童癖」。
幼年對性的認識很朦朧無意識。博主說自己7歲的時候被17歲的表哥以「遊戲」的名義侵犯她,而年幼的她還真是以為那是遊戲,好玩的遊戲,開心的遊戲,表哥也很疼她,給她買零食啥啊,全家人都認為他是一個疼愛妹妹的好哥哥。直到她12歲才有點點意識到發生了什麼。
(來自微博文截圖)
後來她並沒有告訴任何人,而是對表哥主動的「親近」,因為那時根本不懂自己的身體為何對他有依戀,甚至還當著大人的面鑽他的被窩。直到母親發現了,並教育她男女有別,這種依戀和奇怪的行為才逐漸消失。
博主也說明了為何沒有將表哥性侵的她的事情告訴母親,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她沒有把握,如果將以前的事情告知家人,她的媽媽會相信她、支持她嗎?
(來自微博文截圖)
我想家長需要多大的勇氣來面對熟人侵犯自己女兒的事實,而且事情已經過了那麼久,怎麼提?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熟人圈子,如果沒有確實的石錘證據,家長也會顧及面子和人際利益,不會和親戚撕破臉,甚至還會覺得這是個丟臉的事情,不可外揚。
在這裡,想提醒所有的家長,在性侵兒童的案例上,大部分是身邊的熟人。
(圖片來自於網絡)
也許身邊的熟人真的很喜歡你的小孩,想要親親TA,抱抱TA,但要勇於拒絕,可以用飛吻、打招呼的方式來表達喜愛。異性就是異性,從小就要進行性別教育。
以下兩張動圖,我思考了很久到底要不要放上來,可能會給部分讀者帶來生理心理上的不適。但我希望的是,性侵這件事,對人的影響是一生的,這必須得到家長乃至全社會的關注才行。
這是一個公益廣告。記錄了一個孩子被性侵後,成長時一個人獨處時的恐懼、戀愛時對男友身體接觸的排斥、聚會時偶然之間想起的不愉快的經歷等等,那種無時不刻地跳出來的記憶深處,恐懼和害怕不斷地侵襲,令人窒息和難受。
(素材來自公益廣告《性侵的陰影,會伴隨受害者的一生》。)
這種創傷伴隨著人的一生,讓人十分牴觸並強烈否定當時那個受侵害的是自己,並再也不再信任周邊的人和事,甚至割裂自己同社會的關係,懷疑自己是那個錯的人,甚至會放棄自己的生命。
(來自韓國電影《素媛》。)
作為家長,要告訴孩子,「你沒錯,是那個惡魔的錯」,無論事情到了哪一步,爸爸媽媽永遠站在TA身邊,是TA可信賴的人!同時也需要團結身邊的好人,共同抵禦壞人,這樣世界才會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