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事(71):三塘鋪芒擔石村,老屋裡酒餅廠開張廣西師傅傳技藝

2021-02-10 中裡微刊


圖文 | 向哥 

酒麴,雙峰人稱作」酒餅子」。除酒廠和釀酒作坊外,一般家庭用量較少,所以對酒餅子的了解大多數人是比較模糊的。在我的印象中,還是小時候有身背布袋子的婦女走在老街中,吆喝「買甜酒餅子不囉,買甜酒餅子不囉。」

近年聽說青樹坪有個村好多家庭做甜酒餅子釀甜酒,縣城天青街人壽街一些小店出售的酒餅子都來自這個村,供飯店和喜愛自釀甜酒的個人購買。

三塘鋪鎮芒擔石村,有個後生叫戴志軍,1988年出生,高中畢業後一直在家開商店,期間外出修過鐵路,在青樹坪開過服裝店,後來兼送打火機,兩年前又開始製作酒餅子。一個月以前,戴志軍加我微信說,他在網上看了我好多文章,能不能也給他寫一篇?我問什麼事,他說一個月後他有個酒餅廠開張。我說好。


開張的日子選在6月30日,農曆五月二十八,是個好日子。戴志軍開車去廣西玉林接師傅,先天傍晚才到家。他要一個朋友清早來接我,趕到的時候,一座老房子前插滿了彩旗,擺放了爆竹煙花。

我驚喜地問戴志軍,這老房子真好,你怎麼選擇在這裡辦酒餅廠?戴志軍說,這是師傅要求的,老房子是土磚土地,冬暖夏涼利於保溫,更有利於麴黴的分生孢子。加上老房子是伯伯家土改分的地主屋,十多年前搬出去起了新屋,已閒置多年,伯伯無償提供給他辦廠,稍作打掃整理就行了。

開張時間是10點,還有將近一個小時。見我喜歡老房子,戴志軍就領我參觀起來。

戴志軍說這個房子的主人姓劉,解放前在寶慶做布匹生意發了家,就回老家建了這座宅院,取名「光復堂」。沒想到剛建好就解放了,自己還沒住進去就分給了農民。

廳屋神龕的牌位還是原先的,只是「本宗劉氏歷代考妣之神位」的牌位中的「劉」字已被改成了「曾戴謝賀」等六個姓氏。

快到十點,戴志軍和親友開始將煙花爆竹打開擺放好,他五歲的兒子也積極地幫大人忙碌著。

2017年8月,戴志軍接手了本村做了40年酒餅的劉偉莊轉讓的作坊,利用送打火機將餅藥送到每個趕場點代銷,往往早上三四點就出發,現在做到周邊漣邵衡婁湘等縣市,遠的銷到雲南河南。他堅持前送餅藥不收錢,等酒釀出來了,客戶滿意才打款,釀的酒不滿意或賣不出的餅藥無條件退貨,如果遇到釀酒中的問題,戴志軍前往幫助解決。


十點,爆竹齊鳴煙花沖天,事先準備好的100斤酒餅原料倒進了攪拌機,原料是大米粉碎後按比例加多種中草藥粉末。戴志軍和師傅往原料裡加水攪勻。

戴志軍的師傅楊垂柱是廣西玉林容縣人,繼承祖傳土法中草藥製作酒麴半個多世紀,餅藥暢銷廣東江蘇南寧等大酒廠,是當地靠製作灑餅致富的名人,遠近聞名的「酒餅王」,廣西「全區十佳農民讀書致富標兵」,曾當選為玉林市政協委員和廣西自治區人大代表,其事跡九十年代就上過人民日報。


在此之前,為了提高餅藥的品質,戴志軍一直在尋找新的配方。他的七叔一直在懷化蒸酒賣,說廣西的餅藥好,戴志軍便去廣西尋訪均遇拒絕傳製作技術和配方,後來他在網上搜尋找到玉林容縣的楊垂柱,便登門拜訪,楊老被戴志軍的執著所感動,不僅願意教他技術,還慷慨傳授祖傳配方,今年四月,戴志軍正式拜楊老為師,之後便著手在伯伯提供的老屋裡開辦酒餅廠。

以前,雙峰本地製作的土酒餅子的主料都用糠,成谷打的粉子,輔以草藥,是相對劣質的一種。近年隨著化學餅藥糖化酶的出現,很多釀酒作坊出的酒已經不是土餅子釀的酒了,不僅酒的品質下降,更重要的是對飲酒者的身體造成損傷。而楊老的餅藥主料則是選用大米,配以祖傳中草藥,製作中不添加化學發酵藥物,而是用老餅子研末作為母菌。

前來為戴志軍酒餅廠掛牌的是村支書和村主任,兩位村領導都姓劉,都是在外承包路橋工程致富的。他們對戴志軍立足家鄉敢於創業的精神表示鼓勵和支持。

我問為什麼不叫酒餅廠而叫食品廠?戴志軍說他去工商登記註冊時,沒有酒餅廠這一業務,因為都是食品範圍之內,所以就註冊了食品廠。

趕來為戴志軍酒餅廠開張幫忙的,還有青樹坪街上附近兩個做餅子的同行和他廣西師傅的老伴和兒媳婦。青樹坪的師傅把攪拌均勻的原料放在一個木框裡踩實成一塊長方形的大餅,然後廣西師傅的兒媳婦便將大餅切成小塊。

看到這裡,也許有讀者會說,人打赤腳在上面踩,衛生嗎?這餅藥釀成的酒敢喝嗎?

其實,不光是這個酒麴,其他還有很多吃進嘴裡的東西,上千年傳統的工藝都是用腳踩過來的,像傳統榨油,普洱茶磚和安化紅茶餅的加工發酵等,茅臺酒廠的車間也都是赤腳上陣。有的傳統工藝是機械代替不了的,再說人體的細菌更會助於原料的發酵,酒餅只是釀酒所需的少量輔料,高溫蒸煮過程中的蒸餾液才是酒。我們不必多慮。

切成後的小塊粗餅,一邊用篾籮蓋晃動搖散一邊加上一小撮母曲粉,附著了母曲的小塊就不會粘連了,倒進篾篩裡攤勻,藥餅就製作完成了。

下一步是發酵。戴志軍把餅藥端進發酵間的木架上,擺放好。

雖然夏天,但土磚房裡比較陰涼,按照廣西師傅楊老的要求,餅藥發釀的溫度必須保持在30—40度之間,牆上裝了溫度計,地上生了木炭火,隨時調節室內溫度。

在發釀間,餅藥經過移入麴黴的分生孢子,保溫環境中,12小時後開始發酵,三天後便會茂盛地生長出菌絲,形成酒麴。

發酵後的酒麴經過曬乾便可裝袋貯存備用了,貯存期間不能受潮。

說到酒餅,戴志軍充滿信心,說雖然這是一個小本生意,做好了,小生意也能賺大錢,四川大地主劉文彩年少時也做過酒餅子。目前酒餅做的人還不多,再加上廣西師傅的傳授和指導,產品質量不用擔心,下一步是如何打開全省市場,在100多個縣市中設銷售點,形成品牌。

中午,戴志軍在家裡設宴招待前來祝賀酒餅廠開張的師傅、親友和村幹部,共有三桌。吃完飯,他開車陪我去村裡的芒擔石看了看。

芒擔石,雙峰縣誌有記載,兩座巨石夾溪對峙,相傳是仙人用芒竿(蘆葦竿)擔來的,夜晚常有仙人吹笙其上。清乾隆年間,鴻臚寺正卿鄧文泮曾往遊作記。

戴志軍也向我講了芒擔石的傳說,說是從前有個仙人想把八灣河攔住,讓河水淹沒上遊,他就用芒竿挑著這兩個大石頭向八灣走去,半路上一個人用一擔竹菜籃挑了一擔水迎面走來,仙人問,你怎麼能用菜籃子挑水呢?那人反問,那你怎麼能用一根芒竿挑起兩塊大石頭呢?說完,仙人肩上的芒竿就斷了,兩塊石頭落地變成了這兩座石山。

原來那個用菜籃子擔水的也是一個仙人,他是聞訊前來解救八灣河上遊的人們和生靈的。

現在的芒擔石村很富裕,在全國各地的路橋老闆有不少,有的家庭上百萬的小車就有幾輛。

小時候,戴志軍的家鄉很窮,他爺爺常領著她姑姑去芒擔石附近的山裡挖柴兜,帶去的中午飯就熱在山裡的一戶人家的柴灶邊,這人家也很窮,但常常從家裡為數不多的雞蛋中拿出一個煎好給這對父女倆做下飯菜,沒有雞蛋的時候紅薯也會拿出一兩個。戴志軍說,善人自有善報,當年那戶厚待過自己爺爺和他人的人家,今天已成了當地的富裕戶,六兄弟都是路橋老闆,致富後的兄弟們仍然心懷善心幫助他人,其中村支書就出自他們中間。

最後順便給戴志軍打個徵婚廣告,他四年前離了婚,身邊有個五歲的兒子,如果哪位美女看上了這個有志創業的八零後,可以考慮考慮。戴志軍電話:15173879377,地址:湖南省雙峰縣三塘鋪鎮芒擔石村。


主編 向哥 

投稿郵箱 932067121@qq.com 

相關焦點

  • 海南馮氏第一村 —— 澄邁縣老城鎮石(石矍)村
    海南澄邁老城鎮石(石矍)(音què)村最獨特的地方,莫過於被稱作「馮氏海南第一村」。老屋全是用石頭壘成,僅在堂屋使用了木板,做隔板和橫梁用。也許年久失修,陽光從兩側廂房的外牆上漏了進來。走在村間用石塊鋪就的村道上,人的腳步聲驅散了幾隻正在閒庭信步的肥碩公雞。好些不住人的石屋換上了新鐵門,門上貼著紅符,顏色還很光鮮。村民說,老屋雖然不住了,但還是祖宗屋,逢年過節大家都要回來上香的。老屋裡外,一不留神就會踢到村民用來餵豬餵雞的石槽或舂米的石臼,都是爺爺輩的物件,上百年了。
  • 「粵菜師傅村」「烹」出脫貧致富路
    (中國減貧故事)「粵菜師傅村」「烹」出脫貧致富路中新社茂名12月22日電 題:「粵菜師傅村」「烹」出脫貧致富路作者 梁盛 梁晶晶廣東僑鄉信宜市轄下有一條旺同村,是全國文明村,也是全國社區僑務工作示範單位,更是遠近聞名、名副其實的「粵菜師傅村」。
  • 「詩酒第一村」杏花村
    原標題:「詩酒第一村」杏花村   「茶是新的好,酒是陳的香」。
  • 石村·萱帽塔——美在丹霞 樂在石村
    石村·宣帽塔 美在丹霞 樂在石村有詩云:拔地千尋傲翠微,胭脂淡抹潤清暉。萱帽塔——形若萱草,色如渥丹,燦若明霞。萱帽塔色彩妍麗、造型獨特,歷經風霜雨雪,千百萬年傲然於此。正因獨特的丹霞地貌,萱帽塔獲譽「石村」。然而,萱帽塔不僅僅只是一座飽經風蝕的石塔,這裡紅瓦白牆、雞鳴犬吠、果香四溢;這裡是一座「山村交融、人美路淨、經濟富美、鄉風文明」的現代新農村。人與自然的和美、現代與傳統的融合,富有西部特色最樸素的村貌喚起人們心底濃濃的鄉愁。
  • 「全國文明單位」宜君縣十五里舖村
    近日,宜君縣十五里舖村榮獲「全國文明村榮譽稱號」,十五里舖村位於宜君縣城北7.5公裡處。夯實經濟基礎,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十五里舖村大力培育支柱產業發展,在保持原有玉米、核桃種植產業的情況下,大力發展肉羊養殖集體經濟。
  • 老屋翻新了,老楊的又一個心願實現了
    原來,老楊家的老屋經過翻修,正式喬遷新居了。楊秀田老人一家是聯坪村的貧困戶,家裡爺孫5人原先住在3間破舊的平房裡,靠種地、養羊維持生計。13年前老人的兒子因車禍去世,兒媳改嫁,留下3個孫女。老兩口含辛茹苦把孫女們拉扯大,卻因為孩子們高額的學費和生活費犯了愁。
  • 文成這個村變化太大啦!從「空殼村」一躍成為「網紅村」!
    文成縣百丈漈鎮的石莊村」原本是個一窮二白的空殼村,村集體經濟一度負債纍纍。而這幾年,石莊村通過盤活閒置老屋,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村集體經濟不僅「轉負為盈」,還成為了人氣滿滿的省級3A級景區村。改變是如何做到的?一起來看今天的報導吧。
  • 從炭燒大戶到旅遊景區,「雙節」到門頭溝這個村看看吧~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炭廠村美麗鄉村如何舊貌換新顏炭廠村>因祖祖輩輩燒炭為生,由此得名地理位置偏僻、土地貧瘠、沒有產業是全鎮為數不多的低收入村 炭廠村舊貌這個一度壓著低收入帽子的小山村在炭廠村黨支部書記邢衛兵帶領下摘掉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龍門鎮:東三十里舖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在村民姚銀武家的果園裡,時令水果剝皮梨掛滿枝頭,讓人垂涎欲滴。姚銀武家的梨園位於東三十里舖村北坡社,其得益於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水分充沛的條件,盛產的水果以皮薄、汁多、味甜、質優而遠近聞名。村黨支部書記姚建龍介紹,村裡因勢利導,大力實施東三十里舖村「一村一品」產業,把以冬果梨為主的林果經濟作為特色支柱產業來抓,在原有400畝梨園基礎上,啟動「老梨園的致富夢」千畝梨園建設,並免費為群眾發放果苗,給予技術指導,擴大栽植優質梨樹675畝,註冊了古槐裡香梨品牌。在此基礎上,打好「鄉村旅遊牌」,成功舉辦了東三十里舖村兩屆梨花文化藝術節,附近鄉裡紛至沓來賞花遊園。
  • 廣西「網紅村」被摘牌,活該!
    「網紅村」。(素材來源:抖音@新聞夜班廣西)據說這個「網紅村」,起源於該村一個擁有幾十萬粉絲的戶外主播,「東方不敗」!這個「東方不敗」一開始也是不溫不火的,直到有一天,他剃了一個光頭,穿上了紅西服。(素材來源:抖音@新聞夜班廣西)為了吸引更多的流量,他們還計劃了一個「網紅村正式開村」的活動。活動當天,他們在村頭立了一塊「網紅村」的牌子,隨後就開始了一場「群魔亂舞」的直播。
  • 美在丹霞 樂在石村
    美在丹霞 樂在石村 2020-12-23 1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宜昌霧渡河符家坪村有個200多年的老房子
    宜昌霧渡河符家坪村劉家老屋這所老房子座落在宜昌市夷陵區霧渡河鎮符家坪穿村而過的公路下面,門前一條小河,外表如滄桑了的歷史,寫滿了滿牆滿院的記憶。宜昌霧渡河符家坪村劉家老屋老房子是一個5個天井的連體屋,這片圍屋約800平方米,頂部瓦片相連,渾然一體。宜昌霧渡河符家坪村劉家老屋這片老房原是當地一個姓劉的鄉紳所有,土改期間才被分給村民。
  • 2020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億元村名單公示
    28 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董浜鎮裡睦村 29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牛角山村 30 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東屏街道長樂社區 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靈井鎮霍莊村 38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覃塘區覃塘鎮龍鳳村 39 北京市市轄區房山區竇店鎮竇店村 40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馬集鎮大聖村
  • 吾土吾鄉|文成打鐵第一村與高溫下的打鐵匠
    但在下河,仍有這麼一群人,像他們的先輩一樣,守著炎熱的火爐,敲打著各式各樣的鐵器,繼承著祖輩們傳下來的家庭打鐵手藝。一、打鐵傳承的手藝在百餘年的歷史長河裡,下河的打鐵技術傳承的是南北朝時期的「灌鋼法」。據《北史》和《北齊書》記載,「灌鋼法」是由南北朝時期的綦毋懷文發明的。綦毋懷文是我國南北朝時期的著名冶金家,襄國宿鐵刀的發明者。
  • 村情、村景、村風 用心用情寫村歌
    楊樺說,大山西村是全區基層黨建示範村,市、區美麗鄉村精品村,用社團力量創新社會管理,以達到基層治理的目的,大山西村這些年的亮點工作可謂是「名聲在外」。隨著該村「大山西處有人家」的黨建品牌越趨成熟,今年上半年,大山西村黨委書記徐志連跟她說,村裡想編一首村歌,想請「搞文字材料」出身的楊樺幫忙想想歌詞。身為大山西的駐村指導員,楊樺表示,這是她義不容辭的事。
  • 在歷史理性和情感願望之間​ ——評彭東明的長篇小說《坪上村傳》
    在歷史理性和情感願望之間——評彭東明的長篇小說《坪上村傳》無論我們對鄉村文明懷有怎樣複雜的情感,它仍然流淌在我們的文化血脈裡。於是,我們就看到了仍在蓬勃生長的鄉村題材小說。現在我們討論的《坪上村傳》,是作家彭東明新近出版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以傳記的方式書寫一個村莊的人與事,講述一個村莊的過去和現在,源於作家揮之難去的一個願望:在封面題記中彭東明說:「我想我應該將半個多世紀以來村上的那些人和事記錄下來,也算是為這座村莊做一個雜亂無章的傳記。
  • 橙香富川 瑤韻慢城 |富川岔山村,瀟賀古道入桂第一村
    2016年以來,該村發揮瀟賀古道和古村落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形成「美食+古村+網際網路」發展模式,打響「瀟賀古道入桂第一村」品牌,榮獲廣西五星級鄉村旅遊區、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等稱號。2018年,該村成功脫貧摘帽。名不見經傳的岔山村,何以異軍突起成為廣西旅遊扶貧的「耀眼新星」?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廣西下陶村:山坳村蛻變為「紫荊花海」
    1998年鍾敏嫁到廣西柳州市下陶村時,進村的道路還是泥巴路,一下雨就是半褲腿的泥。村子裡也沒有一戶像樣的住房,都是牆面開裂的泥磚房。因三面環山、交通不便,下陶村被當地人戲稱為「山坳村」。22年後,當初嫁來下陶村的姑娘鍾敏,已經成了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下陶村近年來也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綠色產業,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紫荊花村」、「彩虹村」。
  • 句容這個村新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稱號!
    (八步三華李)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勝各族自治縣樂江鄉地靈村(龍勝紅糯)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州縣紹水鎮柳甲村(福祿旺沙糖桔)廣西壯族自治區武宣縣黃茆鎮麻爪村(麻爪大果枇杷)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右江區四塘鎮六合村(芒果)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菱角鎮石柳村(沃柑)廣西壯族自治區武宣縣東鄉鎮風沿村(紅心蜜柚)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流市北流鎮六行村
  • 廣西這6個縣城、86個鄉鎮、608個村上榜這份名單
    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村考核鑑定和監督管理辦法》要求,經南寧市等14個市愛衛辦考核、公示和自治區愛衛辦組織專家進行抽查,自治區愛衛會決定,命名橫縣橫州鎮新橋村委六軛經聯社等608個村為「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村」。希望被命名的村珍惜榮譽,再接再厲,持續鞏固創建成果,建立長效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