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 向哥
酒麴,雙峰人稱作」酒餅子」。除酒廠和釀酒作坊外,一般家庭用量較少,所以對酒餅子的了解大多數人是比較模糊的。在我的印象中,還是小時候有身背布袋子的婦女走在老街中,吆喝「買甜酒餅子不囉,買甜酒餅子不囉。」
近年聽說青樹坪有個村好多家庭做甜酒餅子釀甜酒,縣城天青街人壽街一些小店出售的酒餅子都來自這個村,供飯店和喜愛自釀甜酒的個人購買。
三塘鋪鎮芒擔石村,有個後生叫戴志軍,1988年出生,高中畢業後一直在家開商店,期間外出修過鐵路,在青樹坪開過服裝店,後來兼送打火機,兩年前又開始製作酒餅子。一個月以前,戴志軍加我微信說,他在網上看了我好多文章,能不能也給他寫一篇?我問什麼事,他說一個月後他有個酒餅廠開張。我說好。
開張的日子選在6月30日,農曆五月二十八,是個好日子。戴志軍開車去廣西玉林接師傅,先天傍晚才到家。他要一個朋友清早來接我,趕到的時候,一座老房子前插滿了彩旗,擺放了爆竹煙花。
我驚喜地問戴志軍,這老房子真好,你怎麼選擇在這裡辦酒餅廠?戴志軍說,這是師傅要求的,老房子是土磚土地,冬暖夏涼利於保溫,更有利於麴黴的分生孢子。加上老房子是伯伯家土改分的地主屋,十多年前搬出去起了新屋,已閒置多年,伯伯無償提供給他辦廠,稍作打掃整理就行了。
開張時間是10點,還有將近一個小時。見我喜歡老房子,戴志軍就領我參觀起來。
戴志軍說這個房子的主人姓劉,解放前在寶慶做布匹生意發了家,就回老家建了這座宅院,取名「光復堂」。沒想到剛建好就解放了,自己還沒住進去就分給了農民。
廳屋神龕的牌位還是原先的,只是「本宗劉氏歷代考妣之神位」的牌位中的「劉」字已被改成了「曾戴謝賀」等六個姓氏。
快到十點,戴志軍和親友開始將煙花爆竹打開擺放好,他五歲的兒子也積極地幫大人忙碌著。
2017年8月,戴志軍接手了本村做了40年酒餅的劉偉莊轉讓的作坊,利用送打火機將餅藥送到每個趕場點代銷,往往早上三四點就出發,現在做到周邊漣邵衡婁湘等縣市,遠的銷到雲南河南。他堅持前送餅藥不收錢,等酒釀出來了,客戶滿意才打款,釀的酒不滿意或賣不出的餅藥無條件退貨,如果遇到釀酒中的問題,戴志軍前往幫助解決。
十點,爆竹齊鳴煙花沖天,事先準備好的100斤酒餅原料倒進了攪拌機,原料是大米粉碎後按比例加多種中草藥粉末。戴志軍和師傅往原料裡加水攪勻。
戴志軍的師傅楊垂柱是廣西玉林容縣人,繼承祖傳土法中草藥製作酒麴半個多世紀,餅藥暢銷廣東江蘇南寧等大酒廠,是當地靠製作灑餅致富的名人,遠近聞名的「酒餅王」,廣西「全區十佳農民讀書致富標兵」,曾當選為玉林市政協委員和廣西自治區人大代表,其事跡九十年代就上過人民日報。
在此之前,為了提高餅藥的品質,戴志軍一直在尋找新的配方。他的七叔一直在懷化蒸酒賣,說廣西的餅藥好,戴志軍便去廣西尋訪均遇拒絕傳製作技術和配方,後來他在網上搜尋找到玉林容縣的楊垂柱,便登門拜訪,楊老被戴志軍的執著所感動,不僅願意教他技術,還慷慨傳授祖傳配方,今年四月,戴志軍正式拜楊老為師,之後便著手在伯伯提供的老屋裡開辦酒餅廠。
以前,雙峰本地製作的土酒餅子的主料都用糠,成谷打的粉子,輔以草藥,是相對劣質的一種。近年隨著化學餅藥糖化酶的出現,很多釀酒作坊出的酒已經不是土餅子釀的酒了,不僅酒的品質下降,更重要的是對飲酒者的身體造成損傷。而楊老的餅藥主料則是選用大米,配以祖傳中草藥,製作中不添加化學發酵藥物,而是用老餅子研末作為母菌。
前來為戴志軍酒餅廠掛牌的是村支書和村主任,兩位村領導都姓劉,都是在外承包路橋工程致富的。他們對戴志軍立足家鄉敢於創業的精神表示鼓勵和支持。
我問為什麼不叫酒餅廠而叫食品廠?戴志軍說他去工商登記註冊時,沒有酒餅廠這一業務,因為都是食品範圍之內,所以就註冊了食品廠。
趕來為戴志軍酒餅廠開張幫忙的,還有青樹坪街上附近兩個做餅子的同行和他廣西師傅的老伴和兒媳婦。青樹坪的師傅把攪拌均勻的原料放在一個木框裡踩實成一塊長方形的大餅,然後廣西師傅的兒媳婦便將大餅切成小塊。
看到這裡,也許有讀者會說,人打赤腳在上面踩,衛生嗎?這餅藥釀成的酒敢喝嗎?
其實,不光是這個酒麴,其他還有很多吃進嘴裡的東西,上千年傳統的工藝都是用腳踩過來的,像傳統榨油,普洱茶磚和安化紅茶餅的加工發酵等,茅臺酒廠的車間也都是赤腳上陣。有的傳統工藝是機械代替不了的,再說人體的細菌更會助於原料的發酵,酒餅只是釀酒所需的少量輔料,高溫蒸煮過程中的蒸餾液才是酒。我們不必多慮。
切成後的小塊粗餅,一邊用篾籮蓋晃動搖散一邊加上一小撮母曲粉,附著了母曲的小塊就不會粘連了,倒進篾篩裡攤勻,藥餅就製作完成了。
下一步是發酵。戴志軍把餅藥端進發酵間的木架上,擺放好。
雖然夏天,但土磚房裡比較陰涼,按照廣西師傅楊老的要求,餅藥發釀的溫度必須保持在30—40度之間,牆上裝了溫度計,地上生了木炭火,隨時調節室內溫度。
在發釀間,餅藥經過移入麴黴的分生孢子,保溫環境中,12小時後開始發酵,三天後便會茂盛地生長出菌絲,形成酒麴。
發酵後的酒麴經過曬乾便可裝袋貯存備用了,貯存期間不能受潮。
說到酒餅,戴志軍充滿信心,說雖然這是一個小本生意,做好了,小生意也能賺大錢,四川大地主劉文彩年少時也做過酒餅子。目前酒餅做的人還不多,再加上廣西師傅的傳授和指導,產品質量不用擔心,下一步是如何打開全省市場,在100多個縣市中設銷售點,形成品牌。
中午,戴志軍在家裡設宴招待前來祝賀酒餅廠開張的師傅、親友和村幹部,共有三桌。吃完飯,他開車陪我去村裡的芒擔石看了看。
芒擔石,雙峰縣誌有記載,兩座巨石夾溪對峙,相傳是仙人用芒竿(蘆葦竿)擔來的,夜晚常有仙人吹笙其上。清乾隆年間,鴻臚寺正卿鄧文泮曾往遊作記。
戴志軍也向我講了芒擔石的傳說,說是從前有個仙人想把八灣河攔住,讓河水淹沒上遊,他就用芒竿挑著這兩個大石頭向八灣走去,半路上一個人用一擔竹菜籃挑了一擔水迎面走來,仙人問,你怎麼能用菜籃子挑水呢?那人反問,那你怎麼能用一根芒竿挑起兩塊大石頭呢?說完,仙人肩上的芒竿就斷了,兩塊石頭落地變成了這兩座石山。
原來那個用菜籃子擔水的也是一個仙人,他是聞訊前來解救八灣河上遊的人們和生靈的。
現在的芒擔石村很富裕,在全國各地的路橋老闆有不少,有的家庭上百萬的小車就有幾輛。
小時候,戴志軍的家鄉很窮,他爺爺常領著她姑姑去芒擔石附近的山裡挖柴兜,帶去的中午飯就熱在山裡的一戶人家的柴灶邊,這人家也很窮,但常常從家裡為數不多的雞蛋中拿出一個煎好給這對父女倆做下飯菜,沒有雞蛋的時候紅薯也會拿出一兩個。戴志軍說,善人自有善報,當年那戶厚待過自己爺爺和他人的人家,今天已成了當地的富裕戶,六兄弟都是路橋老闆,致富後的兄弟們仍然心懷善心幫助他人,其中村支書就出自他們中間。
最後順便給戴志軍打個徵婚廣告,他四年前離了婚,身邊有個五歲的兒子,如果哪位美女看上了這個有志創業的八零後,可以考慮考慮。戴志軍電話:15173879377,地址:湖南省雙峰縣三塘鋪鎮芒擔石村。
主編 向哥
投稿郵箱 93206712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