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蝟的優雅》柔軟的心靈總會相遇

2020-10-12 林卡

我不是一個善於寫影評的人,與其說是一篇影評不如說是觀後感來的實際。以下僅是自己觀影后的拙見。部分劇透

不打算再梳理劇情,只是以感悟為主吧。 先從劇情與人物上來說,主要人物主要有三個人帕羅瑪,勒妮,小津。

帕羅瑪是個性格有些孤僻的小姑娘,並且對自己所生活的人世界很糟糕。但是以我的視角來看,帕羅瑪並不孤僻,她只是看到了成人想極力掩藏的世界,說出了別人不敢說的話,當不被這個世界所理解時,也就選擇了沉默(就比如當著客人的人面反駁圍棋的發明;對於媽媽的精神治療費用的質疑)。沉默久了,以她的眼光來看,死亡就是結束一切痛苦的方式。可是,沒有經歷過死亡,又怎知死亡的痛苦。我們生於這個庸俗困擾的世界,就要不斷學會去如何適應它,直到在別人的愛裡發現生命的真諦。帕羅瑪也是一隻小刺蝟,一隻無處藏身的小刺蝟。

勒妮是個性格孤僻的看門人,孤僻,單身,冷淡,醜陋,或許這是人們表面上能形容她的詞。但是她只是想守護住她的精神世界,勒妮和帕羅瑪不一樣,她是一個有著自己舒適巢穴的刺蝟,我覺得影片不是想讓告訴我們走出舒適圈,去認識不同的人之類的,相反,我覺得它在以溫柔和緩的方式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獨特的精神世界,我們可以確保它不被別人侵犯,這是我們的特質。通過這樣的特質,讓別人發現獨特的自己,勒妮這一形象就是最好的詮釋。儘管外表孤僻,但是內心柔軟優雅,就這樣遇到了小津先生,兩顆柔軟的人心最終相遇。勒妮和帕羅瑪也是這樣,當兩人對於黑巧克力達成共識,但是勒妮又趕忙請帕羅瑪走,因為她無法對別人放鬆警惕,所以條件反射似的冷漠,可是帕羅瑪懂得勒妮的內心,因為她也是如此,兩個有趣的靈魂就這樣相遇了。

小津先生是一個外表和內心都很和善的人,他不是其他人的那種虛偽的和善,真的願意去了解並傾聽帕羅瑪和勒妮的人,他也成了三個人的紐帶。他們三個真的是相互溫暖的人,柔軟的心最終會溫暖另一顆心。儘管勒妮有兩次都在害怕自己的選擇爾差點放棄,但小津先生一直在等待,勒妮也是慢慢願意和別人分享自己獨特的世界,和小津先生一起看喜歡的電影,讓帕洛瑪進自己的書房。勒妮在自己世界感受到了愛,即使在即將死去的時候……

一部電影到底成功劇情與人物是分不開的。這部電影人物的真的非常有立體感,人物之間交錯的互動引起了靈魂的共鳴。一部優秀的電影總會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獨特的質感,很顯然這部電影就具有這種質感,而這種質感與意象的選用其實也是分不開的。

個人對於意象的分析其實不是太懂,就說一下自己的想法。整部電影大概有三個意象:攝像機,貓,魚。先說攝像機,攝像機是帕羅瑪在自殺之前打算用來拍一部電影,記錄所處世界的荒誕,最後一次攝像是在拍攝勒妮的錄像,這應該算是勒妮最後一段錄像了。其實帕羅瑪的錄像已經從周圍世界的荒誕慢慢變成對於與自己靈魂共鳴的人,這似乎也預示著帕羅瑪慢慢找回了生命的意義以及最終的結局。其次是貓,小津因為勒妮的貓雷昂而對勒妮產生了興趣。帕羅瑪家的人貓似乎只是好吃懶做,不讓別人進來,也不讓貓出去,似乎在暗示著上層階級在努力維護這自己的自以為舒適的空間。上層式的體面最終讓這些人活在這個虛偽的人世界裡無法自拔,永遠活的不真實。最後是金魚,帕羅瑪把它扔進了馬桶,但是它又到了勒妮的手中。帕羅瑪活的不要像金魚,已經註定了自己的結局,但是即使如此,這小小金魚也頑強的活了下去。勒妮死了,帕羅瑪拿回了金魚,她終是明白了死亡吧,所以也許會更好的活下去吧。

影片裡的細節也許多到底展現了階級的差異,導致了不同的生活,不同的觀念,進而是偏見,上層階級總沉迷於虛假的生活無法自拔。可是有趣的靈魂總會相遇,我沒有去分析那些細小的細節去分析階級問題之類的(主要是找不到),我在想,或許心靈的相依可以打破壁壘。人類是群居動物,人以群分,總會大多數人去融入那個大的集體,也有人會獨善其身,但是並不是多數人的就是對的,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靈魂的特質。或許有些人像刺蝟,不合群,但是他們的內心是柔軟而優雅的,只是很多人沒有去發現的耐心。那個看似滿身刺的傢伙,也會有一顆等待被愛的心。他們不是冷漠,他們只是真實而獨特。兩顆柔軟的心總會相遇。

「重要的不是死亡,而是死亡那一刻你在做什麼,勒妮,死亡的那一刻您在做什麼呢,您在準備去愛一個人」

大概就是全部了,有點亂哎

相關焦點

  • 《刺蝟的優雅》:靈魂契合是上天給你最浪漫的一次相遇
    浮生偷得半日閒,無意之間在圖書館裡尋到《刺蝟的優雅》,如獲至寶。前幾日剛剛看了同名的電影《刺蝟的優雅》,既文藝又養眼又有深度的電影。《刺蝟的優雅》是法國女作家哲學教授妙莉葉·芭貝裡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2007年。《刺蝟的優雅》是Les Films des Tournelles公司出品的劇情片,2009年7月3日在法國上映。
  • 讀書:《刺蝟的優雅》是本動人的小書,也有觸及心靈的力量
    《刺蝟的優雅》──一個遠在巴黎左岸高級公寓裡的故事──沒有感人肺腑的情節,沒有熱烈激昂的情感,不知怎的,卻能觸動一個人心裡非常深層的思考與情緒……五十四歲的荷妮出身自法國中下階層,年輕時便結了婚,陪同丈夫擔任葛內樂街七號這棟高級公寓的門房,在丈夫去世之後,荷妮獨自生活,多年來掩藏起喜好文藝而慧黠的本性
  • 《刺蝟的優雅》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刺蝟,只是多半不怎麼優雅
    在掩人耳目的背後她的心靈密室塞滿胡塞爾現象學、弗洛伊德、中世紀哲學……一少一老的奇異邂逅,她們如何蛻變、重生……兩隻孤獨的刺蝟喜歡《刺蝟的優雅》這部影片,溫吞細碎的情節裡閃礫的生活哲學和智慧,溫暖的情感,機智與精巧,充滿了哲理的語言,都讓我心動不已。生活的氣息,像曾經和現在、未來,有過的理想、失望和期待。
  • 《刺蝟的優雅》不優雅也沒關係
    我們都是刺蝟,不優雅也沒關係。精心設計的死亡遠不如突如其來的晴天霹靂更有衝擊力。難以釋懷的悲劇結局是否總會比圓滿落幕更具感染力。究極漫長短暫的一生,苦難也許值得更勇敢的熱愛。就「持續性以痛苦為樂」這點來說,唯有心理分析可與宗教相媲美。
  • 《刺蝟的優雅》孤獨而優雅,克制而情深
    《刺蝟的優雅》one故事是圍繞女孩帕洛瑪、門房太太荷妮、住客小津先生開始的。國會議員這一家人的小女兒帕洛瑪非常的聰明,12歲就看透了許多事情的本質,從她母親照顧植物的神情狀態就看出了問題,又從金魚聯想到自己的命運,她計劃在13歲生日時自殺。
  • 做一隻優雅的刺蝟
    截圖電影《刺蝟的優雅》1刺蝟身上的刺是為了保護自己,它們一出生就知道傷害是無法避免的,所以它們長出了自己的堅硬,以此來與邪惡抗衡。看過一部電影《刺蝟的優雅》,看門人米歇爾夫人總是一副冷臉面對人群,與周圍的人保持著一扇門的距離。門裡就是她自己的世界,她被人貼上了很多標籤,又老又醜又矮,尖酸刻薄,乖戾孤僻。可是她無視別人的眼光,泰然自若地恪盡職守,冷傲地回應所有的敵意。
  • 《刺蝟的優雅》:人性的高貴與地位和財富無關,它來自靈魂的優雅
    妙莉葉·芭貝裡除了是一位小說家之外,還是一名哲學教授,所以她的作品特點大都是以虛構小說為載體,從文學層面和哲學層面同時切入來揭示人類心靈內在問題,比如關於愛,美,孤獨和希望。她的這部《刺蝟的優雅》一經推出,先後獲得了喬治·布哈桑獎、國際扶輪社獎等多項大獎,同名電影也同樣繼承了原著深刻的思想和內涵。
  • 我們都是孤獨的刺蝟,但也可以活得很優雅
    「從外表看,她滿身都是刺,是真正意義上的堅不可摧的堡壘,但直覺告訴我,從內在看,她不折不扣地和刺蝟一樣的細膩。刺蝟是一種偽裝成懶洋洋樣子的小動物,喜歡封閉自己在無人之境,卻有著非凡的優雅。」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裡,12歲的富家小姐芭洛瑪這樣評價她的門房荷妮。
  • 《刺蝟的優雅》:兩顆優雅而孤獨的靈魂,是法國女性主義的崛起
    影片《刺蝟的優雅》改編自法國女作家繆麗葉·巴貝裡的同名小說。原版小說自從問世以來,先後獲得了包括法國書商獎在內的五大文學獎 。而在2009年上映的改編電影版,又獲得了開羅國際電影節大獎,再次颳起一股「刺蝟熱」。影片講述了巴黎左岸的一幢高級公寓中的人生百態。公寓裡有一位早熟的11歲天才少女帕洛瑪,一位博學的門房荷妮,和一位剛剛搬進來的日本紳士小津格朗。
  • 刺蝟的優雅 /妙莉葉·芭貝裡
    我們都是孤獨的刺蝟,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優雅。
  • 《刺蝟的優雅》做刺蝟也要做只優雅的刺蝟
    就像片中小女孩所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一隻刺蝟,只是不那麼優雅。這個片中的門房卻是那隻優雅的刺蝟,為什麼呢?在冷漠的外表下,她有一顆溫暖、細膩的內心。她喜歡讀《安娜•卡列尼娜》,並能在不經意間隨口說出其中的句子。在常人看來這只不過是她自己說出的話罷了,沒什麼可注意的。但這被同樣有一顆細膩而溫暖的心的日本裔小津先生所察覺到。我真的感嘆於門房荷妮遇到了貴人,實屬人生幸事。
  • 《刺蝟的優雅》:也是脫離了狹隘魚缸的那條金魚
    上映於2009年7月的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改編自法國女作家繆麗葉·巴貝裡的同名小說,小說本身出版後就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先後獲得法國書商獎、國際扶輪社獎等5項文學獎。超越性別的社會現實《刺蝟的優雅》是一部典型的從女性視角來觀察和描述社會現實、展開故事敘述的電影,但電影並非著力於表達女性話語權的缺失和對男權中心文化的抗爭,因為這種對社會的批判以及對人生意義的困惑和失落,是超越性別而普遍存在的。
  • 影評|刺蝟的優雅:陌生人間的偽裝,與突然之間的被了解
    我們都是孤獨的刺蝟,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優雅。人們的言行舉止變得越來越優雅,內心卻越來越孤單。為了不被人看出自己的軟弱,只能拼命給自己套上一個厚厚的外殼,假裝自己過得豐富多彩……然而,總有一些人能夠穿過你的偽裝,看見你的孤獨。他們知道,你渾身是刺的表面下,深藏著一顆優雅而柔軟的心。也許這了解很短暫,卻是你生命中最燦爛的瞬間。人們終其一生,想要得到的,也不過就是這剎那而深刻的了解罷了。
  • 豆瓣8.8:人人都像刺蝟,但很少保持優雅!
    《刺蝟的優雅》(2009)《刺蝟的優雅》改編自法國小說家、哲學教授妙莉葉·芭貝裡撰寫的小說,由莫娜·阿查切導演。「2006年,女作家、哲學教授妙莉葉·芭貝裡(MurielBarbery)寫出了自己的第二部小說《刺蝟的優雅》,小說一經推出就十分暢銷,並先後獲得了喬治·布哈桑獎、國際扶輪社獎、07年度法國書商獎等多項大獎。」
  • 《刺蝟的優雅》刺蝟的優雅短評
    導演為什麼要安排勒尼的死,我想是為了讓愛和溫暖停在這裡,料想如果勒尼和小津先生走在一起,在這幢看似每個人都帶著優雅的高級公寓裡亦或是這個世俗的世界裡,她要承受的壓力和責難又會有多少。小津先生當時說:她的確不認識你。這個骨子裡優雅,精神豐富,嚮往愛和溫暖的女人,是她們並不認識的長滿刺的勒尼。底層的身份,富足的精神,華麗的外表到底什麼比較重要?刺蝟哪怕是優雅的,也只能隱藏起來,不被人靠近。
  • 電影|《刺蝟的優雅》
    文|周幾裡電影臺詞: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刺蝟,只不過多半不怎麼優雅。
  • 《刺蝟的優雅》:一個女人最好的活法
    妙莉葉·芭貝裡筆下《刺蝟的優雅》裡,就有這樣一位很長相普通、身材普通,但依舊收穫愛情的「中年女人」荷妮,儘管現如今用「中年女人」稱呼一個女性,很不禮貌,但她就是用自己的一生證明:一個女人,就算30歲+,40歲+,50歲+了,就算她只是別人眼中一個普通的中年女人,她也依舊能活成最耀眼的樣子。
  • 《刺蝟的優雅》一個變柔軟的過程
    影片巧妙的通過刺蝟、禁錮的金魚等微小的意象,來象徵性隱喻人與世界的哲學問題,通過以兩個性格、階層迥異的兩個個體,其人生最終產生共鳴的方式,來表達積極的生活態度。
  • 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
    剛看到這個片名的時候很奇怪為什麼不叫《優雅的刺蝟》,而是《刺蝟的優雅》,看完之後才知道影片一直在以細膩的女性導演視角解讀「優雅」。
  • 《刺蝟的優雅》:為了不受傷害,我偽裝成一隻扎人的刺蝟
    "我希望從書中得到慰籍、治癒和一顆淡然的心」點擊上方「關注」,和你一起靜心閱讀人人都只看到刺蝟滿身的刺,卻沒有人知道刺蝟的內心是多麼的優雅。—— 《刺蝟的優雅》012006年,哲學教授妙莉葉.芭貝裡發表了她的第二部小說《刺蝟的優雅》,這部小說一經出版便得到了關注和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