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小菜吃起來

2021-02-17 上海老底子

「舌尖上的春天」絕對是這一段時間在魔都上演的一部「大戲」。雖說現在菜的品種越來越豐富,養殖也越來越不受季節、氣候的影響,但「時令」一說還是不會改變。香椿頭、馬蘭頭、春筍……一眾蔬菜接連上市,小菜場立刻擺脫了冬天的氣息,剎那間活絡起來。

上海人在吃的方面最講究什麼季節吃什麼菜。老早供應不是那麼豐富的時候,到小菜場買菜經常還要排隊,更不要說春菜上市的時候。菜場裡也會應季推出一些便民服務,教大家怎麼吃時令菜。

1985年4月22日,黃浦區寧海東路菜場的營業員,在賣菜之餘還辦起了「春季時令菜餚燒法吃法介紹會」

現在買菜,想吃什麼基本都能買到,無非是價格上的差異,或者新鮮程度上的差異。這方面上海的阿姨媽媽特別敏感,也都能找到那個既不是價格最高點又相對還很時鮮的時間點,買到心儀的小菜,讓全家一飽口福。

「時繞麥田求野菜」,這裡的野菜就包括薺菜,薺菜遍布全世界,是一種人們喜愛的可食用野菜。初春採其嫩苗作野菜食用,清香可口。薺菜歷來是藥食同源的佳蔬。薺菜蝦仁雙菇、薺菜鱸魚、薺菜大餛飩都是經典的小菜和點心。熱乎乎的薺菜黃魚羹在早春裡能起到暖肚養胃的作用。

薺菜肉餛飩

菜肉餡的餛飩裡,薺菜肉是很常見的一種,不光飯館裡賣,家裡也會做。作為餡料,薺菜不容易煮熟以後變黃,味道鮮,顏色也好看。

薺菜湯包

在關於薺菜的「一百萬個可能」裡,薺菜小籠的發明算是一種,薄薄的皮子裡夾雜著點點綠意。

薺菜炒年糕

這道菜(也可以叫做點心)真是人見人愛。因為年糕的緣故,飯桌上看到這道菜讓人覺得又團圓又溫馨。

薺菜肉湯圓

說到湯圓,很多人還是愛吃「黑洋酥」餡的,不過嘗嘗鹹口也是一種美味的體驗,尤其肉裡夾雜著鮮香的薺菜。

薺菜油墩子

吃慣了蘿蔔絲油墩子,吃過薺菜的嘛?上一秒春意盎然,下一秒便落入腸胃。

薺菜泡飯

草根泡飯配上小辰光的記憶,伴著最時令的清香。

薺菜黃魚羹

羹的做法是上海菜裡常見的,比湯濃稠,葷素搭配,還很講究顏色的協調。吃一碗黃魚薺菜羹,一整個冬天的慵懶就全舒展開了。

薺菜肉絲豆腐羹

薺菜豆腐羹裡的豆腐往往處理成條狀,也是一種特色,豆腐入口即化,薺菜齒頰留香。

馬蘭頭又名馬蘭、紅梗菜、雞兒腸、田邊菊等。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係,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浙江吃馬蘭頭等時鮮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春天裡,田邊地裡滿眼都是馬蘭頭的嫩綠,空氣裡蕩漾的全是馬蘭頭的清香。

香乾拌馬蘭頭

上海人傳統吃法是香乾拌馬蘭頭,在沸水裡一焯後切細,拌了香乾末後再用麻油一澆,是非常樸素而耐人尋味的香蔬。別看它土裡土氣,卻是能登上大雅之堂的,上海人生活的那一點精緻,都體現在馬蘭頭的一箸中。

清炒馬蘭頭

有些人家裡歡喜直接清炒,追求那種微澀微辣的味道。

筍丁馬蘭頭

筍也是「鮮」的代名詞之一,很多菜都用它來「吊鮮味」。這道涼拌菜就算不說它的味道,光名字就顯示出春天的新鮮感來。

馬蘭頭青團

這是老寧波人小時候的最愛,吃口軟糯糯的,春天的味道。

竹筍一年四季皆有,但惟有春筍、冬筍味道最佳。尤其是春筍,烹調時無論是涼拌、煎炒還是熬湯,均鮮嫩清香,是上海人最鍾愛的佳餚之一。

醃篤鮮

這道最出名的時令菜不用說了,一提起來許多人就會說「饞吐水嗒嗒滴」。每到春筍上市時節,上海的阿姨媽媽們就開始張羅著做醃篤鮮了。它是上海人最暖心的一碗湯。用上海人的話來說:「長在黃泥地裡的春筍在春雨裡,即將破土、而未出土時,味道最鮮美。」

油燜筍

除了做醃篤鮮外,最經典的一道家常菜就是油燜筍,是佐酒妙物。這道菜也都上海姆媽們的拿手好菜,招待客人絕不失面子

下沙燒麥

下沙燒賣起源於明代,是浦東南匯地區代表小吃。燒賣皮用特殊擀麵杖手工擀制,鹹味燒賣以當季新鮮的春筍、鮮肉和秘制熬成的豬皮凍為餡料。對於上海人來說,筍肉燒賣最受歡迎。2011年,下沙燒賣製作技藝被列入浦東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筍絲春卷

上海人在春天當然還要吃春卷,稱為「咬春」,金黃的春卷裡面裹著筍絲,是不是有點像金條?特別討彩頭。

筍丁八寶辣醬

炒辣醬是個普通家常菜,老早在飯攤上供應,由於色深味濃,很適宜下飯。在上世紀40年代,九江路上的同龢館廚師們參照上海本地菜「全家福」的烹製法,在炒好的辣醬上澆上一個蝦仁「帽子」,又對炒辣醬的原料進行了調整充實,用蝦仁、雞肉、鴨肫、豬腿肉、肚子、開洋、香菇、筍片等八樣主要原料烹製,故稱它為「八寶辣醬」。

長得如雞毛毽子一般的香椿一小把一小把擺在菜市場裡,無論是從賣相還是價格,都仿佛與那市井氣格格不入似的。香椿的嫩芽從立春開始可以採摘,到清明前結束。換句話說,香椿的採摘期比龍井還短。

香椿油拌麵

香椿油拌麵不輸上海經典的蔥油拌麵,令人垂涎。輕炸之後的香椿口感酥脆,香味更重而澀味已經消散。也有人分享了自己家裡的做法:「香椿芽粗揀一下,再洗淨,吹乾,切細、拌鹽、輕揉幾下,使之鹽味略滲透進芽裡。等幾分鐘後,在不很旺的油鍋裡滑炒一分鐘即盛起。這就成了。這香椿芽油可生拌豆腐,也可拌麵條。」

香椿炒雞蛋

民間曾流傳「香椿芽炒雞蛋,肉魚都不換」的俗語,不知道饞壞了多少弄堂小朋友。

香椿頭拌豆腐

老上海愛吃的素食,香椿頭用鹽醃過,色澤暗綠,洗過後切碎,拌嫩豆腐,澆幾滴麻油,鹹的香椿頭和淡的豆腐在口中自然調和。

香椿煎豆腐

被稱為「樹上蔬菜」,「一箸入口,三春不忘」,滿滿一盤一口氣能風捲殘雲吃個精光。

「新蠶豆之嫩者,以腔芥菜炒之」——這是《隨園食單》裡,袁枚對「春蠶豆」的解釋,嫩到可以連殼一起吃。

上海人吃蠶豆講究吃本地豆,就是三林塘出產的蠶豆,外地來的蠶豆叫做「客豆」,多少有點水土不服。三林塘的本地豆顆粒比客豆略小,體形飽滿,有明顯的腰身。剝開豆莢,裡面的豆子水靈靈,綠中含翠,裹在一層毛茸茸的白衣裡。

清炒蠶豆

在上海,每年春天,第一批蠶豆上市都會遭「哄搶」。阿姨媽媽一早來到菜市場蹲點,只為全家人都能吃上那一口鮮嫩。蠶豆做法也是多種多樣,最經典的就是清炒,嘗個原滋原味的清甜,期限就這十幾天,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

鹹肉雪菜蠶豆

新鮮蠶豆和鹹肉搭配,還能吸收鹹肉的香味,提鮮還解膩。

火腿蠶豆飯

鍋裡下油,撒點蔥姜蒜粉和蠶豆,翻炒出香味後再倒入火腿丁,一碗家常版的蠶豆飯就做好了,香到銷魂。

豆瓣蓉

等到新鮮蠶豆上市過了一陣,豆子漸漸老了,也可以把皮去掉,搗成泥,做豆瓣蓉,十分可口。

草頭是上海人的叫法,寧波人叫草籽,學名叫苜蓿,又叫金花菜。早春時節,田野裡成片都是。酒香草頭是上海人的家常菜,草頭的清香鮮嫩,白酒的濃鬱誘人令人回味無窮。

草頭餅

草頭原名苜蓿,又稱三葉草。草頭餅雖貌不驚人,但清純、亮麗,是點心裡的「村姑」。草豆餅脆脆的,咬一口還有青翠之感,放在陽光下,閃閃亮亮,有玉石之美。

酒香草頭


上海人的家常菜裡最常吃酒香炒頭,新鮮的草頭熗點白酒一炒,簡簡單單。

草頭圈子

嫩嫩的草頭用旺火大油炒熟,配以醬油蒜蓉紅燜而成的大腸,便成了陽春三月最討喜的時令小菜。圈子酥爛軟熟,肥而不膩,草頭鮮嫩,毫無羶味,恰到好處。

牛肉爬草頭

牛肉絲和草頭的搭配,可謂一絕。一盆草頭覆蓋著滿滿的牛肉,最頂端再裹上生雞蛋,更是錦上添花。醬香濃鬱的草頭最是下飯,恐怕一碗嫌不夠,兩碗不嫌多。

鮮筍草頭

鮮嫩的草頭與春筍一起烹製,又是一道好菜。

初春雨後的枸杞芽肥肥嫩嫩,粗粗壯壯,讓人喜愛。枸杞頭是未結果的枸杞的嫩芽,最嫩的枸杞頭呈淡綠色,柔嫩可愛。枸杞頭從上市到落市時間極短,不過三五天的光景,也就老到不能入菜了。半尺長的嫩芽,用油鹽大火一炒,碧綠生青,清香爽口。

清炒枸杞頭

吃起來苦中帶甜,能清火明目。不加配料的清炒枸杞頭,更突出自然的苦味和微微的涼意,炒時加料酒更顯鮮綠清香,先苦後甘的回味,獨樹一幟。

韭菜的含水量很高,能量較低,有刺激食慾的作用。韭菜含有較多的粗纖維,能增進胃腸蠕動,有「洗腸草」之稱。初春時節的韭菜品質最佳,晚秋的次之,夏季的最差。

韭菜炒蛋

「正月蔥二月韭」,南齊周顒有句名言:「春初早韭,秋末晚菘」,「韭」就是韭菜,初春時節的韭菜品質是最好的,又嫩又鮮。春天冷暖不一,多吃一些春韭,可以祛陰散寒,最習慣的做法就是韭菜炒蛋。

得豆之清香,卻生得纖細柔嫩,掐得出水一般,口感軟滑清爽,細細一把捏在手裡,仿佛捏住了春之鮮與潤。豆苗的歷史很久遠。

豌豆苗

在有的地方也叫做龍鬚菜,只食用嫩梢和嫩葉,清香柔嫩,在餐館裡是極矜貴的一道青菜。因為芽苗太嫩,通常用上湯來浸煮,保持鮮嫩口感。

蓴菜本身沒有味道,勝在口感的圓融、鮮美滑嫩。相傳乾隆帝下江南,每到杭州都必以蓴菜調羹進餐,並派人定期運回宮廷食用。

蓴菜羹

春風四月,最美不過一碗太湖蓴菜羹,蓴菜本身沒有味道,味道全在於好的湯。這樣嫩綠的顏色與豐富的詩意,無味之味令人心醉。


蕨菜是上海各大菜市場比較常見的了,蕨菜長得像個拳頭,有人又叫它拳拳菜。它烹製的菜餚色澤紅潤、質地軟嫩、清香味濃,也被稱為「山菜之王」。

清炒蕨菜

蕨菜長得有點像香椿,沒有很濃烈的味道。但仍不失為一道非常美味的春季「爆款」野菜,入熱水燙,再加香油攪拌,還可以搭配雞蛋和肉類炒,上桌必受好評。

蕨菜炒臘肉

名字裡就帶著山野氣息,蕨菜鮮嫩細軟,和臘肉的香味中和。

這麼多美味小菜,

一個春天

一樣一樣吃過來都夠了!

相關焦點

  • 炒幾隻家常小菜致敬春天
    春分剛過,春天的氣息是越來越濃。傍晚窗外春雷滾滾,風急雨驟,2020年的春天正以它特有的熱情、粗暴來刷它的存在感。當年杜甫在春天寫有一首《春夜喜雨》,膾炙人口,而我乃俗人一個,做幾隻江南春天的時令家常下酒小菜,犒勞一下自己和家人,並且在心裡感恩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下的歲月靜好。 「清明螺,抵只鵝」。
  • 【東山指石談】那些尋常百姓餐桌上的春天「野味」,你吃了嗎?
    春光明媚,草長鶯飛,田間地頭的野菜也紛紛破土而出,有馬蘭頭、蒲公英、薺菜、蕨菜、香椿、枸杞芽……而挖野菜、吃野菜儼然成了一種時尚,純天然、無汙染的野菜,帶著「野性十足」的優勢,昂首挺胸地闖到了百姓家的餐桌上。江南人家春天飯桌上的美味肯定有一道「涼拌馬蘭頭」
  • 立秋後,吃麵食時配上這道「小菜」,操作簡單又好吃,超下飯
    而在我們當地,吃麵食,「小菜」是離不了的,無論是在外面吃還是在家吃,每次吃麵食時,都會做個涼拌小菜,用來下飯吃。說到小菜,我們通常會用白蘿蔔、蓮花白等蔬菜來製作,製作簡單,爽脆下飯,而蓮花白(我們當地把包菜叫做蓮花白),價格實惠,口感爽脆,非常適合用來做小菜,最讓我喜歡的是蓮花白的低脂肪和低熱量,所以對減肥人士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 用味蕾記憶春天!在溫州,春天裡還有這樣的幸福!
    ,趁著春風、春雨,到郊外田野裡走一走,晚上,家裡的餐桌上就可以加個清新的小菜了。吃點清淡爽口的田野小菜,那是可以提升抵抗力的喲,讓我們記住春天的滋味吧!美味蔬菜馬蘭頭春天,田間地頭都是嫩綠的馬蘭頭。菜園邊、小橋流水畔、竹籬茅舍旁……它探頭探腦地長在雜草叢中,有股清香。
  • 上海人的熟小菜
    上海人講的熟小菜,也叫「熟菜」,就是店裡賣的熟菜。熟小菜有中西式,中式還分幫,上海主要有蘇(州)幫、常(熟)幫和廣(東)幫。
  • 重慶沉浸式韓國烤肉,6種小菜免費吃到飽!
    和小姐妹商量了一下,決定就吃它了。而這些小菜都是免費的,味道非常不錯,吃完之後可以讓服務員再添。同時,一起上桌的還有一個蔬菜盤,裡面有生菜、白菜、蘇子葉、胡蘿蔔條、黃瓜條等等,是用來包著烤肉吃的。大概幾分鐘之後,肉就烤好了,服務員把肉剪成方便吃的小塊,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怎麼吃。韓式烤肉的吃法非常多,可以蘸著不同的醬料直接吃,也可以蘸醬之後包在生菜裡,放上各種小菜一起吃。
  • 明明是小菜的泡菜,差點被吃成主食,為啥韓國人這麼喜歡吃泡菜?
    明明是一種小菜,差點被韓國人吃成主食,為啥韓國人這麼喜歡吃泡菜?一起來看看吧。泡菜在我國的四川以及東北都喜歡吃泡菜。四川人喜歡吃泡菜,是因為以前四川的地理位置與外界隔絕,離海邊遠,少油少鹽,吃東西食之無味。所以四川一帶的人們喜歡吃辣椒,除了可以祛溼以外,也能讓人們增加食慾。而泡菜酸辣的口感作為開胃小菜是再合適不過了 。
  • 這些專屬東山島春天的味道,你吃過幾樣?
    這些專屬東山島春天的味道你都吃過嗎?今天就讓小編來給你介紹介紹薄餅說到春天的味道,當然少不了東山島的薄餅。大概在清明節前後,東山人家家戶戶都會開始吃薄餅,好像不吃它,這個春天就少了點滋味。圖 | 網絡它一般用蔬菜做內餡,薄薄的餅皮裡,鋪上一層花生粉,依次碼好韭菜、紅蘿蔔絲、豆芽......東山人會在薄餅的料裡加入蝦仁、蟹腳肉、豬肉,讓薄餅更加鮮美好吃,一卷一嚼,春天的香氣就這麼在嘴裡綻開。
  • 別樣的飲食習慣——韓國小菜
    吃過正宗韓餐的朋友一定都知道,韓餐一般是點幾道主食,剩餘十幾樣一般都是免費搭配的小菜,這其實是韓餐裡的伴餐文化。韓餐裡的盤餐,其實不完全是我們想的「鹹菜」,正宗的盤餐品種眾多,有用蔬菜做的,也有肉或魚海鮮等做的伴餐。
  • 日本料理系列:菜花拌蛤蜊,吃出春天的氣息
    菜花淡淡的苦味和蛤蜊的香味融合在一起,仿佛嘗到了春天的氣息,在春天、這萬物生長的季節裡,使用當季食材,親手做一款清淡的田園料理,慰勞自己與家人,滿滿的幸福感,伴我們一路前行。一道清新亮麗、夾雜著濃厚春天氣息的小菜一道就做成了。其實做料理也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情,你喜歡做菜嗎?如果喜歡就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交流學習。如果感覺對大家有用,那就分享出去,讓每個人都能吃到不一樣的美食。
  • 這小菜「有毒」,吃一口,就是直擊靈魂的味道,為啥還有人愛吃?
    平常我們的餐桌上都是葷素搭配,葷菜就是各種的肉類,有雞肉、鴨肉、鵝肉、魚肉等等,素菜的種類就更多了,有白菜、蘿蔔、茄子、豆角、辣椒等,都可以算是素菜,而野外也有很多的野菜可以吃,味道很特別。這小菜「有毒」,吃一口,就是直擊靈魂的味道,為啥還有人愛吃?
  • 速拌韓式小菜
    本期內容傳遞中韓文化 分享美食城市分享美味,絲絲心醉中國最匯韓食分享平臺歡迎免費訂閱,請加微信號:hanjiangfangliaoli點擊右上角按鈕,即可「分享到朋友圈」 「包心菜」的叫法也很多,什麼圓白菜、洋白菜、捲心菜、高麗菜、綠甘藍、西土藍、大頭菜等等不一而足,其實都是它。
  • 清粥小菜:臺灣式的夏夜晚風
    最早是林森北路的宵夜攤推出了幾家「清粥小菜」,二十四小時服務,把家常的清淡簡略之物搬到街頭,以供附近喝酒冶遊的客人返家前能稍稍吃些稀薄不至太撐的點心,便造成清粥小菜成為半夜的宵夜景象。 那會兒最常見的街景是,一眾人半夜裡從酒局子搖晃著出來,下半場直奔粥店,以期讓酒精損害的腸胃略得到一星半點的安撫。喝得過頭的,吃下去的粥未幾就全數還給大地。
  • 【醬紫FM】春卷:把春天捲起來
    拎兩把回家,薺菜剁餡兒,薄麵皮一卷,架起油鍋,春卷燦若金條,咬一口,仿佛整個春天都到了你的胃裡。醬紫FM出品吃的人倘若不小小口細細咀嚼、慢慢品味,怎麼對得起忙碌了一整天的朋友?朋友笑容更可掬了:「通常,我花兩天來做,內裡的餡料是前一天做好,收在冰箱,第二天才包薄餅。」哦,我知道了。用心做出來的食物,要用心品味。在南洋吃了好多年的春卷,認識中國朋友以後,才知春卷之名源自古代民間風俗。
  • 【上海話朗讀】上海人的熟小菜
    (朗讀者近照)「今朝來人客了,快去買眼熟小菜。」「明朝請客,要買眼熟小菜做冷盆。」「屋裡向嘸啥小菜了,去買眼熟小菜吧。」買熟小菜,大人一般撥我幾塊洋鈿。買起來基本是「老三篇」:紅腸、燻魚、叉燒。上海熟食分成中西式,中式熟食還要分幫,上海個熟小菜主要有蘇幫、常幫搭仔廣幫,也就是蘇州、常熟搭仔廣東風味個熟食。
  • 適合喝啤酒的下酒小菜有哪些?
    沒錯,這就是酒桌上最能直接拉近兩人距離的奇妙之語,這語有多奇妙就不說了,雖然本次的重點跟酒有關,但重點並不是酒的種類,今天我們要說說適合喝啤酒的下酒小菜都有哪些。1.炸雞炸雞聽起來不像是小菜,但是炸雞卻是很多人公認的一種非常合適配啤酒的菜品。曾經不是有部韓劇,裡面的主角特別喜歡喝啤酒配炸雞嗎?
  • 立夏,2套清粥小菜,搭配大魚大肉,再配幾道小菜,清爽好胃口!
    立夏,2套清粥小菜套餐,搭配大魚大肉,再配幾道小菜,清爽好胃口!吃膩了大魚大肉,或是厭倦了濃油赤醬的重口味料理嗎? 其實煮鍋粥,弄幾樣簡易小菜,就是很簡單樸實的好滋味! 可是煮婦偶已經好久沒吃大魚大肉了嗚嗚,好想去餐廳爽爽吃阿(崩潰大哭)!
  • 盒子便利店,專賣韓國小菜
    雖然裝小菜的冰櫃只有一個,但仔細一看卻被豐富的種類驚到,簡直可以說是韓國小菜大全了。很多韓國人下班後回來買上一些帶回家當做晚飯吃,如果怕撒出來的,阿姨們還會套上一層保鮮膜。 · 小菜全都現做 · 賣的小菜全都是阿姨們每天現做的,去的時候正好看到阿姨在做紫菜包飯,料給的超級足,十秒左右就做好了一個~店裡一共有7、8個阿姨,每天起大早就開始做,還有適合當早餐的飯糰,生產日期都會標註得清清楚楚。阿姨告訴我們,一般下午三四點是小菜最全的時候,那個時候全都會擺出來,阿姨們也會隨時補貨。
  • 這道被稱為「黑暗料理」的菜,春天吃開胃又下飯,一個才1塊錢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一眼望去一片生機勃勃,連胃口也變得好了,今天介紹的這道菜因為看起來黑黑的,還有一種臭味,被很多外國人稱為「黑暗料理」。不要看它不好看,還有一種臭味,其實是一道非常好的開胃菜,能夠開胃消食,春夏吃這個相當好,好吃不貴,去超市買1塊錢一個,買上幾個吃一頓也就幾塊錢。
  • 為什麼春天總犯困?3類食物吃起來,趕跑瞌睡蟲,工作效率會更高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這到了春天很多人就會出現犯困的情況。春天來臨,人體的汗毛孔已經張開,所需要的血液供應量就增多,只不過大腦的供氧量不足,一時之間就出現犯困、身體疲乏等春困現象。這種現象也是正常現象,只不過有時候可能會影響我們的工作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