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如果沒有明天

2021-02-18 小讀者文摘

不是風兮不是幡

白雲盡處是青山

可憐無限英靈漢

開眼堂堂入死關

——華藏善淨禪師

我到一個朋友家裡,看見他書房的架子上擺著十幾冊精裝的日記本,頓時令我肅然起敬,我一向敬佩那些有毅力和恆心寫日記的人,於是對朋友讚美說:「沒想到你寫了十幾年日記呀!」

他很害羞地笑著說:「這麼多的日記本,沒有一本寫超過七天的!」

「怎麼會呢?」

朋友告訴我,他在少年時代讀一些偉人傳記,發現許多偉大人物都有寫日記的習慣,他便在心裡想:雖然不一定成為偉大人物,也要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因此到書局去挑了一本印刷精美的日記,寫起來,第一年只寫了七天,就沒有再往下寫了。

朋友說:「太忙實在是一種藉口。其實,是覺得生活這樣單調、空洞、乏味,每天都在重複著,到底還有什麼好寫呢?從前不寫日記,不知道生活如此單調,開始寫日記時才發現了。」

第一年沒有寫成日記的朋友,內心非常懊悔,第二年只寫了五天,後來每況愈下,最近這幾年,一到過年的時候,到書店去買一本精裝的日記,聊表紀念,擺在書架上,偶爾看起來。想到從前也曾是一個立志想要寫日記的人。

告辭朋友出來,走在嚴冬寒冷的夜街上,我非常感慨,常覺得生活單調、空洞、乏味的,恐怕不只是我的朋友吧!特別是生活在都市、忙碌旋轉的人。

我們每天打開行程表,幾乎都排得滿滿的,到東邊轉轉,到西邊轉轉,等到轉回家時,通常筋疲力盡,沒有深思的力氣了。隨著外在事物轉動的人,如何能看到生活的不同呢?

其實,日子怎麼會每天一樣?我們今天比昨天成長一些,今天比昨天更接近死亡一步,今天比昨天多看了一天世界,怎麼會一樣呢?

世界也是日日不同的,有時會有飛機撞山,有時地震災變,有時冰雪凌人,甚至就在短短的幾天,有幾個政府被推翻而改變了,日子怎麼會一樣呢?

感到日子沒有變化,可能是來自生活的不能專注、不肯承擔,因此就會失去對今天,甚至當時當刻的把握了,可悲的是,不能專注把握此刻的人,也肯定是不能把握將來的。

有一次,我在市場買甘蔗,賣甘蔗的人看來是充滿智慧的人。

他邊削甘蔗邊對我說:這個世界什麼都可能發生,光說一個「死」好了。我這把年紀親眼看見的就有很多大家覺得不可能的事。我看見過人笑死的,狂歡大笑,下一聲笑不上來,就斷氣了;

我也看見過人哭死的,躺在地上哭,哭著哭著沒有聲音了,伸手去摸,心臟已經停止跳動了;我看見父親開車碾死兒子的,也看見過兒子用車撞死父親的;我看見過打麻將自摸死的,也看見打麻將被別人和了氣死的……

老人說得起勁,旁邊的人聽得都笑了,他突然嚴肅地說:「不要笑,人生的變幻是莫測的,各位看我在這裡削甘蔗,說說笑笑,說不定今天晚上我回家躺下來睡覺,明天就起不來了。」

人群裡突然冒出一個聲音:「既然不知道明天能不能起來,今天又何必來賣甘蔗呢?」

「呀!少年家,你有沒有聽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就是明知明天不能再活在這個世間,今天也要好好地削甘蔗,如果沒有明天,難道我們就要躺著等死嗎?」

這段話說得讓人肅然起敬,只有今天能專注、努力、好好削甘蔗的人,才能嘗到生命中真實的甜蜜吧!寫日記也是如此,它是在訓練培養我們對此時此地的注視,若不是這樣深入的注視,日記只是語言的陳述,有什麼意思呢?

有一位和尚去問趙州禪師:「師父,什麼是你最重要的一句格言?」

趙州說:「我連半句格言也沒有,更不要說一句了。」

和尚又問:「你不是在這裡做方丈嗎?」

趙州立刻說:「是呀。做方丈的是我,不是格言!」

這使我們體會真正的生命風格,是對現今的專注,而不是去描述它。

 

有一位和尚去問百丈懷海禪師:「師父,世界上最奇妙的事是什麼?」

真的很奇妙,每個人都獨坐在大雄峰上,只是很少人看見或體驗這種奇妙。

「如果我在這世上沒有明天,」這是禪者的用心,一個人唯有放下現在心、過去心、未來心,才會有真切的承擔呀!

相關焦點

  • 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情深萬象皆深
    ——林清玄《玄想》身如流水,日夜不停流去,使人在閃滅中老去。心如流水,沒有片刻靜止,使人在散亂中活著。——林清玄「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今天比昨天快樂。這就是成功。」——林清玄——林清玄生命的歷程就像是寫在水上的字,順流而下,想回頭尋找的時候總是失去了痕跡。——林清玄《境明,千裡皆明》如果內心的蝴蝶從未甦醒,枯葉蝶的一生,也只不過是一片無言的枯葉。——林清玄
  • 有沒有前生今世?林清玄的回答很簡單,看看佛祖、王陽明就明白了
    有人就去問林清玄關於前世的問題:有一個人來問我關於前世的問題,說他常常在夢裡夢見自己的前世,他問我:「前世真的存在嗎?」   前世真的存在嗎?我不能回答。   我告訴他:「我可以確定的是,昨天的我是今天的我的前世,明天的我就是今天的我的來生。我們的前世已經來不及參加了,讓它去吧!我們希望有什麼樣的來生,就掌握今天吧!」
  • 性情男人林清玄
    悟禪緣起一本書30歲前,林清玄已是報社一級主管,文學創作也得遍大獎,但他總感到空虛感受在困擾著自己,覺得最好的東西沒有寫出來這時,他看到了印度的《至尊奧義書》,裡面有一段話:「一個人到了30歲要把全部時間用來覺悟,如果不用來不覺悟,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他陷入了沉思。三個月後,31歲的他毅然辭職成為自由作家,這在當時的報界曾引發了一場熱烈的討論。從此,林清玄轉向佛法,尋求解脫現代人心靈痛苦的真諦,並以生花的妙筆寫出來和世人分享。
  • 林清玄:不辯、不語、不嫌的禪意人生
    婚姻本是一個家庭的事情,可是林清玄在臺灣的地位太過巨大,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林清玄的文字清新雅致、充滿了愛和善意,感動過無數的讀者。特別是在女讀者的眼中,林清玄就是一個完人。然而,他卻宣布與前妻離婚,娶年輕貌美的方淳珍為後任。
  • 林清玄筆下最美的50段文字,溫暖你的心
    ——林清玄 《心美,一切皆美》09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林清玄10身如流水,日夜不停流去,使人在閃滅中老去。心如流水,沒有片刻靜止,使人在散亂中活著。——林清玄22人生裡退後一步並不全是壞的,如果在前進時採取後退的姿勢,以謙讓恭謹的方式向前,就更完美了。「前進」與「後退」不是絕對的,假如在欲望的追求中,性靈沒有提升,則前進正是後退;反之,若在失敗中挫折裡,心性有所覺醒,則後退正是前進。
  • 別了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林清玄先生走好
    林清玄,中國臺灣高雄人,是當地著名的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他是獲得各類著名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也是最高產的一位,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小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b也非常驚訝,小編在高中的時候遇到林清玄老師的文章,當時小編的內心在想,這位作家的散文寫的真美,每次閱讀都會讓人感覺到心靈的平靜與安逸,閱讀林清玄老師的文章是一種享受,當時在模擬題上看到了《松子茶》的文章,覺得普普通通,簡簡單單,但細細閱讀,仔細閱讀,就會覺得非常有魅力。他的話很具有哲理性,
  • 「火雲邪神」林清玄辭世:人間有味是清歡
    林清玄聽後說,「如果要我來答,我答的可能也不對」。他說自己有篇文章《陽光的味道》曾經成為高考考題。有個大學生對他說自己這道題沒答好,「他把卷子給我,結果我答得更糟」。下面,讓我們穿越回高考考場,一同試著作答2006年高考全國卷一這篇閱讀理解。
  • 林清玄留給世人的最後一條微博,看哭了……
    1953年,林清玄出生在中國臺灣南部鄉村的一個窮困家庭,這個家有18個兄弟姐妹,小時候的他,從來沒有吃飽過。 「我的人生幾乎是從最底層出發的。我生長在一個幾乎沒有文化和文明的地方,而且家庭十分貧困。」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生活環境下,林清玄把寫作當成自己唯一的愛好,把作家當做自己畢生的追求。
  • 林清玄| 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
    一代宗師南懷瑾也笑言:「我的下冊,就交給林清玄寫了。」如果說生命是一場修行,那麼,林清玄就是行走在紅塵中的修行者。他留給我們的,除了清淨的文字作品之外,更多的是他不浮不躁的人生態度。林清玄也很乾脆,便在朋友面前展紙、磨墨,寫了四個字:「常想一二」。朋友問道:「這是什麼意思?」他說:「意思是說我字寫的不好,你看到這幅字,請多多包含,多想一、二件我的好處,就原諒我了。」看到林清玄玩笑的態度,朋友說:「講正經的,到底是什麼意思?」
  • 醜男人林清玄—— 一生一會
    林清玄趴在祭祖的桌子上寫作,但母親告訴他:要多寫趣味,少寫心酸;讓人看後覺得快樂有啟發,而不是想從窗口跳下去。或許是受這樣一位好母親的影響,林清玄讀書用功,憑過人的才華脫穎而出,20歲出版第一本書《蓮花開落》,從此成名。
  • 林清玄的「曠世醜顏」與「絕世美文」
    「如果我們要看見這世界的美麗,要有一對水晶一樣自然清澈的眼睛;如果我們要體會宇宙更深邃的意義,則需要一顆水晶一樣清明沒有造作的心。""……生命只是如是前行,不必說給別人聽。只有在心裡最幽微的地方,時時點一盞燈,燈上寫兩行字:今日踽踽獨行,他日化蝶飛去。」
  • 林清玄走了,他的這些作品你還記得嗎?
    他的作品,世人稱如同遠方走來的一位女子,初讀時,不能讓人有驚豔之感;再讀,就如一道山泉,緩緩地向人們心中滲透,清新、醇厚、浪漫……1月23日,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過世,終年65歲。這些作品還記得嗎?最多熱賣5億臺幣生於1953年的林清玄筆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等。
  • 從《林清玄散文精選》中得到的人生感悟
    讀林清玄的散文,讓人在這薄情的世界看到深情的一面,在愁苦的環境中看到希望的光。翻開這本有著淺綠色封皮的《林清玄散文精選》,作者寫在前面的自序,讀來便令人心生歡喜。他是一個有佛性的人,他的文章中也常以佛教的故事給人啟示。」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為償多劫願,浩蕩赴前程「,華嚴經的這首偈,開啟了這本書。
  • 再見了,林清玄!人生幸好有別離
    回溯林清玄的創作歷程,30歲應該是個很重要的坎,那一年他遇見了佛法。30歲前,林清玄已是報社一級主管,文學創作也得遍大獎,但他總感到內心空虛,覺得最好的東西沒有寫出來。這時,他看到了印度的《奧義書》,書裡有一段話:「一個人到了30歲,要用全部時間來覺悟,不覺悟的話,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的道路。」他不由嚇出一身冷汗。
  • 林清玄去世,終年65歲
    臺灣媒體1月23日一早說,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驚傳過世,享壽65歲。此後,該媒體又補充報導說,臺灣知名血液疾病專家陳耀昌23日在臉書發文「林清玄過世了」,本名李瑞月的作家「季季」也在臉書發文悼念。臺灣《自由時報》也有詳細報導,消息源同樣是陳耀昌的臉書。↓
  • 臺灣作家林清玄過世,終年65歲,這是他的「前世今生」
    我告訴他:「我可以確定的是,昨天的我是今天的我的前世,明天的我就是今天的我的來生。我們的前世已經來不及參加了,讓它去吧!我們希望有什麼樣的來生,就掌握今天吧!」我們如果願意去測量,去描繪心靈的地圖,也會發現心靈的力量推動我們的未來。
  • 林清玄:自心清淨,能斷煩惱
    文:林清玄 導讀 在不安的世界裡,只有放下執念,拋開焦慮和煩惱 2/15 戀是美的,失是苦的,可是有戀就有失,有美就有苦,如果一個人不能嘗苦,那麼也就不能體會到那苦中的美。
  • 我懂得了一種感恩的心情,叫林清玄
    人生如同一場艱難的旅途,風雨走過,怎會沒有煩惱。作家林清玄說:「從煩惱到菩提的開關,就是柔軟心。」柔軟,並不是柔弱。柔弱是沒有抵抗的隨波逐流,而柔軟心則是海上的燈塔,它給人生小船在風雨飄搖的大海上指引著方向。
  • 林清玄丨溫一壺月光下酒
    而在22日,林清玄在個人社交網站上發布了逝世前最後一篇文章,稱:「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不成想卻成絕唱。溫一壺月光下酒
  • 如果沒有明天,要怎麼說再見
    《如果還有明天》的原唱是薛嶽,一個七八十年代的「臺灣搖滾之父」,在他三十多歲時,被證實癌症末期。他的好友兼音樂人劉偉仁得知薛嶽患有癌症後,就作了這首《如果還有明天》送給他。其中「如果沒有明天,要怎麼說再見」這兩句歌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思考!正文在車水馬龍的路上,每分鐘都有慘烈的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