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不辯、不語、不嫌的禪意人生

2021-02-13 剽悍江湖

 ◆ ◆

文 | 方方

 

白鷺立雪,愚人看鷺,聰者觀雪,智者見白。

寫下這16字智慧箴言的林清玄,於2019年1月23日駕鶴西歸,享年65歲。

他的一生作品無數,從地板可以堆到天花板那麼高,而我最喜歡的是他的菩提十書。

菩提系列是林清玄四十歲以後的作品,我認為也是對他一生最好的總結:智慧、覺悟、菩提。

不爭辯的人,擁有的是一種海納百川的胸懷。他們以處變不驚的態度立世,以雲淡風輕的動作做事,以包容萬物的品格待人。

林清玄一生有過兩段婚姻。

1979年娶陳彩鸞為妻,育有一子。文人的婚姻也與普通人一樣,在男歡女愛之後生兒育女,最終也會變成柴米油鹽的瑣碎。

而文人的內心還有一種叫執著的東西,於字裡行間決定生死存亡。當年臺灣的報紙行業競爭激烈,林清玄忙於應付,生活與工作應接不暇。

他需要一個願意與他同舟共濟的人。

在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包容時,他想到了入山修行。

修行的這段時間裡,林清玄遇見了心中的奧黛麗.赫本,方淳珍。本以為看破紅塵的人,卻遇到了願意與他齊頭並進之人,他的心再一次燃起了希望。

方淳珍比林清玄小了整整15歲,清麗脫俗;不僅是他的仰慕者,還一直溫柔地陪伴在左右,與他並肩戰鬥。

1997年一個雨後的夜晚,林清玄提出與陳彩鸞離婚,和平分手後,不久娶方淳珍為妻。

婚姻本是一個家庭的事情,可是林清玄在臺灣的地位太過巨大,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因為林清玄的文字清新雅致、充滿了愛和善意,感動過無數的讀者。特別是在女讀者的眼中,林清玄就是一個完人。

然而,他卻宣布與前妻離婚,娶年輕貌美的方淳珍為後任。

就像讀者慕名見到了林清玄本人時,一頂禿頭、兩鬢長發,活生生一個大娘的形象,讓他們難以與他優美感人的文字匹配而失望地大哭時一樣。

讀者們怎麼都難以接受這個事實,這讓社會輿論達到了白熱化的地步。

有激進的婦女組織,在「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會」門口焚燒他的書。有人在網上大罵他是「偽君子」,有人說他「說一套,做一套」。

林清玄對大眾採取了不爭不辯,對妻子卻安慰道:「在脆弱中堅強才是真正的強健和堅忍,時間才是評價一個作家作品好壞的最公正的法官。」

他選擇了不辯,也是他處事的智慧。

林清玄出生在高雄的一個農村家庭,因為父母不停地生養孩子,家變得越來越窮。

2013年,他來上海做演講時分享到,「家裡從來沒有見過一套整齊的餐具,在農村,哪裡買得起20個一模一樣的碗!有飯吃就已經很幸福了。每天吃飯的時候,我們兄弟姐妹都會先在自己的飯裡啐一口口水,要不然一個轉身,碗裡的飯就不見了。」

18個兄弟姐妹,家裡說話的人太多,作為十二郎的他選擇不語。

一個人在安靜時,反而學會了觀察身邊的一切事物。蝴蝶、花朵、白雲、流浪漢都是他傾訴的對象。

他開始把這些不語轉變為文字。

媽媽對他說,「你要寫就多寫趣味,少寫心酸。」

於是,他每天寫300字。

上中學的某一天,林清玄的數學終於考了60分,拿回家分享,爸爸對老十二說,他終於找到了接班人。

他被爸爸讓他以後也做農民種地的想法嚇壞了,因為他喜歡讀書。為此,他開始每天用功寫500字。

人有心向好,得到的信息便都是積極向上的。高中時,有位老師請他去家裡吃餃子,在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來的時候,老師對他說道,「我用我的生命向你保證,你將來一定會成功。」

他感動到落淚,並下定決心更要好好寫。不過,後來,他才知道班級裡的每一個同學都去老師家吃過餃子,都被老師用生命保證過,並且說過同樣的話。

他不敢再懈怠,開始每天寫800字。升入大學後每天寫2000字。

這一堅持,寫出了拿滿全臺灣所有的文學獎項的文字,寫了一輩子讓讀者喜愛的禪意人生。

林清玄對人生的理解是,今天掃完今天的落葉,明天的樹葉不會在今天掉下來;快樂活在當下,盡心就是完美。因為明天的樹葉不會在今天掉下來,何必痛苦煩惱。

把苦難的經歷轉為樂觀豁達的人,我要尊他為一聲「先生」。

先生出席演講的時候,上身穿的是一件褐色中式短外套。

他說,「這件衣服已經穿了20年,仍然覺得幸福。我一向不願穿戴昂貴的服飾,不願擁有名牌,因為深感自己沒有那樣名貴;也一向不喜出入西裝革履,衣香鬢影的場合,因為深感自己沒有那樣高級。」

先生樸素,胸中卻藏有萬千丘壑,就如他筆下的蝴蝶,一再蛻變,一再祝願;他擁有的是最樸素的幸福,卻是最高級的快樂。

龐蘊禪師說:「好雪片片,不落別處。」

人與人的相處,做到以禮相待已經是大莫善焉;而願意以悲憫之心去待你遇見的人,便是一個慈悲的偉人。

在臺北信義路上,有一個賣彩票的流浪漢。即使盛夏,也會穿著厚厚的中山裝,內層還有毛衣。估計常年不洗澡,吃住就在馬路邊。

林清玄先生每次經過的時候,都會向他購買兩張彩票。

先生在文中寫道:「雖然我知道即使每天買兩張獎券,對他也不能有什麼幫助,但買獎券使我感到心安,並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

而流浪漢通常會用油膩的雙手,堅持把同樣油膩的獎券裝進鮮紅乾淨的套子裡,以博喜氣,祝你中獎。

因為套子上印有八個大字:「一券在手,希望無窮。」

有一次是冬天,先生向流浪漢購買彩票的時候,老人先看到了先生衣著單薄,最上面的兩顆扣子沒有扣上。老人說:「你這樣會冷吧!」然後,他把獎券夾在腋下,伸出油汙的雙手,要幫他扣扣子。

先生當時雖然有些遲疑,但是並沒有拒絕。在那一刻,他感到的是善意。

當老人笨拙的雙手艱難地為他扣扣子的時候,他突然想起了父親,鼻子發酸,心中湧起一陣溫暖。

禪的要義是需要我們溝通人間,而不是挑剔人間。慈悲並不是讓我們單純的悲天憫人,而是讓我們用什麼態度去溫暖人心。

對他人不嫌不棄,願意接納的時候,對方會收到你的溫暖和善意。

先生的文字處處充滿了禪意,讓讀者從中悟道。而他的禪意因由了言行舉止深入了身體髮膚,滲進了骨髓,溫暖了與他相遇的每一個人。

天堂路遠,祝先生一路好走。

方方,剽悍讀書營老鐵,一個文字愛好者,一個拉丁舞的業餘舞者,一個終生學習者。

剽悍一隻貓和他的朋友們

在一起就是剽悍江湖

相關焦點

  • 悅讀 林清玄:吃飯皇帝大
    這是認識到平等觀照生活而生的智慧之語,吃飯是重要的,它滋養色身使我們長大,但比吃飯更重要的是排洩,一天不吃喝不會怎樣,一天不排洩就完蛋了。會跑是重要的,但跑的方法始於爬行。會做是重要的,睡覺卻比會做更要緊,鐵打的身體三天不睡,也就委頓了。由生活平等的智慧而產生一句更值得思考的話:「吃飯皇帝大。」
  • 《禪,蟬,蠶》林清玄散文賞析——單純+熱情+堅持
    我躲在屋子裡百無聊賴,隨手抽出一本林清玄的散文集《發芽的心情》,看作者寫的自序《禪,蟬,蠶》,一下子就被他那優美而浪漫,質樸而豐富,深刻而又溫潤的文字所吸引。忙從客廳搬把小凳子到房間,將書攤在床上,坐下細細的品讀。第一篇《禪,蟬,蠶》三個同音的字組成的四個短篇,編成一組,篇篇精彩,字字珠璣。
  • 性情男人林清玄
    ,總會有一種難以名狀的觸動,他用一顆菩提之心關注現世人生,悲憫情懷是林清玄的情感內核,悲憫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質,清真成為他散文重要的美學風格。林清玄的散文創作深受禪宗思想的影響,開臺灣當代禪理散文之先河,包含了深遠的禪意,獨樹一幟,自成風格,可貴之處在於,他的寫作能以積極的"入世"態度,關注現代人生存中面臨的種種問題,並伴之以人文的關懷和思考。
  • 再見了,林清玄!人生幸好有別離
    回溯林清玄的創作歷程,30歲應該是個很重要的坎,那一年他遇見了佛法。30歲前,林清玄已是報社一級主管,文學創作也得遍大獎,但他總感到內心空虛,覺得最好的東西沒有寫出來。這時,他看到了印度的《奧義書》,書裡有一段話:「一個人到了30歲,要用全部時間來覺悟,不覺悟的話,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的道路。」他不由嚇出一身冷汗。
  • 林清玄的「曠世醜顏」與「絕世美文」
    不誇張地說,是這些優美清麗的文字伴隨我的青春歲月。滌蕩心靈,使人美好。後來雜誌上的一幅照片,我看到了林清玄的樣子。當時我好像記得是撇了撇嘴。——我是男士。在文學界,醜顏與美文如此鬼使神差地在一個人身上聚合,很難找到第二位。
  • 遇到一朵朵花---《林清玄文集》讀後感
    可我怎麼覺得《林清玄文集》中,這樣的句子很多呢。用細膩的心感知外物。林清玄有一次在市場上買了一桶百合花,賣家告訴他,他買了半山的百合。他就非常歡喜,回家寫了篇文章《買了半山的百合》。這是作家都特有的敏銳與詩意的情懷吧。
  • 《道德經》:「忍辱不辯」是一種人生智慧,「寡言不爭」是一種人生境界【老子微言】
    這時候老鄉們見他一事無成,都對他嘲諷,笑話他不自量力。蘇秦在外面受盡了侮辱,回到了老家又受到了老鄉的恥笑,心中羞愧之下,選擇更加刻苦讀書,有時候讀到瞌睡時候,甚至還用錐子扎自己,用來提神。在如此「頭懸梁錐刺股」近乎自虐的努力下,蘇秦參透當時六國的政治局勢,甚至足不出戶就能知道天下的態勢。
  • 醜男人林清玄—— 一生一會
    你或許對他的故事不熟悉,但一定讀過他的文字,比如「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林清玄文如其人,空靈智慧有禪意。與別的嬰兒不一樣,他出生時不但不哭,還笑。不識字的家族長輩們覺得這孩子很奇怪,因為是清字輩的,就簡單粗暴給他取了個名字叫「清怪」。林清玄的一個哥哥說:「怪」太難聽了,還是叫「奇」吧。
  • 林清玄:送一輪明月給他
    可是,禪師口中的「但願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他」,不只是指的明月,更是指人內心的清淨。第二天,禪師在陽光的撫照下,醒來,打開門,看到門口疊得整齊的外衣,正是他送給小偷的那件。禪師非常高興,喃喃道:我真的送了他一輪明月啊。
  • 別了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林清玄先生走好
    ","林清玄"這個名字就是個意外,也許就是這個意外讓我們今天覺得他這個名字很優美,好聽。天寒霜重請君保重林先生走好林清玄先生的最後一條微博上了熱搜,他的那段話成了絕唱,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帶給了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的姿勢。小編認為人一直要不忘初心,一直堅持做一件事,慢慢的一點點的去積累,去實踐,就會成功。
  • 林清玄和小16歲的真愛結婚,遭粉絲唾罵,兩任妻子卻情同姐妹
    時至今日,林清玄先生已經離開我們一年多了,2019年一月,他突發心肌梗塞去世,讓無數喜歡他的讀者感到惋惜。老李我是林清玄先生的忠實粉絲,曾還前前後後,買了《人生最美是清歡》、《在雲上》、《不辯,是一種智慧》等等。
  • 從《林清玄散文精選》中得到的人生感悟
    林清玄的文字雋永清新,講述的人生哲理深入人心,淺顯易懂,正如他所說「我的寫作,不只是告訴人們關於這人間的美麗,還是在喚起一些沉睡著的美麗的心」。林清玄的文章,是讓讀者,在這堅硬的世界裡,修得一顆柔軟心,一時物質貧窮不要緊,而長久精神貧瘠卻最為可悲。
  • 臺灣作家林清玄過世,終年65歲,這是他的「前世今生」
    我們生命裡面不如意的事佔了絕大部分,因此,活著本身是痛苦的。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還有一兩成是如意的、快樂的、值得欣慰的事情。如果我們要過快樂人生,就要常想那一兩成好事,這樣就會感到慶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2. 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鍊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3.
  • 大隱於市,小隱於野,人生無處不修行——讀禪意古詩,品詩和遠方
    人生無處不修行,淡定了你的輕狂,《禪悅》唱出詩的遠方。門庭清妙即禪關,枉費黃金去買山。只要心光如滿月,在家還比出家閒。——清·張問陶《禪悅》唐詩的筆觸,與歲月流長,曲徑通幽,還有那深深的禪房。花木不是永遠的精彩,古寺的梵音要比香菸還忙。
  • 大隱於市,小隱於野,人生無處不修行-讀禪意古詩,品詩和遠方
    人生無處不修行,淡定了你的輕狂,《禪悅》唱出詩的遠方。 門庭清妙即禪關,枉費黃金去買山。 只要心光如滿月,在家還比出家閒。 ——宋·蘇東坡 經歷了歲月如歌,明了蹉跎人生。才子那般絕頂聰明,悟出了行萬裡路,讀萬卷書,終究歸了一池浮萍。 如果孩兒愚且魯,怎能入班列朝堂。東坡不是由衷語,反倒令我忘短長。萬事留一線,真誠值萬千。眉州的那片翠竹,清純麗穎,堅韌不拔中活出了自我。
  • 人生三部曲——感悟林清玄禪意「蝴蝶」
    他的散文看似平淡,但平淡過後帶給人的是直擊靈魂的人生感悟,正如他自己所說他的文章是以最樸實的語言告訴世人最深刻的哲理。正因為林先生悟透了生活的哲理,所以他說「我也願意學習蝴蝶,一再的蛻變,一再的祝願,既不思慮,也不彷徨;既不回顧,也不憂傷」。還原生活的日子,認真過好每一天,讓每一天都因我的存在而有意義。
  • 劉珂矣首張禪意中國風專輯《半壺紗》 悅然發聲
    華語樂壇首張禪意中國風音樂專輯  傾情創作,化繁為簡,只為初心  不妄不虛,不爭不辯,素雅釋然  劉珂矣《半壺紗》,2016,悅然發聲……《半壺紗》專輯封面  劉珂矣,禪意歌者,音樂唱作人,自推出《半壺紗》《一袖雲》等優質唱作作品以來,廣受好評,其創立的「禪意中國風」也成為了近年來最為別致的音樂標籤。
  • 林清玄| 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
    一條簡單的微博,文字間,有他一如既往的禪意。就好像預料到了生命的盡頭一般,人生在世,誰又不是那渺小的麻雀。但依舊不能放棄夢想,丟掉所熱愛、嚮往的自由。林清玄從7歲開始發表作品,20歲出版首部書籍,30歲前拿遍臺灣所有文學大獎,連續十年被評為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
  • 林清玄說「一個人內心如果有了沉香 便能不畏懼浮世 」
    一個人內心如果有了沉香便能不畏懼浮世——林清玄初遇沉香時,從它燃起的那一刻開始,娉婷的姿態蕩漾著我的心田,隨著它一步一步佔領我的嗅覺,繃緊已久的神經就像被撫慰了一般我在這個世界感受到由時間沉澱的味道,那與大型商場裡的品牌香水有著不一樣的感覺,或者說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東西。我沉浸在它的世界裡,它似乎緩緩訴說著自己的故事,而我也像是得到共鳴,往事從眼前一幕幕上演,和以往不同的是,心裡多了分釋然、平靜,這讓我後來回想都詫異不已。
  • 古龍對林清玄說:酒不是好東西。人生要平凡不平淡,放鬆不放縱
    文/林清玄 我有兩個少年時代因採訪認識的朋友,一個去世了,名字叫作古龍;一個生了重病,名字叫作北港六尺四。 我不知道說什麼,兩人沉默了一陣。 古龍突然說:「其實,我很後悔以前過那麼放縱的生活,尤其在酒色上面,荒唐得太久了。」 我所認識的古龍,是向來不說喪氣話,不表示悔意的,聽他這樣一說,反使我吃了一驚。他接著又說:「你以後要少喝酒呀!」